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主要演员和凭着看过有关介绍一点印象选了电影《鸟人》来看。听不懂英文,感觉看中文字幕对理解剧情有一定的隔阂。幸好我有耐心。
如果把这部电影比作一节课(职业惯性),那是一节有构思,有结构的课。随着艾尔帮助伯迪(鸟人)恢复理智的开导过程展开对他们成长的回忆,又穿插了艾尔不由自主回想战争的画面,以及后来鸟人也想起来自己怎样受伤的,如此抽丝剥茧般的把战争对两个青年成长的残害揭示了出来。
看这部电影的.确需要耐心,因为铺垫有些长。但是正是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记录了一个正常孩子艾尔的成长,而关于伯迪对鸟的研究和痴迷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充满幻想和对梦想的追求。
战争把从小听话、顺从的艾尔变成了有攻击倾向的青年。敏感脆弱的伯迪则整天装成鸟的样子成了“精神病”,在医院里逃避战争。影片把伯迪得“精神病”的原因藏得有些深。艾尔的回忆也只是写实记叙,至于这些事实后面有怎样的含义,需要观众自己去
影片中,艾尔对伯迪的友谊令人感动。
关于《鸟人》电影
66年前,希区柯克在他的传世杰作《夺魂索》中实验性的使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技术,碍于当时落后的技术,80分钟的片长一共做了九处剪辑,其中五次是不动声色的隐性剪辑(即利用人或物体的大特写形成一片黑暗,利用这个黑暗画面进行剪辑)。这样的长镜头实验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66年后的2014年,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接过了希胖手中的接力棒,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完成了难度更高,镜头调度更加绚丽的《鸟人》。但《鸟人》不仅仅是一次长镜头实验,导演把对泛滥成灾的漫画英雄电影的讽刺与拉美风十足的魔幻电影语言相结合,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全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电影”。那么我们都已经知道在第87届的奥斯卡中,《鸟人》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9项提名,与《美国狙击手》一起领跑。
所以,当我们谈论鸟人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泛滥的漫画英雄电影
《鸟人》的故事再简单不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过气的漫画英雄演员Ritton试图通过舞台剧找回自己却越陷越深,最终走火入魔的故事。在今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手握最佳网友原创投递剧本奖杯的伊纳里多面对台下众多好莱坞的帅哥美女们说出了这样一段话:“这个剧本的概念就是,在荧幕上建造一面可以反射我们所有人的镜子,但我们不会被反射出来,因为我们就在镜中。”导演的意图在明显不过了,这部电影就是在讽刺现今的好莱坞,讽刺越来越热门越来越泛滥的`漫画英雄电影,就是要在好莱坞的地盘狠狠地扇那些虚伪的电影人一个耳光。影片当中这样评价小罗伯特?唐尼:「那个小丑天分不及你(Ritton)的一半,靠钢铁侠挣了个盆满钵满」;Ritton听说杰瑞米?雷纳(鹰眼)也演了《复仇者联盟》,便破口大骂:“操,他也披斗篷了?”可以说影片中对于好莱坞的讽刺已经不是暗讽,而是揪住其衣领破口大骂。这样的台词或许会让粉丝感到反感,但是真正爱电影的人真的会对这些盲目堆砌特效甚至不用想就能故事发展的电影有多少好感吗?而作为电影观众的我们,戴着厚重的3D眼镜看了两个小时“烟花秀”之后,又能得到什么吗?鸟人的讽刺无可厚非,漫画英雄电影的确在一步步的侵蚀着好莱坞,一步步侵蚀着我们热爱的电影。
偏执狂艺人的自我救赎与堕落
影片的另一主题也是一个被反复提及,那就是过气演员偏执狂艺人的自我救赎与堕落。从半个多世纪前的《日落大道》到最近的《黑天鹅》,再到今年的《星图》。如何拍出新鲜感才是《鸟人》所要解决的问题,伊纳里多从演员入手,由曾经演过老版《蝙蝠侠》并过气的迈克尔?基顿饰演影片中曾经试验过《鸟人》的主角Ritton,看着那个曾经风流倜傥的蝙蝠侠挺着一个大肚子只穿内裤在大街上裸奔,这样的代入感是之前类似题材电影所无法企及的。而迈克尔?基顿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入木三分,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谢着顶的老男人是在用自己起起伏伏演艺经历来本色出演,不由自主被剧情发展扼住了喉咙。
超长长镜头与虚实不分的特效
似乎只要说起《鸟人》,就不得不说片中的超长长镜头,从影片开场到第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剪辑点,这个长镜头一共持续了足足103分钟。在这103分钟的时间里,观众跟随着摄影机从室内到室外,从白天到黑夜,从人物特写到空中航拍,即使是在电影工业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的长镜头的难度也是无法想象的。而这一个长镜头绝不是导演单单为了炫技而拍摄出来的,摄影机毫无死角的记录了每一个演员的每一个表情细节,给观众带来的临场感与压迫感是传统剪辑手法绝对无法达到的。而《鸟人》在技术层面上的高明之处绝不仅仅只有长镜头这一项,影片中无缝衔接的特效处理更是令人拍手叫绝,Ritton在盛怒之时轻轻一个响指,一枚导弹便从镜头中划过炸毁了街边的汽车,镜头一转Ritton又浮上了天空。诚然,在特效技术被滥用的今天,我们可能在一部低成本恐怖片内都会看到很多这样的特效场面,但《鸟人》却将这样大众耳濡墨染的特效场面拍出了新鲜感,让麻木的观众再次找回了久违的震撼。
在我看来,《鸟人》在技术上是一部满分之作,它不仅仅有对传统电影手法的继承,更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将大众熟知的技术重新包装,再融合导演自己的魔幻拉美电影语言,拍摄出一部在技术上无可挑剔的优秀影片。
拉美鬼才伊纳里多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这个拥有着拉丁人特有的让人头晕的名字的导演1963年出生于墨西哥城,与阿方索卡隆、吉尔莫德尔托罗并成为“墨西哥三杰”。作为导演的伊纳里多才气十足,处女作《爱情与狗娘》就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随后10年伊利纳多又接连奉上了《21克》、《通天塔》、《美错》这三部佳片。伊纳里多每部电影都涉及一个不同的主题,从爱情到家庭、从生命到死亡、从种族歧视到非法移民,唯一相同的是,都充满了人文关怀。伊纳里多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磨练自己的导演技法,直到《鸟人》,他终于突破了自己,以后再也不会有“墨西哥三杰”这样的说法了,因为伊纳里多已经远远地将其他而为抛在了身后。其他“二杰”。阿方索卡隆用《地心引力》开创了电影视听语言的新领域,但故事还是稍弱,更像是一次完美的炫技。而吉尔莫德尔托罗还局限在拍《环太平洋》这样的视效大片。反观伊纳里多,在拍够了《爱情与狗娘》,《通天塔》,《21克》这样的多线叙事讲述深刻主题的套路之后,这次几乎直接一镜到底,线性叙事,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用这样一部从各个方面都无可挑剔充满魔力的电影,达到了自己导演生涯的第一个顶峰。而这位拉美鬼才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作品呢?我们没有理由不期待。
最后想用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作为结尾
-How do we end up here?
希望各位读者不会在最后,才想起问自己这个问题。
电影开始的视觉冲击很大,洁白的雪原和鲜红的浆果,巫师龟裂的皮肤和少女稚嫩的脸庞,男人的哭喊和女人的隐忍。身披白纱的少女赤脚踩着鲜红的浆果,走向木船,随着水流向下飘去。
烛火熄灭,龙来了。
为了拯救爱人,勇敢的龙骑士跋山涉水来到了恶龙巢穴,杀死了恶龙,但是也没能就会爱人。几个世纪过去,世人都认为龙已然绝迹。龙骑士的后代伊戈尔迎娶公爵幼女米洛斯拉娃(米拉),婚礼上为了纪念龙骑士先祖,人们唱起了龙之歌,却意外唤醒了巨龙。从天而降的巨龙带走了米拉,将她丢在了黑黢黢的洞穴里。清醒后的米拉开始了和一个不知名字的男人对话,并为他取名阿尔曼。
很快,米拉发现阿尔曼就是那条恶龙,每当他触碰到自己时龙性便会战胜人性,失去理智。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两人渐生情愫,却无人说破。
阿尔曼意外发现了米拉逃走做的准备,失望之余为她指明走出迷雾的方法。回到了故乡的米拉再次举行婚礼,在结果大家的祝福时候,米拉笑容不再;
在船缓缓驶向伊戈尔的时候,米拉站起身来唱起了龙之歌。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阿尔曼听到召唤而来,带走了心爱的姑娘。
很像一个大型童话,结合电影名字和山洞里懵懂无知的男声后,基本上就可以猜到故事的走向。女主是美的,男主身材是好的,但是其他角色的刻画略显平淡。
首先是女主的姐姐,在女主出嫁之初发生争执,不满妹妹的出嫁明显事出有因,那么因可否交代一下?
而电影结尾阻止男配伤害巨龙的舵手向女主姐姐的致敬,是否有所寓意?此外,是男主像女主那样扎了一束花,却突然被烧毁是否有所寓意?
关于男配,整个故事看下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推动剧情发展的角色,甚至感觉还没有女主父亲重要?
所以说,电影还是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