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喝过“普洱”,肯定也知道我家乡云南思茅市,也就是普洱市的普洱茶最有名,被称为“可入口的古董”它可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它具有强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以至于为它专门建起了一座展馆,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普洱茶,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普洱茶堪称茶之祖,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故得名。普洱茶树(山茶科)又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为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3(—20)米,,可活上百年。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普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有:景谷、易武、攸乐、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迈、邦崴、千家寨、镇沅、无量山、勐库。
普洱茶的保健功能可不少:1、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2、防治冠心病。3、降压。4、抗衰老。5、抗癌。6、助消化。7、解酒。8、利尿。我就只举几条说说吧,首先讲降压,降压、即降低血压。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和维生素P等都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成分。尤其茶多酚发病毛细血管的功能及儿茶素类化全物和茶黄素对血管紧张素I转化的活性明显抑制作用等,都能直接降低血压。高血压,困扰了多少人啊,这普洱茶可帮忙了,比降压药要好。其次讲抗癌,茶叶抗癌是泛指对各种恶性肿瘤的防治作用。我国预防科学院曾对140余种茶叶进行活体内。体外的科学实验、大量数据的显示肯定了茶叶的抗癌及抗突变作用。这可是比吃药要好的。然后讲助消化,茶叶中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特可以增加消化道的蠕动,因而就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饭后可是要来一杯。接着就是解酒,茶之解酒,因为肝脏在酒精水解过程中需要维生素C作用催化剂。饮茶,可以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酒精在肝脏内解毒。同学们的爸爸妈妈喝醉了,可是要来上几杯。最后讲利尿,现代研究表明,由于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和茶碱通过肾脏的微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以及抑制肾小管水的再吸收等机制,从而起到明显的利尿作用。帮助我们排排毒,有助于身体健康。这么多多的功效,加上独特的口感,怎能吸引不住茶迷们呢?
当我每每喝道这令人陶醉的家乡之茶,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茶农门上山采茶的身影,仿佛听到家乡的采茶歌声……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茶叶。
云南普洱茶,历史悠远,以其最别具一格的特点,独领茶之风骚。茶道中人都晓得“茶贵新,酒贵陈。”而普洱茶却是背道而驰,具有越沉越香的特点,普洱茶被称之为是“能喝的古董” ,普洱茶可以在空气中发酵,存放越久茶香越醇,随箱陈化期延长,品质越来越佳,上乘的普洱茶珍藏久远,而价比黄金。
普洱茶属于云南大叶种茶。其形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较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质软,茎粗节间长,新梢生长期长,嫩芽多,发育旺盛。
普洱茶的制作也是与众不同的。它是在晒毛青茶的基础上,经自然发酵或者人工渥堆发酵制作而成的。晒青和后发酵是普洱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区别关键。辨别普洱茶时,需注意它的清、纯、正、气。
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变。
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古人云,做人要有德行。普洱茶就像做人一样,它讲究五德。主要包括:健、奇、厚、和、真。健,指养生保健。清人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性温味香,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便。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膏能治百病,如肚疼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滇南见闻录》、《百草镜》、《物理小识》一些书中均有一些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说:普洱茶叶中儿茶素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还具有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奇:产地原料加工及沉香之奇,野生普洱茶树百年历史者多如牛毛,且与樟脑树枣树混生,因此所产茶叶冲泡之后,会有独特的`樟香或枣香等香气。厚:形貌之厚,气韵之厚,涵容不同茶具喝,口感之厚。和:性非寒非热之中和,涵容不同文化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茶之和。真:有天然自然之真,风华万种却性纯而真,外表大智若愚而质绚丽多彩而真。
由于普洱茶的茶味较不宜被冲泡出来,所以必须用滚烫的开水冲泡。泡茶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冲泡时间的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洗茶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我是一个不会品茶,更不懂得茶的人。今夜无事,却莫名其妙的自己跟自己说起了普洱茶。或许是因为,我和云南勐海的普洱茶有不解之缘吧!茶杯上升腾起的几缕袅袅水烟里,盛开了白色的茶花,吐着黄色的蕊,茶香蓊郁的散漫心扉……!!!
有关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
一、普洱茶名出现到清宫贡茶
云南南部的茶叶,唐宋以来销往西藏。以后历代皇朝常用云南普洱茶同土番交换马匹,是“茶马贸易”的茶叶。茶叶有了稳定的销路,需求增多,便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云南南部历史上著名的六大茶山(在今西双版纳境内),声誉远播。明末始见普洱茶名记载.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1659年顾治16年,清朝的统治势力到达云南.雍正皇帝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1726年雍正4年,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废土司、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1729年雍正7年设置“普洱府”治,1735年雍正13年在府属的思茅镇设立行政组织的“思茅厅”(辖区包括今之西双版纳)。于是思茅的普洱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购销集散中心,集市贸易相当繁荣。清朝为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鄂尔泰总督于雍正7年在思茅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指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总茶店,推行变相的茶叶统购专卖的土政策,不许私相买卖,独笼其利,剥削山民,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上欢心。
二、清宫赏识普洱茶的原因
云南普洱茶进入清官,经过同各地贡茶比较,茶味与茶性都不同于小叶种茶,深得帝王家青睐,视为罕见名茶。究其原因,在于深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大叶种茶,具有茶味特别浓厚的特殊品质,帮助消化的功力最强,并有治病、保健的'作用。普洱茶的特性。明、清时代人士早有体验,并有多种文字记载,明末学者方以智认为“普洱茶蒸之成团”、“最能化物”;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药性观点记载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这种茶性非常适合清宫贵族们的需要。
世所咸知,清朝满族祖先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为帝王统治者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极,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而普洱茶正具这种特性,于是普洱茶、女儿茶、普洱茶膏,深得帝王、后妃、吃皇粮的贵族们特别赏识,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用于泡饮,有用于熬煮奶茶,尤其每年冬季北方气候干燥,例须多饮普洱茶。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云南普洱茶在清代北京名声大振,社会咸闻。乾隆年间,文人曹雪芹有所闻知,便在其描写贵族生活的《红楼梦》一书的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中写出贾宝王喝普洱茶、女儿茶助消化的文艺反映。
清宫品重普洱茶的风尚传到贡茶产地云南,故有“普(洱)茶名重天下”之说和“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指北京)尤重之”的记载,都反映了清代当时的实际情况。
清宫权贵们爱饮普饵茶的风尚,代代相传,直到晚清时期宫中仍然如此.清亡后,一些出宫的太监、宫女们所述宫中见闻中也有反映。例如曾经伺候慈禧太后日常生活八年之久的宫女说:“老太后(慈禧)进屋生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杯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里,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图它又暖胃能解油腻”云云。
三、思茅是采办清宫贡茶的地方
清朝皇家饮用的贡茶沿用明制,规定“岁进茶芽。顺治初,系户部职掌,七年,改属礼部”,1650年“顺治七年,礼部照会产茶各省布政司,每年‘谷雨’后十日起解,定限日期到部,延缓者参处”。而云南普洱茶何年始贡、岁贡多少有待考证,至迟在1726年雍正4年,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期应已岁贡。734年雍正12年三月的官方文告《禁压买官茶告谕》中有“每年应办贡茶,系动公件银两,发交思茅通判承领办达”等语,可知那时已每年进贡清宫普洱茶,是在思茅采办的。
以后在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记》中对贡茶记载得更清楚:“检(阅)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鲜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官名)领银承办”。就是普洱贡茶分团茶,散茶和茶膏三种八个花色,由当地官员办送清官。
接着,同书还介绍了普洱贡茶的采制时节、制造方法:“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那时采制时节大体与现在相仿佛,是可信的。
云南每年向清宫进贡普洱茶的定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前后所有200年左右。皇用贡茶储存在滑官内的“茶库”里(在今故宫东面的永和宫东)。“茶库,设员外郎二员,六品司库二员,无品级司库二员,库使十五名”,专司收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