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
“感恩的心,感谢天地,感谢命运让我们有勇气战胜自己……”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就会哭,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怀有感恩之心,还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中央一台有个节目叫《身边的感动》。这个节目很值得去用心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每个孩子也许都会躲在家长怀里撒娇,可是有一个孩子却不一般。她的独立意识很强,也很值得赞扬。她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赵晓婷。
赵晓婷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们。故事是这样的:她们家的家境很贫困,父母在外打工,虽然她家很穷,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不幸;没有怨过父母。她是个很懂事的女孩儿,知道父母的苦衷,会真切地体谅父母。她在学校里是老师得力的助手,在家中是家长贴心的小棉袄。就这样,在她人生的道路上,经过了多少磨难和坎坷,可它不离不弃,始终刻苦努力学习。奋斗了十五年,终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圆了她的大学梦。可这虽然让她自己高兴,松了一口气。可她还有一个愿望没实现,就是帮助别人。在离她家乡遥远的地方,是一个山区。那里的孩子比她过得还苦,不但温饱得不到保障,而且想上学也没有的上。在那里的孩子不管年龄是小是大,每天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他们每天都这样辛辛苦苦地拿扁担挑着,有时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他们来不及躲,冒雨挑回家。他们不是晒黑就是被雨淋湿,有时像一个黑煤炭工人,有时像落汤鸡。这还算好的了,还有一幕让我辛酸,他们的脚上穿着布鞋,走了一天的山路,脚都磨破了,也肿的像硬邦邦的'馒头。只见他们对着镜头泪流满面地说:“我们大家都想上学,但我们没钱上。”赵晓婷和记者看到这一幕,她说出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儿:我决定去山区里支教。
但是一件令大家伤心的事发生了:孩子要去看父母,央求赵老师带他们下山。才刚走到半路,一个石头差点落到孩子的头上,赵晓婷不顾一切,用自己脆弱的身体掩护孩子撤退,可她面对镜头说:“只要孩子安全,我死没关系。”,听了这句话我深深地感叹。顿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砸下来了,砸到了赵晓婷的脑部,于是这样一位好老师;这样一个好学生;这样一个好孩子离我们而去。父母伤心地哭了。学生们抱着老师的遗体说:“我们的好老师走了。”
看着这一幕,我也感动了。虽然这位姐姐离我们已远去,但她那感动的事迹牵动着我。
当我看到每一期的感动人物事迹,我会感动,正因为有他们这些无私奉献的人,我们的社会才是温暖的大家庭。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一:身边的感动读后感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篇二:身边的感动读后感
巴尔扎克说: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对于自身的教育责无旁贷。完善学识和人格,才能推己及人,推动社会进步。而这样的成长需要一盏指路明灯,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为它画上浓墨重彩的人们。《身边的感动》描绘了身边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迹。核艇之父、南海卫士、守墓老兵、托举兄弟,彰显了人性的光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短短的八个字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祖国国防的强大,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将爱国融入了骨子里。今年国家设立了抗战纪念日,就是希望人民不忘国耻,团结奋进。而滇西这块热土同样是赤子情怀,腾冲国殇墓园忠魂归国公益活动中,社会各界人士排成人墙大道来迎接忠骨。这样的经历让大家树立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国不是口号,而是集体荣誉感。我们爱乡爱家,爱党爱国,自会堂堂正正。就像雷锋所说: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如果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一部分应该是自我实现,创造社会价值。只有爱岗敬业,各司其职,社会才能运转,生命才有存在的意义。李文波南海守礁二十年,任凭风吹雨打,坚守着责任与担当。曾子教育学生要每天反省为他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我们也应该学习。青年人既需要坚韧,也需要热血,既要兢兢业业,又要锐意进取。敬业是一种感恩之心,也是一种责任感。成长对得起父母的养育,学习对得起老师的栽培,工作对得起百姓的期望。不管人前人后,不推卸、不敷衍、尽全力,自会开开心心。就像孔子所说,问心无愧,哪里会有忧愁和恐惧呢。
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友善他人,乃至帮助他人。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而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残年风烛的九旬老人拾荒助学子,病弱身体,高贵心灵。托举兄弟不惧危险徒手救人,淳朴平凡,却显英雄本色。杭州公交救火则见证了一场正能量的传递。这些感动就在我们身边,快乐就是助人的真谛。生活中的友善其实也是从身边做起的,先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体谅他人。然后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百姓有事积极解决,同事繁忙主动帮助,邻里生病相互关心。很喜欢这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诚为天之道,信为人之本。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信义兄弟孙东林为逝去哥哥遵守承诺,为良心奔波,为信义传承。守墓老兵陈俊贵为了一句嘱托守护战友墓地一生,那就是义薄云天。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守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工作中不营私舞弊。光明磊落,心思坦荡,才能培养良好品德。广大官员要诚与中,形与外。就是说内心真诚,就会流露于言表,而不是装出来的,如此才能屹立不倒。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弘扬光明品德,使人弃旧图新,才能达到最完善社会。身边的人们用自身行动传递了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引领和构建着整个民族的理想信念。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这样的人生信条,将会让我们不迷茫、不忧虑、有担当,不断为成长积蓄力量。
篇三:身边的感动读后感
总有一首歌使我们余音缭绕;总有一个人让我们深深敬佩;总有一些故事令我们感动不已。
也许你不曾注视到她那来去匆匆的身影;也许你不曾听到她温暖的只言片语;也许你不曾注意到她眉宇间的一丝严厉;也许你不曾感受到她深藏内心的和蔼可亲;也许你更不曾体会到她那份辛劳。她就是我的英语老师——王新凤。
在我的中学生活中,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她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是谁受了伤,生了病,王老师比谁都着急,一次,上英语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很疼,便报告了老师。她连忙询问我的情况,听着老师关切的话语,我的疼痛好像缓解了许多,我坚持着,但不争气的肚子却与我作对,疼痛又阵阵袭来,我的脸越来越苍白。这时,老师立即通知了爸爸,让爸爸带我到医生那治疗。在等候的过程中,时间流动的慢极了,仿佛停止了一般,疼痛加重,豆大的汗珠不停的滴落,这时老师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她轻声安慰着我,同时用双手轻轻地抚摸我的肚子,尽量说些逗我开心的话语,她那关爱的目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刻,我疼着,但却幸福的享受着老师的关爱。
她不仅对我们的生活关心备至,而且对于我们的学习也不放松,每一次的作业她都是严格要求,都要收起,然后一页一页的为我们专心批改,为了让我们学到有用的知识,她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每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表现出不良习惯的时候,她总是严肃对待,对学生循循善诱地说教,让学生心悦诚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这句话不就是说的您吗?那种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老师,您的生命因耕耘而芬芳,因开阔而闪亮,因奉献而充实,不曾出名,却灿烂;不曾辉煌,却精彩;不曾高贵,却伟大;啊,多么圣洁职业,您的生命是一支歌,最美好。最悦耳;您的生命是一首诗,最感人最美丽。
前天,我观看了《法在身边》的电视节目,感触颇深。
《法在身边》讲了模拟法庭、少管所、校园暴力和农民焚烧秸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少管所的情景。
少管所里都是一时迷途的未成年少年,他们本应和同龄人一样快乐,但一念之差,令他们一失足成千古恨。少管所的少年们都在认真改造,刻苦学习,他们有的说:“我会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让领导、父母和工作人员失望。”有的说:“我会一步一个脚印改造,洗掉人生的污点,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说:“感谢工作人员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给我家一样的温暖,我会争取早日改进。”
从他们的话中,不难看出后悔和沮丧,但我们更能看出他们的决心、自信和对未来的向往。一位工作人员说:“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迷途少年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为了不使他们孤寂,购买了一些益智类的书,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启发。”是呀,浪子回头金不换,大概少管所里的少年都会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了吧。如果我们不想重蹈他们的覆辙,就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去网吧、游戏厅,也不随便和人打架。他们为什么要抢劫?是因为身上没钱,不敢向父母要。为什么要钱?是应为要钱上网,没钱的话,老板可不会让他们玩。当然,只要我们文明上网,用网络来学习、造福社会,是可以的。而且每次上网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必须在家里上。这样,才能保证上网不上瘾。他们还有的`都是为了什么“哥们面子”“哥们义气”,为了逞一时之勇,才走上犯罪的道路的。犯罪不但是因为了面子、上网成瘾,还有大部分的人是因为择友不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原来是不错的学生,就是跟着坏朋友玩,才逐渐染上了恶习的。曾经有一个16岁的学生经常和另两个品质不好的学生在一起玩,常听他们说一次偷了什么东西,又一次偷了什么,那个学生觉得挺羡慕,于是产生了抢劫的念头。有一次他也跟着去了,抢了不少的东西。就这样,这样的事越来越多,然而有一次却被抓住了,在少管所劳教了两年。所以你意志力再强,交个坏朋友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你带坏。
模拟法庭是一场虚构的案件,说的是一个张三的男孩,为弟弟王五出气,去打另一个男孩李四,李四在被张三殴打时,拔出刀刺向张三,张三刺中左肋身亡。结果李四判为故意伤害他人,考虑是未成年人,从轻处罚,判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从模拟法庭中我们可以学到法律知识,了解法庭程序,明白正当防卫应有限度。
校园暴力是律师为我们讲述的有关知识,告诉我们如果发生校园暴力,应该报告校方或公安,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校园暴力,防止校园暴力蔓延,树立自我防护意识。
农民焚烧麦秸是一部短片,说的是村长找一位村民贴关于焚烧麦秸的告示,并和另一位村民讨论这个话题。从短片中,我知道焚烧麦秸会污染空气、影响交通、有害健康和引起火灾,而综合利用秸秆可以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所以焚烧秸秆属于违法行为,严重者将罚款。
看完《法在身边》,我想:不懂法不知法是多么可怕啊!我们应该多多了解法律知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