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论是作为一个传记,还是一个爱情主题的电影,都把霍金的一生应有的震撼刻画的淋漓尽致,也把爱情本来的样子还原的非常真实。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每个角色上思考问题,并且
小雀斑演的真的是无愧于小金人,是电影能恰当传达感情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
除却大众对霍金一生的了解外,即其在科学上和医学上的奇迹,电影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点。一个是关于霍金研究本身的,本科研究的是证明时间是有起点的,即霍金辐射;但其phd论文又是证明之前的观点是错误的,即证明宇宙是无限的。可能人在前进的途中,就是一个不断打脸的过程,要勇于推翻自己,才能不断向前。另外两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大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在请乔纳森帮忙照顾之前,霍金靠在床上对简说“如果需要帮忙,又恰好有人愿意帮忙,我不反对”,此时的霍金已经看出妻子简和乔纳森之间有感情,作为无能为力的他,也在想成全妻子,让其他人给她自己所不能带给她的一切。还有一句是简在霍金表示想让护士伊莲陪同前往美国旅游后,蹲在他面前对他说“我爱过你,但是我尽力了”,最终结束了两人的婚姻。两句是彼此对现实的妥协,哪怕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有内心深深的无奈。
影片以回放的镜头,把霍金和简的一生回放到了他们最初相遇的party,短短几分钟,心里只会止不住的叹息。但是被诊断只有两年寿命,最终享年76岁,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愿安详。
02
有时候就是那么巧合。
之前看了《万物理论》,关于史蒂芬·霍金和简·王尔德的爱情故事。我们还在感慨,朋友圈和微博就被霍金先生的去世刷屏了。
那就来聊一聊《万物理论》
我爱他,他也爱我
互相喜欢的人是不用费力气追的,比如史蒂芬·霍金和简·王尔德。霍金送的第一份礼物是洗衣粉,简一样很开心。
这世界太大,变数也很多,能找到互相喜欢的人并且走到一起,真是一件非常美妙而难得的事情。
正是因为“我爱他,他也爱我”,当得知霍金只有两年的寿命时,简义无反顾决定陪他一起战斗。
这份爱让简变得坚强,也给了霍金极大的信心和
奇迹眷顾了他们,在这份伟大的感情面前,科学让步了。
霍金活了十多个两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有爱人和孩子,并且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
也许是霍金觉得,和简结了婚,就需要考虑养家,养家就要有工作,有工作就得先毕业,要毕业就必须写完论文。
“哇,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这大概让他觉得生活还有意义,以顽强的意志和病魔作抗争。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小小猜想。但显而易见,简确实是创造这个奇迹的重要原因。不过她的坚强,是以失去为代价的。
我爱过你,我尽力了
也许,简起初的义无反顾,是想陪伴霍金走完人生最后的两年。换句话说,她预见的是两年的战斗。后来,这个两年变成了五年,十年,二十年及更久。于是,在电影的中后期,简会抱怨,会崩溃,她需要帮助。
后来,乔纳森出现了。很爱简的乔纳森,以朋友的身份,帮助简一起照顾霍金。我相信,简也是爱乔纳森的,但是她很清楚,霍金需要她。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答案,“劈腿是一种本能,而忠诚是一种选择”。私以为,精神出轨是难以控制的,身体出轨可以选择。
简,霍金,乔纳森的三人同居生活,和谐也别扭。这个画面请大家自行想象一下,应该没有几个人可以接受吧,特别是自尊心作祟的时候。
然后,护士伊莱恩上线。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和简不一样但又有点像。霍金的灵魂大概很有趣,在第一接触中,伊莱恩就毫不遮掩地表达了对霍金的欣赏。伊莱恩的出现让简感受到了危险。事实也正是如此。后来,霍金和简分开,和伊莱恩一起生活。
关于霍金为什么选择离开简,我认为有三种可能:
他想成全简和乔纳森。可能霍金觉得,伊莱恩可以代替简照顾他了,现在提出来,简可以放心地离开。
他感到新鲜。伊莱恩和简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在长期的生活中,简更多地将霍金当做病人,小孩一样在照顾,而不是男人;而伊莱恩,她把霍金当做一个正常的男人看待。她肯定霍金的能力,并时常让霍金意识到她对他的崇拜,她还会和他一起看小黄书。这些体验,霍金在简那里是缺失的。毕竟霍金的内心,一直是渴望大家将他视为正常人。
我还有一种更黑暗的猜想。乔纳森确实帮简减轻了负担,也给霍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甚至弥补了孩子们缺失的父爱。但是,骄傲如霍金,被妻子和爱慕妻子的人当做小孩照顾,还得感激人家,这种感觉挺憋屈的吧。当伊莱恩出现,带着对他的崇拜,还有女人对男人的欣赏。也许,这让霍金获得缺失的满足感,觉得自己扳回了一局;又或许他觉得终有一天,简会先离开他,干脆先骄傲地放手吧。
需要注明一点的是,以上猜想仅针对电影,而不是现实的霍金先生。
简确实是一个有智慧的女人。当听到霍金的选择,她只是含泪说了一句:“我爱过你,但尽力了”他们之间已经不是简单的爱情了,而是掺杂了亲情,包容,责任以及更多的一种复杂的感情。我爱过你,有无奈,有释然,或许还有解脱。但应该没有遗憾,毕竟她尽力了,很热烈地爱过。
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代宗师》里宫二说的“叶先生,我心里有过你”。
都是很令人动容的台词。
我喜欢过你,也许没有尽力,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若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可人生若没有遗憾,那该多无趣啊。
这是我该学习的智慧,一直提着垃圾,会错过礼物的。
影片的结尾,应该可以戳中很多人的泪点。
霍金写信给简,邀请她一起去觐见女王陛下。在他心里,能够陪他接受这份荣誉的只有简。重逢,她仍旧用自己的衣服轻轻擦拭好霍金的眼镜,一如当年。
所以,感情里别分对错。
他对简对,就是对伊莱恩错;他对伊莱恩对,对简就是错。
最后,影片以时光倒流的方式结束。
剑桥舞会,他和她,人生初相见。
03
被剧中stephen的聪明所惊艳、更为他在如此大的苦难面前的乐观、坚持甚至还有幽默所感动。
爱情和生活中的选择有时候很难分对错吧,像剧中的简是选择天才霍金但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还是选择彼此有好感、可以互相陪伴的普通教堂音乐教师乔纳森呢?
过程中斯蒂芬大气 包容 理解地让乔纳森帮助简,因为知道有的乔纳森能给到简和孩子们的东西,他给不了。斯蒂芬带上2瓶酒独自去教堂找乔纳森、在电脑上打上“邀请Elaine陪他去美国旅行、她会照顾我”眼中含着泪光、犹豫了一会才摁下键、在接到女王邀请授予爵士时邀请了已经和乔纳森在一起的简…真是一位伟大、爱着包容理解自己妻子的的男性。
“我爱过你、我尽力了” 听完简说这句话,斯蒂芬哭得像个孩子。
不仅是天才物理学家,在人格上的乐观、坚强和坚持也能深深地感染人。
另外想说一句 小雀斑演得太好了,演什么像什么。 最后《时间简史》必须要去看的了。
04
Part1:
“一见倾心,二见倾情”
初次相遇在party,霍金与简一见钟情。她听他聊痴迷的宇宙,他听她说西班牙的
害羞而又暧昧的眼神,鼓起勇气伸出的手,烟花下笨拙的初吻,一切都显得那么可爱。
Part2:
“哪怕只剩一秒钟,我也想与你相拥”
霍金和简陷入热恋,事业上也处于上升期。他不知道,不怀好意的命运正在等着他们。一天,霍金忽然失去控制摔倒,送医后被确诊为”渐冻人“,预估寿命只剩两年。巨大的打击让霍金无法面对自己,更无法面对简,他深知无法给予简未来,所以选择了逃避。霍金的父亲甚至很直白的告诉简,她不清楚她面临的是什么。简非常坚定又正式的回答:”我爱他,他也爱我,这就够了“。
这就够了,即使有再多的不确定,再多的困难,只要相爱,我就有勇气去面对。我们的结束只能死别,不能生离。
Part3:
“我爱过你,我尽力了”
霍金与简在亲友的祝福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俩人笑的很甜,而此时,也预示着真正的考验开始了。霍金的病越发严重,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无法离开简一分钟。
有一个画面我记得很清楚,霍金的好友在把霍金和轮椅搬上台阶时,说了一句”天哪,这么重,真不知道简是怎么做到的.“。女子本弱,为爱则强。
有了孩子之后,简已经完全失去自我时间,她甚至无法为心爱的诗歌留一分钟空闲,而这样的状态,也让她接近崩溃。简的母亲察觉到她的焦虑,建议她每周参加一次唱诗班,也就在这里简遇到了同为可怜人的乔纳森。乔纳森的妻子一年前死于白血病,来唱诗班也是为了缓解丧妻之痛。
很快,乔纳森成为了简的帮手,她总算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许多。也许是同为可怜人的遭遇,也许是日久生情,俩人滋生了情愫,但都选择了默默埋在心里。可旁人的闲话越来越多,在简生下小女儿后,乔纳森无意撞见了简的婆婆正在质疑孩子是否为霍金血脉。为了不让一切更难堪,乔纳森选择了离开。霍金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爱简,更心疼她的不易,于是主动创造条件让简与乔纳森相处。那一次,霍金倒在了没有简陪伴的活动现场。简接到电话后,赶去了医院,在这之前,她和乔纳森含泪说再见,他们都明白,需要去放下感情做正确的事了。到了医院后,医生给了俩个方案:一是可以让霍金没有痛苦的离开已经捆绑了他许多年的人间,同时简也能得到解脱;二是需要开刀,这样会有存活概率,但是之后再也无法说话了。简浑身发抖,但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让他活下去,她的眼神和当时回答霍金父亲时一样坚定。
霍金活下来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伊莲也以护工身份出场。她热情、幽默,没有过分的”照顾“霍金,而是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对待,这恰巧是霍金需要的。不知不觉中,霍金对她的依恋超过了对简。一次活动,霍金选择了伊莲陪他参加而不是简,简此时意识到,霍金已经不在需要她了,她含着泪,蹲下身认真的看着霍金说了一句:“我爱过你,我尽力了”,然后彼此痛哭,奔向各自生活。霍金有了伊莲,而简也与乔纳森过上了平凡小日子。
整部电影看下来,其实是很压抑的。霍金在我们心里的定位是一个伟大的人,伟大到当初听闻他去世我无比震惊,因为在我潜意识里觉得死亡这件事不会降临到他身上。而这部电影恰恰告诉我,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会因为看到别人能正常吃饭而难过,会因为被孩子看到自己摔倒无法爬起来而羞愧,他每天都要与无数的小事做斗争,而这些小事无非是穿衣服,上厕所,陪孩子玩这些我们旁人压根不会放在心上的事,但这里面的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压垮他。而简也让我觉得非常佩服,她的坚定,她的勇敢,她的成全,都让我心疼她。她也是有梦想的人,但她为心爱的人放弃了梦想,选择了做一个坐在讲台下鼓掌的人,这一坐就是20多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
电影的最后,一切倒放,画面停在了霍金与简最初相遇的时刻,人生若只如初见,回眸瞬间,一切注定
我对真实的霍金、他的学术和生活都不了解,所以这篇万物理论
影片的花絮中有对Eddie的采访,他说自己以前从来不知道霍金年轻时是很健康、很强壮的。影片里,青年霍金骑车、划艇,意气风发,像所有真正的物理学家一样,有孩子般纯真而自信的笑容:那是对科学的执着,对自己天赋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投身研究宇宙万物奥秘的虔诚。
剑桥真美啊!礼堂里,“Science”,“arts”的邂逅,各怀骄傲矜持,还有心照不宣的默契,让人想起费曼自传《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中费曼与阿莲的相遇。科学与文学本就是理性与感性的两级,学科学的男生与学文学的女生邂逅相恋便也带些天定的浪漫。之后,小酒馆中直接又笨拙的追求,舞会上的星光灿烂,康河边充满柔情的旋转,他们像一对普通恋人一样约会、接吻与热恋。
Eddie对没生病前霍金的精气神的把握是极好的.。除却外形的相像,他只需一个斜睨的眼神、动一动嘴角,或是眼珠狡黠地一转,就能演绎出年轻霍金的自信、自负、纯真和专注。那是物理学家独有的纯粹而动人的气质。他站在那里,脑袋一偏,嘴角一扬,就是一幅又学院又不驯的模样。
当疾病的征兆开始愈来愈多地显现,当霍金终于重重地摔倒在地,他的世界里,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他坐在浴缸里,看着自己慢慢僵硬的手;看到他故作镇定地笑着对不知情的室友说:“我得病了,医生说我还有两年寿命”,看着他决绝地推开来看望的简,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学生休息室里看电视,此时,无需刻意渲染,你也能感受到他刻骨的孤独和难过。看到他僵硬又颤抖地提着球杆草坪上打球,赌气一般咬着牙把一个个球努力推进小门里面,旁边的简咬着嘴唇发抖,我终于忍不住在影院黑暗的角落默默流泪。很难想象霍金面临的是怎样一种痛苦与绝望:慢慢失所有的活动能力,头脑却异常清醒。苦难可以预见,自己却别无选择。后来他们结了婚,孩子接连出生,霍金丧失了越来越多的行为能力,生活中有更多尴尬和不堪。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那天,他和简宴请朋友们来家里聚餐,本该是值得庆祝的开心一天,他却发现自己的手已经不听使唤,以后再无法做到自己喂自己吃饭了。朋友们说说笑笑,屋里的灯光温暖明亮,霍金强颜欢笑,礼貌地离开餐厅。他试着爬上楼,却卡在楼梯上不能动弹,孩子在顶楼透过隔离网看他,霍金哭了。泪水从脸上无声地划过,他的面部肌肉抽动,眼神里都是委屈、无奈和辛酸,这个片刻Eddie诠释得太到位了,我坐在黑暗的角落里,也只觉得一阵阵心疼。
还有一幕,霍金坐在桌前,背驼得像虾米,低头艰难地从杯中喝水,那场面,很像一只低头饮水的骆驼。而长桌对面,简坐得笔直,端庄,优雅,坚韧。这残酷的对比看得人心中刺痛。后来简遇到Johnson,霍金一定也感觉到了那种危险的暧昧,可是他什么都不能要求,因为Johnson所能带给孩子和简的欢乐,他都做不到。看着自己的妻子与另一个男人带着孩子和自己一起其乐融融地玩耍,这对心高气傲的霍金来说,也一定很难接受吧。可是他表现出的只是平静与克制。霍金也曾玉树临风,也曾风度翩翩,如果没有生病,他会继续着自己的骄傲,毫无拘束地挥洒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也会坐姿笔挺,和简在一起,如同一对金童玉女;他也许会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丈夫和父亲,为妻子分担家务,带孩子奔跑划船……如果不是因为生病,他本可以拥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一段完美的人生。
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霍金是什么样的,但影片里的霍金是一个绅士。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的自由(至少是身体上的自由)与尊严,可是因着他的善良、体面与教养,他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当简身心交瘁、情绪崩坏时,霍金转过头对孩子说:“Your mother is very angry with me.”眼神像做错了事的小孩。看到这里,我很心疼这对夫妻。简的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霍金其实也很有理由感到委屈,疾病带给他的改变,他自己也无能为力。在这样压抑的时刻,他也可以选择愤怒,可他却选择了抱歉。自始至终,在影片里,他都没有抱怨过。他只是默默地承受,默默地努力适应因为疾病的进展而带来的身体上的改变。生病后他最大的一次情绪爆发,大概是做了喉管手术后再也说不出话来的时候,简拿来拼字板教他时,他的倔强与伤心伴着泪水喷涌出来。每次看到他哭泣,我都跟着心碎,那不是一个弱者面对病痛的呻吟,而是一个战士面对命运悲壮的泪水。
即便后来,他们生活里又各自有了别人,不再那么相爱了,他们也都没有刻意伤害彼此。其实他们本不是一对普通的夫妻,他们的结合也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就像霍金的父亲说的:“This is not a battle. This is a defeat.”霍金对简在起初是爱情,到后来,因为生活起居的依赖,也许慢慢转化为孩子对母亲般的依恋;而简对霍金也从热恋升华为沉重的责任。即使是多年平凡的生活也足以磨蚀最深挚的爱情,何况是多年非同常人的艰难生活。当简的身心需要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满足,当简在最无助的时候无法感应到来自霍金的帮助与支持(即使他并非无意,而是有心无力),当简甚至都无法与霍金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当霍金不得不把自己最尴尬最脆弱的一面暴露在爱人面前,当霍金不得不在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中一次次被伤及尊严,当霍金不得不接受简的外遇,却又无从责备,也许这段感情就注定会走到尽头。
后来看到霍金搬出他和简一起生活的住所,心里还是有点难受。可是当简流着泪说出:“I have loved you. I have done the best I can”,我便释然了。我猜,在说出和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他们大概也都释然了吧。不是没有爱过,只是再伟大的爱,都被命运的车轮碾碎,消逝在琐碎、尴尬、乃至不堪的小事中。如果不是生病,他何尝不是个万人仰慕的翩翩少年,尽到一个丈夫的义务,成为妻子儿女的骄傲和保护伞。他们不是输给了彼此,也不是输给了自己,只是输给命运。而当他们被女王授勋归来,坐在自家庭院里,看着眼前三个孩子笑闹着跑过的时候,霍金说:“Look at the things we produced”,语气里仍然饱含幸福,这是与命运的和解,与相濡以沫的爱人的和解。
命运待他如此残酷,可是他却依旧善良温柔如初。
不爱了又有什么要紧,爱上别人又有什么关系,谁说爱一定要完美。就算眼前柔情蜜意不再,过的美好并没有消逝,他们人性中的美好都没有消散。经过这一切,他们彼此成就,也彼此成全,很难讲,他们有没有真正分开,因为过几十年的生活里,他们都把自己刻进了对方的生命,就算分开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思维方式,都带着对方的烙印。如果能各自怀着对对方美好的回忆与感激,开始一段新的旅途,又何尝不是美好的结局,说不定,更胜过继续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撕扯和彼此伤害。
最后分开的时候,霍金问简:“How many years?”简说:“The doctor said you had two, but now we had so many…”。
我想,这一刻,面对死亡,他们都是胜利者。这是爱的胜利。
霍金读后感1
当我第一次读完《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的时候,便被霍金那种乐观、感恩的心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是像那位记者一样认为,霍金实在是失去得太多了,他一生,一刻也不能离开轮椅了,全身也只有三跟手指能动,交流也无比的困难。命运对霍金来是是不公的。但是霍金的回答却令我非常吃惊。霍金用他那一颗感恩的心,打动了所有人。他回答: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大大脑还能思维。有我一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他正视自己的命运,他并不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却觉得自己还拥有许多。
霍金,一个身患绝症的人,他都能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人生、命运。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与物。而我们,一个正常的人,难道就做不到吗?不,不是的。只要我有一颗感恩的欣,是一个会用脑思考的人,我们便可以使自己崇高。有一句话说得好啊:人不一定能是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我佩服霍金,他用一个常人不能想象的毅力和感恩的心战胜病魔。他不断求索的精神折服了我。
这位生活强者、科学巨匠,永远是我敬佩的人,是我奋斗的目标。
霍金读后感2
史蒂芬霍金诞生于1942年1月8日,这天正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而牛顿又恰巧诞生于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年,这似乎暗示着霍金一生的使命。《我的简史》描述了霍金一生中重要的一些事件和理论成果,用平和易懂的方式,向大家阐述了一位殿堂级物理学家的精神世界。他虽是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肌肉萎缩症患者,但他所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却不会被禁锢在轮椅上,不得不让人叹服和肃然起敬!霍金在21岁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被确诊患有不治之症——肌肉萎缩症。他在自传中描述道:“但是我没有死,尽管我的未来总被乌云遮盖,我非常惊讶的发现我享受生活”。有人说,上帝每关上一扇窗,就会打开另一主扇窗。而霍金打开的这扇窗足够大,和无边界的宇宙联系在一起。他思索的是浩瀚的宇宙:它的起源、结构和本质。他是一位影响世界进程的大科学家,是国际物理学界的超新星,被喻为是“当今的爱因斯坦”。他从研究黑洞出发,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大爆炸理论,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
《时间简史》是霍金先生向普通大众传播时空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他说:“我希望它成为在机场书店就能买到的那类书”。果不其然,他的《时间简史》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列名达到147周之久,在伦敦《泰晤士报》畅销书榜黎明更是长达237周之久,已被翻译成40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销售了超过以前万册。虽然霍金先生尽可能用最简朴生动的语言阐述物理学家对宇宙的了解,对万物理论的掌握,深入简出地表达其对时空以及宇宙的看法,但许多抽象的概念还是成为了我阅读的阻碍,以致我还是无法完整准确的理解其中原理,更不敢不懂装懂歪曲原意。但即使是最粗浅的理解和认识,也足以改变我原有的时空观念和认知模式。
霍金先生指出:“时间仍然局部地增加,但现在已存在可能性:时空被弯曲的这么厉害,人们可以沿着一条路径前进,该路径会将他带回到他出发之前”。换言之,如果我们可以时间旅行,我们就能够回到过去的时间。或者我们可以从这个星球到另外一个星球去。我们从现在回到现在?过去的`某一时刻的时间和空间仍然在某个地方以某种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回到过去采取行为改变重要的发展历史,那么世界将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霍金先生的时空理论引出的联想是绚丽的,是壮阔的。
在我的理解范围内,时间是一种过于复杂的概念。可以抽象地把它说成是伴随在我们身边的一种物质,尽管它无从捕捉,却又确实存在。也可以实化成身边的一切物质,也许你发现不了,但他们确实在被时间改变。明知肯定有东西在周围影响我们的生活,却终究看不清究竟是什么。虽然目前没有时光机让我们穿越时空,验证霍金先生的理论,但我相
信时间是自身存在的而不是逐渐消逝的,至少我现在这么认为。
霍金先生得病以后,体重还不到40公斤,不仅不能够站立、活动,连说话都是要靠特制的计算机语言系统,讲的是带有金属腔调的话,其命运无比悲惨。但他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坚强的意志,生命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干枯的水井,那么,因为他坚强的意志,生命变得泉涌不断,水光接天;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荒寥的沙漠,那么,因为他坚强的意志,生命变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人生旅途中,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挫折,但是,只要想想霍金,他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成为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比起霍金,还有啥困难不能够克服的呢?我们要坚信,命运由自己掌握,让我们怀着坚强的信念,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人生的旅程,追求自已的理想吧。
霍金读后感3
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令我感触颇深,心潮澎湃。
人称“宇宙之王”的霍金,21岁时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完全瘫痪。1985年,他因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从此再也不能说话。医生曾诊断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却一直顽强地活了四十多年。而且,他正是在这种举世公认的艰难中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断出黑洞的大爆炸,成为天体物理学之泰斗……并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那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不仅如此,他并没有认为,命运残酷地使他失去太多,相反地,他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高兴。
由此可见,霍金有着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坚强的人格力量。他不仅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还是一个乐观向上、正是命运的、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一个非凡的人!
霍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其中,我最欣赏的是他那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和乐观向上、正视命运的精神;因为,如果他不勇敢顽强,不乐观向上,不正视命运,那么他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哪来的科学成就?即使他苟且偷生,那必定是碌碌无为,郁郁而终,绝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甚至可以这样说,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和乐观向上、正视命运的精神是他成功的最大原因。
回溯历史,像霍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如贝多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他用美妙的旋律诠释了命运在自己手中的道理。荷马,终日不见光明的他用曾经专属于光明世界的诗歌诉说了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高士其,感染甲脑病毒,全身瘫痪,口齿不清的他用口述而成的500万字的科普作品,实现了他的理想——将科学和文明遍撒人间;杏林子,身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她用感人至深的文字让世人为她的坚强与不屈而感动……这些人不正和霍金一样,都是靠着勇敢坚强、正视命运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的任何困难都不能与霍金的相比,但我们在生活中做到了不怕困难吗?我原来很讨厌练习书法,总是不能静下心来练字。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终于知道了:霍金遇到了那么大的困难都没有放弃,我遇到这么小的困难就更不该放弃了。我决心克服所有的困难,练出一手好字!
《轮椅上的霍金》告诉我们:这样像霍金那样,有着勇敢坚强的人格力量,和乐观向上、正视命运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创造辉煌。
霍金读后感4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读《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我若有所悟。这段话像火花一样闪耀在我的心间。
《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主要讲的是:“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依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事业,顽强地向命运挑战。最终,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霍金,他身残志坚、宽容大度、懂得感恩、开朗乐观……他的优点多得数不胜数。“卢伽雷氏症”,面对这样可怕的病魔,他没有低头叹息、悲观消沉,甚至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昂头挺胸,正视现实,勇敢地挑战命运。当年轻的女记者莽撞地脱口而出而触及他内心伤痛的话语时,他没有大声呵斥,火冒三丈,而是面带微笑,用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让全场掌声雷动,令在场人为之倾倒;霍金,不仅是一个生活强者,还是一个非凡的物理天才;他撰写了科学着作《时间简史》,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模型,被选为最年轻的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那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科学讲座的教授。
霍金的一生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示。霍金,他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能做到不屈不挠、开朗乐观、宽容大度……我们呢?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伙伴们闹得不可开交,导致不欢而散的结果。“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可说是众所周知,但有几人能做到?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我们本应当涌泉相报;然而对于父母,我们是变本加厉的索取。对于生活中或学习上的小挫折,我们选择的是退缩不前还是迎难而上?成功总在风雨后,让我们要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去浇灌那朵成功之花吧!
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往往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呀,无论是谁,都不能随随便便地成功。如果是那样,成功便失去了它的意义了。今后,如果遇到困难,你是选择知难而退呢,还是像霍金那样,不畏困难,不怕艰险,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聪明的你,一定有自己的答案。
霍金读后感5
这个学期快要结束了,我们学习了很多课文,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轮椅上的霍金》。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时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心和努力,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常人不能想象的力量,创造了奇迹。我喜欢这篇课文的原因是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虽然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但他身残志坚,不气馁,不退缩,不断地求索,不断忘我地工作。我们遇到困难时,也不能向命运低头,而是要勇敢顽强地面对,不能逃避现实。然后向着目标去努力,去奋斗。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自己本分的工作,而不去注重个人的功名得失,看轻荣誉。我们还要学会感恩。我们经常埋怨命运对我们如何不公,对身边的一切包括自己都不满意。霍金虽然全身瘫痪,但他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笑对生活和命运,他拥有很多,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其实,慢慢的会发现,我们拥有着很多东西,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手有脚,健康地活着,不愁吃穿??我们应该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而感到高兴。
霍金与命运顽强斗争,坚持学习和工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撰写出《时间简史》,不断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他还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乐观向上,不抱怨命运,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他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让我受益良多。所以,《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最让我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