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成都之旅】
记得7、8岁的时候坐火车到成都旅游,第一次坐火车感觉很新奇,觉得火车真的像一条龙。成都姨婆家就在草堂旁,沿着草堂的围墙走,但是没有进去,心中对里面有渴望,但是大人说那里有什么玩的(也许是久处兰室不知幽兰之香吧)。后来成都断断续续去了很多次,依稀记得免费进去过一次,但当时太小,记忆已经模糊了,等到我都成了大人,我的女儿也有7、8岁时,再进草堂,才终于看清了他的模样。
草堂大门是文化景点中常见的仿古建筑。门内门外真是两重天地。门外是钢筋混凝土筑就的现代都市,热闹但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而从门外向草堂内窥视则是一个抛却了大都市繁闹的自然世界,一步跨过大门我便完全融入了他的世界。溪水伴于俊秀的树木脚下,小屋藏于密林之中,又有几束阳光透过树间的缝隙射落在绿地的小草上面。闭上眼睛则可以欣赏小在溪水的伴奏下清唱,真是无一处不让人感觉细腻,整个身心在这样的环境也完全放松下来。
不知道走了多久,弯弯的门别致地出现在我的面前,什么地方?柴门!我记起杜翁笔下的柴门,那该是极为简单的茅草覆顶的,还略带一些歪斜的柴门呀,可我眼前分明是极堂而皇之端端正正的黑瓦釉木的建筑。这哪是什么“柴门”(后人已经修改了当年的模样)。穿过柴门,有碧水一泓,石桥一座;有榕树流绿,楠木吐秀。在那浓阴簇拥中,又是一座敞厅式的建筑赫然而立,这是大厅。
大厅中央是杜翁的一尊铜像,诗人低首捋须,深思苦吟,仿佛那些华章就这样一首一首地吟出,也就是他这一苦吟,吟出了半个盛唐。导游正在那里讲述:“摸了杜甫手,
跨过一座小木桥,但见竹子一丛。摇曳的竹阴中,闪现出茅草的'屋顶。这时我猛然意识到,我这才真正走近大诗人。这是三间低矮的草屋,屋内幽暗,泥墙的缝隙透出了丝丝微光。中间为堂屋,左边是卧室,一张床榻,早已蒙上了厚厚的尘埃。堂屋中靠门之处,置放着一张简易的木桌,桌上端放着笔墨纸砚。这就是诗人的草堂。我伫立在草屋前,这里竹篱围护,当年他就栖身于此,有过“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但也是在这里,他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超然高洁的心性,怎能不让后来者由衷地折服!依依惜别草屋,徜徉在诗人那无数次走过的花径上,这里早已没有了花香,更没有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情趣,而变成两堵极为气派的赭红色的墙夹起的小道。但不知怎地我却仿佛进入了诗人的时空,有些恍惚。
两次旅游,恍若隔世
看着手机里那一张张在成都留下的照片,就想起了那几天的美好时光。
成都火锅名扬四海。尽管坐了十多个小时火车,我们疲惫不堪,但还是义无反顾直奔火锅店。刚一上锅,便有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我忍不住拿起勺子,在锅里捞了一下,但捞上来的.却大部分是花椒,这该让人从何下嘴,我只好用筷子夹起一块肉,并在里涮了涮,急不可待放到嘴里,啊!又烫又辣,随之而来的是从未感受过的麻,嘴里像灌了一大把跳跳糖,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从此,我只吃“温柔”的清汤再也不吃“爆脾气”的红汤了。
饱餐一顿后,我们就坐上-高达580米的高空索道。不过刚一坐上去,我就感到头晕目眩,真怀疑自己患恐高症。最恐怖的是小包厢不是完全封闭的,只有半个窗户,脚边竟然还有一条有半只脚宽的缝隙,真害怕随时掉下去。缆车走到半途遇到支撑架时还会使小包厢剧烈颠簸几下,很是令人害怕。恐惧中我还要僵硬的转过身摆pos,做妈妈的模特。终于到了,手中的矿泉水瓶已经又湿又滑,真是别有风味的麻辣啊!
美味的火锅,惊险的索道,这就是我心中的成都,成都之旅真美好。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
今天,我们要逛的是乐山。乐山是佛教文化的圣地。乐山大佛就是主要景点。
今天一大早,导游可把我们叫醒了,早早地出发了。到了景区门口,只见门口写着“|乐山大佛”四字。我们走了一段路,就到达大佛头部了。大佛的头非常难看,疙疙瘩瘩的,有点卷。
接着我们走下了山,到下面看大佛。这路非常陡,壁上有许多风化了的佛像,几乎都没了脸。下面的人非常多,都是来拜大佛的。大佛表情微笑,眼睛目视前方,眼睛画得炯炯有神,非常雄伟。
接下来导游带领我们上山,去看山上的菩萨。最可怕的菩萨算是日本的`普萨了,导游说这个菩萨是管死的,万万不可乱拜。如果给他拜高兴了,他就会给你送到天堂。若要为死去的家人超度亡灵,那是可以拜的。这算是寺里最“可怕”的菩萨了。
今天的行程就结束了,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可怕”的菩萨了,乐山大佛多么雄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