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候咏导演,章子怡,陈冲主演的《茉莉花开》,从来不写
这部《茉莉花开》使我产生了拿笔的冲动,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茉莉花开》这部电影讲述了三位女性的爱情经历。茉是三十年代的女性,羡慕上层社会的繁华生活,不顾母亲陈冲的反对,冲出家门投入姜文扮演的电影公司老板的怀抱,并被捧成一代红星。说实话,看到这个开头的时候,我并没有丝毫怀疑姜文对她的感情,我和影片中的茉一样,天真的以为姜文是真的爱她,爱她的清纯爱她的不谙世事爱她的天真无邪,我以为在旧式电影圈这个五颜六色的大染缸里,也许孟老板厌倦了胭红脂香的包围,独独衷情与这朵小小的茉莉花。在茉怀了孩子被他引诱着打掉的那一瞬间,我甚至比茉更加愤怒!天真的茉逃离医院回到姜文为她租的旅馆那一夜,仍然在期盼着这个男人的到来,三十年代女人依附男人和幻想爱情的天真在这里一览无余。
爱情的毁灭和战争的爆发同时降临,如当头一棒打醒了她的旖旎美梦。当她在回到片场寻找姜文时发现已经人去楼空,一切的一切如同美丽的肥皂泡,就连破灭也带着残忍凄楚的美。带着肚里的孩子她回到母亲的影楼,原本的天真可爱被尖酸刻薄颠覆,巨大的打击和失望使她精神恍惚,可这并不影响她对爱情怀揣最后一丝幻想,直到一封封邮寄到香港的信笺被退了回来,直到她收到香港寄来的支票那一瞬,她才彻底悔悟:她的爱情不过是一场交易,不过是功利场中的一片浮云,轻飘飘的不带有一丝重量。
无奈接受命运安排的茉生下了一个女孩子莉,成长在60年代的莉一心要嫁给自己真心喜爱的邹杰。只可惜她对爱的诠释偏离了爱情的正确轨道,她时时刻刻担心失去这个爱她的男人,过度的紧张使她变的神经兮兮,甚至怀疑丈夫和养女有染,当她拿着那条并没有带处女血液的雪白床单大喊大叫时,眼里流露的分明是恐惧和绝望,这一刻她的世界坍塌了,是她自以为她的世界坍塌了。她把爱变成一根绳索紧紧勒在丈夫的脖子上,致使邹杰终于不堪忍受,选择了卧规自杀,用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无辜。只可惜一切都太晚了,莉悔恨的眼泪无法换回邹杰真实的躯体,莉最后精神失常离家不知去向。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和她母亲茉的感情经历虽然不同,可无疑都是悲剧,两个对爱忠贞不渝的女人,幸福离她们是那样的遥远。
莉的养女花在姥姥茉的抚养下长大成人,这个80年代风华正茂的'女孩子是不是还会延续上两辈的悲哀,继续她们未完的茉莉花之旅?她嫁给了她的同学小杜,无独有偶小杜也移情别恋,在她怀孕的时候和她离了婚。坚强的花没有象姥姥那样自怨自艾的在回忆中过完一生,也没有象母亲那样毫不负责的弃家而去,她坚强的活了下来,并耐心的等待着孩子的降临。全剧的高潮出现在结尾,花在半夜叫不到车,磅礴大雨中她在路边生产,当鲜血混合着雨水泪水汗水顺着她的脸她的脖子她的裤管往下流的时候,我的心跟着抽搐着。孩子降临那一刻,花的脸上也露出“花”一样的笑容,生命在延续,命运掌握在坚强的女人手中。
最后花带着孩子搬进了新居,带着眼镜的花面对镜头又一次露出她不服输灿烂的笑容,是的,她的生命已经改变,她不会在走茉莉走过的路,她是新时代的女性,她脚下延伸的是一条用血水和汗水灌注的幸福路,哪怕这路依然艰辛依然崎岖,她也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
可是无论怎样,她又是一个单亲妈妈,爱情的崇高和伟大在这里又一次被颠覆:为什么女人会活的如此悲哀?为什么爱情的忠贞在这里看不到一丝一毫?
三个女人,不约而同都选择了生下孩子,莉因为不能怀孕而去领养了花。是不是在旧势中国女性的心里,孩子才是一个家最重要的涵义?没有了孩子的家是不完整的?这个答案没有给出。莉更是天真的以为孩子可以栓住丈夫的心。女人对爱全心全意的投入,以及在生活给予她们的苦闷灰暗中挣扎徘徊,两代人的悲剧结束在花那灿烂的笑容里,女人,也许只有坚强的面对生活,才会找到自我。
“茉莉花”这首歌贯穿整个电影,茉和莉在演唱这首歌时都没有唱完,结尾都因为意外嘎然而止,她们的爱情种下了果,却没有发芽。
关于导演寓意什么的我不想谈,也谈不出来呵呵,单从演员说说吧,三个男主角里只有姜文的表演天然不落痕迹,这也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个演员,至于陆毅在里面白痴般的表演我不想多说,刘烨那苦瓜似的脸演起反角来更是带了一丝委琐,没有一点出彩的地方。
而陈冲和章子怡的表演我不能不大声赞一下。陈冲把茉的妈妈,莉的姥姥那种娇柔做作,略带神经质的万种风情演绎的很到位,到底不愧是中国第一代女影星。
说说章子怡吧,我知道很多人都讨厌她,而我,不讨厌甚至说很喜欢。这样一个清秀的女人,那小巧的脸,单薄的身子,眼里不时流露的鬼精灵似的天真使她那样惹人喜爱。有人说她有一股霸气,她眼里时时显现的是对权力和名声的渴望,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是的,我不否认她是有这样一种性格,但是这样的人注定高高生活在镁光灯下,自信优雅的向人们显示着她的一切。我喜欢她身上那股子单薄的美,和她身上散发的自信和坚强。这里花的性格应该是和她自己本人最相象的:永不言败,不输给生活。花的角色也代表着中国新时期女性的一个大致走向了吧,那就是:不屈服与旧观念,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和力量。难为情的说,我本人是缺乏这样的勇气和力量的,我看这部电影感受到的是悲哀和落寞,没有学到坚强,汗,大家不要砸我呵呵。
章子怡一个人扮演了茉莉花三个角色,将生活在三个不同年代,却有着同一样对爱情憧憬渴望的女人刻画到位传神。茉的涉世未深天真清醇、莉的深情神经歇斯底里、花的俏丽坚强永不服输,栩栩如生的显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观赏影片跟着人物的命运起伏跌宕,悲喜交加的同时,又不自觉的审视自身,陷入到爱情婚姻忠贞的迷茫和苦闷当中,苦苦思索着自己的爱情观里不合适宜的偶尔显现的疑虑和焦灼,时而不能自拔时而转喜为悲,清醒之后对照剧中的人物悲剧不禁又庆幸自己尚且安稳的生活,尚且存在或在臆想中存在着的爱情。
当一个观众会因为电影中的情节而情绪波动的时候,这部电影就总有它成功的一面了吧,哪怕百分之九十的人不喜欢,只有有百分之十的人被触动,它就自然有它存在的意义。瞎说了很多,自己似乎也没有抓到什么主线,不过我也没有抓主线的本意,想到哪就写到哪,写到哪就感叹到哪。
看到章子怡就很奇怪的总是联想到茉莉花,到不是因为她演了这个角色,而是觉的她本人就象一朵清香的茉莉花,小小的身子下承载了无穷无尽的力量,这也许才是长期压抑的活在旧式婚姻制度,和爱情误区中的中国女性应该学习的地方。
春晚观后感(1)
又一个难忘的央视春晚伴随着我们跨进又一个新的春天。
随着岁月的推移,不知不觉地,春晚已深深扎根中国百姓,变为新民俗,成为春节这个传统民俗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每年看了春晚、跟着春晚主持人数完除夕倒计时,才安排放鞭炮、才自然过渡到吃饺子,春节这个老百姓生活中最看重的节日到这个时候,才算逐渐进入头一个高潮。同样,每年听罢《难忘今宵》,一种岁月“逝者如斯”之感便会在人们心中油然而起。是啊,有多少个春晚就有多少个难忘的年华,有多少个春晚就有多少个美好的精神生活记忆,年年花开花落,春晚岁岁不同。春晚不仅让全球华人欣赏了艺术,同时使人们更好地回味和记取自己与国家、与民族、与传统的联系。
2015年央视春晚所突出的鲜明主题是“共筑中国梦,家和万事兴”。编导和演出团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题材,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呈现和深化,同时注重节目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统一,调动气氛、增强互动、润物至深。演出开篇一曲由张凯丽、韩童生、佟大为、李光
春节是举国百姓、举世华人祝福欢乐的日子。2015年春晚最大限度地突出大众性、全民性、联欢性,强调全国老百姓共同欢乐,强调减舞美不减创意,强调原创制胜、创意为王,比如坚持理念创新,首次分设歌舞与语言类两个演出区,现场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演员的每一个艺术表现细节,双方区域演员通过相互打擂台式演绎“比武”,不断引发两个演出区域之间、场内场外的互动欢乐,能够使演员更加有效地贴近观众,更好地实现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春晚设置吉祥物阳阳也是个创举,并且首次引进新媒体、云计算加强与观众互动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春晚中的一分子,不仅乐享视听盛宴,更在互动中获得快乐。吉祥物阳阳在串场的同时,调动场内外观众联动狂欢的情绪,将欢快喜庆与寓教于乐和寓教于美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强化共同欢乐、一起欢乐总体效果的同时,很好地实现了寓教于联欢。
作为民俗的`春节凝聚的是中国人对美好家园的想象,对悠久传统的坚守,对家乡故土的依恋。正如费翔的《故乡的云》,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唤起的是炎黄子孙对家国的深沉依恋之情,京剧、杂技、曲艺等各种传统艺术形式,以及歌咏故土之思作品的交相辉映,激起的则是人们对祖国文化传统的归依与热爱。今年春晚的表现形式格外突出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从而使这个一年一度的全民大联欢、顺乎年俗与民意的文化成果展示,更成为弘扬传统、记取乡愁、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宽阔舞台。雷佳的一曲《乡愁》,真切而艺术地倾诉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女儿对母亲的思念,也传达出中国人对故土、对祖先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寻根情愫,激发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张丰毅、朱亚文、段奕宏合作的歌曲《中华好儿孙》,刘德华的《回家的路》,莫文蔚的《当你老了》,以及舞蹈《丝路霓裳》,杂技《青花瓷》,总是能够抓住民族记忆、传统文化当中那些最富于鲜明色彩的方面进行浓墨重彩的表现,另外,无论是传统技艺、武术,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的舞台呈现,表现手法勇于创新,让年轻观众喜闻乐见,很好地实现了艺术熏陶与思想引领的有机融合。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一个真正新的开始,是一个除旧布新、告别过去、开辟未来的节日。正如洒扫庭除、铲去杂草,才能开始新的一天一样,中国人更愿意在笑声中与自己的过去挥别,这是真正有勇气面向未来、开创未来的表现。春晚语言类节目向来具有尖锐、鲜明、入心的特色,而讽刺武器的运用,在2015年春晚中成为突出的亮点。比如,岳云鹏、孙越合说的相声《我忍不了》,对现实当中那些缺少公德、行为不文明的人毫不留情地痛下针砭,以笑声纠偏不良行为。苗阜、王声的相声《这不是我的》剑指腐败现象,发人深省。马丽、沈腾、杜晓宇的小品《投其所好》,抓住现实中存在的“溜须拍马”现象痛下“猛药”,引起人们的反思与警醒。
春节是欢乐的节日,是精神洗礼的节日,也是审美养成节日。一个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凝聚最大公约数,让艺术真正有助于增进国民的价值信心,增进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强化对核心价值、对共有意识的坚守,2015年春晚善于抓住老百姓日常点点滴滴,进行入脑入心的艺术表现,如沙溢、贾玲、李菁、瞿颖等的小品《喜乐街》,孙楠的歌曲《搭把手》,孙涛、邵峰等的小品《社区民警于三快》,以及刘和刚的歌曲《拉着妈妈的手》,均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艺术展示,强化美德、善意与信仰的力量,堪称润物入心的质朴精美之作。
春晚结束了,那满台的喜庆、热烈与祥和,让人们久久回味与沉思。
春晚观后感(2)
看中央电视台春晚有感 2016年春晚以“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为主题,努力实现“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在真情、感人、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传递社会正能量。
春晚聚焦年度大事,贯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主线,在歌曲、情景剧、舞蹈、小品、杂技等各类艺术作品中,都充分地融入体现,可谓精彩纷呈。
歌曲《多想对你说》旋律优美、大气,歌颂党的领导,表达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情景剧《将军与士兵》以“9·3”大阅兵为创作背景,展现中国军队在强军路上的昂扬斗志和大无畏精神,作品衔接了歌曲《铁血忠诚》,表达崇尚英雄和英雄主义的传承。
杂技《直挂云帆》展现在“十三五”发展蓝图绘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国人民面对挑战,扬帆起航的信心和勇气。
舞蹈《茉莉花》由亚特兰大晨星舞蹈学校华侨华人子女精彩演绎,西方芭蕾与中国的扇子舞巧妙融合,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从而形成晚会的情感高潮。
小品《放心吧》在喜剧故事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的主题,具有笑中有思,寓教于乐的效果。
其中,杨洋和歌唱家佟铁鑫带来一首感人的合唱歌曲《父子》,杨洋演唱现场更一度落泪。
美声大叔佟铁鑫和鲜肉杨洋化身“父子”,在春晚舞台上给大家唱出了父子之间真挚的情感,“长大后,我便成了你!”父子之间微妙的感情被细细地道出来。杨洋在演唱这首歌时还落下了眼泪。网友点评:“这个节目是今晚一个泪点,人好帅声音好暖,两代人的配合挺感动。”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1
通过观看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8个场景深深感染着我,分别如下:
1、孩子由最初上小班时的哭闹不止,到升到中班后的训练有素,可谁知两个简单画面的剪切,里面包含了我们幼儿教师多少的辛勤汗水和无私付出啊!
2、有一个孩子,想把自己的小椅子放好,可是他努力了好多好多次却都没有成功,但是孩子丝毫没有放弃,一次次的尝试,让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也深深感觉孩子是那么的无助,帮助每个生命,该是多么重要啊!
3、独特的马玉兰,本应也是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可是被无情贴上标签后的她,竟是显得那么的不和谐,老师的一句引导有时或许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啊!
4、周五放学了,可是还有一个孤独等待的`孩子,迟迟没有人来接,那弱小的背影,那极度渴望的眼神,都让我们心酸不已。孩子的父母啊,有时真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真的会带给孩子莫大的快乐或痛苦,好好想想自己的行为吧!
5、对于不听话的、不乖的孩子,老师简单粗暴的要把他送到小班去,孰知孩子的心灵也是脆弱的,请用心呵护吧!
6、通过采访孩子,孩子们对爱的曲解,对爱的冷漠,都让我感到阵阵寒心。而对恨却如此入骨,作为老师,我想多奉献自己的爱吧,让孩子慢慢从感受我们的爱开始,然后学会去爱别人,爱家人,爱祖国。
7、孩子拿着杯子喝水时,吃午饭或玩玩具时,都会互相交流,我感觉那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多么值得赞叹呀!
8、还有整篇贯穿其中的《茉莉花》的音乐,那么又香又白的茉莉花,却要摘一朵送给别人家,送给别人家,也就是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幼儿园,幼儿园这个家的舒适度与否、老师的关爱程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幸福啊!
发掘每个孩子的聪明,发掘每个孩子的悟性吧,帮助他们,尽心呵护我们的茉莉花,让每个祖国未来的花朵越来越芬芳,越来越充满蓬勃生机吧!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2
看完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与怀念。是啊,这就是曾经的我们。在那一个个幼小的儿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回忆。虽然少不了离别的泪水,在刚开始进入如此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是多么无助,在挣扎中看着父母离去的背影,面对周围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陌生面孔,就只有停不住的哭泣声相伴。
可是,这段时光是人生最美也是人生第一寄居的场所。它是一个给人开始脱离父母的锻炼机会。
是的,在这里我们没有父母可以依靠,没有人会喂我们吃饭,没有人帮我们穿衣服,穿鞋子。我们开始靠你自己去实践它,或许刚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可能我们会哭泣没有人帮忙,可能我们会失去了耐心,可是慢慢的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幼儿园让小小的心灵开始独立。
幼儿园同时也是开启我们启蒙之路。我们同周围的和自己一样还是刚擦完泪水的同龄人齐口同唱儿童歌谣,同跳着幼嫩的舞步,学习看似简单可在我们看来却需要花费我们大把时间去磨练的阿拉伯数字,拿着画笔开始我们人生的一场色彩世界。我们在其中>收获或多或少,却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与同龄人嬉戏的快乐。我们和恕不相识的同龄人成为了朋友,我们彼此描述着彼此的父母,我们彼此告知自己所知道的,我们同吃着一碗饭,可是那时候的我们却彼此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友情。直到毕业我们没有像现在一样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当我们真的意识到时,它已经远去了,再也无处可寻。那时的简单是再也不可能重演的了。
当多年后,我们去重寻那个曾经庇护过我们童年的幼儿园时,或许建筑依旧,可物是人非了。当我们再看到那一个个新的幼小面孔时,眼眶不禁湿了,在他们身上看到曾经自己刚开始到这里的恐惧,可是又是那样纯洁、单纯。踏入幼儿园,每到一个角落十几年前的一幕幕又在眼前上映着,不知不觉得仿佛自己回到了过去,可是猛得又被拉回了现实。
人生是如此匆忙,就连回忆也不允许自己久留。所以,从这一刻起就抓住它吧,被再让自己仅仅活在回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