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唐僧也许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都是通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印入自己的脑海的,而我们却不是所有人都读过原著,更不是所有人都研究过玄奘的生平传记。所以我们心里面住着的唐僧也许就是那个曾经会无数次念紧箍咒折磨孙悟空的老和尚。
但是今天我想说的就是玄奘,一个从电影的角度走进我们心里的追求佛法的僧人,一个把众生挂在心间的大师,一个把信念当做人生苦苦追寻的执念圣贤。
抛去佛法诠释,我只想在这里说说我自己看这部影片之后的感受,毕竟还有曾经的一些经历可以揉进文字里,继续慢慢咀嚼。也许我永远不会遁入空门,但是我却已经开始喜欢佛法禅悟。这样,我也是一个对自己和亲朋古旧继续施爱的俗人。
真实的玄奘取经没有众多徒弟的保护,也没有所谓的大唐皇帝的圣旨,只是玄奘的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一定要到佛国去,去亲吻佛祖的菩提之根。这也许就是一个真正痴迷于佛法,把心交给众生的僧人的理想。
身临其境,仿佛见到了佛陀。这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又何尝不是我们生活的.一种真谛禅语。佛陀不一定真的就是佛祖,而那身临其境的“境”也不必要非得是佛法宏音绕耳熏染的清净。我们所要达到的理想,追求的梦想终点又何尝不是心中的佛祖。而我们要达到这样的终点势必要经历一番辛苦的努力执着,跨过无数次的跌倒和伤痛,我们才会真的身临其境,也真的会明白一切生活的经历原来都是取经的过程。只不过,有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把心里的那个经念歪了,或者隐藏了,或者杀戮了。又有多少人正是因为自己的执着才取得了心中的真经,见到了佛祖,彻底完成了身临其境。于是,在这些人的心中就绽开了一朵纯洁无染的莲花。
再回到电影中的片段,我们看到了玄奘克服了种种阻挠,终于达到了自己的“境”,见到了自己的“佛祖”,于是他可以笑着面对众生,名正言顺的回国传法弘佛。我们又是怎么看待玄奘途中所遇到的那些坎坷?
一个人的寂寞,如果不能走进他的内心,谁会懂?
一个人的执着,如果不是与他一起前行,谁会知?
一个人的拯救,如果不是昼夜的灵魂对话,谁会明?
一个人的诱惑,如果不是心如磐石,念向佛祖,谁会静?
原来这些许的感悟又怎么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能轻松品味的呢!心中的佛就需要克服那些扰乱身心的妖魔,才可以真正成佛。
再看看玄奘在佛国的辩经展示,我们就明白他是在用自己的智慧说明自己的坚持,自然也说明了自己对于佛学研究的深透。
任何一个用心追求梦想的人都不是肚腹空空,头脑空空,没有知识的累积是不可能参与到某一种精英层面的展示的。厚积薄发自然要积跬步垒微尘,这才是正道沧桑。
一个人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这依然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多么简明的道理啊,生命有限,我们谁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影子或者足迹遍布所有的空间,但是,我们却有机会让自己的声音,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灵魂,传得更远。让世人知道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执着的生命,没有虚度光阴,没有浪费曾经的宝贵轮回。
放眼我们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就是在心里想着那个美梦,却不知道用自己的一分一秒去累积自己的万里长征?有多少人一心只希望得到父母亲朋的帮助,却不知道任何的帮助都不如自己辛苦奋斗来的实在?有多少人一味地欺瞒诈骗,却不知道这样的污浊灵魂迟早会受到生命本真的谴责?也许这仅仅是一种状态,一种把生命浪费的状态,为什么我们不珍惜这样美好的人生之旅呢?人生本来就是一次无法回头的经历,谁也无法让昨天永远相伴自己。能做的只有自己努力让今天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才是对得起生命的此生来过。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功成名就的辉煌,那样自然有无数的他人为你喝彩献花,其实我们很多人有时候却不明白,这些献花和赞美都是曾经泪水和疼痛的完美传化。
如果没有经历疼痛,经历泪水,经历那种生死绝境一线天的窘况,哪有这后来的幸福欢笑。所以,我们很多人都习惯让自己置身于幸福中,却很少想到自己需要经历一番刻苦的磨炼。百炼成钢又怎么会是一朝一夕的简单呢?鲜花掌声又怎么会是一言一行的空乏呢?没有付出,永远不会有回报。
有时候,我们期盼见到灵魂佛祖的心只是因为缺少思考,缺少经历,于是就会停留在那一层永远不会开释的顿悟包裹之内,备受身心的责罚,不自知,不前进,更不欢乐。
曾经有幸走近西安大慈恩寺,去感受玄奘法师从千年之前带来的佛光智慧;也曾经有幸走近济公活佛的灵隐寺,去感受亦癫亦狂的率性为佛之灵异。虽然我不是一位僧人,但是谁又不是一位行走在自己人生旅途中的僧人呢?
经历千年,佛法也许早就进入了我们的灵魂。只是我们并不是都如那些佛家弟子一样,潜心礼佛,用心念佛。可是我们自然也会用佛法宗旨来劝化我们的灵魂。那些进到寺庙里的生命,不都是把心交给了佛来教诲吗?
相比较其他人而言,我不是不信佛,但是我不跪拜那些佛像。因为我的膝盖要留着跪自己的父母,我的心却一定要跪拜精深的佛法的。
借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来结束我的感悟吧:我是在梦中去西天取经,还是在取经的路上,走进了虚幻的世界。
但是,我知道一颗善良执着的心会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取经之路,最终到达人生最幸福的虚幻而真实的世界。
《大唐玄奘》不仅在故事上极其还原真实历史,在角色塑造和人物造型上,为贴合史实,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提供的
篇一:
多年前,在百家讲坛看了钱文忠老师的《玄奘西游记》,对玄奘这人物很是崇拜,当时就幻想着能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结果《大唐玄奘》上映了,我当然是要去看的。
客观的说,这部电影没有拍出应有的高度,对于玄奘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对于佛学这样一个深奥的题材,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还有演员都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整个电影拍得太过表面化,太过肤浅!
首先,导演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拍摄手法来表现这个故事。从影片开始起,导演就一直处于纠结之中,重叙事,还是重意境?侧重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还是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这个问题必须作出抉择,在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不可能承载太多东西,但导演两边都不舍得,以至于两边都处理的很生硬。一会来段充满商业色彩的打戏,一会又突然切换到两个人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一会冒出个对玄奘含情脉脉的异族美女,一会又是玄奘与沙漠斗争的残酷……,各部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导致人物形象很不完整,全篇没有明确的主题。
其次,编剧方面也不让人满意,我认为玄奘西行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对当时西域各国风土人情的介绍,结果这点在电影里几乎没有体现。
而最让我失望的地方是,整个片子“佛”味太淡了,每每涉及佛学理论的部分,都是浅浅带过,而史料中几场精彩的佛学辩论也都没有。我不得不问编剧一句,玄奘一心向往的“佛"呢?
最后,晓明哥依然还是那个照片男神,表演没有层次啊,没有把玄奘这物塑造出来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太仓促了,就好像当年的《白鹿原》电影一样。而这也让我更担心另部公认仓促的电影《三体》
篇二:
4月29日商都观影团在《大唐玄奘》上映当天观看了本部影片,并参加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于《大唐玄奘》这部电影,观影团的小伙伴们还是给了很高的评价。
火舞黄沙的荒漠、树影斑驳的丘陵、草色青青的.绿洲、满目疮痍的旧城……只一眼,就有踏上这丝绸之路的冲动!世界那么大,谁都想看看,可看过要怎样?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可什么又是修行!观《大唐玄奘》最深的感悟如结尾的字幕: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地面,但是声音可以传的很远很远……连绵不绝!
这部电影表现出来的意义很有震撼力,从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佛学历史人物玄奘为主角,描写一个人为有一种强大意志力的信仰,走出了去天竺国取经的万里路,在一路上受到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难,何况是一个人在面对一切挫折与困难,正是他有常人所没有的信仰与意志力,才能到达终点站。在纳兰菩提寺学业有成和游历了各地的寺庙,在回到大唐故土长安城下时,那一刻,玄奘的心痛了,他一走竟走了十九年,那一刹那,秒杀了我内心深处的懦弱和无知。影片剧情讲述了很真实,与西游记里面的片段表演的形式很不一样的,彻底給自己的心灵一次洗礼,值得你我他去观看。大唐玄奘这个影片拍摄的很真实,演员也很好,人物构造的很深刻,里边的风景也很美,文化贯穿的非常好,看的出来为了拍摄这个片子,演员和导演花费了非常巨大的心思和功夫,玄奘始一而终,坚持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心中所需,这也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一种精神,良心之作。
篇三:
《大唐玄奘》有三美,史美、景美、人更美。影片通过对环境的大量描述,真实还原了玄奘取经的故事,再现了玄奘对真理执着追求的精神。《西游记》是根据玄奘的故事杜撰,围绕《西游记》又衍生出丰富多元的文化作品。然而归根到玄奘的历史其实并无太多可演义的成分。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整理而成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载了玄奘在取经途中亲历和听说的138个西域国家或城邦的情况,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无所不包。
影片跟随玄奘的脚步从长安启程,一路经凉州沿河西走廊到达瓜州,从瓜州往西偷渡到唐朝边境第一座烽火台,穿过800里大漠莫贺延碛,抵达伊吾,而后翻越天山冰峰,横穿中亚的大草原,抵达印度。这一路穿过的惊险之地,遇到的特殊地理,“四顾茫然”“途路艰危”不足与外人道。然而危难之中也有欣慰与感激。徐峥饰演的凉州都督李大亮,口嫌体正直地被玄奘壮举感动偷偷放行。罗晋饰演的瓜州太守李昌,“身在红尘心向佛”,对玄奘自是网开一面。蒲巴甲饰演的胡人石磐陀,助其夜渡葫芦河、闯过玉门关、越五峰入新疆,虽后对玄奘起了杀心,也是缘分使然。
影片突出的所有事件都有章可循,《大唐西域记》均有记载出处不大。导演霍建起、编剧邹静之在影片创作中也许因为篇幅原因,也许因为保持情绪的统一性,也许因为其他,将“活国”人伦惨剧、恒河强盗劫持等具有较强故事性的内容进行了删减。也因为此,看过纪录片《玄奘大师》《玄奘之路》的观众再看《大唐玄奘》在故事性上并不容易得到新的满足。不过,不同的文法在表现同样的故事上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与观众产生的互动又是崭新的。如果说这三部作品让我只选一部看,首选还是《大唐玄奘》。
就因为《大唐玄奘》美得不要不要的。纪录片在对古代场景复原和视觉特效处理方面与不差钱的《大唐玄奘》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茫茫大漠的萧索之感、巍峨雪山的壮丽之美以及古印度浓郁的异域风情,在摄像特别是航拍镜头表现得顶级出色。人如蝼蚁,天地不仁。人如蝼蚁,天地不仁。玄奘独自一人在荒漠的前进唯有前进,雪崩之下世人的逃跑与毁灭,历经百难之后终于在绿树成荫的恒河悠渡,此时的感动不仅是剧情还有视觉上强有力的辅助。当玄奘叩过满地鲜花伏在戒贤老法师脚上,镜头是缓慢的,时间是定格的,“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的决绝是值得的。
玄奘的精神、玄奘的伟大,配得上被电影用如此的美来尊重。只是,小小的好奇,佛家是如何看待玄奘的执念,看待值不值得,又是如何看待千百年后依旧被歌颂的成就呢?
《公司是船我在船上》读后感1
读完《公司是船我在船上》这篇文章,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与鼓舞,同时也在不自觉的进行思考,作为公司的一员,我能为公司、为企业做些什么……
公司是船,而每一个员工都是船员,撑桨掌舵,扬帆抛锚,每一个人都需要默契的配合,才能在金融的风浪中不被吞没,力量与智慧的合并,勇气与毅力的融合,共同前进的决心,相互的信任与依存,不为各自的身份所束缚,不为自己所能贡献的力量强弱而摇摆,有心自有力,有力终可成。
事实上,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航程——在风平浪静,或是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条或大或小的船载着你和其他一些同道的人执着地前行,你如果不是这艘船上的舵手,就是一名船员。船的命运就是你的未来,船的方向亦是你的人生。船在水面上且浮且沉,需要舵手与船员的操纵与掌控;船在风浪里且进且退,关键在于舵手与船员能否给予它足够的动力。至于航期,有的人是几年,有的人甚至是大半生……,是的,你也许懂了,这条船之所以与你息息相关,是因为它承载着你的光荣与梦想,它是你的工作,它是你的公司!因而,你无法不仔细揣摩《公司是船,我在船上》所传达的理念:公司就是一条船。当你加盟了一家公司,你就成为这条船上的一名船员。这条船是满载而归抑或触礁搁浅,取决于你是否能与船上的所有船员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如果公司是市场汪洋中的一条船,那么船上的人怎能不意识到外在环境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怎能不正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正如《公司就是你的船》中所描绘的:"船员不会只在船长下命令时才工作,他清楚自己有排除任何潜在危险的责任。原因显而易见:行驶于惊涛骇浪中的船只显得多么弱小,一点点事故都可能酿成大灾……对于企业,表面现象常常可以遮掩隐患。而在船上,危险往往不易被遮掩。"这一形象直观的比喻将无处不在的危机摆到了每个人的面前:因为你在船上,所以除了与船荣辱与共,你别无选择;因为你身处于一个公司,所以除了与公司甘苦与共,你亦无所选择!无论你是舵手,还是船员,如果将"公司就是你的船"当作一种共同的理念,那么,你就会感受到,同舟之上的人,其利益、风险是同在的,这即是员工与企业的共赢之道——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即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反之亦然。
你是船长吗?你必须最快速和全面地了解你的船员,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你是船员吗?你没有理由为无法完美地完成任务而寻找借口,你大可不必在真诚付出的同时又心存疑虑。你应做到的,是既努力工作,又能享受其中的乐趣;既做所喜欢的事情,又能赢得恰当的回报……走进《公司就是你的船》,细读那个充满智慧的寓言故事,并从中找到你自己。你会发现,在危机四伏,却又满载着希望的公司之船上,你无须提心吊胆,无须亦步亦趋,你将开始的是一段充溢着刺激与冒险的,却又无比快乐的航程。
任何个人不能仅仅只是将眼光放在自己的个人利益中去,而是需要顾及公司这个整体,只有我们认真的工作,将公司交付给我们的工作认真、出色的去完成了,才能促使公司一直处于朝前发展的状态,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提供给我们一个个更能展示自己能力的岗位,获得更多的一个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公司和员工是一个共生体,公司的成长,要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又要靠公司这个平台。公司兴,员工兴;公司衰,员工衰。
因而,我们在与公司的关系中,都是在相互创造机遇的,公司与我们自己是相互在工作着的。我们一定要本着将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自己当成公司这条大船的一名船员,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的为船上的所有事务而努力,这条大船才会在浩瀚的大海中平稳的航行,才能顺利的达到彼岸。
作为一名公司里的管理人员,应该做好下属工作的榜样,以自身改变的速度带动下属,不图一时的轻松,放松了管理,放任下属的行为。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都必须做到严以律己,可以说我们是一个团队的风向标,一个方向盘,自己所负责的部门里每一名员工的眼睛都在无时无刻地盯着我们,如果我们自己对自身的要求不严,则会使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产生懒散的思想,会使我们失去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度,从而使我们失去对控制大局的主动权,让自己面对任何事情都慢半拍,就失去了速度,最终跟不上公司的发展速度而被淘汰。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作为自己的结束语:"公司就是你的船,我们应该学习老板的敬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像老板一样对待工作,像老板一样思考,在工作中付出热情,增强责任感,忠于公司,为公司愿景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激情和才智。"
《公司是船我在船上》读后感2
闲暇之余,拿起《公司是船我在船上》这本书,通过阅读慢慢让我明白了在管理中应遵循的道理和自己曾经迷茫的原因,读的越久,心中的感触越多。书中的内容并不是照本宣科的.讲解,而是联系实际工作,现实案例进行逐层剖析,让我们每一位读者更深刻的去感悟。《公司是船我在船上》打造的是高效和谐的船理念,而分享给我们的是同舟共济的船文化。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在当下,企业就是我们的船,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不是乘客,而是主人,企业的兴衰决定着员工的命运。作为公司的一员,应该将企业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公司的兴衰视作自己的命运,工作时拼尽全力,只有这样,才能让这艘承载我们的大船在广阔的海洋上安全航行。
读完这本书,使我明白每个船员都应有船长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自己的工作目标才能和企业的整体发展达到一致。在大唐苏州从事采购工作的这几年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细心、态度和安全的重要性,就像书中所说,作为船员的我们如果都能够从船长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我们的企业将更加的蒸蒸日上,我们的工作就会更加完成的优秀,顺畅。
读完这本书,使我对责任有了重新的认识。工作中,采购的每一样物资,大到燃机的备品备件,小到螺丝钉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企业中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任务都是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是我们在企业的立身之本。正所谓,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责任感,不能够履行自己在职位上的职责,那就不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承担责任,就犹如企业的舵手在大海中失去了方向,最终在大海中迷茫。
在大唐苏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的这几年中,是公司给了我平台,是公司给了我更好的成长环境。船在航行,我在船上,我将拿起船桨,展开双臂,奋力划翔。无需壮怀的举动,无需豪迈的誓言,我愿做一滴水珠,用我的爱心、责任融入企业发展的海洋。我愿做一粒砂石,用青春热情筑起事业的辉煌!
企业就是我们的船,让企业像军舰—样扬帆远航,让我们像水兵—样士气高昂,乘风破浪,迎接下一个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