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观后感1
央视用一部大气磅礴、画面精良的纪录片,将河西走廊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演绎出来,展现给我们的是鲜活的历史。十集的纪录片,每一集都舍不得跳过片头,总感觉那满天的繁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各种历史人物与故事的介绍,让我感觉到中华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精深以及自己的浅薄。
片中结尾: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确实,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铸就我们的现在包括经济与文化,正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才能铺就我们走向未来的道路。历史总是在现在和未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演绎着,读古才能知今。
我对历史不甚知晓,但却有着想要了解的心,此纪录片中,讲述的有我熟知的人和事,也有我从不知晓的人和事,也让我了解了历史人物不同的一面。
印象最深的为,是多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使在异国他乡,经历各种逆境的张骞,仍不忘自己完成自己的使命;还有以前从未听说过的鸠摩罗什,在被关押17年,仍未不忘弘扬佛法,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还有那个历史书中的奢靡浪费的杨广,原来是一个胸有壮志致力发展经济的一代有为帝王,正如记录片中所说,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最让我震惊的还是古人文化与智慧结晶的石窟,那一座座雕像,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壁画,无一不是文明的高峰,看到窟中的古籍,被运往国外而震惊世界时,心中有些许的感伤和无奈。
河西走廊的故事,只是我国历史的冰山一角,一样的故事在全国都在不停的上演。 历史的长河正如星空,历史中的人和故事正如星空中的繁星点点,正是已经发生的这些故事,才构成我们厚重的历史,才有灿烂的中华文明,才能成为永恒值得铭记。
河西走廊观后感2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这部纪录片的最后,给出了这样的结尾。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使这样的故事成为永恒?看完了这个记录片,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河西走廊的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的神秘的名字。央视《河西走廊》记录片,以史诗般的表现形式,再现了两千年以来,河西走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发展演变史。我惊叹于编剧的巧妙构思,悠悠千年,用10集的篇子展现的恰到好处。我也感叹于河西走廊的精彩故事,每一个人物、事件,让人印象深刻,更加加深了对这片土地的向往。河西走廊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① 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家喻户晓。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张骞是一位勇者,他有勇气,担负开拓西域的使命,有毅力,在逆境中不改变气节,终于完成使命,封博望侯,名垂史册。他是河西走廊的开辟者,他作为中华文明的使者,第一次将中国和中亚的一些国家联系起来,河西走廊的故事,也从这里,满满的开始。
② 还记那个叱咤疆场,横扫千军的骠骑将军吗?还记的他为汉朝,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作出的杰出贡献吗?他是霍去病,一代军师奇才。在那个匈奴肆虐的时代,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马踏匈奴,建立了一代功勋。是他,真正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的通道。
③ 常惠,西汉著名外交家,我的老本家,曾经多次出使西域,经过河西走廊。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他违反皇帝命令,出兵攻打曾经杀死汉朝使者的一个国家(地区),扬我大汉尊严。
④ 中原战火纷飞的岁月,河西走廊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保存站。郭瑀是在这样的时代中的一个大儒,他的学生刘昞后来成为了河西士林领袖。河西走廊为战火中的中华文化提供了传承的载体,为战乱之后儒学的复兴奠定了了希望。
⑤ 鸠摩罗什,曾经被软禁17年,命运之神眷顾他,最后被救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是一个外国人。正是他,翻译佛经,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⑥ 敦煌翟氏家族,他们是著名的莫高窟的修建家族。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被称为敦煌壁画艺术的极品。飞天的形象,美轮美奂,拥有很高的审美和历史价值。最早认识这个是从认识樊诗锦开始的,她曾是敦煌博物馆馆长,有机会一定要到莫高窟看看。
很遗憾我不是历史学家,没有能力为写这篇文章提供信手拈来的素材。或者也可以说故事太多,简略的笔触似乎更加合适,在这里,隋炀帝举行了盛大的万国集会,阔端(元朝河西地区领袖)和萨班(藏族领袖)通过会谈实现了蒙古帝国对西藏的管辖;在这里欧洲使者鄂本笃争取去北京大使的资格,最后遗憾的一病不起;在这里,明长城一直从嘉峪关延伸到了山海关,闭关锁国的政策也慢慢开始;在这里林则徐颠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对于天下,从未忘记在这里;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现了石油、镍矿等宝贵的资源……
这里是河西走廊,这不仅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
再次重复片尾的那句话,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河西走廊加油,中国加油。
河西走廊观后感3
现在怎么不爱写东西了,书看多了该想要输出才是,许多观点总觉得它们还未形成,因为我没有系统地思考过就不敢说,怕它们漏洞百出,比如上一篇未完成。所以就在博客写一写吧,这大概是个只有韩寒还在怀念的地方。下午没去和朋友们K歌而是看完了这部十集纪录片,其中多次感动流泪,现在写读后感的冲动已经过去了,就是和自己聊一聊。
西北是我的家乡。之前长安与河西走廊是对立的,一个是中原都城,一个是被征服被统治的对象,宋迁都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长安和河西走廊就成一体了,落后的西北五省。虽然作为一个西安人,从小并没有对故乡感到有什么自豪的,生长在古城又不是就代表我有底蕴有文化,相反我倒是觉得身边的人天然有种固步自封,毕竟八百里秦川是富饶安逸之地,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没多大兴趣也情有可原。可是每每看到唐朝的文字或者画面,总是忍不住落泪,好怀念那个我并没有经历过的时代,我几乎确信现在这里的人没有把当时的精神继承下来,虽然城墙还在,不是唐朝的,虽然西市重新建起来了,但只觉得蹩脚,还有曲江、大唐芙蓉园,即便就是大明宫也被复原出来,这个城市还是不及当年长安的十一,因为她的精神内核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长安,包容万象,万国来朝,天下第一。当年长安城的少年,一胸腔的山河锦绣,心系苍生,广博而自由。那种自信是因为大唐引领时代的风潮,代表最先进的思想和最发达的生产力,就如现今的欧美。人类文明数千年,多少朝代更替,人们还是在不懈地违反着发展和繁荣的定律,也许就是人性吧,然而世界大势偏偏是逆着人性而行的,所以繁荣和倒退才能如此匪夷所思地不断更替。
我总希望那股千年前的汉唐心气还是存在在自己内心深处的,虽然也说不上那到底是什么,就比如大唐的自信豪迈如今体现为不卑不亢,自由广博体现为温和宽厚,虽然被时代被环境压抑制约,但内核的东西还是一路的。只要内核的东西还在,千百年后仍能回到文明的最前列,但如今这内核已经不见了,我再没有见过心中山河锦绣的少年,人们竟不再宽容自由而是相信绝对真理,不再勇敢探索追求真知而是习惯于照抄照搬,感觉像是自折双翼而不觉其痛。
河西走廊观后感4
对于河西走廊这个名字早有耳闻,只感觉这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名字。河西走廊作为中原王朝对外扩张的一个窗口,见证了华夏文明与西域各族之间的交汇融合。我花了一周时间看完这部记录片,且不说叙事手法和BGM,就单单是用时间把人物的一生简单勾勒一下就会产生一种超脱时间的悲壮,就足以让人对历史产生足够多的敬畏。
该片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河西走廊的历史沿革、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记述和再现的方法与纪录片《敦煌》相似,但制作水平却又高于《敦煌》。雅尼为其量身打造的主题曲和配乐与片子相得益彰,恢弘大气又变幻多端,音乐展开后那种宽阔的气势 , 跨越千年的雄壮、辉煌与苍凉令人震颤流泪。河西走廊攫取了历史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在这里既有张骞出使,霍去病大破匈奴,隋炀帝举行万国集会,吐蕃与蒙古会盟这样的宏大叙事,也有欧洲使者鄂本笃争取去北京大使的资格,林则徐颠簸在流放的路上,但心中对于天下从未忘记这里,敦煌壁画的无名画工这样的个体书写,在时空复现的叙事策略中想象性地还原历史、传奇,塑造生动的人物群像。这一切都直指河西走廊无可替代的地缘、战略、政治、经贸、文化地位。
河西走廊不只是一个地理标记,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使命。绵延不绝的中国历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和继承发展弘扬的光荣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些这里的故事,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永恒。最后一集有一段整个路程的回顾,让人满心感慨。各个时期的人们在河西走廊上驻足,与它同生共息。这一段词也载满了我的所有丝路情:从此穿越了河西走廊的丝路延绵伸展,马帮与驼队日夜兼程,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成为漫漫旅途中坚持的梦想。
曾经发生的故事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仍在继续!
河西走廊观后感5
作者的文笔优美飘逸,但缺乏主线与灵魂,历史深入还不够。建议有兴趣的你可以观看央视综合频道《河西走廊》的专题片,带给人灵魂的共鸣和视觉的盛宴。
不过依然感恩作者,也感恩这悠闲的假期,让我有时间、有眼福渐次展开《河西走廊》这宏大的历史篇章。回头凝望,在那久远的年代,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白雪皑皑的高山,深不可测的峡谷,河流、湖泊、海子,月氏、乌孙、匈奴……数十个少数民族,弯弓射雕,弯刀映月,一阵阵马蹄声踏破了静悄悄的西北黎明。
丝路悠悠,驼铃漫漫,河西走廊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物质和精神的洪流相向而行、川流不息。文化是永恒的,其魅力和影响足以跨越时空。历史文化辉煌耀眼,可以明照当下,可以指导现实并启迪未来。
但愿有生之年,可以沿着这条路去走走,去触摸这两千多年前文化元素的热度,去探测这些文化遗迹的深度……
篇一:2016年CCTV中秋晚会观后感
乡情、亲情、中华情。随着中秋节的临近,即将在古城西安盛大上演的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也顺利完成各项前期筹备。9月12日下午,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惠应吉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中秋晚会将于9月15日20时正式向海内外观众隆重上演。”届时,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及家人也将来到主会场参与互动节目,体现女排拼搏精神。
前期筹备彰显华夏故都品质西安独特魅力
惠应吉介绍说,在2016央视中秋晚会筹备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平安办会、节俭办会、特色办会”的原则,精心组织,协同联动,强力保障,努力向全球奉献一台“月圆情浓”的团圆盛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大餐,并体现出“华夏故都、品质西安”的独特魅力。
目前已经完成了五大前期筹备工作:完成了中秋晚会宣传片及序篇的拍摄,南门、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南湖公园等重点区域的拍摄工作已经完成;《传奇中国节》五小时现场直播室搭建完成,体现西安文化元素的节目已确定。央视所需演艺、舞美、动力、电力、车辆、网络等保障资源和设备,已按要求全部配置到位;演职人员的各类后勤保障工作已全部提供到位;晚会主题歌《海上明月》MV及部分明星阵容正式发布,中秋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演出排练确定740名舞蹈演员阵容
晚会整体节目方案及参演明星阵容已确定,服装、道具、化妆制作方案已完成。晚会将实现对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回望,大力弘扬中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永不放弃、为国争光的精神,使晚会更具有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目前,740名舞蹈演员已完成了在大明宫遗址公园、城市运动公园、西安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的排练,部分演出节目已在舞台现场进行了多次合演,为晚会顺利举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场保障各类突发情况模拟处置
在安监、质监、建设、环保等部门统一协调配合下,秋晚舞台搭建、LED灯光架和东南西北威亚架设等,已全面验收交付使用;应急、公安、消防、电力、通讯、食药等现场保障工作按标准和要求全部配置完毕。同时我们多次组织中秋晚会现场应急演练,对各类突发情况提前进行模拟处置,查漏补缺,确保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同时开展了对人员密集场所、旅游景区、大型群众活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大检查,确保“平安办会”。
篇二:2016年CCTV中秋晚会观后感
下午,记者从2016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西安)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秋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于9月15日20时在西安正式向海内外观众隆重上演。除了诸多参演明星之外,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家人也将来到晚会现场,和大家一起共庆中秋佳节。
“我们严格按照‘平安办会、节俭办会、特色办会’的原则,精心组织,协同联动,强力保障,努力向全球奉献一台‘月圆情浓’的团圆盛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大餐。”据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惠应吉介绍,2016中秋晚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目前完成了中秋晚会宣传片及序篇的拍摄,南门、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南湖公园等重点区域的拍摄工作已经完成;《传奇中国节》五小时现场直播室搭建完成,体现西安文化元素的节目也已确定;晚会主题歌《海上明月》MV及部分明星阵容正式发布,中秋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晚会将实现对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回望,大力弘扬中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永不放弃、为国争光的精神,使晚会更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目前,740名舞蹈演员已完成了在大明宫遗址公园、城市运动公园、西安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的排练,部分演出节目已在舞台现场进行了多次合演。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人员还透露,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家人将会来到中秋晚会主会场,参加互动活动,和大家一起共庆中秋佳节。
2016中秋晚会总导演李申在发布会上表示:“央视中秋晚会每年都会结缘一座城市,今年在古城西安举办,给了我们深入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机会,感到非常荣幸。西安既有古韵,也有今风。耐得起细看,经得起回味,为晚会节目创排提供了很多灵感。在筹备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西安人的热情、质朴,各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高效务实,给导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申说,今年的中秋晚会将延续以往的风格,即大气、唯美、浪漫、精致,希望中秋晚会能陪伴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中秋佳节。
篇三:2016年CCTV中秋晚会观后感
月圆人团圆,中秋之夜,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将为全部华夏儿女奉上饱含思念的文艺盛宴。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这台晚会将于本周四晚8时面向海内外观众直播。从官方最新节目单上,记者获悉汤非将演唱《红军不怕远征难》,带领人们把视线回溯到沧桑的历史中。
回家、回归、回望、回味
今年晚会的地点设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以“回”为主题,包括回家、回归、回望、回味四重主题。
据了解,《开城迎宾》《月照长安》《丝路焕彩》《花好月圆》和《海上明月》五大部分共同组成了整台节目。歌舞、器乐、杂技、戏曲、交响乐和民间艺术等艺术精品、瑰宝将在这台晚会上大放异彩。
为了让晚会更有看点,节目制作上充分运用虚拟包装、大型道具和电视特技等手段,在古今岁月长河中穿行。
这是一台提振精气神的晚会,有着对党的历程、红军长征足迹的凝望,还有弘扬中国奥运健儿拼搏精神的激荡。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及家人还将亮相现场。
汤非演唱《红军不怕远征难》
晚会整体节目方案及参演明星阵容都已经确定。大家将看到玖月奇迹、齐秦、杨宗纬、孙楠、鞠萍、唐朝乐队、TFBoys 、张杰、凤凰传奇、www.ting30.com毛阿敏、林志炫等轮番登台。从官方最新节目单,记者获悉,汤非将现场演唱《红军不怕远征难》,和他一起演唱的是姚林辉。
2006年,汤非是蓝色天空组合的主唱。2008年,获青歌赛流行唱法铜奖;2010年,获青歌赛团体金奖、流行唱法铜奖第一名;2013年,荣获青歌赛流行唱法第三名。2014年,在亚洲青年歌唱家大赛上,斩获流行唱法第一名。
说到汤非,人们会想到《缉毒先锋》《台商》《我的父亲是板凳》《青海花儿》《天河》《彭德怀元帅》等影视剧主题曲,以及《老阿姨》《儿女情长》等歌曲。在猴年春晚上,汤非和歌唱家李谷一等合唱《难忘今宵》。姚林辉,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被誉为歌坛的唱作才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
2.
3.
4.
5.
6.
7.
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范文2016【1】
备受中国老百姓关注的“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正式选址西安,9月15日20时至22时中秋月圆之际,晚会将在西安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广场精彩呈现。晚会以中国目前最大的仿唐建筑群紫云楼为观众席背景,在广场一侧的人工景观湖上搭建舞台。舞台主体通过一幅展开的中国传统画轴形象,将西安城墙和大明宫角楼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实现台在水上、水在台中的梦幻效果,营造出一种穿越千年、贯通古今的浪漫。届时,cctv-1、cctv-4将并机向海内外观众现场直播。
据今年中秋晚会的两位总导演李申、景欣介绍,本届秋晚将做出一台既有民族传统韵味、文化特征、人文精神,同时又具有时代精神、现代特质、舆论导向正确、主题思想鲜明的晚会。晚会以歌会形式为主体,力邀目前活跃在华语乐坛上的全明星阵容倾情加入,通过老中青不同年龄段以及流行、民族、摇滚、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联袂奉献,全力打造出一台全民团圆的盛大狂欢。与此同时,晚会还将结合今年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同时融入对载誉归来的中国奥运健儿永不言弃、为国争光精神的赞美,使晚会更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晚会结构除了序曲《明月升》、尾声《海上明月》之外,将分别由上篇《月照长安》,中篇《丝路焕彩》,下篇《花好月圆》三个篇章组成。为彰显秋晚的文化气质,将在晚会直播过程中以“公益广告”的形式插入文化名人对中秋文化、盛唐文明、乡愁团聚的解读。
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范文2016【2】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忙于工作就有好几个中秋节都不能和我们一起度过。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晚上我和妈妈回奶奶家过节。吃完团圆饭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赏月。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这一轮高空中的明月侧过脸俏皮地问:“姐姐这是白银盘吗?”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好气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诗《古郎月行》故意在卖弄呢。于是我们冲着月亮大声朗诵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我俩边聊边津津有味地吃月饼有五仁的、莲蓉的、叉烧的……我最喜欢的还是双黄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夜已深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节会是怎样的呢?
央视中秋晚会观后感范文2016【3】
如果说中秋圆月是一首诗,那么,这台晚会就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诗集。无论是气韵,无论是情趣,无论是内容,无论是形式。
定在“回家,团圆”,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放在“篇首”,把时机定在连宋郁访问大陆后,两岸民间交流一浪高过一浪的金秋,从立意上,处处显示出中华民族慷慨激昂的浩然正气!
祥和圆满和谐之韵
在富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背景烘托下,月光的清辉变得圆融起来,整个晚会洋溢着一种祥和圆满的和谐之韵。五十六个民族的服装,不时出现在各个节目中,海内外同胞的祝福,不时在晚会中响起,首次直航的机组人员,盼望着下一次完全彻底的直航,憨态可掬的熊猫宝宝,牵动着海峡两岸和全球华人的心。
酣畅淋漓画意诗情
月亮本身就是一首诗,月亮寄托乡思,月亮寄托亲情;
月亮本身就是一幅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晚会的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无不借月寄情,无不酣畅淋漓。
乌云散了,故人踏月而来,这种情怀,非中国文字无以表达;
小桥旁边,小船之上,那个童年的梦,那个执子之手,千年不渝的承诺,非中华文化无以承载!
船到桥头自然直,守得云开见月明,只要同胞齐努力,祖国统一大业又何尝不能水到渠成呢?
美仑美奂志趣高雅
当洋
那高原上神秘的女儿国,那长江源头图腾般的圈舞,原创的艺术魅力,传达着民族的自信:本土的,才是国际的!
那“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在告诫人们:无论背叛爱情,还是背弃传统文化,都是不忠不义之举。
只有高雅的志趣,才有高尚的品格。人们只有热爱自己的文化,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
晚会闭幕了,但是余音绕梁。愿这一和谐之音,经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在人间永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