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集 - 郭照设计救司马懿
夏侯尚察觉出了不对劲,质问曹真道曹洪出事和他有没有关系,曹真矢口否认。
司马府,邓艾向张春华保证,一定狠狠处置曹洪,再联合大臣保举司马懿出狱。张春华有些担忧。就在这时,柏灵筠走出,直斥邓艾糊涂。在她看来,此时此刻邓艾若是杀了于先帝有救命之恩的曹洪,势必会点燃整个宗亲阶层的怒火,届时非但司马懿保不住性命,就连军队也会按捺不住。这一切,都是曹真一手策划乐于见到的。在邓艾与张春华的劝说和提点下,邓艾幡然醒悟。就在这时,钟会怒气冲冲地闯入,愤怒地掌掴了邓艾,直斥他此举会害死司马懿。为今之计,想救司马懿就只有先救曹洪,可是皇帝曹丕刻薄多疑,众人一筹莫展。正当事情陷入僵局时,柏灵筠想到了借助郭皇后的力量。
魏宫,司马夫人夏侯徽奉张春华嘱托,进宫面见郭皇后。大殿内,郭皇后拉着夏侯徽的手,对这个外甥媳妇满意不已,赠其玉佩玉环为礼。在支开了所有宫人后,夏侯徽这才跪下道明了来意,请郭照帮助张春华劝说皇帝曹丕。
大殿之上,邓艾跪求曹丕饶过曹洪。为了能救出司马懿,邓艾口不择言,分析大魏形势以及司马懿安危,引起了曹丕的猜疑和反感。曹丕帝王之心骤起,质问邓艾在其心里,自己与他的老师司马懿孰轻孰重。
太后宫殿,卞太后罚郭照跪着,并招来曹丕,以废后相要挟,责令曹丕放了曹洪。面对母后疾风骤雨般的责骂,郭照哭泣着自求退位,以及卞后的下跪逼求,曹丕无可奈何,只得答应饶了曹洪一命。处罚曹洪一事,就此不了了之。
带郭照离去后,曹丕对她说,别以为自己看不出来,她分明是想借此救出司马懿。郭照大惊招认,请曹丕降罪。然而,曹丕却没有怪罪郭照。
大殿之上,曹洪一把鼻涕一把泪,哭求曹丕饶命。曹真假惺惺地替曹洪求情,实则期望看到曹丕处死曹洪,激化矛盾。不料,曹丕居然做了顺水人情,借新封皇后之机,大赦天下,释放与减等罪犯。一时间,曹洪感激涕零,而曹真脸色难看至极。至于释放司马懿,曹真只得无奈地吃了这个哑巴亏。
尚书台,司马懿被从大牢放出,罢官归乡。临行前,司马懿嘱托陈群新政后续工作。对于学生们想要替司马懿请求复官的想法,司马懿劝住了他们,教导学生们以利害关系为重。自此,司马懿一袭布衣,出门远去。
司马府,张春华已经筹备好了搬迁事宜。对于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司马懿细细回忆起来,感慨万端,不甚唏嘘。
深夜,西屋。司马懿来探望柏灵筠,对于即将搬家回乡,司马懿对于有名无实的柏灵筠心怀歉疚。他字字恳切地聊表衷肠,柏灵筠感动不已,随即表示自己要为了司马懿留在洛阳,使得司马懿能有机会复官。柏灵筠的一番话,使得司马懿重拾雄心。两人深夜的相谈,彼此都解开了心中芥蒂,就此彻底坦诚相待。
司马懿回到主屋,不想张春华锁了房门,不让司马懿进屋。司马懿辗转思考不得计,端坐台阶上细想片刻后,回身再次来到了西屋。尽管知道张春华这是在默许自己与柏灵筠圆房,司马懿还是有些局促和不自在。最终,司马懿对柏灵筠吐露心意,两人历经坎坷,终于有了夫妻之实。
洛阳围场,曹丕带着群臣狩猎,教导曹叡射箭。心善的曹叡不忍心射杀幼鹿,惹得曹丕发怒。
温县,田间。司马懿带着儿子媳妇们垦荒耕种。对于父亲一心一意种田的模样,司马昭评价其这是“身在田间,心系庙堂”。
要说这七月最火的电视剧,肯定当属《军师联盟》了。今天笔者就来剖析一下大家最怨念的情节,甄宓之死。
在大结局中,很多人认为甄宓不应该去为曹植求情,认为她越求情,曹丕越恨她和曹植,而且这样对儿子曹睿不负责任。我想说最后甄宓求情这一情节,安排的那是极好的。观众能够想到的,编剧自然也都想到了。所以,这一切只是想说明她本人确实是自寻死路,准确说她是不想活了。
曹操对曹植的偏爱,曹丕在夺嫡之争中受到不公正的屈辱,亲人的不理解,妻子的.与仇敌的惺惺相惜,这些都是曹丕心中旧伤和屈辱,他一天也没有放下和忘记过,否则仅凭曹真的一击,怎么能切中要害?关于这一点,甄宓也知道。自己,曹植和曹睿是他心中的刺(具体可以参照曹丕得知甄宓怀孕时的情节)。曹丕说过,只要看见子建和甄宓,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段屈辱的日子。只有她死了,才能稍稍平息曹丕的愤怒与屈辱。后来曹丕也永远不想再看见曹植。
假使甄宓不去求情,不以死化解曹丕的怨恨,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曹植要么冤死狱中,不明不白,要么承认谋逆之罪。她也会和曹丕继续误会、冷战下去,最后曹睿也躲不过被废的命运。
另一个原因是她累了,冷战了十六年了,她选择结束这一切。可是正如曹丕所说,这夺嫡之争,被毁掉的又岂止你一个。如果她能像郭照一样,撒娇,将夫君当作自己的天一样去对待,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了。甄宓,你要知道你的丈夫非同一般人,他可是个手握可以随意赐死其他人权力的君王啊。
愿你来生不再嫁入帝王家!
司马懿,一个传奇人物,一个可以和曹氏宗族斗争几十年的人,一个经历了三朝皇帝的"老臣",他曾对着渭水起誓:永为魏臣。他的一生,可谓精彩。
年轻时的司马懿饱读诗书,心静如水,父亲司马防作为曹操的京兆尹,家世显赫,衣食无忧,他也在家中乐得清闲,每日与妻儿作伴。而他的入仕,可谓是被动的顺风顺水,他本无心官场政治,他父亲也并不赞同他进入曹操的视线范围之内,可是,他太优秀了,正如现在所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的才华即使想掩饰也会闪出耀眼的光芒。当时的乱世时代,宗族子弟为夺权位不惜一切手段,而枭雄曹操的孩子更是如此,明争暗斗。曹丕身为长子,本应顺理成的接过父亲手中的权位成为大魏的第一任皇帝,但曹操却又偏爱次子曹植,不断地帮助他同自己的哥哥争夺,这也成为了司马懿入仕的一个引子,曹丕一次次的.招贤却一次次的碰壁,使得曹丕一度抑郁难过,而刚巧由杨修主持的月旦评开始,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一度参加却被杨修评判的一无是处,为帮自己的弟弟公然与杨修争辩,他质疑当时的学大家郑玄,由此,他已被曹操所关注,加上他的显赫身世,可以直接任命高官,但他却无此之心,而当时杨修的父亲杨彪由于衣带诏一事败露被抓,杨修竭力所为终将司马防指认出而换出自己的父亲,可这,也使得司马懿的内心发生了变化。
他为救父四处奔走,拜得郭嘉,求得荀彧,在拿住铁证之后找到曹丕,让他帮助自己救出父亲,而在其后与杨修的针对在司马防房间内发现的《尚书》是否托伪的争辩中,使得曹操向这个才子贤士发出征辟,而在救父后,再面对曹操的征辟,宁让马车从自己的腿上压过也不肯入仕,他的那种豪狠劲儿,在我看,已然与曹操相媲美了。
或许在司马懿看,他的才华是为天下人而生的,并不是为他曹氏家族,至少,在当时还尚存的汉朝,在他心理层面,曹操还是一名"曹贼",但是他的做事的方式,又显现出他和曹操其实是具有同一气质的人。在其间他面对曹操的时候,无意中流露出的鹰视狼顾之相,让曹操更加坚信他正是自己要掌控的人才,但是,曹操毕竟需要的是为己所控的人才,而曹操为让司马懿入仕,抓过他的父亲,打压过他的哥哥,而司马懿在努力的过程中,为自己挣出名声,也在一步步走向入仕之路,他虽然自己也在抗争,但实际上也一点点在被曹操打磨。
至此,在曹操面前,司马懿通过救父救兄的另类方式,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也走向一条更加宏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