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摘抄 > 诸葛亮七擒孟获摘抄精选100条

诸葛亮七擒孟获摘抄精选100条

时间:2021-06-17 23:11

1、 在《出师表》中你也曾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曾因为这句话而动容不已,假使此生没有刘备,你本该是那个“自我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隐士,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生活,朝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晚观“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可是后来我曾想明白,这又岂是真正的你,你注定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你注定是政客,而不是文人。正因为有你,三国的历史才能绽放奇光异彩;正因为有你,才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精神;正因为有你,才有中华五千年来智慧与忠诚并重的信仰。孔明先生,国士无双,你当之无愧,千古《出师表》,文章更当之无愧!今晚辈陋笔妄敢造次,还望先生鉴谅。

2、您真是一条卧龙也。建安二年(197年),一出山变无不显示出您卓越的`军事才能: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只可惜“出师末捷身先死”如果您多活几年,可能就要改写历史了。

3、你通晓天文地理,善于用兵 。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番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 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谨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谨焉能害我哉!后人就有 对您的评价“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4、我虽认为您十分厉害,但还认为您有些失误。我认为您不该斩马谡。马谡是姜维之后您的智慧 继承人,如果不斩马谡再加上姜维,您完全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 整。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 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这一点上他无法象鲁肃和司马懿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

5、在我的心里,诸葛亮是一个英雄。他聪明绝顶,神机妙算。他淡泊名利,隐居在深山之中,不曾想在诸侯中名声显赫。然而刘备找到了他,向他请教了当时的形 势。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于是就答应效力与刘备。诸葛亮还善与用人,火烧赤壁后,曹军大败,本可借此机会除掉曹操。但是,在当时,如果曹了,北 方豪杰并起,天下又将陷入更大的战乱之中。所以他就派了关羽去,因为他深知关羽定会不忘旧情,放了曹操。同时又可治理关羽,削减他的傲气。

1、诸葛亮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才智过人,天文地理样样精通。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曾经做过错事。但他的功劳远远的超过了他的过错,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2、诸葛亮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就一心一意地辅佐刘备及后主刘禅,他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是施巧计实现了孙刘抗曹,巧借东 风,使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取得胜利。他七擒孟获,表现出大将风度。他用空城计退敌。在年老体弱的时候还领兵伐魏。由于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最后与世长 辞。

3、据说,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 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 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生 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成为他那个时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4、千百年来,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化身,他的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代代传诵。无论是早期的草船借箭、借东风,还是后来的木牛流马,无不体现着他的智慧。而“诸葛亮七擒孟 获”是他最好的民族政策的'体现,那时,南方蛮王孟获多次带兵侵犯蜀国的边境,诸葛亮第一次利用孟获骄傲的心态和险要的地形,活捉了孟获。他见孟获一副视死 如归的样子,放了孟获,打算用攻心术使之心服口服。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使用计策捉住孟获,但一次又一次放了孟获,最终,孟获投降了诸葛亮等人。

5、诸葛亮不计前嫌,为了收服一名猛将,大胆满足敌人的要求,可见他是多么爱惜每一个人才,也表现了一个思想家应有的才智。

6、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两人斗智的最高巅峰,别的不说,就说周瑜的美人计吧,刘备入赘东吴周瑜想借此机会软困,可每次使出的计谋均被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所 破,人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前提是必须有了政策,才能产生对策,而人家诸葛亮却是在连周瑜还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政策是什么内容的情况下,他的对策就 已经出来了,也许诸葛亮真能神机妙算吧,那么后来的挥泪斩马谡,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及走麦城却和他的神机妙算甚不吻合呀!鲁迅曾说过:“状诸葛之多智而近 妖”!难道他真是妖人?

7、诸葛亮深知“补缀天地,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然感先帝知遇之恩,托孤之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深知自己往后刘禅必亡国,自己在一日就尽一日的忠,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况且,与其坐以待毙,不若拼死一搏,或有一线生机。只好蚕食魏境,可起到挑起事端,瓦解敌人阵线的作用。

8、依照诸葛亮的计划第一步占有益州、荆州,进而建国。然后蜀汉需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可惜这一计划被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打破,由此,诸葛亮只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刘备夺取刘璋的益州没有夺取韩中,却东出与东吴争江南三郡,与孙权发生矛盾,后又头脑发热,令关羽北伐,结果关羽守土,贪而弃义,刚愎自用,小看东吴,又逞匹夫之勇,终于败走麦城。使刘备为一时之意气而与孙权交恶。失去荆州,失去与东吴的联盟关系。与东吴交恶,就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之地;失去荆州,就失去了一个粮仓,失去东线力克中原之途。结果,兵疲民乏,元气大伤,蜀汉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9、诸葛亮这时当退归桑,梓颐养终年。然,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可怜汪汪,又提出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明知刘禅师昏庸浑恶之徒,假惺惺的先提出来,赚的诸葛亮尽忠。结果,诸葛亮听后,寒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呼”,刘禅昏弱无能,以当世的情况,只能是退守川中,以求自保,但诸葛亮即以答应刘备一定要统一中原,就只好不断的北伐、北伐。

10、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表现在临终杀魏延上。有的人说,魏延又大才,诸葛亮杀之无理,莫须有。我觉得诸葛亮是宁可错杀,也不漏杀。魏延又大才不假,但是他太有大志,诸葛亮死后必然会威胁到昏庸的刘禅的统治地位,为刘禅好,诸葛亮只好借口杀了魏延完事。

孔明七擒孟获——要他心服故事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相关阅读:事件背景

南人叛乱

223年,益州郡大姓雍闿趁蜀汉皇帝刘备因夷陵之战中大败,在永安病逝之际,杀死太守 正昂,绑架新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举兵号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汉。同时,越巂酋长高定杀死太守 龚禄,自封为王,与牂柯太守朱褒响应雍闿的叛变。只有永昌郡在功曹 吕凯、府丞王伉顽强坚守下没有被雍闿叛军攻陷。

孟获是当时南中地区的大姓豪强,深为当地土著和汉人所信服。雍闿反叛后希望南中的少数民族的支持,但各部族酋长皆不服从雍闿。雍闿便招揽孟获,让他游说各部族酋长。孟获于是骗他们说:朝廷想要征收黑狗三百头,而且胸前都要是黑色,还要螨脑三斗、三丈长的断木(斲木)三千根,你们可以拿出来吗?”黑狗、螨脑本来便难找,而其断木(斲木)因十分坚硬、委曲,不可能高到二丈长,当地土著都相信孟获,认为蜀汉政权故意为难压迫他们,因此大感不满,便加入叛军。

蜀汉对策

蜀汉 丞相 诸葛亮认为国家刚逝去君主,决定先安定国内民众、吏士,蓄积粮食,派邓芝、陈震和东吴修好,及遣越嶲 太守 龚禄到南中边界安上县作备;从事蜀郡常颀行则直接南行,查清事件。

另一方面,又派李严虽写上六封书信给雍闿解释利害,但雍闿却只回一书说:“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曾听过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今天下成鼎立局面,自称正朔的都有三个,所以远人(雍闿)感到疑惧,不知该归属那个。)”信中显得十分傲慢。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