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值得电影公司投票改编电影的游戏著名大作中,最不好改编的非《寂静岭》莫属。游戏原作更像是在讲述起其有的“寂静岭哲学”,重在给玩家提供一场有深度的思考体验,而非简单的感官刺激。寂静岭游戏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些故事,而非游戏本身,因为只要玩过这款游戏最经典的前四作的都清楚,这个游戏很难和游戏乐趣扯在一起,基本上是个操控差,画面差,几乎等于自虐的一个游戏系列。但让其名扬海内外,一举登上游戏界顶级招牌的,是其牛逼的剧本和世界观设定,这不同于《生化危机》《古墓丽影》这些同样改编成了电影的游戏作品,生化危机和古墓丽影对剧情的依赖度并没有寂静岭高,前两者除了剧情,还有很多动作成分,也就使得其更容易改编成符合当下电影快餐式口味的电影,借着游戏名头猛捞一笔。《寂静岭》游戏几乎就完全依赖于剧情的作用,没有动作这种能够被电影题材利用来利益最大化的元素,这就决定了,改编《寂静岭》功夫重点要下在剧情上,这是游戏的全部,也注定要成为电影的大部分。
《寂静岭1》因为据说有是游戏粉丝的编剧和导演把关,纵然不管有多少游戏玩家不买账,但第一部绝对是史上改编最成功的游戏电影,看过《寂静岭1》的人都能感觉的到,编剧和导演切实的把功夫都用到了故事本身,从头到尾,电影完整的讲述了一个基于寂静岭世界观的故事。电影虽然为了可看性改动了游戏1代不少的结构和故事,但寂静岭游戏标志性的东西,深层的心理隐射等元素导演和编剧都一一把握到了,不仅从游戏剧情中建立了基础,还在改编的过程讲出了自己的故事。以至于影响到了游戏的第5代(当然,跟游戏更换了欧美的开发小组也有点关系)。
《寂静岭1》的剧本编的很完整,从发展到高潮到最后的真相,该让观众了解的,基本上最后都借由病床上的alessia交代了出来,并且电影为了表现其母爱的主题,将游戏中残害alessia的她的亲生母亲deliha换成了一个无辜的角色,电影在树立自己的观点方面还是很有建树的。
电影1代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改编的作品了,只可惜,本身《寂静岭》游戏的剧情就过于粉丝向,对于从未接触过寂静岭,不了解寂静岭游戏世界观的观众来说,纵使电影为了方便理解砍了很多曲折的剧情,增加了很多背景交代,但看不懂的观众还是很多,也片面的影响到了影片的票房,使得其投资方索尼刚能收回成本,导致索尼果断退出了电影第二部的投资。
这其实是个很讽刺的事情,因为在前几年热闹的游戏改编潮中,你来我往的,《古墓丽影》《寂静岭》《杀手47》等都铩羽而归,唯一留存下来傲视群雄的居然是完全脱离游戏本体,剧情无脑又爆米花十足的《生化危机》系列,而且剧情越无脑,越脱离游戏,越爆米花,票房就越高,几乎在一年出一部的情况下,出到了6,还赚的盆满钵满。
各游戏改编电影的导演编剧们其实也看出来了,玩游戏和看电影的根本就是不搭干的两拨人,玩游戏的不屑于看电影,拍好拍坏,都只会喷你。而看电影的大多没玩过游戏,你什么精妙的设定啊世界观啊之类的,除非有莱昂纳多和一票好莱坞一线搭伙来演,否则人家才懒得动脑子想。所以久而久之,制作电影的这帮人就看透了,讨好游戏粉丝没用,你也讨好不了,也贡献不了票房,于是乎,干脆抛弃游戏粉丝,全身心转头能贡献票房的一般观众。这从《生化危机》这个电影系列就很明显,前三部电影还一次次的试图往游戏上面靠,加一点游戏的设定,叙事上用一点游戏的风格之类的,从第四部开始,游戏干脆死吧,我就往开挂耍帅女超人方向拍就行了,再加点3D噱头,场景设计也往3D上靠,果不其然,票房大火。
好莱坞拍电影的都是聪明人,眼瞅着《生化危机》电影系列火了,《寂静岭》也坐不住了,可是第一部太照顾游戏粉丝,结果弄了个里外不是人,费力不讨好,于是第二部也干脆学生化危机,照葫芦画瓢。也找个干脆不玩游戏的导演编剧,也要从头到尾杀杀杀,投资再少,也得把3D加上,这样东凑凑西凑凑,期间还经历了导演蹲局子的事故,虽然距离上一部6年过了,但好歹《寂静岭2》总算是终于难产出来了。
可能因为电影第一部很是喜爱,导致我对电影第二部期望值过高。整个《寂静岭2》看下来,导演和编剧大人别说往游戏上靠了,单就电影来说,都被打扮成了四不像。全片从头到尾情节总是在莫名其妙的发展,之间的过渡很生硬,完全没有第一部那种带领观众探索的感觉。整个故事就像是导演急着下班回家吃饭一样,零零总总有的没得,把要涉及到的剧情一股脑的塞进,很机械的,这个场景走下一个,一直把场景都走完,电影就结束了。
寂静岭2的剧情已经到了彻底瞎编的没影的地步了,原来游戏中的角色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完全把游戏第3代的复仇剧情变成了一个烂俗的爱情肥皂剧。角色虽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但都跟走秀一样,上来和通篇就会长嘴大叫的女主角打个照面就匆匆的下台了。电影第一部还带着深刻的寂静岭哲学烙印的话,那电影第二代就已经迅速的转型成了无脑片典型。女主角战线拉了那么长,东游西逛的,只是为了让导演展示每个搭建的场景,毕竟人家是3D的电影,看点根本已经从剧情转移到了场景的3D效果上了。
不过话说回来,《寂静岭2》剧情烂的一败涂地跟1也有关系,因为第一部为了营造那个绝望的结局,基本上把故事说死了,很难让人接的下。再加上第一部电影就改动了几个游戏中关键人物的戏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样到了第二部,就必须要更大面积的大修大补。而2找来的`这个张的倒挺帅,但很可能完全没玩过游戏的编剧,又要接上第一部已经被说死的故事,还要发展加到新角色身上,这么艰巨的任务面前,他干脆直接撂了挑子,自说自话了,已经全然不顾第一部电影和游戏第三代了。再加上选角导演的失败,选出来的演员没有一个符合故事角色,当然,演技太差,没HOLD住角色也是一个因素。于是,在这样内忧外患,里外夹击下的作用下,《寂静岭2》终于彻底的沦为了一出荒诞的闹剧。
纵观寂静岭2,导演走《生化危机》打斗噱头的想法过于强烈, 有两个地方很明显,一是heather遇到的那个塑料模特怪物,他面具一拿,露出来的居然是《生化危机》里最经典的千层嘴,完全照搬了生化危机的怪物造型,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不是穿越了。另一个地方就是全片最后的三角头大战镰刀女,这也是电影里最荒诞无稽的一个场景,看的过程中始终让人想发笑。因为按照寂静岭游戏的理念,寂静岭中的怪物都是主角的心理隐射,他们的存在都是在隐射主角或者某些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实际存在的。而电影里居然把两个心理隐射的怪物放在一个擂台上打擂,就实在有点搞笑了。
寂静岭这个游戏就有点像文臣,他动的主要是嘴皮子,给玩家讲述的是一个奇特的故事,他几乎没有武将,就算打仗,那也应该是舌战群儒。《生化危机》游戏里文武各一半,所以电影可以在武将身上大
其实《寂静岭》这两部电影挺可怜的,第一部认认真真的拍出来,曲高和寡,没赚到钱,第二部转型转的过于彻底,还没找到转型的点,高不成低不就,最终沦落成了一个乱七八糟,彻底不知所云的烂片,可怜可叹哪!
PS,电影上映前有heather和她妈相遇的剧照,以及祖帝弗兰回归的消息,在最终版本里都不知道被导演剪到哪里了。
2017《刺客信条》电影观后感一:
我们不应该去怀疑《刺客信条》系列游戏的魅力,过亿的销量配得起“现役最强ACT”的称号,但这并不代表系列游戏的电影就一定会像《魔兽》一样,席卷中国大陆,很明显,这次普通吃瓜群众和游戏狂热粉之间在观影体验方面有了很大的区别,影院里也呈现出了一面懵逼,一面赞叹的景象。
万事皆“需”的刺客,万事皆允的信条
当去年《魔兽》上映的时候,广大瓜友可以百度古尔丹,了解艾泽拉斯,当然大多数吃瓜群众“扮演”成10年魔兽狂热粉的主要目的,还是想看一下好莱坞的终极特效,看看吴彦祖怎么就变成了古尔丹。这一切当然拜《魔兽》名气所致。
当同期《生化危机6》上映的时候,无论是不是游戏玩家,都把本作当成了“虐僵尸”的动作影片,无论是不是游戏粉,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快感,僵尸俨然已经变成了动作片的背景,这一切当然拜导演保罗·安德森所致。
显然,育碧的《刺客信条》没有《魔兽》一样犹如洪水般自来水的能力,本作的导演也没有保罗·安德森那种能把《生化危机》从恐怖游戏变成动作电影能力,或许从影片的处境上就已经非常尴尬,所以,得不到吃瓜群众的赞扬是育碧《刺客信条》电影的最正确的结局。
万事皆“需”的刺客,万事皆允的信条
100%同步的剧情亮点
作为系列游戏改编电影的第一部,导演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将影片对比游戏进行还原。很明显在这方面导演做的还是非常成功的,从影片开始翱翔的雄鹰,很多游戏粉丝就已经津津乐道了,因为这预示着,大地图已经打开,游戏已经开始。如果沉浸在刺客信条中的玩家会有一种看游戏CG,而不是看电影的感觉,因为每每在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准备好手柄,或者握住鼠标,因为在一段短暂的旁白过后,我们就要操控主角进行游戏了......
万事皆“需”的刺客,万事皆允的信条
而当主角爬上15世纪西班牙大教堂的那一刻,所有的游戏粉都在期盼着雄鹰的再次出现,因为这次主角解锁了鸟瞰点,小地图上所有的信息已经开放,可以愉快的挖宝箱,搜集各种道具了。
当然在动作方面,导演也没让玩家等待太久,空中刺杀的动作,是每一个刺客信条玩家都尝试过的招式,简单,利落,而在游戏中一系列的跑酷场景中,导演也是尽可能的做到还原,电脑特技也好,演员演技也好,当荧屏上主角愉快的翻越障碍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这是刺客信条的一贯作风,只要按住W键和空格就行了,因为除了信仰之跃,不存在跑酷掉下去的可能。
而在战斗场景中,全片的亮点之处显然就是屋顶敌人落到草堆中的那一幕了,而在细节方面,骑马的敌人并没有察觉更是做到了100%神还原的地步,马车追逐戏是刺客信条几代都有的场面,当然这段也是观影高潮之一,我们很明显能找到游戏中的各种影子。而各种烟雾弹的设计,也是颇有还原的本色,当然不能忘了就是我们主角的信仰之跃,这一跳,是十年刺客信条游戏的一个招牌,是所有老玩家的万千期待和震撼,是所有吃瓜群众认为最能赢回票价的好莱坞特效。
万事皆“需”的刺客,万事皆允的信条
0%同步的遗憾之处
或许在吃瓜群众的眼里,从高处跳下来杀个人,不值得尖叫,出现的雄鹰或许只起到了展示场景的作用,而在绳子上如履平地的跑动更是不解,在烟雾弹中,为什么敌人看不见主角或许也是最大的疑问,屋顶的敌人为什么落在草堆上会消失应该是他眼中最大的漏洞,而最为不解的,应该就是所有的瓜友都想问的一句话,从塔上跳下来难道不是自杀吗???
其实导演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信仰之跃时,设定为思维不同步导致现代的男主角口吐白沫来避免尴尬局面的出现,因为一旦主角落在了草堆里,那么基本就要被吃瓜群众骂个底朝天,因为不玩游戏的你,怎么也想不通从几百米的高塔跳下来能落在草堆里还不死的“脑残”设计。
万事皆“需”的刺客,万事皆允的信条
当然这种自以为高明的拍摄方式却引来了众多游戏粉丝的不满,讲一句真心话,全影片,没有一个完整的信仰之跃是最大的遗憾,当然这种为了照顾吃瓜群众的设定还有很多,比如在影片开始,用一段段文字来阐述一个事情的开端,很明显是给没玩过游戏的观影者最大的妥协,而将“圣殿骑士”设定为统治世界的“坏人”将主角的刺客设定为拯救世界的“好人”是好莱坞的一贯作风,虽然有利于观影者对剧情的理解,但这并不是刺客信条的游戏本质。
所以,当我们从电影的角度来审视《刺客信条》的时候,他是不合格的,因为这部电影,压根没讲一个漂亮的故事,刺客信条漂亮的故事犹如夜空繁星一般,但为什么选了这么一个不温不火,不知所云的故事着实有些让人不理解,有游戏基础的玩家,知晓伊甸园的一切,知晓刺客和圣殿骑士只是思想不同的两个团体,压根没有谁是好人,谁是坏蛋一说,而游戏中现代剧情和刺客时代的来回切换,对于游戏基础的玩家来说也是看的津津有味,来回自如。而在没有游戏基础的玩家眼里,这部影片或许就是好人和坏人穿插着穿越剧的抢苹果故事罢了。
万事皆“需”的刺客,万事皆允的信条
但是即便这样,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和逻辑的现象,全影片大Boss从主角很小的时候就跟踪他,等到30年以后才找他进行试验,这种侮辱观众智商的设计显然令人分分钟出戏,30年,你在照顾着主角成长,是为了养肥再杀?而影片最后,主角一身刺客装束,随随便便就进了会场,直接擒王成功,这又是怎么办到的呢?
同时,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堆没有点火的干柴,缺少的就是那么一点星星之火,无论是游戏玩家还是路人群众,占有一半左右时间的现代戏码在很多人眼里是很让人诟病的,并且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剧中出现的大部分人物都没有来得及让导演给他们打磨一番,用游戏中的一句术语来说,就是NPC人物刻画的不饱满,甚至在很多观影人心中,如果不是法鲨出演,甚至他们都找不见主角是谁,就连主角最基本的标签“暴力倾向”都没有交代的清清楚楚,总是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摸索着前行,所以这些不足之处就造成了老玩家看着没激情,吃瓜群众看着一脸懵逼。
万事皆“需”的刺客,万事皆允的信条
除去一些爽快的打斗场面,和还原游戏的动作场面,单从游戏中最重要的矛头而言,主角和他的父亲之间的矛盾和剧情,也是让人看得一头雾水,而至于影片发展到最后,观众们或许才明白,主角是从记忆里回到过去,了解了圣殿骑士想统治世界的阴谋,继而回到现代,阻止活在2016年的圣殿骑士统治世界。纵然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是好莱坞最为推崇的'方式,但刺客信条并不是什么英雄,一个英雄穿越时空拯救世界的这套公式并不适合刺客信条这部影片,而这些好莱坞的设定和游戏本身也并没有什么关系。最后不得不吐槽一句,那个苹果竟然是一个投影仪?
结语
虽然这些东西不会影响粉丝对育碧的期待,当影院中出现UbiSoft的标志的时候,或许这才是我们最想看到的东西吧。
万事皆“需”,才能万事皆允,10几个小时的游戏剧情,想要靠2个小时的电影讲清楚是几乎不可能的,即便出现了极大缩减剧情的字幕,也不能挽救故事结构的完整性。
如果追求故事的完整性,倒不如拍个系列电影,老老实实的讲故事。
如果追求影片的观赏性,就少一些现代剧情,其实育碧自己应该知道,即便是在玩游戏的时候,不少游戏玩家都不愿意回到现代剧情,游戏粉都这样,更何况普通的观影人呢?
如果追求影片的商业化,就直接拿四代出来拍摄,海战题材,故事独立,主角性格饱满还接地气。
如果追求影片的还原度,就不要有一些偏离,甚至背离游戏的设计,袖箭做的再像也不如穿一身白衣的艾吉奥
2017《刺客信条》电影观后感二:
本片有着反乌托邦情节,以及追寻自由的精神。画面精彩,3D特效到位,动作戏好看。主演男帅女美,法鲨和歌迪亚演技在线。育碧的《刺客信条》是本人曾经最喜欢的历史冒险游戏之一,作为游戏迷,期待电影版《刺客信条》已久。虽然剧情有些弱,但依然是合格的爆米花片。
1.刺客精神贯穿全片,从古到今。
文化背景虽不同,但颇能理解片中的刺客精神,因为中国同样有着刺客文化。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专诸在鱼腹藏剑,击杀吴王僚,以命换命不曾后悔。豫让为了行刺赵襄子,不惜吞碳毁容,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坚持。为报恩,聂政长剑贯日杀侠累,失去生命也不惧怕。荆轲刺秦王,只为报效太子丹。风萧萧兮易水寒,哪怕一去不复返。而在中世纪,电影里以阿圭拉为首的刺客组织,同样有着不折不挠的刺客信仰。为自由而战,与圣殿骑士团争斗多年。为了一个诺言,保护年幼的王子,哪怕险被宗教裁判所烧死,依然坚持信仰,虽千万人吾往矣。
镜头不断在古代与现代闪回,林奇被迫接受基因记忆机器Animus的数次实验,在过程中,他得到了刺客祖先的回忆,逐渐找回了刺客的信念与荣耀。圣殿骑士团想利用他去寻找伊甸苹果,从而获得完整的人类DNA图谱。名为消除暴力,实为消除人类反抗精神,妄图统治世界。奋起反抗的刺客组织,与骑士团对立厮杀。人设颇有吸引力,双方矛盾冲突铺垫了大半部戏。
2.两主演男帅女美,演技在线。
看过很多游戏改编电影,《古墓丽影》安吉丽娜•朱莉对罗拉的还原度极高,每个细节都是回忆,性感到炸裂 。《寂静岭》恐怖片经典之作,高还原了游戏。《魔兽》史诗感强,故事情节完整,完成度较高。《波斯王子:时之刃》则是好莱坞的标准流水线产品,人物造型美,节奏快。这些改编珠玉在前,而在《刺客信条》中,法鲨的颜值、肉体和演技撑起整部戏。从演员表现来看,迈克尔·法斯宾德演技在线,穿越古今,一人分饰阿圭拉和林奇两角。作为此片的男主角兼制片人,着实有够拼。法鲨有三宝,颜美肉戏演技好。《羞耻》和《饥饿》中已经见识到法鲨的身段了,《刺客信条》电影银幕看的更为仔细。虎背熊腰,身材火辣,有胸有臀,体型保持的很不错,有被舔屏的好底子。
玛丽昂·歌迪亚在本片中美艳依然,饰演颜值与智商同时在线的科学家索菲娅。从《两小无猜》认识了歌迪亚,典型法式美妞。在这部浪漫又疯狂的法式电影中,歌迪亚演绎了文艺又苦逼的爱情故事。剧情新颖,节奏明快。处处惊喜,充满变动。到最后,爱的归宿是一起淹没在混凝土里。而在中年版史密斯夫妇《间谍同盟》里,皮特的光芒完全被歌迪亚的演技盖过。而到了《刺客信条》,遇到了同样出彩的法鲨,两人平分秋色,相得益彰。片方有着拍系列电影的野心,第一部做了很多铺垫,埋了好几个伏笔,希望续集能够更精彩,继续有法鲨与歌迪亚的对手戏。
3.场景还原游戏元素,细节追求质感。
昏暗的画面,给人以老派邪典电影的感觉。圣殿骑士团和宗教裁判所,育碧游戏里的经典反派角色,依然在本片中承担着大BOSS的身份。火刑烧活人,铲除异教徒。跟着老鹰的视角,从空中看到一览无遗的中世纪西班牙城市场景,复古而独特。
动作场面精彩,打斗拳拳到肉。而片中出现的几个刺客影子,致敬了游戏系列主角们,满细致的。各种跑酷,爬楼的镜头,颇为追求质感。好几次的信仰之跃,不是CG,而是演员从38米高空跳下来,以便完成好的拍摄效果。信仰之跃在,可草堆在哪里?
手工制作的服装,还原了游戏里刺客的经典造型。伊甸苹果是电影的主线索,全片的纷争都围绕其展开,脑洞大开,居然还牵扯到哥伦布。而袖剑这一暗杀武器,作为重要的穿越道具,则是电影的副线索。造型做的倒是蛮合游戏粉丝胃口,有点想买电影周边。
电影中有着弑父情节,这一设定源自古希腊悲剧中的经典元素。因为母亲的死亡,林奇与父亲的冲突不可调和,一辈子都在这个阴影中纠结。另外一个小线索,则是林奇本人的成长与救赎,做为刺客后裔,从获得先祖记忆,到认可刺客精神,到最终为之而奋斗。从死囚到刺客首领,林奇找回了失去的荣耀,演绎了现代刺客精神的觉醒。
“无物为真,万事皆允。”这句刺客反复提及的理念来自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对现代人,也颇有启发。在追寻自由的过程中,不要被任何虚妄的事物,或者世俗的观念所打扰。坚持自我,坚持去找寻自由。
如果事先看看相关游戏背景,或者电影的背景知识,做为铺垫,观感会好一些,对于剧情的理解,也会顺畅很多。喜欢动作类型爆米花电影的话,可以去看看本片。
根据同名的大热游戏改编、由贾斯汀·库泽尔执导,迈克尔·法斯宾德、玛丽昂·歌迪亚、亚里安妮·拉贝德、迈克尔·威廉姆斯等主演的历史科幻题材动作电影《刺客信条》
历史科幻题材动作电影《刺客信条》观后感一:
电影对于原著还是有一些改变的,最明显就是把Desmond(卡尔)的身世弄成了刺客世家,我觉得还算是可以接受吧。剧情勉强说得通(算是没有大坑),因为看到后面才会明白为什么他爸爸杀了他妈妈,看到中间知道了Abstergo抓起来的人都是刺客联盟的囚犯,这么说来,刺客的血脉是会流传的,而且很多几百年前的刺客,会成为刺客世家,然后沿袭下去。这一点是原来的游戏里没有的,游戏里的很多人,被抓进记忆机器里,都不知道自己与之有关系,如果从这一点看。电影所架设的格局还是蛮大的,不过如果继续拍下去,估计改动会一部比一部大……
我看电影的时候就在想,游戏里当下时间线的派系(至少出现的集团)只有近代圣殿骑士联盟(Abstergo),平民(Desmond那种散落人间的)不成组织,刺客组织有一些人出现(Lucy之类),但是实力不强,集团也没有出现,所以游戏的派系是反派独大,平民游击。而电影里,已经出现了成团体的刺客组织、刺客世家、刺客囚犯团,说明派系至少是有两个大团:圣殿骑士团和刺客团了。从这一点上看,电影和游戏未来的路线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另外伏笔埋得很多,主角为什么杀人判死刑没有交代(电影说了一句刺客都有一些冲动个性,是不是生物上的XYY基因型人?)其他刺客怎么被抓进来没有交代?他们怎么找到一个又一个后裔也没有交代?如果电影继续拍的话,可能会说吧,但我怀疑它还能不能继续拍。
至于电影本身,首先我觉得画面音乐都很一般,反派集团聚个会的场所都像是一个小教堂而已,我并不是说场景要多宏大,但是一些特效场景光影效果其实比宏大场景重要得多,有些电影(《天使与魔鬼》,《地狱》之类),拍摄地点都是欧洲绝美的建筑,但是视觉效果就让我觉得和一个游客拿着个DV拍的差不多,这一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是。大概前年的《诸神与国王:出埃及记》,电影评论一般,但是我感觉视觉效果极为出众,每一帧都可以截下来当桌面那种,我本来期待刺客也能排出那种效果……
其次剧情太快,可能也没有办法,背景太宏大,想要讲清楚估计不容易,一环接一环,连接的简单粗暴,反派刚刚拿到线索,反派头目就被勒令两天内拿出结果?这种“巧合现象”制造的故事线我非常不喜欢。为什么我们的反派联盟就不能像《柯南》系列的反派琴酒他们,总是不着急,总是输得起,总是耗得住?第一部拍的很快,从男主身世,到回溯祖先,再到鉴于叛乱,全部都拍出来了,再加上复杂的故事线,肯定让人感觉被“灌输”剧情的感觉,很不自在,也没有闲情逸致去思考和享受(当然这音画我觉得也不用怎么去享受,我打《古墓丽影:崛起》的时候,那真的是在享受每一帧的画面)。
另外遗憾在动作上。电影的动作,我觉得严格来说不叫打斗(Fighting),叫做杂耍(Acrobat)+跑酷。但是我玩游戏的时候,并没有这种感觉。这些话我觉得是太主观,但是我感觉在刺客系列游戏中,大家不会有意识地区跑来跳去的,而是为了完成某些任务的时候,偶尔地上下一下楼房,平时大部分玩家,都是直奔任务去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电影里,能打不能打,都先跑一段儿,太明显有一种拍给观众看的感觉……然后打起来的时候,感觉绵软无力,就是在摆动作,能一下完成的击杀,绝对要三下才弄完,但是刺客系列游戏并不是这样:以反击为例,刺客的反击公认是很爽的一个激战方式,但是游戏主角从来不会花花哨哨地杀一个人,从来都是格挡一下,马上出手一招致命,更不会出现电影里女刺客那种,打斗的时候,眼睛不看对手(看着地!!),袖箭出手,旋转两下,周围敌人倒地那种太过于明显地耍酷动作……是的,整个电影看完,我最无法接受的就是那个场景。
我不知道是不是游戏里那种硬朗的动作很难让真人做出来,但是我真的感觉,游戏的一大魅力,就在于主角帅的无可救药的打斗动作中。游戏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最后就是最核心的地方:游戏的宏大哲学背景完全没有,我还记得玩第一代刺客信条的时候,那个教授每次都会在Desmond起床的时候喋喋不休地讲很多话,我认真地看过,那些话其实没有一句是完全错的,刺客组织和圣殿骑士团所追求的理念,都是世界和平,但是前者相信边沁的功利主义,觉得牺牲个人自由换取人类和平是值得的;后者相信卢梭的自由主义,坚信必须捍卫人类自由,这才是达到和平的唯一正道。但是自由确实会带来多数人的'暴政(去年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等),会加剧宗教冲突贫富差距等等……这些都是真的,尤其在卢梭的自由主义在全球“贯彻落实”那么多年以后,引起的讨论愈加强烈。所以说,圣殿骑士团在游戏里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坏蛋形象,第三部肯威去美国的剧情,就让我充分感觉,游戏里的圣殿骑士团不是一群心理变态利欲熏心的邪恶团队,它们也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手段有组织的团队,与刺客团的最大差异,就是在其信仰的“救世哲学”不同而已。(我觉得刺客系列游戏再继续发展下去,圣殿骑士洗白,与刺客团成为玩家双选的可能性非常大)。在这样的宏大背景和哲学理念下,刺客系列游戏的确是构架在一个“无解”的社会学问题上,就好比是两个教授就一个学术观点,各执己见,两者都有一些证据批驳对方,仅此而已!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这才是刺客系列的经典所在,比起其他的好坏分明的游戏我最欣赏的地方。但是在游戏里,反派真的是反的太彻底了……冷血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且电影主题就定在了“捍卫金苹果,就是捍卫人类自由”这样非常主流的西方价值观上。完全弱化了原作的社会科学属性,让我看起来极为失望。
最后说一句,这么多年看的游戏改编电影,感觉什么都是改变的……从最早的仙剑,到现在刺客,原作那么经典,为什么编剧就非觉得它们已经过时了?非觉得要改的符合“更多人审美”?咱们一步一步地按照游戏把刺客系列从头拍出来不行么……不用一次就把整个背景都拍完,但是每拍一部,音画做到绝美,动作尽量贴合原作(当年《毁灭战士》电影出现FPS片段是多么成功的一举!),甚至于刺杀动作都可以和原作一样!原作既然就是凭借它们成名的,改编又何必抛弃呢……
算了,我继续去学习。
历史科幻题材动作电影《刺客信条》观后感二:
对于很多没有玩过游戏的,或者玩游戏不仔细看剧情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的很多地方都不合逻辑,而且跳跃性太大,这也是游戏改编电影的通病,特别是对于设定世界观太大的游戏,例如之前的魔兽,也有很多人感叹“这就是你们的信仰?”因此,强烈建议要么去打打游戏看看剧情再看电影,要么以此为契机,先看电影再打游戏,也许很多剧情就会恍然大悟了。
首先看看刺客信条主线游戏设定的时代背景(起始年份-主要地点-主要历史事件):
刺客信条 I: 1191年-叙利亚-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刺客信条 II(三部曲): 1476年-佛罗伦萨/威尼斯-文艺复兴
II兄弟会: 1499年-罗马-文艺复兴
II启示录: 1511年-君士坦丁堡-争夺奥斯曼王位的苏莱曼(一世)
刺客信条 III解放: 1754年-波士顿/纽约-北美殖民地
刺客信条 IV黑旗: 1715年-加勒比海-海盗
IV叛变: 1752年-北美-七年战争
刺客信条 V大革命: 1776年-巴黎/凡尔赛-法国大革命
刺客信条 枭雄(不再编号): 1868年-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这些设定上看,育碧会将特定的故事刻意地与某些历史大事件结合起来,游戏过程中也经常与著名历史人物(例如达芬奇,拿破仑和年轻的苏莱曼一世等等)有交往。这部电影同样是这个套路,故事背景发生在1492年。其实当时看到这个年份,我就已经猜到了肯定与格拉纳达(收复失地运动)和哥伦布启航(均发生在1492年)有关系。整部电影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历史小彩蛋,想明白了也有恍然大悟会心一笑的感觉,例如火刑柱的时候国王和女王应该就是阿拉贡的裴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当然也有很多没有说明白的地方,比如法鲨被抓是在格拉纳达(很可能是阿尔罕布拉宫),火刑之后逃脱跳到水里随后进入军港中停泊的哥伦布的船上,哥伦布是在帕洛斯港(靠近塞维利亚)启航的,他们是怎么过去的?可能电影背景过于宏大,导致很多细节被淹没而没有交代。。
电影(以及游戏)可能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风貌的复刻,但是刺客信条系列并非纯粹反映历史风貌,也并不是仅仅关注历史上刺客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而是以1492年的事件为一个切入点,同时引入历史和现代的圣殿骑士组织和刺客组织的冲突,而这一冲突,是自上代文明以来一代一代传承的。
这里简单说一下背景设定。人类之前存在一个文明,被称为第一文明(First Civilization)、先行者(Those Who Came Before)或者先驱(Precursor),他们创造了伊甸碎片(也就是苹果)和人类,人类被他们控制充当劳力。第一文明拥有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也就是鹰眼视觉,鹰这一意向在电影中不断出现,意指的就是这个,没有游戏背景很难理解),通过伊甸碎片可以控制人类脑中隐藏的神经传导器(某些人类和第一文明的混血没有传导器,也不受控股,反而也能利用苹果控制他人),人类处于被奴役的地位。随着人类的反抗,亚当夏娃盗走了苹果,人类和第一文明决裂,而后又因天灾,双方都死伤惨重。天灾之后,人类和第一文明合作重建世界,第一文明逐渐式微而后灭绝。在这段时间内,某些第一文明成员和人类(混血)仍然希望通过苹果控制其他人类,他们也就是圣殿骑士的前身;而另一部分第一问名成员和人类(混血)则一直在默默抵抗他们,也就是刺客的前身。双方明争暗斗,于是开始了刺客信条这样一部贯穿历史、关于传承的史诗。
也许有人认为无论圣殿骑士或者刺客,都是通过信仰而加入的,但是在游戏和电影中却不是这样。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现代人物和对应古代人物都是同一个演员,历史和血脉在他们体内传承;法鲨通过血脉召集所有刺客重建兄弟会(投影的是历史,现实在Abstergo的Animus大厅里得到历史的传承;拥有血统和传承的人都可以使用苹果,例如反派老头开启苹果(然后就被暗杀了)等等,都表明圣殿骑士和刺客争斗的传承。可以说这部电影(和刺客信条系列)还是有西部片的味道,圣殿骑士组织打着找寻苹果消灭暴力的幌子,实则希望以此控制全人类;而刺客作为反暴政的代表,一直在默默地抵抗(地下抵抗组织),这也是经久不衰的主题。
本作不能算非常成功,可能受限于电影时间,大量的细节没有交代,但是,希望本作能成为一个起点,带领大家,特别是没有玩过游戏的同学们,在大历史中感受小人物的理想与抗争,和玩家们一起体验传承史诗的热血吧。
最后用电影和游戏的话结束:
Nothing is true.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We
Are
Assass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