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
《成语故事》集合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这里每一个故事篇幅不长,却蕴涵了一个个大道理,大的智慧。今天我扑在书上,吸取着书中的营养。
在这么多个故事,我尤其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他讲叙了战国时班,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立了大功,得到赵慧文王的器重,拜他为上卿,官位排到老将廉颇大将之上。脾气暴躁的廉颇,因此非常不满,觉得自己战功卓著,不因该排在一个文弱书生之后。蔺相如出于对赵国着想,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随人甚为不解。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我和赵将军,一旦我们俩内斗,秦国就会趁虚而入,侵略赵国。”手下听了,非常感动。这件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非常惭愧,便负荆请罪,从此他俩成了生死之交。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蔺相如的博大胸襟与廉颇的知错就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除此之外,我也从《亡羊补牢》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在书中有取不尽的知识,有取之不尽的做人的大道理。在书的熏陶下,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尽情的享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2
我看过的书有好多,比如《十万个为什么》、《马丁的早晨》、《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中国寓言故事》……可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成语故事》,虽然它外表很普通,可是里面的内容很丰富,能让你明白许多道理,比如拔苗助长的故事,说宋国有个急脾气的人想让禾苗快长大,他每天都到田里看,嘴里还不停的说:“禾苗禾苗你快快长大,早点让我吃到香喷喷的新米。”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要是把禾苗往上拔拔,它不就长高了吗?
说干就干,他一直忙到太阳下山。回到家他把事情告诉了妻子,还觉得自己很聪明,妻子听了忙跑到田里一看,吃惊极了,只见禾苗全部枯萎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要是只凭着自己良好的愿望很有可能好心做错事。
比如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在耕地,忽然一只兔子死在了树桩上,农夫高兴极了,捡起兔子回家饱餐了一顿,从此,他再也不耕地了,整天守在树桩旁,等着兔子过来撞。可是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他也没见到一只兔子死在树桩上,农夫的`田里长满了荒草,颗粒无收。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成果,就在那等将是一无所获。
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我看了许多遍,但是还是很喜欢看,并且保护的很好,我会让它一直陪着我成长。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3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这个故事主要讲: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叶公。叶公非常喜欢龙,又因为他生活在富贵家庭中,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里的柱子上、被子上、枕头上……家里上上下下的东西,都刺有龙的图案。一转眼,五年过去了。这五年里,叶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叶公一家并不知道: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公一家既然这么喜欢我,那见到真龙……岂不是更喜欢了吗?好!就这么决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见一见那个名叫叶公的人!第二天,真龙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透过窗户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叶公,叶公也被这如此巨大的呼吸声吵醒了,一看,两眼直冒金心,吓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欢某样东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某样东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4
读了《成语故事》之后,我知道了不是所有的成语都是四个字的,也有三个字的,八个字的,比如:莫须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还知道了每一个成语都有它的由来和故事,不能单从字面去理解。比如有一个老外,到中国后以为胸有成竹的意思是胸中有一根竹子,闹了一个大笑话。
《成语故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买椟还珠。这是讲战国时,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买珠宝,为了让珠宝盒能配上他那颗名贵的珠宝,他用上等木材做成一个盒子,在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镶嵌上翡翠等饰物,把盒子装扮的无比精美,把珍珠放了进去。结果是来买珍珠的人买主,对盒子爱不释手,交了钱却打开盒子,取出珍珠还给商人,只拿着盒子走了。这为买主真是有眼无珠,不识货。其实他是没有知识的慧眼。我一定要多学知识,这样才能避免做类似的傻事。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5
最近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很有意思,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拔苗助长这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长大成熟。他几次去田里看秧苗,都没看出秧苗长高,心里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长高了吗?想到这里,他快步跑到田里,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这样整整干了一天,他才把田里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人说:“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总算是帮田里的秧苗长高了!”
第 二天,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原来绿油油的秧苗,现在全都枯黄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民一样那么着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做好。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成语故事》的书,他是围绕着一个成语来说的一个故事,最后把成语的意思写在最后一段。比如说: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写了楚襄王当上了国君很开心,整天吃喝玩乐,敌军打下了都城,在内的不少土地也被占领了,他还沉迷在享乐之中,到快要攻入城池,他心里才后悔万分,于是他去请回庄辛向他道歉,希望可以挽回局面。庄辛告诉他只要把破掉的羊圈赶紧补上就不算迟,只要齐心协力,还是有希望的。楚襄王最后用了庄辛的方法,终于收复了大部分的地盘。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在收到损失之后,要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杨时和游酢去请教老师,游酢要敲门时,杨时说:“让老师在休息一会”,于是他们便在外面等候,不一会儿,下雪了,越下越大,他们的身上挤满了雪,当老师推开门看见大雪中屹立着杨时和游酢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以颂扬尊师敬道的可贵精神。
这两个故事让我记忆很深,因为这两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两个道理,第一个是:我们在学习时,如果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要尽力去补习;第二个是:要尊敬老师。
这本书真好看,又能让我们知道许多道理,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故事,所以我建议大家都去买这本书。
成语故事
我从小就爱听故事,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我一下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懂得了许多学习的道理。
“半途而废”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有个人叫乐羊子,在外出学习过程中想家了,就中途放弃学业回了老家。到家后,他的妻子听了他回家的原因,拿起一把剪刀,将织布机上未织完的布一刀剪断。乐羊子觉得剪断的布很可惜,妻子却说:“一匹布是一根根丝线积累起来的,我将它剪断,从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中断的学业又何尝不可惜呢?这和剪断织丝又有什么两样?”乐羊子听了,恍然大悟,又回到老师那,继续学习。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做事没有恒心,任务没完成就放弃。它让我明白了:学习不能中断,有的时候,你离成功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你放弃了,是多么的可惜。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2
《成语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平且配有插图,使我更容易理解。
里面的成语故事有300多条,例如有不可救药,爱屋及乌,初出茅庐,南柯一梦……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黔驴技穷》,故事讲的是在古时候,贵州这地方没有毛驴,有一个人就从其他地方呆了一头毛驴来到贵州,并且把它放在山底下,当地的老虎看见驴子长得比自己还高大,以为是什么怪物,不敢接近它,只是藏在树林深处偷看。
有一天,老虎正在偷看驴子,驴子突然大叫一声,老虎以为驴子发怒了,要咬自己,吓得赶紧逃走了,后来,老虎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便一步步靠近驴子,驴子大怒,并用蹄子踢它,这时,老虎终于看透了驴子,原来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啊!于是,跳起来把驴子吃掉了。这个故事比喻只有一点本领也用完了。所以,我们在做事情时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必须要经过长时间观察和深入了解,才能获得成功。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3
可是,妈妈讲的太慢了,也太少了,听到石老师说要看这本书,我立马让爸爸给我买来看,看着看着,我就被成语里面的小故事给吸引住了。真的是太让我爱不释手了,“成语爷爷”真的是太有智慧了,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为之深深地吸引。
其中有一个“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的是一个人总是觉得他的禾苗长得太慢了,于是就拔出这些禾苗想让它长得快一些,但是因为禾苗离开了土地就全部死掉了……
我喜欢《成语故事》这本书,它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事理。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4
成语跟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们说话就会经常说到成语、其次就算是做游戏也有像成语接龙这样的游戏,举个例子守株待兔、兔死狐悲、悲痛欲绝等等。中华成语千千万,我最近通读了一本叫《成语故事》的书,受益匪浅。
《成语故事》这本是顾名思义就是由许许多多成语故事组成的,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几个,如掩耳盗铃、老马识途、亡羊补牢等。我觉得真正能让人理解意思悟出道理的又通俗易懂的应该是它们几个。
“掩耳盗铃”从表面意思来看,应该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他讲了一个人去偷一个大户人家的铃铛,他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别人就不会听见,他真是太笨了。可是在我们面对许多没有做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常会本能的选择逃避,选择隐瞒,但“自欺欺人”是不对的,这会让我们养成撒谎的习惯。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坏孩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他一天丢了一只羊,这只羊被狼吃了,他却没有把羊圈修好,第二天他又丢了羊,这才把羊圈修好。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错误,就马上改正,不要知
错不改,并且还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并立刻改正。
快乐的成语故事的遨游就到此结束了,我希望大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不是去做那个“掩耳盗铃”的人,“亡羊补牢”的人。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5
今天,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这个故事主要讲: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叶公。叶公非常喜欢龙,又因为他生活在富贵家庭中,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里的柱子上、被子上、枕头上……家里上上下下的东西,都刺有龙的图案。一转眼,五年过去了。这五年里,叶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
可是,叶公一家并不知道: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公一家既然这么喜欢我,那见到真龙……岂不是更喜欢了吗?好!就这么决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见一见那个名叫叶公的人!第二天,真龙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透过窗户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叶公,叶公也被这如此巨大的呼吸声吵醒了,一看,两眼直冒金心,吓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欢某样东西,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某样东西,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学叶公哦!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6
《成语故事》集合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这里每一个故事篇幅不长,却蕴涵了一个个大道理,大的智慧。今天我扑在书上,吸取着书中的营养。
在这么多个故事,我尤其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他讲叙了战国时班,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立了大功,得到赵慧文王的器重,拜他为上卿,官位排到老将廉颇大将之上。脾气暴躁的廉颇,因此非常不满,觉得自己战功卓著,不因该排在一个文弱书生之后。蔺相如出于对赵国着想,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随人甚为不解。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我和赵将军,一旦我们俩内斗,秦国就会趁虚而入,侵略赵国。”手下听了,非常感动。这件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非常惭愧,便负荆请罪,从此他俩成了生死之交。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蔺相如的博大胸襟与廉颇的知错就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我从《亡羊补牢》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在书中有取不尽的知识,有取之不尽的做人的大道理。在书的熏陶下,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尽情的享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7
读了这本成语书,我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会了许多成语的意思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中包含了战国时期人们会用的许多成语,表示了许多的意思。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有:班门弄斧、乐极生悲、人杰地灵、暗箭伤人、草船借箭、千钧一发……等许多成语都得到我的喜爱,我觉得这本书有精英的编辑,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品读它。
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有很多有利于我们在写
这些故事深受人们的品读和利用,成语真是妙不可言啊!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8
我想,许多人都看过《成语故事》吧!《成语故事》里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等着我们去学习,比如说《拔苗助长》,它告诉我们不能不顾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杨》,它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还比如说《井底之蛙》,它告诉我们不能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的车胤因为刻苦读书,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了有名的大问学家。回想起现在的我们,真是惭愧不已!我们有良好的环境,却要在大人的监督下才看书、读书,尽管这样,我们读书时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女生,爱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爱打架,整天玩,大人怎么教也教不会。富裕点的孩子那个不要,这个不要,娇气得不得了,你说和车胤比我们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向车胤学习,做个勤奋好学的人。
自从读了《成语故事》之后我深有感触,不禁对文中的诗人、文学家肃然起敬。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9
古时候,在赵国都城邯郸,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雅,个个风度翩翩。有个小伙子住在燕国寿陵,他想去邯郸学上几招,回来显显本领。他终于到了邯郸,看见没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美,之后他就每天上街学人家走路。总是这次觉得这个人走路好看就学这个人走路,一会儿觉得那个人走路好看又学那个人走路。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就连自己本来怎么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机械的去模仿别人,不但学不会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
这一次,我就跟这个小伙子犯了一样的错误,我爸爸教我学毛笔,叫我先练横,我才练了三天,就想练竖,连着连着就又想练点,最后什么都没学会,爸爸生气的说;“做什么事都这么三心二意,这样能学好什么?”我跑到小房间把门用力的一关,趴到了床上,嘴里嘀咕着;“只不过是一个毛笔吗,有什么好计较的,切!”
就这样,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没说话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谅了我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我们又开始学毛笔,听了爸爸的话,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我一定会好好学,把毛笔学会,不会再三心二意了。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0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虽然不长,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在学习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1
我读了《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明白了很多成语的意思,也懂得了很多道理。
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其中的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开卷有益》。
宋太宗很喜欢读书,他看到古人写的书由于没有好好地整理,后人读起来不方便,还很容易丢失。宋太宗就让一批文人来整理好书,编大型辞书。后来,那些人用8年的时间编了《太平总类》。宋太宗让宋琪每天给他送三卷《太平总类》。宋琪觉得宋太宗每天读三卷书太多了,而宋太宗觉得一读书就会有收获,很愉快,哪来的辛苦呢?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读书就会有收获,就会得到用金子买不来的东西,还会从中受到启发。不读书,就不能领略其中的精彩内容。我们要以读书为乐。读书就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能力,比如,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1
寒假里我读了《成语故事》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成语,比如半途而废、不耻下问、唇亡齿寒、风声鹤唳、涸辙之鱼、三人成虎、刮目相看等,这些成语都包含着一些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决定外出寻师,提高自己的学识。一年后他放弃了学习,回到家中,妻子很是生气,拿起剪刀纺织机前说:“这些丝织品都是蚕丝织成的,一根一根蚕丝累积起来才有一寸;一寸一寸累积起来,才有一丈、一匹。如果我现在把织机上的丝织品剪断了,以前的功夫就全都白费。你在外学习,每天都要问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方面不够?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你中途就回来了,跟我剪断织机上的丝织品没什么不同。”
听了妻子的话,他深受教育,立刻动身回到老师那里,继续努力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到头来一无所有,结果就像三心二意的小猫钓鱼一样。
《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2
最近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很有意思,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拔苗助长这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长大成熟。他几次去田里看秧苗,都没看出秧苗长高,心里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长高了吗?想到这里,他快步跑到田里,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这样整整干了一天,他才把田里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人说:“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总算是帮田里的秧苗长高了!”
第二天,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原来绿油油的秧苗,现在全都枯黄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民一样那么着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做好。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3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成语故事》的书,他是围绕着一个成语来说的一个故事,最后把成语的意思写在最后一段。比如说: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写了楚襄王当上了国君很开心,整天吃喝玩乐,敌军打下了都城,在内的不少土地也被占领了,他还沉迷在享乐之中,到快要攻入城池,他心里才后悔万分,于是他去请回庄辛向他道歉,希望可以挽回局面。庄辛告诉他只要把破掉的羊圈赶紧补上就不算迟,只要齐心协力,还是有希望的。楚襄王最后用了庄辛的方法,终于收复了大部分的地盘。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在收到损失之后,要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杨时和游酢去请教老师,游酢要敲门时,杨时说:“让老师在休息一会。”于是他们便在外面等候,不一会儿,下雪了,越下越大,他们的身上挤满了雪,当老师推开门看见大雪中屹立着杨时和游酢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以颂扬尊师敬道的可贵精神。
这两个故事让我记忆很深,因为这两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两个道理,第一个是:我们在学习时,如果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要尽力去补习;第二个是:要尊敬老师。
这本书真好看,又能让我们知道许多道理,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故事,所以我建议大家都去买这本书。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4
成语跟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们说话就会经常说到成语、其次就算是做游戏也有像成语接龙这样的游戏,举个例子守株待兔、兔死狐悲、悲痛欲绝等等......中华成语千千万,我最近通读了一本叫《成语故事》的书,受益匪浅。
《成语故事》这本是顾名思义就是由许许多多成语故事组成的,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几个,如掩耳盗铃、老马识途、亡羊补牢等。我觉得真正能让人理解意思悟出道理的又通俗易懂的应该是它们几个。
《掩耳盗铃》从表面意思来看,应该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他讲了一个人去偷一个大户人家的铃铛,他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别人就不会听见,他真是太笨了。可是在我们面对许多没有做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常会本能的选择逃避,选择隐瞒,但“自欺欺人”是不对的,这会让我们养成撒谎的习惯。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坏孩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他一天丢了一只羊,这只羊被狼吃了,他却没有把羊圈修好,第二天他又丢了羊,这才把羊圈修好。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错误,就马上改正,不要知错不改,并且还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并立刻改正。
快乐的.成语故事的遨游就到此结束了,我希望大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而不是去做那个“掩耳盗铃”的人,“亡羊补牢”的人。
《成语故事》读书笔记5
我想,许多人都看过《成语故事》吧!《成语故事》里有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等着我们去学习,比如说《拔苗助长》,它告诉我们不能不顾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比如《百步穿杨》,它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大。还比如说《井底之蛙》,它告诉我们不能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盲目自大。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囊萤夜读》,这个故事中的车胤因为刻苦读书,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了有名的大问学家。回想起现在的我们,真是惭愧不已!我们有良好的环境,却要在大人的监督下才看书、读书。
尽管这样,我们读书时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女生,爱打扮,心思全在穿的、吃的上面。男生,爱打架,整天玩,大人怎么教也教不会。富裕点的孩子那个不要,这个不要,娇气得不得了,你说和车胤比我们相差多少?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向车胤学习,做个勤奋好学的人。
自从读了《成语故事》之后我深有感触,不禁对文中的诗人、文学家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