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没有让自己认真的去观看一部电影了,今天看完这部电影觉得很不错,所以就把看完它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为一个纪念!
其实要是我自己认为,比较喜欢项羽一些个!力拔山兮气盖世,战场杀敌时的霸气与杀气,羞辱刘邦时的不可一世,面对亚父范增时的依赖,英雄末路时的悲怆无奈,惜别爱人虞姬时的柔情……尤其是在自自己四面楚歌身受重创,与虞姬共度余生的时候!感人的爱情终究是这里的一个点缀吧!人说自古帝王多无情,项羽只是枭雄而不是帝王,而这样子能做到的'有几人!
最精彩的还是范增与张良在鸿门宴的对弈,气氛紧张而精彩,而棋局最后那几句话我都没怎么听懂,直到后来我才以为是张良的反间计赢了,但却不是整个故事情节迷离、但环环紧扣,不知道导演是谁一定是费了不少脑力!就在自己认为张良棋高一筹的时候,范增走的时候却给了项羽一个锦囊,我一直希望他打开里像三国诸葛亮一样有什么锦囊妙计,但到最后才发现这个锦囊原来是留给刘邦的!就是这个锦囊,刘邦自己身穿龙袍,在万人跪拜走上登记台的同时,万箭穿心而死的韩信、大街上被乱棍打死的萧何、重伤逃走的张良!韩愤而死的樊侩!但范曾说得时有一种棋局叫做两败俱伤,刘邦得了天下却失去了民心,项羽兵败自杀,CCTV-6电影《鸿门宴传奇》
剧情中的刘邦前期是个重情义,做每个决定的时候总把天下苍生为己任挂在嘴边,为了她以为的天下苍生在鸿门殿上放弃了尊严、放下了身为诸侯的高贵!但是最后他却放下了民心、放下了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放下了良心!心胸狭隘,稳重、仁义、善用人才!狗屁吧!就为了一个锦囊杀了自己那么多的兄弟!称作心黑手辣也不足为过!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刘、项对决是什么样的?但成王败寇,是不是刘邦也像某些统治者一样改写历史,筹划了项羽,美化了自己!
现在不是流行穿越吗!真想想电视剧中的那样穿越过去看看,如果切身
这个周六,我有幸看了一部《鸿门宴传奇》,让我想到了高一时学习的那篇文章《鸿门宴》。
一场小小的宴席,却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当年那对秦始皇不屑一顾,认为“彼可取而代之”的项羽走了,当年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走了。一代霸王,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只留下一个疲惫的身影,一具虞姬的尸体,一声沉重的长啸和一串冲天的血泪。
当年那泗水亭长凭什么与西楚霸王相争?不明白,楚汉战争,大大小小的战役有一百多场,从无败绩的霸王偏偏失足于垓下。“是我忘记了……”一个雄浑醇厚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是霸王,“我忘记了刘邦老儿也在进步,我忘记了他身边的`那帮策士谋臣啊。”忘记的又何尝是这些?你忘记了亚夫的劝告,你忘记了鸿门宴的失误。在你被胜利冲昏头脑之时,你什么都忘记了。
自刎乌江的你,至死尚未醒悟,你还在忘记着。你忘记了停在岸边的小舟,你忘记江东父老,殊不知“江东子弟多才俊”,你忘记了自身的资本,“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卷土重来未可知”……
但是你一味沉湎于过往的荣耀,你只记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如月花如雪,乌骓不负大江约,有多少宴可以重来——鸿门宴传奇
一剑落取千颅面,万古英雄自刎别。
乌江情,霸王泪。
残阳铺江似血。
鸿门宴,义放刘邦小儿,不是不听亚父范增良言,而是我项羽博大的胸怀不惧刘邦的阴险。
四面楚歌,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我项羽今日一死,成全了大汉“大风起兮云飞扬”。
我一直都很喜欢着项羽,而且还是冯绍峰演他,因而《鸿门宴传奇》我非看不可,果然不负期望,我瞬间被秒杀了,也赔上了眼泪,甚至让我冲动的写下了这篇观后感,来细数我的feel。。。
冯绍峰版项羽
喜欢理由一——外形俊
浓眉须髯,剑眉星目,眉宇轩昂,冯版的项王豪放不羁,眼神犀利,堪称史上最俊的西楚霸王,掠去无数女性观众的芳心。在出场的第一幕即张良回忆他坐北向南时,那西楚霸王的霸气就震撼了我,不禁为之叫好。这部影片中,冯少突破了以往的形象,成功塑造了项羽,气场强大的令人无法忽视,以及那入木三分的演技,都足够说明这部影片值得一看,不容错过。
喜欢理由二——眼神足
影片中,冯绍峰那一个个拿捏到位的眼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项羽的内心情感——战场杀敌时的凶悍坚定,羞辱刘邦时的不可一世,面对亚父时的俏皮与孩子气,英雄末路时的悲怆无奈,惜别爱人虞姬时的柔情……尤其是在自知大势已去和虞姬相约共度余生那部分,霸气的项羽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孩子般的幸福,瞬间揪住了我的心。人们常说,自古帝王多无情,但项羽绝对不是,这也是我钟情于他的因素之一,霸业上的刚硬与情感上的柔情相交融,这才是真正的男人!我们常常欣赏那三千弱水只取一瓢的男人,其实不然。我不否认,项羽绝对不会就只有虞姬这一个女人,但对他而言,虞姬与其他女人不同,不然外出打仗不会让她随行,也更不会有史上有名的霸王别姬的经典。若爱,就深爱……试问,史上帝王这样子的有几人?
喜欢理由三——感情真
电影中场面浩大,气势宏伟,战争厮打震撼人心,王侯将相谋士良臣之间的斗智斗勇也颇具看点,但是项羽的几段情都毫无意外的戳中了我心中的柔软。父子离别……霸王别姬……父子离别时,当项羽眼含泪光看着亚夫离去的背影,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愫而饱含深情的喊出一声“亚父”时,心弦被深深的触动,眼泪也就不受控制地下来了。至于项羽与虞姬之间悱恻爱情毋庸置疑地成为影片中最大的“泪点”。影片中,项羽、虞姬的戏份并不多,且好像有的'地方还被删了,但贵精不贵多,反而更有味了,观后感《有多少宴可以重来——鸿门宴传奇观后感》。
黄秋生版范增
有一种棋局,叫两败俱伤。
范增跟项羽告别的时候,给了他那个锦盒。我一直期待着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前,打开那个锦盒,看看那条锦囊妙计。谁知,那个锦盒是范增特意为刘邦准备的。于是,韩信、萧何死,张良受伤而逃。果真,这盘棋,范增只能如此下。范增和张良在鸿门宴上对弈,范增再问,“你真要与我对弈吗”?起初看时,并未觉得怎样,到最后镜头切回范增那句话,才恍然大悟,原来范老先生早已悟出最后的结局——“有一种棋局叫两败俱伤”。此真乃画龙点睛之笔。
影中,黄秋生造型沧桑,须发皆白,眉头紧锁,年事已高,接近失明。但是他把对项羽从宠爱到失望到无奈,对张良棋逢对手的亦敌亦友,对世事的洞悉及料事如神,都表演得入木三分,不愧是老戏骨。
一局棋,一个故事,一场饭局,一局惨半的棋局,有谋、有智、有情、有义,或许只有范增的那句“这一部棋,你错了”注定了最后的结局。
黎明版刘邦
不喜欢,非常不喜欢!!黎明在影中的表现不怎么样,不能让我留下印象,仅能记住情节,在此我就不怎么说了。在楚汉争霸中,我一直偏袒于项羽,鄙视刘邦。在电影中,又将我对他的厌恶发挥到了极致。当我的室友跟我说,电影中将刘邦美化了,沉稳、有情有义、忍辱负重并且会用人。然而,我一点都不赞同。我对他的评价是腹黑阴险。如果说他有情有义,为何会下令杀韩信、萧何与张良,也许不同意的人会反驳,是范增的锦囊的错,但如果他真的相信追随他的兄弟,一封信就能扼杀那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羁绊吗?不仅如此,他自私,他对韩信根本就是利用,并非是用其人而是用其才罢了,一旦韩信的军事才能帮他夺得天下之后,对他的帝国稳固是一种潜在的危机,于是杀之。还有,他城府深,在离开咸阳时,他说:“真正的鸿门宴才开始。”这句话可见其腹黑阴险。
不过,他的结局其实也是失败……
项羽失了天下又怎样?他得了美人,得了最终愿意和他一起赴黄泉的人儿。
而他刘邦得了天下又怎样?他失了信任,失了最初愿意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张涵予版张良
张涵予饰演的“风神谋圣”张良,头戴金发冠身着黑袍,手持一块白绢,白绢透过来几行隐约的字迹,望向前方,目光深邃。扮演这位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的重要人物,张涵予在造型上已很具说服力。尤其是范增和张良之间的棋局对弈,让我有种错觉,他们才是电影的主角。张良一计接一计,环环相扣。张良对刘邦说,要让项羽走错致命的一步。原来就是鸿门宴上逼刘邦放弃张良,让张良到项羽那边顺理成章,从而开始分化范增和项羽。张良最初进咸阳帮刘邦时,他用一句话试探刘邦,本以为自己洞悉他人,不料,最后画面的刘邦回头一笑,笑得内容丰富。张良才知他才是被人雇用下了一局棋。不过,他也算好命,既没有像韩信那样被乱箭射死,也没有像萧何那样被乱棍打死,侥幸活了下来。影片更是通过他来回忆那段故事,那段情……
安志杰版韩信
《鸿门宴》中,安志杰脸上有道疤,在他斜睨着眼,有点不屑地对刘邦说:“我可以去,但事成之后,我要拿到我应得的那份”,还真应了那句“男人有点小坏才帅”。不过,他最终所得的却非是他心中所想,而是乱箭射死。韩信是军事上的奇才,但却是政治上的蠢材。
刘亦菲版虞姬
英雄美人,风流绝配。
同生共死,齐赴黄泉。
一个自然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刘亦菲;另一个便是铁汉柔情的冯绍峰。
妾本丝萝,甘托乔木。面对这样一个楚霸王,难怪虞姬愿戎马相随,生死相许。
影片的最后,是项羽和虞姬于大殿之外深情相拥的桥段闪回。
原来,无限江山,也敌不过这片刻柔情。
那一刻,相信那个男人为了怀中佳人,亦甘心袖手天下。
记得,两人第一次的相遇,一首楚曲,将两人相连;记得,就算刘邦给她无数古董琵琶,却不如自己那把,因为意义不同;记得,项羽站在高台迎接她归来时,那两道目光的缠绵,穿透了时光,凝结了永恒,世界只剩他们;记得,项羽让项伯送她离开,而她却中途回来述说她的梦,她的呢喃,就算再刚硬的铁也会化为水;记得,她与她的霸王相拥而死那一刻的漫天雪花以及两人嘴角那幸福的弧度……
电影虽已结束,而我心中的电影却在不断循环播放……
有多少宴可以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