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读后感1
读了老舍先生的《草原》后,让我觉得草原不仅有美若仙境的自然环境,也对蒙古人民浓厚的民族风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好客的蒙古人大方、诚实待人,这些感染了访客们,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点儿都不拘束。人们都那么亲切,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不知不觉就进了蒙古包。蒙古的特产都摆上了,大家边吃边聊,好似一家人。老舍先生用可爱来描写天空很恰当,仿佛躺在天底下,天空格外高,蓝地让人舒服。一团团的大白云挂在天空,白地让你忍不住摸一摸再舔一舔。有了它,天空不再那么空虚。老舍写到:“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确,在这种环境下,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忘掉一切烦恼,只剩下天空一样纯洁而又明净的心,只有粗犷和豪放的歌声才能表达出回归自然的愉悦。
这篇文章放到现在也是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因为牧人无限扩张动物的数量和不停地开垦草原,蓝天碧草的景色已经不多了。我们一定不能让环境再恶化下去,必须保护这美丽的大草原!
老舍先生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只是我还没有读完,相信早晚会读完的,也许我理解的还是不够透彻,我只能够慢慢的拓宽我的知识面,将我的欣赏作品的能力提高几个档次,才值得也配写老舍先生的作品赏析!
草原的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了《草原》这篇课文,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
草原的风景非常美,去了之后保证你流连忘返,不想回家。草原上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进了草原,给人一种清新的空气,开放的心情,使自己忍不住高声歌唱一首乐曲。在那里,你看到了此处的景色所怔住了:无边无际的美丽大草原,一些小鸟在天上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这儿空气真清鲜,天空真明朗,真相在这儿搭窝。”还有那四面的绿色的小丘。呆呆的站一会后,才慢慢醒过来,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就非常高兴,并认为这应该是神仙呆的地方,而自己就在这儿,突然就有种说不出的奇妙感。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把小丘柔美翠绿的特点写了出来,把小丘比作成一幅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难怪老舍先生写道:“在这样的境界里,连老牛和骏马也静立不动”。是啊,连老牛和骏马都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又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 草原上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
“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的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草原》这篇课文之后,被草原的自然之美,还有草原上人们心灵的美给吸引住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赞美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读完全文,我就仿佛置身在草原当中一样。我穿过许许多多的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牛羊成群,时不时发出叫声,仿佛也在悄悄地赞美着这美丽的景色。我跨过一条条小路,骑上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只听见黄鹂鸟优美的歌声,到处都显得那么幽静。这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使我陶醉在这美景当中……
我来到蒙古包中,好客的主人,热情地端上了手抓羊肉。掺和着牛奶的奶茶,显得那么热乎,就像是蒙汉人民热情握手后那一种感觉,那一种热乎乎的感觉。当地的人民向我们介绍了他们那里的情况,并为我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草原上的美确实很让我们迷恋,草原上的人心灵更美!我将记住草原上那美丽辽阔的景色,记住那草原上人们那颗好客的心!
请各位家长、学生注意,最近若收到从北京等地区一些赢利性机构发来的作文入选信函,如其内容涉及到收费,请慎重处理、以防受骗。如其涉及欺诈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草原的读后感4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里见过草原吗?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我们语文书第九册的十二课,就是以草原为题的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 了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草原的地象无边的绿毯,山羊群给这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生活在草原上的人热情大方,姑娘们歌声嘹亮,舞姿优美,小伙子们套马、摔跤,活力十足。直到太阳偏西,谁也不肯走,令作者不由的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学完这篇文章,我也想去草原骑马,感受草原的广阔,还想和小伙子们比摔跤,或躺在草原上感受新鲜的空气,这多么令人向往啊!但是,许多去过草原的`人都非常失望,说草原已经变样了,这是因为人们不注重环境的保护所引起的灾害,还有过度放牧使植被面积减少,引发了沙尘暴等一系列的天灾降临于草原和草原旁边的城市。
救救草原吧!我们一定要保护大自然的礼物——草原,不能让它再受到破坏了啊!
草原的读后感5
以前,我总是认为老舍先生所写的情感文章都是忧伤的。今天,我终于见识到老舍先生写的第一篇描写热闹情景的文章—《草原》。
老舍先生在课文里描绘草原一碧千里、苍翠欲滴的场景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呈现出了一幅“天连碧草碧连天,地满青草青满地”的动人情景,让人迷恋与沉醉在当时草原的迷人场景。当然,也不必不可少蒙古同胞的热情接见远客的场景与主人们盛情款待、愉快联欢的场景。“画”出了当时气氛热闹非凡、载歌载舞的场景。
其中,我最喜欢的场景是正当春初的大草原。阳春时节的草原,蓓蕾初展,新叶吐芽,显示着生命的延续。春色正浓,草原披着融融春色,迎着悠悠春风,翩翩舞出婆裟的倩影。
温暖的阳光下,雨水洗净后的草原像童话那样清朗,辽阔、宁静,心旷神怡。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又和谐美好。
啊!大草原的景色多么让人着迷,多么让人向往。我为大自然的草原感到骄傲、自豪!
草原的读后感6
开学了,我学了《草原》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去内蒙古那边的情景。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和红旗叔叔一家二口开着车,经过延庆、大同驶向朝思梦想的草原,四面都是草原和一些小山丘、还有几座敖包。敖包据说是怕在草原上迷路而建的,草原上有一群群的马、牛和羊,给无边的草原添上了生机。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国家生态保护基地,一进门,我立刻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丛中有一条窄窄的曲折的水道,我们坐上了主人的快艇,进入芦苇丛,一进芦苇丛就听到鸟儿在叫,走了一会儿,鸟的叫声就更多了,天上的鸟也多了起来。我们在一个小小的岛上停下来摘芦苇,突然我发现了一只红色尖嘴的白鹭和一群不知名的鸟,主人一叫,白鹭也跟着叫了起来,那些不知名的小鸟却被叫声吓跑了。我们还看到了几只绿脖子的鸭子在水面上悠然自得的玩耍,它们不时的捕捉水中的鱼,一眨眼的工夫,就见它们嘴里都叼着一条小鱼。接着我们又到了一个大岛,岛上有一户人家和几座空房子,还有一个高高的竹塔,登上高塔整个保护区都看得非常清楚。
我不禁感叹草原的辽阔和美丽,同时惊叹在茫茫无际的草原之中竟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真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的“绿色基地”。
草原的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草原》这篇文章,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看!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小丘上有成群的羊,牛马,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无论在哪里,都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一道风景线。在往远看,看见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这里不仅景色美,而且人情民俗都很美。草原的主人还很好客呢!
主人拿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款待我。鄂温克姑娘们唱民歌,我也跟着唱。美妙的歌声荡漾在整个大草原上。接着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
突然,我回过神了。我发现自己正在教室里读课文呢!我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把自己的家乡也建设得那么美丽。
初一:陈若男
《草原》读后感1
读完老舍先生的《草原》后,让我觉得草原不仅有美若仙境的自然环境,也对蒙古人民浓厚的民族风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舍先生用可爱来描写天空很恰当,仿佛躺在天底下,天空格外高,蓝地让人舒服。一团团的大白云挂在天空,白地让你忍不住摸一。。摸再舔一舔。有了它,天空不再那么空虚。老舍写到:“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确,在这种环境下,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忘掉一切烦恼,只剩下天空一样纯洁而又明净的心,只有粗犷和豪放的歌声才能表达出回归自然的愉悦。
就像一道被风吹来的彩虹,蒙古人穿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骑马出现在了草原的山丘上。那些好客的蒙古人大方、诚实待人,这些感染了访客们,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点儿都不拘束。人们都那么亲切,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不知不觉就进了蒙古包。蒙古的特产都摆上了,大家边吃边聊,好似一家人 。
《草原》这篇文章放到现在也是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因为牧人无限扩张动物的数量和不停地开垦草原,蓝天碧草的景色已经不多了。我们一定不能让环境再恶化下去,必须保护这美丽的大草原!
《草原》读后感2
《草原》是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讴歌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清澈的河水,蔚蓝的天空,翠绿的小丘,如雪的羊群,飞驰的骏马……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把我们带到了广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文中用一大段来描写草原的美景。抓住了天、小丘、平地、河以及各种牲畜来描写,动静结合,把草原的美景展示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小丘,与天相接,一望无际,更体现了草原的美和广阔。这样美丽的'草原,给人以无限遐想。蓝天,碧草,谁不想静静品味这神奇的景色?谁不想将自己融入这美轮美奂的景色之中?
草原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而蒙古族朋友的热情又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境界。主人到几十里外盛装迎客,进了蒙古包,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语言虽然不通,但心却永远连在了一起。敬酒、献歌、蒙汉联欢,蒙古族朋友的豪爽好客让我们有了一种亲切感,有了一种家的感觉。客人和主人似乎有说不尽的话,无声胜有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代替一切。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汉两族的情谊超越了一切种族、语言的局限,两族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草原的美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而蒙族人民的热情更让我们感到浓于水、高于山的情谊。
《草原》读后感3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作文,名叫《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老舍先生通过课文的形式,将草原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例如:“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一望无边的大草原,叫人流连忘返。羊群为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平地上的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远远地望见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些景色都为我们说明了草原风光的美。也让我们看看民族风情吧!热情好客的主人端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并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鄂温克的姑娘们为我们表演了民族舞蹈。晚上,小伙子们比试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读后感4
《草原》是老舍爷爷的著作,他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还让我感受到蒙汉人民的情深·
这篇课文讲了老舍爷爷一行人乘车去草原访问,一路的奇丽风光及蒙古族的民族风情他们难舍难分的故事。读着这篇文章,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我遐想着如果我能在草原上借着东风放纸鸢,看它在蓝天之下翩翩起舞,自己在茫茫碧海之中奔跑,玩累了,躺在草地上,仿佛蓝天轻易地就能够摸一摸,看白羊嚼着青草,牛马摔跤,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到了正午,和蒙古族人民吃着美味佳肴,那热情的招待,那浓浓的情谊,使草原又多添了一种人情美。这时候,我不得不想唱一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如此美的环境怎能不让人驻足长留。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汉两族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夕阳下,在草原上我们各自话别·这样的场景真是人激动不已。
但是,现如今的草原已失去了当初的辉煌,由于牧民不断开垦,牛羊不断增多,草原上已·已·唉!难道我们要让这样的事发生吗?不,绝不,一旦这样,我们未来会多么渺茫,必须要停止这类事情的发生,所以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闻羽君)
《草原》读后感5
今天,我们学了《草原》这篇课文,我觉得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我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我们怎能不在美丽的草原上做些奇妙的事呢?我想躺在草原上,望着漂浮的白云,棉花糖似的白云让我忍不住想摸一摸再舔一舔;我还想和草原上的小朋友一起骑上飞驰的骏马,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策马扬鞭;我想和热情好客的主人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草原上的美景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草原上不但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
啊!我真爱草原呀!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
《草原》读后感1
学了这篇课文后,总有一种想法浮在我的脑海中:我想亲眼目睹草原的风光。
草原的风景非常美,去了之后保证你流连忘返,不想回家。草原上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进了草原,给人一种清新的空气,开放的心情,使自己忍不住高声歌唱一首乐曲。在那里,你看到了此处的景色所怔住了:无边无际的美丽大草原,一些小鸟在天上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这儿空气真清鲜,天空真明朗,真相在这儿搭窝。”还有那四面的绿色的小丘。呆呆的站一会后,才慢慢醒过来,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就非常高兴,并认为这应该是神仙呆的地方,而自己就在这儿,突然就有种说不出的奇妙感。
草原上的空气非常清鲜,而我们的住处的空气中却有大量的有毒气体,这都是那些工厂排放出来的,我们这的空气都被污染过。而草原里的空气却永远是那么清鲜的。
我学了这篇课文不仅羡慕住在草原那儿的人们,他们永远都住在那儿——那非常美丽、给人带来舒畅的大草原!
《草原》读后感2
今天,在
大家应该都发现了吧,草原旅游一直都是很受人们喜欢的,人们爱草原的广阔,爱弯曲的河流,爱那不分界限的小丘,爱那热腾腾的奶茶,爱那洁白的蒙古包,爱那种站在草原上微风拂过的感觉······只是因为这些吗?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爱草原上人们的热情!
记得那次我和妈妈,还有她单位的同事一起去草原,那次可不像去奶奶家那样(奶奶家就是在草原的),那里没有砖房,没有交通工具,只有洁白的蒙古包、成群的牛羊、飞驰的骏马和穿着蒙古袍的.人们,这可是地地道道的草原生活哩!
像老舍先生那样,我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主人向大人们敬酒,给小孩子拿来奶豆腐之类的小甜点。人们在屋子里有说有笑,兴奋和快乐都快把蒙古包撑爆了!
就是这件事,让我和作者老舍先生深有同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化斜阳!
我爱,草原的景,我爱,草原的人。
《草原》读后感3
以前,我总是认为老舍先生所写的情感文章都是忧伤的。今天,我终于见识到老舍先生写的第一篇描写热闹情景的文章—《草原》。
老舍先生在课文里描绘草原一碧千里、苍翠欲滴的场景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呈现出了一幅“天连碧草碧连天,地满青草青满地”的动人情景,让人迷恋与沉醉在当时草原的迷人场景。当然,也不必不可少蒙古同胞的热情接见远客的场景与主人们盛情款待、愉快联欢的场景。“画”出了当时气氛热闹非凡、载歌载舞的场景。
其中,我最喜欢的场景是正当春初的大草原。阳春时节的草原,蓓蕾初展,新叶吐芽,显示着生命的延续。春色正浓,草原披着融融春色,迎着悠悠春风,翩翩舞出婆裟的倩影。
温暖的阳光下,雨水洗净后的草原像童话那样清朗,辽阔、宁静,心旷神怡。小草的颜色丰富多彩,一片一片连起来,赛过巧手编织的花毯。活生生,自然又和谐美好。
啊!大草原的景色多么让人着迷,多么让人向往。我为大自然的草原感到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