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眉庄死时,我流了倾盆大泪;安陵容死时,少许;华妃死时,差不多;果郡王,无泪。想必是那个男演员的问题。亦或许,男性不比女性悲剧。男人为女人而死,似乎是英雄;女人为男人而死,却会悲情许多。
刚出走了会儿街,听着歌,想起这些人的死,也顺便想起了皇上的死,我竟然眼眶湿润。而之前,似乎忘了,他也死了。估摸着,我是一直觉得他该死吧,或者换个说法,必然死的吧。
说沈眉庄是金牛座,我觉得比较贴切。我本非星座专家,也不是星座迷,只是做一切事都讲感觉的人,感觉她的确是金牛座,感觉如果我和她相处,难,但欣赏彼此。
自年痛失好友后,便对友情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看到电视节目上晒闺蜜情的俩女孩痛哭流涕,总会担忧她们的未来,怀疑她们只是尚处单纯。自然,一直怀疑沈眉庄和甄嬛的姐妹情。好在自始至终,她们都好好的。眉庄偶尔的任性,也皆是因为真情。或许,她俩家世相当,貌美相当,如此,便是匹配的。而世间一切善始不能善终的友谊,都是由于其中有一个安陵容?而这不能善终,并非皆是安陵容一人之错。甄嬛眉庄的优越心理,无需故意,便会显露。何况,甄嬛故意把安陵容送她的衣服拿给丫鬟浣碧穿呢。当然,客观、宏观地来说,是安陵容不识大局。即使甄嬛是利用她稳固自己,也不过是对二人都双赢的事。但人的心理,又怎会允许那样发展呢?越是熟识,越见不得你好。我自身见过的,确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可以共患难,却无法同享福。
前70集看得我意气风发,欲以带上强硬的心努力奋斗一番。后面几集,甄嬛逐步当上皇太后了,是跋山涉水、 步履维艰、穿越荆棘后走向了成功吧?我却心灰意冷。不是看完才心灰意冷。是后面几集,似乎是听到甄嬛忽然复述安陵容生前最后一句话“皇后杀了皇后”时,便毛骨悚然。其实,很早就发觉纯元皇后是她的妹妹宜修皇后害死的。是发觉,不是怀疑,因为我这从来没有怀疑,只有确定。通过细微观察便能得知事实。但是当甄嬛忽然领悟安陵容大声喊出的遗言是“妹妹杀了姐姐”这个意思时,毛骨悚然。一切都是被逼的。说婉约点,环境所迫。包括皇上。皇嗣们争夺皇权,嫔妃们争夺恩宠,皆是环境所迫,皆是动物本能——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必须争抢,战争后,优胜者存活下来,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此电视剧十分落地。不像《还珠格格》——飞在天上。拿还珠作对比,是因为二者皆是优秀电视剧,清朝的。还珠相当于幻想,而甄嬛传是现实。《甄嬛传》是一部对清朝还原度很高的电视剧。落地。以前的清宫剧,若跟甄嬛传比起来,后宫礼仪也只能算是敷衍了。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后宫等级依次上升。若八个等级的妃子路上碰到,如何行礼?俩贵妃相见,如何行礼?奴婢奴才如何行礼?其他妃嫔让奴才送来礼品,如何回礼?如何给奴才赏赐?为官者私下谈起皇上,必抱拳举右上,这个礼节以前各古装剧都有,却不曾注意,在制作精良、细节考究的《甄嬛传》里出现,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清宫礼仪落地。我也是听闻后才得知的。因为我是文盲,不了解历史,作为放养派,更不了解礼仪。但我已认识社会二十多年,入职场将近四年。《甄嬛传》的现实落地,我倒颇有
现实落地二:太监与宫女的私情,妃嫔与其他男人的私情,以及各种情欲及其用品。不过电视剧并未表现同性恋情节。看过一书,里面的出入各家必带银两赏赐下人的礼节是与本剧相通的。此书还写到亲王与太监们,太后与男人们,某种药物,香料,甚至集体盛宴。不过书是清末时期,电视剧正当盛世,康雍乾时期想必没有慈禧时期那么混乱。无论事实如何,电视剧必然不会反应这些人性至暗的东西。反应了那么多兄弟残杀、姐妹残杀、父子相争、母子矛盾的情节,已经很是落地了。利益相争越厉害的地方,人性至暗的展示便越多。穷乡僻壤也必定有争夺。皇嗣们争皇权,嫔妃们争孕育,农民们争土地。农民们吵个嘴,皇嗣们监个禁,嫔妃们下个毒。这似乎说到现实落地三了:人性落地。情欲亦是人性之一。太监不可能真是终身孤苦,受冷落的嫔妃也不会没有越轨之心。太医天天请平安脉,王爷们比皇上年轻体盛,太正常了。
其实甄嬛传并不是一部黑暗剧,不说电视剧了,太黑暗的电影也不可能公映。只是各种飞在天上的'电视剧太多,各种花前月下、风月之情早已有太多作品表现得很好了。各种江湖义气、人间正义的作品也从不嫌少。看此剧之感想,这些自不是重点。
当然,这个剧的核心价值观是正面的,向上的。当代人应看到的,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一味抱怨公司抱怨环境;对父母兄弟姐妹好点,平凡家庭的幸福是最难得的;动物皆有欲望,且高等动物的欲望沟壑难填,既然高等,那么就应该自持;你丝毫没有得罪某同事,他也可能整你,因为客观上,你危害到了他,不必震惊不必觉得世态炎凉,心正,则天地宽,做自己该做的,走自己的正确道路;不能甘受屈辱,否则人会得寸进尺,适当给点颜色看看,除了保护自己,也是心理上宽慰自己,别走阴险的安陵容之路,那样会心理不健康的;老板会暂时偏袒某些同事,但老板没有私心,公司利益是他最终的利益,职场,别感情用事;公司中,忠诚最重要,能力次之,没有能力,就尽力忠诚吧,千万别能力过人却看不到你的忠诚,战功赫赫的年羹尧是功高震主了……
同甄嬛的感受一样,与果郡王的凌云峰之遇,像是一场梦。我理智的认为,那真的是一场梦。不过是身体禁锢后宫而思想飞出紫禁城,相爱不能相守而梦里岁月静好。但愿,嫔妃与年轻王爷的两情相悦,是有过越轨之举的。短暂的美好,亦是美好。付出代价,那也是比封禁自己更美好数倍的事情。作为女子,看到果郡王着单薄衣衫躺冰天雪地为的是冰凉自己的身体为甄嬛退烧,不得不感动万千。那时,觉得甄嬛太无情,或者叫太理智了,理智得不现实,我不相信有女人会做到。而后面他们在一起了,我又自始至终觉得那是一场梦。毕竟,之前与之后在五彩紫禁城的生活全那般无色,而这青一色的凌云峰的生活却如此多彩。也或许,再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都有槿汐这般的淡雅,再清贫的小村落里也会有残害女儿的母亲。真情所至,与地方、环境,与外界的一切有何关系呢?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1000字篇1
我第一次看甄嬛是1月在家,草草数眼之下,我鄙夷的认为这部片无外乎《孝庄秘史》和《至尊红颜》的桥段。
我第二次看甄嬛是1月底在湖南,火炉四围,一群人一同欣赏,已然让我有些割舍不下。
我第三次看甄嬛是2月初在成都,同屋的姐姐最爱的是宫锁珠帘,只好我陪她看一级,她陪我看一级,成都卫视和芒果台换来换。也就在此时,如此强烈的对比让我对甄嬛传已经彻底倾心了。
第一次,我把甄嬛传当偶像剧,第二次,我把甄嬛传当宫廷剧,最后一次,我用欣赏《三国》的心态品味《甄嬛传》。
看了很多剧评,用心的欣赏了剧集,不想再复评各色人物。只想讲讲自己的内心。
大爱源于放手,爱不一定要占有。
温实出为甄嬛和十七爷在一起而极度气愤的时候,甄嬛问他,“你是想让我和你在一起,还是想让我快乐。”实出那般无奈的说“我是多想让你和我在一起,可我知道,那样你一定不是真正的快乐。如果这样,那我还是希望你能快乐吧。”
华妃也好,皇后也好,爱的轰轰烈烈。可我更欣赏温太医这样的感情,你所爱的,即使不属于你,唯希望其快乐,赴汤蹈火而赴之。
甄嬛最爱的,其实是家族。
感情可以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确是两个家族的事。我始终认为甄嬛当日回宫不是为了允礼,而是希望可以救父母于水火之中。同屋的姐姐问,如果是你你会回宫么。我想我也会的,也许,这才是现实尘世。
得到了所有,可什么也没得到
最终的甄嬛得到了世人所说的所有荣耀,可这是她想要的么。。
每个人都可以勾心斗角,都可以追名逐利,只要你愿意,你会得到权利,得到地位。可你不再是你,因为你的心已经没了,感情已经没了,良知已经没了。
我可以勾心斗角,我可以追名逐利,只要我愿意,我相信我会得到权利,得到地位。可我将不再是我,因为我的心已经没了,感情已经没了,良知已经没了。
这是现实社会么?我还没踏足,但我情愿这不是。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1000字篇2
有些接近尾声的空荡失落,一时有些怔怔的茫然。终于看完了,整整6本,再如何的绵长也终于接近了终点,窥知到那个所谓的结果,心里反而生出淡淡的迷离与懊恼,也许永远未知会更好;也许永远抵达不到那个终点会更开心;也或许永远没有那个结尾会有更绵长的期待?
一部书,就如一段人生,到达结尾反而滋生出更多的依恋与不舍。漫漫征途中热切的往前冲,只为那最后一个终点,而一旦真的抵达,却怯生生的多了那么些个恐慌与迷茫。大抵这就是人生,人性所向,未知的永远比想象的更残酷,得到的永远比失去的少一些,拥有的永远比未曾得到的`来的廉价,欲望,永无止境,人生,永在追寻。
我鲜少看宫斗的书与电视,只因看似冷漠的我一旦接触到那些阴谋时,我的内心就有诸多的不忍与害怕。不知道是我的胆小还是我的逃避,我从来是避之不及。人生总有意外,《后宫-甄嬛传》也是另一种意外。
几乎是呕心沥血,不眠不休的疯了似的看完,却还是不敢去看电视剧。女人为难女人,女人伤害女人,多少个女人在那属于一个男人的后宫相互折磨迫害,相互摧残缠绕,即便是书,我亦看的内心纠结惧怕。
人之初,也许真的是性本善,只是有很多的可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漫漫的沾染了一些其他的因素,自然也开出了不在纯洁善良的花朵,就象花,越加的美,越加的让人沉醉,直醉倒在花丛深处,魂魄归去方知晓。
初见这句话时: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无端端的觉得很温暖,虽不知深意如何,却被这意境深深打动。所有的一切只愿岁月静好,看似简单却又不能简单实现的梦想,也许注定是求而不得的奢望,如此才更打动人心吧。
岁月如何变迁,美好的梦想却是恒古不变的。很久很久以前,与现在的现在,多少人都只期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简单而又朴实,但如期许的那般,又有多少人心想事成?即便是今时今日,又有多少的痴男怨女真的遂了这一心愿,而不是徒留声声叹息?
红尘终究纷纷扰扰,是欲是情,谁也不愿摒弃一些杂念,认真完全的投入,一些些的犹豫,就怕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傻子、呆子。真心几许,夜暗月明时,不知会不会有扪心自问的时候?我的爱有多真,我的情又有多深?真到可以放弃我自己?深到忘记我是谁?即便真的如此,那个人也只会一笑而过,不以为然,旁人也只当笑话一个。人与人,心与心,都隔着一个红尘,深不得,也不较真,你懂,我懂,心知肚明的演的一场戏,你方演罢我登场,各凭本事看谁最入戏而已。
感情,感觉之外的情愫,深深浅浅都变得那么不真实起来,谁能说得清,谁能道得明。爱,那爱有几分几两重?喜欢,又有几分几钱真?琴瑟在御,岁月静好,便成了一场春梦了无痕,梦醒时,无端端的一声叹息,一点奢望而已。
已经沉迷三天在《甄嬛传》中了,自认为这部剧确实能给职场人一惊醒。明则讲述宫中嫔妃之争,实则映射社会人情世故。
倒不是提倡将剧中手段用于社会人际交往中,但社会上鱼龙混杂,不可有伤人之心,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下面就从剧中人物及其典型事例来说明。
甄嬛:天资聪明、善良。这是她成功的重点。没有聪明,她不能在后宫游刃有余;没有善良,她也不能节节高升。我认为她成功源于以下几点:
一有真才实学。我认为这是她成功的根本,无论是和皇帝的谈古论今,还是在其他嫔妃的为难下跳惊鸿舞,还是弹得一手好琴让无数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都是源于她的真才实学。相反那些只凭相貌或者唱歌、唱昆曲等博得皇上一笑的女子,都不可能长久得到皇帝的恩宠。也正如十七爷所说,听话的女人固然可爱,但聪明的女人才会真正让人爱。
二善于利用男人。这里的善于利用男人不是贬义词,确实女人要在社会上有大成就,脱离不了一些男人的扶持。在皇帝面前,她的一句四郎已经拉开了和众多嫔妃的差距,她的一句允礼又拉近了和十七爷的距离,她的一句温哥哥让温太医一直为她倾倒,而这三个男人是助她成功的最重要的三个人。美貌固然能博得男人短暂的垂爱,但真正让男人死心塌地的为她倾倒才是甄嬛的本事。
三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了拉拢人心,甄嬛算是软硬兼施。软则诸如处理和沈眉庄的关系,她们本身就是从小到大的好姐妹,彼此非常了解,日久见人心确实如此,相识10年和相识1年就是不一样,所以甄嬛对待安陵容永远不会像对待沈眉庄一样。而对待曹贵人,甄嬛要利用她,则使出伎俩,恨不得逼疯另一位嫔妃。
四聪明。甄嬛也做过很多错事,也有糊涂的时候,但总是在别人的提点下更快的成长。在她第一个孩子被华妃害死的时候,她心力憔悴,这是理所应当的,每个正常的女人也许都会被这样的事情打垮,但甄嬛不是正常的女人,她是要成大器的。太后说:如果不振作起来,这次失去的只是孩子,下次失去的可能是你自己。在大家的指点下,甄嬛重新振作起来,又重获了皇上的恩宠,才会有后面的故事,才会有龙子的诞生。因此事情既然发生了,光伤心是什么任何用处的,只有再次强大起来,寻找机会才行。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不要在小处绊倒才是。
五大度。这也是其他嫔妃不能与她抗衡的地方。她也吃醋,看到自己的男人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她也伤心难过,但她想通后知道了她自己的男人是皇上,皇上不可能专宠一人的,这样皇家的血脉无法延续。她的一句话足以体现她的大度和精明:谁侍寝都不要紧,关键是谁能抓住他的心。这是其他嫔妃一辈子都不可能跨越的界限。
六理智。从和十七爷的第一次见面,甄嬛肯定也动心了,但他们的.每次见面,甄嬛都刻意和十七爷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是其他感性的女人,恐怕早就和十七爷偷偷摸摸的来往了,但甄嬛用理性战胜了感性,既保全了她自己,也保全了十七爷。直到成为皇上的废妃,她还是保持那份理性。
安陵容:从小身世不如人,这不是大忌,但她一直为了这件事耿耿于怀,就是大忌了,也是阻碍她成功的真正原因。因身世原因,她在宫中开始是唯唯诺诺,后来则是要和甄嬛比高下,胆小怕事永远成不了气候,自己都没有信心,又怎能祈求别人的尊敬呢。
沈眉庄:善良是她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她的善良稳妥让她最先得宠,却也因争不过其他人而最先失宠。她做事稳健,但又太过于稳健。以至于后来她把法宝只压在太后身上,而不愿再在皇上面前争宠了。在太后面前押宝固然可以保全自己,但没有上升的空间。
十七爷: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一个风花雪月之人,没有成大器的心,也没有成大器的性格。只想永生与琴棋书画和自己心爱的女人为伴。甄嬛与他在才气方面相得益彰,但性格方面还是不适宜在一起的。甄嬛的才气加上她倔强的性格再加上她理性的思维决定了她终归不会仅仅在儿女私情上终老一生。
温实初:要嫁就嫁温实初,这是甄嬛传的作者说的。确实如此,皇帝的权力庇护、十七爷的浪漫都比不过温实初的体贴入微。但甄嬛是心高气傲的,她即使让自己痛苦一生也不愿嫁给这样一个男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男人才是我们最需要的。皇帝那样的男人可以做朋友、做领导。十七爷那样的男人可以做初恋。只有温实初这样的男人才适合做丈夫。
浣碧:对她不想多言,确实不是亲姐妹,确实又是有点关系的姐妹。甄嬛的亲妹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从小到大,姐姐喜欢的东西她绝对不会喜欢。这样才不会因为争夺伤了姐妹之情。而浣碧不一样,就因为她不是亲妹妹,所以她还是把自己的私心放在姐姐之上,从开始的在皇上面前争宠,到后来百般引起十七爷的注意再到嫁给十七爷。她不是喜欢,而是时刻在与甄嬛争。然而又因为她和甄嬛有点关系,她不会像流珠那样死心塌地的做丫头。她想不通为什么想同的身份却有不同的命运。
华妃:她的戏份貌似很多,但她的短暂成功仅仅是建立在家世基础上的,没有显赫的家世,她在宫里不能存活这么久,她的逍遥法外也不能如此猖狂。我个人认为她身上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自私、狠毒这些都是她的致命缺点,如果要说她值得学的,也就是如何用狐媚来哄男人的欢心吧。这也是聪明的妻子需要的一面。
皇后:皇后不愧是六宫之主,这些嫔妃里确实也只有她的性格适合做皇后。她的阴险狠毒我倒是可以理解的,一则是因为都是女人,完全的大度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二则她有些面子上的事情做得还是挺好的,有皇后的风范。
曹夫人:简单来说就是墙头草,向来墙头草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的,特别是帮助别人使坏的墙头草。
甄嬛传中
1、为了来日,折磨今日是不值的:这一点也值得学习,活在今日,今日一定要开心快乐的生活,明日的事情明日再说,说明了明日就是世界末日也不一定。就像甄嬛一样,我想甄嬛和十七爷一定都是满足的,即使后来也没有能够长久在一起,但他们曾经有过,曾经有过开心快乐的时光,这样就够了。
2、永远不能说疲倦,一旦被别人发现力不从心了,地位就不保了。
3、生气伤的是自己的身体,你怕什么:这句话是华妃说的。虽然是一句极其自私的话语,但却也是值得学习了。永远不要为了别人生气,因为生气伤的是自己的身体。
4、有人分宠是好事,不必成为众人的仇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贪心,拥有一切并不是好事,相反只会让你成为更多人的敌人,把一些好处适当分给别人,如果那个人有心,他还会感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