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摘抄 > 养正遗规摘抄大全锦集50句

养正遗规摘抄大全锦集50句

时间:2018-10-30 15:03

五种遗规全文

歲戊子⑴予主講斗山書院,取陳文恭養正遺規之意⑵,定爲學規,間又擇其訓俗、教女、從政、在官諸編中,有關讀書作人之法者,與諸生講習羣(群)樂信⑶而從⑷之。蓋⑸謂精粗本末,學者之要務盡是已。一日,有客自三邑來叩門求見,予進之於澄心堂上,詢其姓字曰彭某,即出一緘⑹以示⑺,啓誦之則予。趙玉衡師手書也,言彭君之尊人國治先生,方募印陳文恭五種藏書以廣流傳,乞⑻予一言爲引,予嘉⑼其用意良厚又重以師命,弗敢辭,因徐謂彭君曰:“君亦知人心風俗,之所以盛衰乎?士者四民⑽之首,而人心風俗所視爲轉移者也,當其盛也,必有人焉⑾言坊⑿行表爲之倡道⒀維持於其中,及其衰也,亦必有人焉口誦詩書身違禮義,使世人尤⒁而效⒂之,而名教之閑,遂迄⒃於溃决而不可救止,故予嘗謂人心之壞不壞於不識字不讀書之人,而壞於士人。則欲風俗之厚,亦不厚於不識字不讀書之人,而厚於士人,何者士習不振則於非士者又何責也?尊甫⒄之意,毋亦有鑒於是乎?”彭君方起而對,客⒅有自旁而詰之者曰:“是書誠善矣,第惟士喻之士之數無幾,而必專其責備,恐亦難以返人心而維風俗也。”余曰:“如子言是直謂天下無士可也,既士矣將自責之不暇而又奚⒆暇計人之賢,否哉?!且今之士大約自視過高,謂吾輩可談性理,此外惟因果報應之說,足以聳其聽聞耳,夫彼固非不信因果者也,彼謂士人取一衿⒇,博一第誠不偶然,及徐而察其存心行事,嘗有欺世而盜名者,甚至風流相尚詡詡然自目曰名士,名士而踰檢(21)蕩(荡)閑,更爲愚夫愚婦所不屑爲,則未嘗不竊竊(窃窃)焉,疑之,謂若是何以享榮名登高第耶?所謂天道是耶非耶,嗚呼!挽回世道,士之責也,士而爲人所疑,其又奚以勸人爲耶。近日兗州太守陳蓮史先生,文恭之嗣孫也。癸酉領解(22)粤西庚辰獲會狀,一人中三元爲世罕覯(23),聞其家尤屢世簪纓(24)不絕,亦可知理學名臣生膺(25)顯仕(26),而積善餘慶源遠流長所云,因果報應誠理有固然者,而究之文恭之意,初非計及乎此也,然則士之自立以爲斯人倡,固有無庸外求者矣,客默然無以應,遂書以與彭君使歸而返命於其尊人,並質之玉衡師以爲何如也。

道光八年(1829)三月初六日中江李福源容海謹撰

注释:

⑴ 歲,岁,年也。戊子,农历纪年,时道光八年即公元1829年。

⑵ 意,《说文》,志也。记载的文字。

⑶ 信,崇奉。如信仰。

⑷ 從,从,依顺,按照意。

⑸ 蓋,发语词,表大概如此意。

⑹ 緘,jiān,书信。

⑺ 示,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

⑻ 乞,向人讨,要。

⑼ 嘉,赞许,夸奖意。

⑽ 四民,士农工商也。

⑾ 焉,语气助词,无实意。

⑿ 坊,里巷。

⒀ 道,通導,今作导。

⒁ 尤,过失,错误。

⒂ 效,模仿意。

⒃ 遂迄,suìqì,遂,于是。迄,到,至意。

⒄ 尊甫,zūn fǔ,与“令尊”意同,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⒅ 客,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引为确实意。

⒆ 奚,xī,文言疑问代词,胡,何意。

⒇ 衿,jīn,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此指秀才。

21 踰,yú,同逾。超过,越过。檢,同检,约束意。

22 領解, 谓乡试中举。

23 覯,gòu,遇见。

24 簪纓,zānyīng,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25 膺,yīng,接受,担当,承当。

26 顯仕,xiǎn shì,同显仕,高官,显宦。

译文:

1829年我在斗山书院作主讲,选取陈宏谋先生《养正遗规》中的内容,确定为学习的基本规范,又在《训俗遗规》、《教女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各册书中选择了,有关读书做人的方法,给各位书生讲习。大家都乐于崇奉并且按照其中的要求去做。大概可说是详略得当本末俱全,学习的重要任务已尽在其中了。

一天,有一个客人从三邑来,敲门求见。我进到了澄心堂上询问他的姓名。说是姓彭,说着就掏出一封信以表明来意,并且打开念给我听。原来是赵玉衡老师的亲笔信,说彭生父亲国治先生刚刚募集了款项准备重印陈宏谋先生《五种遗规》,用来推广传播。向我要一篇文字作序言。我赞许他用意良好又以老师的命令为重,没敢推辞。于是慢慢地对彭生说:“你也知道人心风俗盛衰的原因吗?读书人是‘士农工商’四民带头的,而人心风俗以他们为马首是瞻。人心向善社会风气昌盛的时候,一定有人在街头巷尾言行表率,在世上为改善社会风气维持倡导;到了社会风气败坏的时候,也一定有人满口诗书,行为却违背礼义,使世人错误地跟着模仿他们(指读书人)。而使著名的教诲闲置,以至于社会风气恶化象堤坝溃决一样无法抢救和遏止。所以我常说,人心的坏不是坏在了不识字不读书的人。那么风俗厚道不厚道的原因,也不是厚在不识字不读书的人(身上),而是厚在读书人(身上)。读书人风气不振作的原因却又与不读书的人有什么责任呢?你父亲的意思不也是有鉴于此吗?”彭生于是站起回答:“确实有人冷眼旁观的人反问说‘这套书真是好啊。(其中包括的.)读书人考取功名,明白道理的方法没有多少,反而容易让人们按照这套书的标准专门来责备读书人。恐怕是无法靠它来恢复人心和风俗。’”我说:“如果你说得对,那么天下没有读书人也是可以的。既然成为读书人,自责还没有空闲时间呐,哪有闲功夫算计别人是否贤明呐?而且现在的读书人都过高地看待自己,说‘我们的水平足够谈人性和天理’。此外,只有因果报应的言论,足以震惊他们的耳目,他们本来是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他们说读书人考取秀才和进士真不是偶然的事情。等到慢慢观察他们心态和做事,常常发现欺世盗名的人,以至于这种风气已经被当作时尚而互相追逐,自夸自视为很有名望的人,这些人还超越约束整日闲荡,更让普通百姓看不起,认为不值得那么做。那么百姓也会窃窃私语怀疑他们,说如果这样,他们凭什么享受荣誉和美名考取名列前茅的进士啊?传说中天道到底公正不公正啊?哎呀,挽回世道是读书人的责任,但读书人做人让人怀疑,他们又怎么能劝世人呐?最近,兖州市长陈莲史先生——陈宏谋先生的孙子,嘉庆18年(1813年)在广西考取举人,嘉庆25年(1820年)考取进士获得状元,一人连中三元,这是世上罕见的。听说他家世代为官,由此也可以知道通天理的著名大臣生下来就是做大官的,说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源远流长的道理,所以说因果报应是原本存在的真理。

而探求陈宏谋先生的用意,起初并不是谋划这些(回报)的,但是读书人要想自立以这个人倡导的思想为准,本来也就不用追求其他的了。”客人彭生默默地没有再说什么。于是写下来给了他,让他去完成他父亲交给他的使命,并且问赵玉衡老师认为这样如何?

1、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

2、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3、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莎士比亚

4、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

5、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萨迪

6、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

7、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8、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9、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子思

10、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11、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12、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13、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

14、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15、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

16、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17、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20、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

21、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22、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23、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24、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25、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26、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7、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爱默生

28、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徐世昌

29、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30、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丘

31、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32、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33、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34、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35、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夸美纽斯

36、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

37、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38、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39、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帕利克

40、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41、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罗曼·罗兰

42、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托尔斯泰

43、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44、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45、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46、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47、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48、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49、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50、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克雷洛夫

51、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吕坤

52、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5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德莱敦

2、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3、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4、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夸美纽斯

5、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7、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8、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而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亚里士多德

9、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10、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苏轼

11、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韩婴

12、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13、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14、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高尔基

15、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16、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有可教化。——贺拉斯

17、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8、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克雷洛夫

19、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阿柏拉德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习勤忘劳,习逸成惰。——李惺

22、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23、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林肯

24、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25、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26、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达尔文

27、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28、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

29、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欧阳修

30、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唐·神秀

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2、吾人最大之知识,系反躬自省。——中国谚语

33、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借部何因缘,致令遗如此?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但自修已身,不要言他已。——寒山

34、习惯成自然是个魔术师。它对美丽的东西是残酷的,但是对丑陋的东西却是仁慈的。——威达

35、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36、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37、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饰心胸。——中国谚语

38、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39、与其说“衣服是习惯”还不如说“习惯是衣服”。——亚兰

4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41、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42、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43、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发发,发必中矣。——杨雄

4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45、“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吕坤

46、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47、能够自由地形成习惯的人,在一生中能够做更多的事。习惯是技术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三木清

48、习惯优于格言。习惯是以有生命的格言为本能,加血添肉而成。——亚美路

49、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50、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51、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52、欲影正者端其表。——桓宽

53、以为智慧比美德更重要的人,会失去自己的智慧。——犹太人

54、习与性成。

55、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56、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欧里庇得斯

57、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约翰·洛克

58、修道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史襄哉

59、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60、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卢梭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