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
呜呼!世之学者偶一解,辄自矜有得,殆类是也。
【注释】
1、
2、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教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
3、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
4、姻友:亲戚朋友
5、伙:多
6、殷:富足、富裕
7、盛:充足
8、岁:年
【译文】
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二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
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份请贴.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儿子抱怨说:"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 我从清早写起,直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
哦!世上的学者偶然会了一点,就会骄傲,不想向前进一步,就成为败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