国旗阿妈观后感_篇一:
那是一双102岁老阿妈的手,在偏僻的边境上,四十八年来,用竹竿穿起一面国旗,风雨无阻,天天升国旗从不中断。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坚持,老阿妈说得最多的那句话是不是能解开这其中的原由呢?“感谢党,感谢解放军!没有党,我们农奴摆脱不了万恶的旧制度,没有解放军,我们过不上幸福的新生活。”
是啊,升国旗能不能说这就是老阿妈48年前曾经的梦想呢?是什么托起了她的这个梦呢?只要翻一翻老阿妈的人生经历,你就会明白这其中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在旧西藏老阿妈是一个农奴背夫。这里的人们主要靠交换土特产品和出卖苦力为生,山路的崎岖和险峻,常常使这些背夫倒毙中途,背夫的路,可谓是一路与死神相伴。老阿妈无力、也无法抗争自己的命运,只能过早地承受起背夫的吃苦受罪的生活重担。为了生活,她同大多数农奴一样,主要靠贩运货物生存,通过不断地倒腾,来换取食物。让老阿妈记忆中抹不去的是她曾亲眼目睹了亲人连同货物坠下山崖,消失在汹涌的波涛之中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年幼的她和大她6岁的姑姑,头顶60多斤重的盐包,匍行在崎岖的山路上。也就是一瞬间,惨剧在老阿妈的面前发生了,姑姑没踩稳前面岩上一根木桩,一声尖叫后,就连同货物坠下了山崖,跌入沟底汹涌的河水中。
1960年,村里插上了红色的旗帜,解放军来了,她看到了解放军的军装、解放军为群众做好事、解放军开山修路。解放的过程,在老阿妈的心中逐渐明晰了起来,尤其那飘扬的红旗和五星红旗,如火一般地跃动,它给老阿妈留下了久远深刻的印象。
以后,老阿妈分得了土地、牲畜。她加入了互助组,之后又进入了生产队,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激励着她要用双手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改变自己的内心。村里成立了人民公社,在人民公社里,老阿妈工作积极主动、大公无私,她被推选当了糌粑管理员,为大伙儿发放糌粑。不仅如此,老阿妈还带领大伙上山伐木、开荒、开展副业生产,成效突出,被大伙儿推选为邦村生产队副队长。后又随来自西藏全区的许多生产队队长,到日喀则、拉萨、林芝、山南等地参观学习。这是翻身解放后,老阿妈第一次、也是有生以来第二次走出她那小村庄。这次参观,在老阿妈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不论是毛纺厂,还是奶牛场,农果场,西藏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些五星红旗飘扬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老阿妈仅用了一句话就作了高度的概括:跟着共产党走,没错;五星红旗,是咱翻身农奴的旗帜!
是啊,以后的48年中,当老阿妈天天升起那面五星红旗,正是在实现着她曾经埋在心底里的远大梦想啊。梦想从哪儿来?从老阿妈的梦想实现中,我看到了,梦想,正是从老阿妈贫穷的生命中来,是从老阿妈把自己的生命的每一天植根于她的乡亲们中来,是从老阿妈感恩的至善之心中来,正是有了这些最基本的底色,老阿妈才可能使她48年的升旗行为延续到每一天及永远。
感恩是一种行为,是一种精神的高扬,是人物价值的核心,只有懂得感恩,我们才可能实现心中的梦想。让我们都拥有一份感恩的心吧,去从事那些我们生活中看似平凡其实并不平凡的事情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真切切地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
梦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脚下。
西藏人民善良、勤劳、朴实,他们简单、纯洁。国旗阿妈啦曾在中央电视台被报道过,我为之感动,但当时的感动还只是停留在老妈妈能坚持的不简单上,没有从深层次去思考这问题。如今,我每每执教那些来自于青藏高原的孩子们,他们的纯朴、善良就会提练出我内心深处的一颗纯净的心,他们是我灵魂的天使,我爱他们。这篇《国旗阿妈》是梦想的基石,又一次触动了我的灵魂,虽然孩子们只是在罗列老阿妈的一些事迹,但我从老阿妈成长的人生轨迹中看到了“感恩”,感恩是老阿妈一切行为的源头,感恩也是老阿妈追求人生梦想的基石,它简单就简单在只有务实,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这也是我在为学生重新框架他们的作品时所确立的修改视角,它可带给我们一个思考:生活中不浮躁,充满感恩,当是实现一切梦想的源头。感恩和梦想其实不能分割。
国旗阿妈观后感_篇二:
电影《国旗阿妈》根据西藏地区的藏族老太人次仁曲珍的事迹改编,由著名导演王文杰执导,由著名演员王姬、周野芒、丹增卓等领衔主演。
《国旗阿妈》讲述的是某眼科医院由组长华静芳(王姬饰)、主任夏光(周野芒饰)等一行多人组成的医疗小组入藏进行白内障医治工作的故事。藏族老人次仁曲珍的事迹让医疗队成员无比敬佩,这位老人在自己家的院落中每天升国旗,四十五年从未间断,升了16000多次,被称作是“国旗阿妈”。在他们村里还有一个小姑娘也是白内障,医疗小组的成员治好了小姑娘,但是老人的手术并未成功。为了能给老阿妈做手术遭遇了种种挫折和意外,最终齐心协力,使阿妈重见光明,在这个过程中,医疗小组的成员们都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
《国旗阿妈》讲述的是某眼科医院由组长华静芳(王姬饰)、主任夏光(周野芒饰)等一行多人组成的医疗小组入藏进行白内障医治工作的故事。
藏族老人次仁曲珍的事迹让医疗队成员无比敬佩,这位老人在自己家的院落中每天升国旗,四十五年从未间断,被称作是“国旗阿妈”。医疗小组的成员为了能给老阿妈做手术遭遇了种种挫折和意外,最终齐心协力,使阿妈重见光明,在这个过程中,医疗小组的成员们都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
那是一双102岁老阿妈的手,在偏僻的边境上,四十八年来,用竹竿穿起一面国旗,风雨无阻,天天升国旗从不中断。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坚持,老阿妈说得最多的那句话是不是能解开这其中的原由呢?“感谢党,感谢解放军!没有党,我们农奴摆脱不了万恶的旧制度,没有解放军,我们过不上幸福的新生活。”
是啊,升国旗能不能说这就是老阿妈48年前曾经的梦想呢?是什么托起了她的这个梦呢?只要翻一翻老阿妈的人生经历,你就会明白这其中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在旧西藏老阿妈是一个农奴背夫。这里的人们主要靠交换土特产品和出卖苦力为生,山路的崎岖和险峻,常常使这些背夫倒毙中途,背夫的路,可谓是一路与死神相伴。老阿妈无力、也无法抗争自己的命运,只能过早地承受起背夫的吃苦受罪的生活重担。为了生活,她同大多数农奴一样,主要靠贩运货物生存,通过不断地倒腾,来换取食物。让老阿妈记忆中抹不去的是她曾亲眼目睹了亲人连同货物坠下山崖,消失在汹涌的波涛之中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年幼的她和大她6岁的姑姑,头顶60多斤重的盐包,匍行在崎岖的山路上。也就是一瞬间,惨剧在老阿妈的面前发生了,姑姑没踩稳前面岩上一根木桩,一声尖叫后,就连同货物坠下了山崖,跌入沟底汹涌的河水中。
1960年,村里插上了红色的旗帜,解放军来了,她看到了解放军的军装、解放军为群众做好事、解放军开山修路。解放的过程,在老阿妈的心中逐渐明晰了起来,尤其那飘扬的红旗和五星红旗,如火一般地跃动,它给老阿妈留下了久远深刻的印象。
以后,老阿妈分得了土地、牲畜。她加入了互助组,之后又进入了生产队,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激励着她要用双手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改变自己的内心。村里成立了人民公社,在人民公社里,老阿妈工作积极主动、大公无私,她被推选当了糌粑管理员,为大伙儿发放糌粑。不仅如此,老阿妈还带领大伙上山伐木、开荒、开展副业生产,成效突出,被大伙儿推选为邦村生产队副队长。后又随来自西藏全区的许多生产队队长,到日喀则、拉萨、林芝、山南等地参观学习。这是翻身解放后,老阿妈第一次、也是有生以来第二次走出她那小村庄。这次参观,在老阿妈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不论是毛纺厂,还是奶牛场,农果场,西藏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些五星红旗飘扬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老阿妈仅用了一句话就作了高度的概括:跟着共产党走,没错;五星红旗,是咱翻身农奴的旗帜!
是啊,以后的48年中,当老阿妈天天升起那面五星红旗,正是在实现着她曾经埋在心底里的远大梦想啊。梦想从哪儿来?从老阿妈的梦想实现中,我看到了,梦想,正是从老阿妈贫穷的生命中来,是从老阿妈把自己的生命的.每一天植根于她的乡亲们中来,是从老阿妈感恩的至善之心中来,正是有了这些最基本的底色,老阿妈才可能使她48年的升旗行为延续到每一天及永远。
感恩是一种行为,是一种精神的高扬,是人物价值的核心,只有懂得感恩,我们才可能实现心中的梦想。让我们都拥有一份感恩的心吧,去从事那些我们生活中看似平凡其实并不平凡的事情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真切切地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
梦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脚下。
西藏人民善良、勤劳、朴实,他们简单、纯洁。国旗阿妈啦曾在中央电视台被报道过,我为之感动,但当时的感动还只是停留在老妈妈能坚持的不简单上,没有从深层次去思考这问题。如今,我每每执教那些来自于青藏高原的孩子们,他们的纯朴、善良就会提练出我内心深处的一颗纯净的心,他们是我灵魂的天使,我爱他们。这篇《国旗阿妈》是梦想的基石,又一次触动了我的灵魂,虽然孩子们只是在罗列老阿妈的一些事迹,但我从老阿妈成长的人生轨迹中看到了“感恩”,感恩是老阿妈一切行为的源头,感恩也是老阿妈追求人生梦想的基石,它简单就简单在只有务实,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这也是我在为学生重新框架他们的作品时所确立的修改视角,它可带给我们一个思考:生活中不浮躁,充满感恩,当是实现一切梦想的源头。感恩和梦想其实不能分割。
我从2011年7月开始收看中国边疆行摄制组拍制的100集《远方的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到辽宁等西部和东北边疆9个省,经历22800多公里、100多个县和市、500多个乡和村。我每集看完后都深受教育和感动,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大大开阔了眼界。当看到党的好政策落实后,边疆日益富裕起来,尤为高兴和自豪,很值得学习和称赞。我感受较深的有6点:
第一、祖国边疆的风光无限好。我加深了对边疆的认识和热爱,特别是对西藏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认为“西藏古老落后,远离内地,毫无吸引力”,现在感到青山绿水、名胜古迹、现代建筑等许多东西很可爱。西藏是《远方的家》的节目中镜头最多的。有一片片盛开的油菜花,有森林,河流湖泊,湖泊纯净美丽,草木茂盛,到处是牛羊群。在阿里地区曾有数百年前庙宇旧址的“古代土林”,很有历史价值。还有敦煌庙宇中保存很完整的七八百年前的四万八千册佛教经书,是全国一类保护文物。
第二、边防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在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山下,有个边防哨所的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的事迹十分感人。那里在七八月的气温都是零度以下,一个班的战士都住在帐篷内,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晚上用凉水洗脚,他们战天斗地战胜一切困难,每天早上升国旗,在风里雨里和冰天雪地守卫哨所,用汗水和青春保卫祖国的安宁。当边疆行的工作人员和全班战士握手拥抱告别时,都恋恋不舍地流下眼泪,我深深感到无所畏惧的战士是英雄,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两位老妈妈的事迹很值得称赞。在西藏樟木口岸附近有位101岁的老妈妈,在自己住房前坚持46年升国旗,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周围邻居都称呼她为“国旗阿妈”。还有一个路口经常塌方,附近有位65岁的老妈妈坚持10多年看管守护这个地方。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怕过往的汽车出事”。这是多么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举动啊!
第四、大河无桥困难重重。在云南省有一条大河长期无桥,两岸群众要来往办事十分困难,有孩子上学家长陪着用铁链滑到对岸。曾有2名儿童要到对岸有事,因为没有大人护送而等了一天也未办成。现在政府已决定建桥,群众万分高兴和期待。
第五、很赞赏边疆的许多新鲜事和自发开展的文体活动。我看到边疆的地方特产、名优小吃、金银珠宝、跨国婚姻和跨国赶集等许多有趣的事。还看了少数民族热爱生活,能歌善舞的活跃气氛,他们经常在家庭、院落和草原上歌唱舞蹈。有的群众自编自演小节目和歌舞,有的70多岁老人教后代唱歌舞蹈,还有的在草原上很快乐地拔河,也有的小伙子在大戈壁滩上赛马,非常壮观。
第六、我全部看完《远方的家》后,感受较深的是:边疆群众热情好客。在边疆行的人员所到之处,当地人热情接待,介绍情况、带领参观和帮助解决住宿吃饭等难题;边疆群众能吃苦很乐观。有的人生活条件很差,尽管面临着不少困难,但人人很乐观,到处都喜气洋洋,一片欢乐景象,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边疆有很多有利条件,一定会更加富裕。边疆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很好,人少地大资源丰富。只要每人勤劳艰苦创业,特别是党的政策逐步落实,那里一定会富起来,真正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