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观看了《我的法兰西岁月》这部电影,其中讲了邓爷爷年轻时在外
回过头来,我又想到了,那时的邓希贤爷爷的精神实在可敬,实在是令人学习的榜样。在艰苦的时候,就能体现一个人不同的精神品格。由邓希贤爷爷的事迹,我联想到现在一些人,不懂得珍惜美好的时光,不努力学习,每天只想着攀比自己的东西。如果每个人都学习邓希贤爷爷的`精神的话,那么每一个的学生都会是棒棒的!
说到这,我又想到了一个片段,当时的邓希贤爷爷,在一个造铁厂工作时受到了包工头的欺负,邓爷爷给他们讲道理,还受到了斥责,训斥。就在这时,邓爷爷忽然明白,一个没有威信,不强大的国家的人在别人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这又激励邓爷爷发奋学习,因为他知道,只要有文化知识才能压倒别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当时中国的落后,无法强大起来,当时的政府又都是卖国的政府,中国在外人眼里只是一只无用的小蚂蚁。想到这,我已愤愤不平地想发言了,如果要让中国强大起来的话,必须让新一代的孩子学习邓希贤爷爷的道德思想,努力奋斗,让中国强大起来。
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要有骨气,不趋炎附势,不要因为一些蝇头小利的诱惑而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方向。下面是《我的法兰西岁月》
“你不愿我步他们的后尘,你想看我能超越他们。”16岁的邓希贤带着青年人的满腔热血以及父亲的期望不远万里赴法兰西勤工俭学,难忘的是离别时父母亲频频回头的景象,这部电影以更加朴实简单的视角来平视一个16岁的少年如何实现从蹒跚踉跄向坚定沉稳的过渡,在邓希贤的身上我看到的是无数革命前辈们铸就坚强意志的缩影,从小历经磨难,道路几经坎坷,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归属,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人要有骨气
何为骨气?纪德铭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饿肚皮就能长中国人的脸吗?骨气能值几个钱?在这部电影中邓希贤与纪德铭一直形成鲜明的对比,熟话说的好,穷困潦倒的时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古人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人最讲骨气,饿肚皮虽然不能长中国人的脸面,但是为尊严而饿肚皮能体现中国人的骨气,恰恰相反的是,骨气是无价的,是任何金钱都买不来的。
但是纪德铭却也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尊严的人,他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大丈夫要受得了胯下之辱。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一味地要骨气却丢了饭碗的人是死脑筋,不懂得转弯,古代不也有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还能为刘邦的一统做出非凡的贡献吗?的确,这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点是更多的人折腰受到了利益后就不愿再站起来了,更多的人沉浸于接受别人给予的施舍而失去了那颗追求高尚的.心,即使他们曾经拥有过,韩信这样的人是鲜有的,这也是为何从古到今,能人将士们更愿意去推崇铮铮铁骨的缘故。
骨气,是硬朗之气,是刚强不屈的操守。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人要有骨气,不趋炎附势,不要因为一些蝇头小利的诱惑而迷失了自己最初的方向。
我会长大的
电影中不断重复出现这句话,一次是在邓希贤与米歇尔第一次见面时扳手腕输了的时候向米歇尔说的,当人高马大的米歇尔向邓希贤发起扳手腕的挑战的时候,邓希贤毫不犹豫地接受挑战,虽然最后还是由于力气不足而输了,但他的脸上有着的是不折不饶、敢拼敢闯的中国青年气概。
我会长大的,一字一句都包含着对不公社会的斥责,与跌宕起伏命运的抗争。也是这样的一句话不断地激励着邓希贤在艰苦的岁月里获得成长,获得走向伟大的动力。当筹划在《赤光》上发表反帝国主义宣言的时候,面对邓希贤事先已经写好的宣言,他的两位同志感慨道贤娃子长大了,他却说,这都是逼出来的。人总要经历些东西才能真正的成长,改变先辈们的正是生活的艰辛、困窘。当时帝国主义、北洋政府不断地压榨人民,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就是被逼出来的,也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如同邓希贤一样,中国共产党逐渐地长大。
我会长大的,在过去,前辈们不惜用生命来换取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的年纪与那时的邓希贤旗鼓相当,在珍惜前辈们的成果的同时,我们能否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我们的贡献呢?我想这是我们当今青年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为求火种天涯行
这只是电影插曲中的一句歌词,却十分的真切。有一大批有志青年为了实现工业救国而奔赴法兰西学习,在当时的情况下,留洋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这些青年们很大一部分都是家里变卖家产才得以出国的,他们都担负着长辈的期望,盼望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然而,弱国无外交,这些青年们在法兰西遇到了种种困难,甚至有人因此而自杀。
“哪个家庭没有父母,哪个家庭不举债供养,
盗火者,就是要把革命真理之火拿到手,传到中国去,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去奋斗。无产阶级在这场斗争中失去的只是脖子上的锁链,而他们所能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西方留学,学的就是这个办法,学的就是让中国崛起的办法。
毛主席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回看这部电影,激起了我内心的满腔热血,幸运的是,我们并不处在动荡的年代,今天的中国逐渐地崛起,让全世界的人拭目以待,在未来,中国将扮演更多的角色,我们不仅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应当为国家的昌盛做出贡献。
拿破仑传读后感1
“拿破仑”这个名字,肯定有许多人听说过,这个曾在欧洲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传奇人物,这个曾令欧洲大地颤动的战神,留给后世太多的谜团,太多的传奇。他也是我心中的偶像。为了更深刻的了解拿破仑,我开始阅读《拿破仑传》这本书。在书中,我知道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忠实的,有奸诈的。
而拿破仑却用着智慧巧妙地利用着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效劳。而拿破仑本身也是个军事天才、野心家,他靠着他的实力,一步步从炮兵少尉到少将,从少将到大元帅,他用大炮和枪杆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在他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便发动了“雾月政变”,登上王位。获得实权后,他的野心从国内蔓延到国外,征埃及,六次击垮反法联盟,让众国闻之丧胆。他的谋略,他的野心,值得我们去学习。
拿破仑一生体现出了人类的超越性,他是个愤怒的理想主义者。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改 变整个欧洲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勤奋与荣誉。莎士比亚曾经说:“人们有时候是他们自 己命运的主人。” 拿破仑自己这样形容:“事业和前程的大门是向有才华的人敞开的,而 不论其出身或财产如何。”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拿破仑之所以能获得如此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勤奋,他的野心。我们以后要用野心来确定自己的目标,用勤奋化作自己通向成功的桥梁,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拿破仑传读后感2
拿破仑是近代资产阶级军事革命的领先人物,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没落贵族到法兰西的皇帝,靠的是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但是,衰败之路也由此开始。
从拿破仑进入军校开始,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在土伦之战中崭露头角。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保王党到雅各宾派,再到热月党人,最后督政府,拿破仑的军事生涯起起伏伏。因一场胜战而得到法国人民的拥护,但政府始终对他留一心眼。直至雾月政变的发起,以和平手段夺取了政权,开始了长达近20年的统治。在各个方面对法国进行改革,强极一时,但大地封锁令的实施和远征沙俄的失败使拿破仑帝国走向衰败,最终兵败滑铁卢,在太平洋圣赫拿岛病逝。
拿破仑的军事战术讲求灵活性和突击性,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致命打击,并在鼓舞士兵士气方面屈指一数。在进过几次完美的胜仗后,拿破仑被利益及荣誉所诱惑,背弃了和平的想法,开始对外征服,导致失败。他的爱将,达武元帅在莱比锡会战后逝世,下面是他临终前对拿破仑说的话:“您刚刚做了一件很大的错事,尽管这个错误夺走了您的最好的朋友,但仍然不会改过,因为你欲壑难填。这种欲望会使您失败的,您毫不留情地无谓地牺牲那些能为您效劳的人,他们死去时,您毫无惋惜之情。”
但是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的革命贡献很大,法兰西的骄傲,让我们记住“荒野雄狮”。——拿破仑。
拿破仑传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厚厚的《拿破仑传》它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感慨,让我为之一震。我觉得,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本书主要讲了拿破仑在血雨腥风的历史时期,努力拼搏,勤奋好学,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的无与伦比的统治能力与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在铁蹄声声中铸就了一个个千古传奇。他指挥的百万法军,东击俄普,西征葡西,南战奥国,北迎英伦。在那匆匆而逝的岁月里,他以武力写下了一个个不朽的传说!
虽然如今已是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学习他是怎样得英勇善战,怎样的野心勃勃,但拿破仑身上还是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拿破仑生平非常喜欢读书,甚至到了痴狂的'程度。他在布里埃纳军校的时候,别的贵族子弟都不务正业,不求上进,整天喝酒闹事,挥金如土,时不时还对拿破仑冷嘲热讽,笑话拿破仑勉强的贵族身份,轻蔑的称他为“科西嘉蛮子”,认为他不配上贵族军校。而且还笑话拿破仑一米六六的个子。但是拿破仑却不以为然地说:“我的个子是比你们矮,但如果你们因此而蔑视我的话,我将马上砍下你的头,消除这个差别!”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拿破仑竟然依旧能心平气和的读书,丝毫不动摇。他如饥似渴,如一只蜜蜂扑向花朵,近乎疯狂地吸吮着花蜜。在茫茫的书海中他几乎一泡就是一整天,正因为他勤奋好学,所以他日后才成了一代伟人。
让我们也如拿破仑般,勤奋好学,奋力拼搏,向成功的明天冲刺吧!
拿破仑传读后感4
在最近几天,我看完了一个伟人的人物传记:。这部书讲述了拿破仑的一生。从幼年时被法国贵族们的嘲笑,到青年时的指挥千军万马与敌国打仗,发动政变,自立为帝,中年时的智慧使他好几次大败敌军,在征俄一役,是自然环境让他从五十万人变成十万人,因此而败,莱比锡战役,他遭到了数国的联合进攻,因此大败。而在他唯一的遗憾——滑铁卢战役中,他最后被英普联军击败,被流放,最终病亡。
拿破仑不是一开始就是皇室贵族,甚至不是法国人,他的家园是意大利,他们国家一开始遭到了法国贵族的侵略,拿破仑发誓与法国势不两立。但他之后投靠法国,甚至帮忙法国侵略意大利,又多次和英国、奥斯曼、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进行战斗。之后他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又先后于欧洲各国进行了战争,但是之后,拿破仑又用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谈判。能够说,此时的俄国占据亚洲,奥地利和普鲁士也是亚洲的国家。英国已成为是在欧洲之外的岛国。欧洲除了西班牙,其他过全部是法国盟国,当时的法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之后他做出了错误决定,进攻俄国,结果大败,各国都来攻击他,最终他被迫退位。尽管他想卷土重来,但是没能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只要自我努力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
我对这个人的评价是:早年的他是一位英雄,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但晚年的他是一头狗熊,他在每一次打仗都注重人数,而且都是采取正面进攻的方法,但几乎都是战败。
我爱这本书。
拿破仑传读后感5
这个学期,借着国庆节放假,我读了不少好书。在提笔写的时候,我还有些犹豫,该推荐哪本书好呢?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终于决定了下来——好,就推荐《拿破仑》吧!
说到拿破仑,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就是那个滑铁庐惨败的拿破仑嘛!其实,拿破仑被人们长久地记住,不仅仅是因为滑铁庐,而是因为他的战绩和极富戏剧性的一生。
《拿破仑传》这本书不是拿破仑本人的自传,而是一位著名的传记作家通过资料以及民间流传整理出来的——旁观者看到的总比当事人看到的全面,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
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交界处,为了抵挡入侵的法军,拿破仑还曾参过军。可戏剧性的是,他后来却移民到了法国,成为了法国的一名年轻军官。后来,为了反对国王的暴政,他发动了著名的“雾月政变”,一举夺权,成为了法国皇帝。上位后,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举兵远征,版图最大时覆盖了整个欧洲。不过,由于与英、德两国的交恶,拿破仑在滑铁庐一役中败下阵来,被流放到荒岛上,终了一生。
作者在文中对拿破仑的细致描写,刻画了一个敢想敢干,敢做敢当,勇猛无畏,谋略深远的将军皇帝形象。拿破仑一生征战,经历过大大小小数十次战争,最后却在小小的一场战争中失利,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
这本《拿破仑传》,不仅详细讲述了拿破仑的生平,更让人明白了许多道理。希望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也许会有更深层次的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