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我一直以来和外界所想认为小米走的就是“饥饿营销”手段。读后才发现,如果说小米不就是搞“饥饿营销”,那就是只看到表面,完全忽视了很多内在性的关联和实质性的状况。小米自身的努力、成长和尊重用户、尊重国情、顺势而为的方法论等等。
首先对小米有个重新的认识是源于小米的LOGO。不得不说,小米是一个真正用心做手机的企业,小米的LOGO, MI反过来是一个“心”字,只是少了一点,意思就是让用户省一点心。
第二是用户思维,让用户有参与感,把用户当朋友:也就是小米产品的设计和运营全部给用户开放,让用户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小米的经营过程中来,同广大小米工作人员一起思考,一起打闹,一起坚守,打造具有粘度极高的小米社区,也就是把用户当做朋友,因为只有做到朋友的关系,用户才会去维护你的产品,进而去推荐更多的人来认识小米,
第三是产品的性价比。小米不仅在手机上下大功夫,连盒子都想得很周到。小米盒子品质好到能承受得起两个胖子的体重,试问这样的包装盒你对物流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做推广有三大要素:品牌的建立、团队的专业素养、产品的质量。在这三点上,小米真的做的非常不错,是一个在用心做产品的企业,值得我们学习的企业!特别是产品包装这一块,我觉得我们有可学习的地方。再怎么优化,都不能忽视外包装,起码让客户收到货后第一眼的感觉是要舒服。
另外黎万强在书中强调,“产品第二,团队第一”的概念也是我特别认同的一点。不论是做产品设计、营销推广、亦或是售后服务,拥有专业的人才,才不会出岔子。行业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张的标题和配图都非常有意思,特别的凸显小米的个性特征。记得很深刻的还有一张满篇的改最后再改改的图片,一张图片就已经说明的淋漓尽致,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就是敢于改!改!改!再改改改!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公司的开发部做得比较好,一个产品设计也是反复修改几十次的是常事,但我们始终待客户如初恋。
最后想说做企业就像做人一样,你有心,朋友才会真心去为你传播、维护你的口碑,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这便是“参与感”。 “参与感”虽然只有简单的三个字,但有着很大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从产品的研发到营销,企业应该始终同用户在一起,让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用户来参与,这样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同,才会让企业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回到我们的公司,也是同一个道理,项目想要做好,用户便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有你用心对朋友,朋友才会给你最大的回报回馈于你。现在只能回到生意最初的原点——做好产品、做好的口碑、让客户帮你去传播。用小米的话说,就是做爆款、做粉丝、做口碑。要做到像小米这样成功也许还有很长一段道路,但我始终相信,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去争取,成功一定会离你越来越近。
第二篇
看罢《参与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梦想能走多远?也算是一个疑问吧。
梦想是创业者必不可缺的精神食粮,如果没有了梦想,创业将无从谈起。小米手机到底好不好用,是不是一个好产品?我无权回答,因为我没使用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小米的营销是成功的,用不到四年的时间,甚至小米手机刚面世就成功了,这是一条不可复制的创业之路!就如其他公司学习小米的营销,把传统媒体广告都关了,用新媒体,却发现效果不好,又发现怎么小米又在传统媒体上打广告了?
创新、创新、创新,这是创业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和驱动力。而创新的背后是什么?单凭几个人讨论就可以创新了?按照小米的实践,创新基于对用户的满足,毕竟产品是拿来给用户的,用户的需求是第一需求。听取用户的声音,不断改进产品,让用户参与进来,这就是小米的参与式消费,而创新就在用户的问题中产生了,在解决过程中创新,水到渠成的事儿。待产品出来后,就如自己的孩子一样,产品是我的也是你的,看着他成长,那么我肯定要买了。
再来看看,口口相传的营销威力有多大。在小米手机问世前,他的MIUI系统已经积累的50万用户,最核心的是最开始的100名用户。小米定位为发烧而生,定位很明确,我面向的不是小白,而是发烧友。经过口口相传,特别是人们现在买东西,喜欢问下专业的人的意见,这东西到底咋样,如果专业人士说好,大概买这东西也就八九不离十了。现在小米手机的用户达到6000万人,几乎是几何数量级的暴增。口口相传的威力有多大?我们可以说小米是借助了新媒体的力量,现在每个人都是自媒体,一个人可以影响整个朋友圈,而每个朋友又有自己的朋友圈,这有点像传销了,呵呵。而这也就是小米所谓的口碑营销。
以上这些,是《参与感》这本书所要说明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中来,参与式消费。而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值得一说。
比如,造势和借势。造势就是自己创新事件性的新闻进行营销,而借势是借助目前的热点事件营销。借势营销不是新概念,而要做得好确实需要下功夫的。首先要有抓取热点的敏感度,要能贴合公司的文化、理念、产品。小米的造势和借势都算成功,也许是因为小米是新公司、员工都年轻,而老总们也都是玩家,大家都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也热于接受。150克青春,炸鸡啤酒,这都是成功的案例。
小米提出互联网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说“快”是服务的根本。我看了还真体验了一把,到小米官网买了一个小米盒子。但整个过程给我的感觉很不好。首先,网上买这个东西,送货时间竟然是“7个工作日内发货”,而京东、一号店等电商,都能够做到下午2点前下单,当天到货。小米所谓的“快”从何而来。也因此,我想找小米的客服投诉,而在官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互联网公司当然要网上聊喽,我自己也偏向网上聊,但只找到一个400电话,这与《参与感》里说的内容可不一致呀。最后终于发现,原来即时聊天的按键在400电话下面,你这么隐蔽,你妈知道吗?而且与客服的咨询,体验也很不好。我就问为什么要7个工作日内发货,比京东的慢,客服基本上是一句话,就是7个工作日内发货,请耐心等待,我们也理解你的心情。用我自己的这个案例,我想说,《参与感》这本书也是借势营销,在小米如火如荼的今天,把小米的理念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小米、喜欢小米,而书中的内容我想大都经过美化,有点偏激的说“故事里都是骗人的”,这只是小米的营销手段之一而已。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1
见路敢走,见路不走。
读完《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和《腾讯传》,能发现并判断趋势,是领导者最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决定了企业要做什么,能不能踩上风口。做小公司靠打拼,做大公司要靠运气,这个运气是对趋势的判断。腾讯踩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小米踩准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风口。
腾讯前期很多产品的创意都是从其他公司借鉴过来的,而且马化腾本人也支持用这样的方式来快速发展,而非盲目试错。
看到趋势,并且模仿一些产品,这是见路敢走。
但是他们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由结合本土的文化、消费和行为习惯、经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不断地迭代自己的产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论,最终发展成为独特的受大众青睐的合适的产品,而不是一味照抄其他公司的产品模式,这是见路不走。
见路敢走需要勇气,见路不走需要魄力,这也决定了我们能否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开疆拓土。
发挥自己的优势,扩宽自己的能力边界小米与生态链上其他公司的合作方式是“投资+孵化”,而且不控股,小米在建设生态链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
发挥自己的优势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小米安排非常资深的工程师团队做投资;小米的生态链不是规划出来的,是打出来的,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累积实战
其次,小米投资的三个圈层: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耗材。投资的第一圈层是手机周边的原因是基于小米手机已经取得的市场占有率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小米用现有的优势,并结合对趋势的判断,不断为未来提前布局。
最后,小米会为生态链上的公司提供产品方法论方面的赋能。
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不做什么,将优势的势能发挥最大的同时,小米也在持续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
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确保生态链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有没有靠谱的人,小米是怎么团结一批优秀的人才的呢?
团结能团结的人,用人做事。
首先,价值观要一致,情投意合,三观一致。道不同不相为谋,价值观一致,再加上背对背的信任,才有更长久的合作。
其次,“抢银行模式”的团队。腾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的能力都是互补的,且都在某领域有经验或者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互补的团队能让团队听到不同角度的声音。
最后,小米也保证生态链上每支队伍的独立性,并且用激励的制度保证大家为自己干,形成利益共同体。
阅读完这两本书,对互联网公司的“快”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人口红利、管理红利都减少的今天,更“快”意味着有着更多的合适的创新,无论是在产品设计方面、商业模式方面还是在团结优秀的人才方面,形成一个更快更好更强的成长循环。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2
一直对小米模式很好奇,产品工业设计精致,但是售价很低,让人难免猜想小米是如何优化供应链,拿到如此低的价格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知小米是以量取胜,当产品销量越来越大时,成为上游零部件的最大采购商,也就掌控了价格的控制权,进而可以优化供应链,拿到整个行业最低的价格。为此,小米手机以及移动电源等最初的产品都是亏本卖的,要的就是快速占领市场,扩大销售量之后,倒逼供应商降低价格,通过平稳合作,进一步压低成本。
硬件创业很艰难,由于迭代周期长、供应链涉及的角色复杂,往往是『首战即决战』。因此从最开始的产品定义就要考虑清楚,面对的用户群是什么样的?功能设定如何?定价是否合理?产品在企业战略中处于什么位置?
很同意书中所说的消费升级时代,品牌电商将成为资本的宠儿。然而,好的品牌需要时间的沉淀,而品牌基础则是良好的产品体验,用户口碑。『少做产品,只做精品』。
最后整理一下,小米进入蚂蚁市场的标准姿势:
1.用速度拉开距离;
2.用规模降低成本,稳定供应链;
3.用海量的销量和口碑,获得品牌认可度。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读后感3
一个时代,最先锋的理论一定是军事理论,而不是商业理论。为什么?因为商业的输赢要钱,而军事的输赢则要命。
我们还向古代的蒙古军团学习了两个经典战法:一是轻易不出战,首战即决战;二是无军饷制度。
真正的创业者是什么?如果是你之前最熟悉的领域,你把最熟悉的领域重新做一遍,那是商人,那不是创业者。
商战是一场精密的战争。竞争包括团队、品牌、产品、供应链、渠道、用户、资本、社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
聪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分歧很少,因为大家都抓事物的本质,不会在细枝末节上纠缠。聪明人懂得相互信任,团队协同作战,如果不能充分信任,仗是没法打的。这里面要特别强调一点,很多领导招人时都愿意招能力不如自己的,但在小米绝对不是,我们愿意招各个领域全球顶级的人才。
青米公司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林海英有一句话非常精辟:“企业是提高社会效率的组织,企业是否优秀不在于是否比别的企业赢利更多,而在于是否比别的企业效率高。”
傲慢会降低效率。
电商演进的路径是:自由市场式电商——百货商场式电商——品牌电商——遥控器电商。
离人近的打败离人远的,高频次的打败低频次的,主动的打败被动的。
将来这个世界上的商品会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用户个性化挑选的,比如衣服、鞋子,用户一定会挑选款式、颜色、材质;第二类是生活耗材,这一类消费其实占消费者日常消费总量的比例非常高。消费者对于生活耗材的选择一般都有固定的品牌,几乎不需要挑选,比如牙膏、毛巾、大米、空气滤芯等等。在现有的米家App上,我们就在“个人中心”新增了“生活耗材”。我们认为未来遥控器电商将是所有的生活耗材的`主要销售渠道。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成为遥控器电商?能够做成这件事的企业必须具备四个基础,缺一不可:1.硬件公司2.软件公司3.互联网公司4.电商公司。
其实回头看商业发展史,未来都不是判断出来的,是实践出来。
在业界有一种共识:产品型公司值十亿美元,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美元,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元。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说生态,到底什么才算得上是真的生态?自然生态具备三个特征:第一是独立的生命体多;第二是生命体之间互相依赖;第三是自我繁衍。简单来讲就是共生、互生、再生的逻辑。
一切不以好产品为基础的营销,都是耍花招。
在信息对称的时代里,唯有好产品,才能立得住、站得久。
在互联网时代,制造出好产品是一切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要实现海量销售,只能靠产品的品质赢得好口碑。
强调产品的重要性,不是说营销没有价值,而是说要先把产品做好,不要急于营销,好产品是成功的基础。先有产品和用户,然后才有品牌,这和先有品牌,然后有用户和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
大公司都是时代的产物。在过去30年里,中国有3个领域可以赚到百亿以上:第一个领域是房地产;第二个领域是能源;第三个领域就是互联网。在过去的30年里,创业的团队,如果不是进入这3个领域,那么无论你怎样努力,团队如何齐心,赚到百亿以上的机会都很渺茫。所以,我们常说:做小公司靠努力,做大公司靠运气。这个运气就是有没有摸准时代的脉搏。
如果我们能把大方向选对,只要你往前跑,中间遇到的问题就都是小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大方向没看准就开始猛跑,迟早会出问题。
未来10年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将是消费。所有和个人消费、家庭消费相关的领域都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甚至与精神消费相关的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大消费时代的特点是:从炫耀性消费到轻奢主义的流行,从追求价格高到追求品质高,从购买商品向购买服务转变,从满足物质消费到满足精神消费的迁移。
做任何事情都是看透宏观现象,把握微观本质。
颠覆蚂蚁市场,动作要快,短时间内扩大规模,才有机会吃到这个市场的红利。
用速度拉开距离,用规模降低成本、稳定供应链,用海量的销量和口碑,获得品牌的认可度。
未来十年是消费的十年,蚂蚁市场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这两种趋势叠加,我们就找到了产品的突破点:品质。
中产阶层,就是对生活有一定追求的人群,且收入水平可以满足自己的追求。这部分用户确实购买能力强,但是并不是喜欢贵的产品,和所有消费者一样,大家都喜欢良心定价的产品。
软件产品讲究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硬件创业则无疑要做到“首战即决战”,争取一战取胜从而奠定公司的基本盘。如果不能一战而胜,投资者信心不足,极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的局面,也会导致团队士气低落。要做到一战而胜,精准的产品定义不可或缺。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产品定义才算精准呢?我们认为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户群精准;第二,对用户群需求和人性的把握精准;第三,功能设定精准;第四,直指产业级痛点;第五,品质把握精准;第六,产品的定价精准;第七,将企业的商业模式、战略,精妙地寓于产品之中,是最高境界的精准。
如此广泛的产品定义,要如何做到定义精准呢?很简单,靠人。
我们做的小米移动电源,在初期每卖一个产品要赔8元。如果按照当时的配置,其他企业做下来可能赔28元、38元都不止。当时市场上低质电芯制造的移动电源都要一二百元,而我们采用最高端的进口电芯,定价却只有69元。后来随着我们的产品销量越来越大,成为上游零部件的最大采购商,也就相应拿到了业内最优的供货价格。之后通过我们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保证平稳生产,我们很快就把成本进一步拉低。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小米移动电源在69元的价格档位上,还能有微利的空间。
产品的最高境界是元产品。
苹果手机就是最典型的元产品。在做手机之前,苹果做过笔记本电脑,也做过iPod,但那些只能算是爆品,直到iPhone手机出现,苹果的生态链才开始繁衍出来。
《加油!小米啦》读后感1
加油小米啦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小米啦。小米啦非常的顽皮:有一次,她的爸爸和妈妈没在家,她就来到爸爸的工作室,想给爸爸的笔记本电脑洗洗澡。于是,她把电脑拿到了卫生间。放到了一个有很多水的盆子里。又放上了许多的沐浴露,然后又拿一块天蓝色的浴球在电脑身上左擦擦,右擦擦。这时,爸爸妈妈回来了,看到了这幅景象,把小米啦狠狠地训了一顿。哦,对了!都忘了介绍一下人物了。
小米啦有好多的朋友,比如说龙西、林宝、童彤…………不过,她和龙西最好。他们经常在一起玩,但是,也经常吵架。不过过几天就会和好。
好了,就说到这吧。
《加油!小米啦》读后感2
在暑假里,我读的是《加油!小米啦之如果明老师是男老师》小米啦是一个爱闯祸又想知道全世界的小人。小米啦发脾气是我最喜欢的故事。
它讲了∶有一天,小米啦给妈妈说了几个意见,她说第六次时,看妈妈还是没有同意,她就发了脾气,但妈妈没有理她,去包水饺了。小米啦躺在地板上,爸爸回来后,并没有哄她,而是绕过小米啦,换下衣服后,就给妈妈当帮手去了。小米啦哭了起来,没过多久,她就饿了,小米啦冲进厨房,问道∶“需要我帮忙吗?”这一回,爸爸妈妈都点了头。
我从这个故事里也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有一次,我的嗓子上火,正好,姥姥带我去拍照。路过一个小商店时,我看见里面有辣条,就想吃了。拍完照后,我要姥姥给我买,姥姥为了我好,说∶“你现在正上火呢,不能吃辣条。”我一听,就发了脾气,说∶“你不就是不想给我买吗?……”一通哭闹。回到家,我索性不吃饭了,经过姥姥一通苦口婆心的劝说,我才吃饭。事后,我向姥姥道了歉,姥姥说∶“没关系,你只要认识到错误就好。”
我明白了∶别人没有同意自己的观点,肯定也有他的理由。所以,不要因为这个而无理取闹。要想一想自己的观点是否考虑不周或者错了。如果每个人在发脾气之前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吗?那么一定不会产生分歧的。
《加油!小米啦》读后感3
故事的主人公小米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米啦漂亮的小女孩头上扎着好几根小辫子,喜欢穿裙子和红色的鞋子。她喜欢吃饼干,可爸爸希望她不要把饼干削掉到地板上走路时故意踩进水洼把鞋子袜子全弄湿。路过花园故意踏进花园里把花压倒了一片,身上沾满了泥土。她把砖头放进书包里把书本都弄脏了。
读了以后,我懂了很多事情,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干一些自己能干的活,要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不要到处乱丢,要注意卫生,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加油!小米啦》读后感4
我把《加油!小米啦》一套三本读完了,故事的主人公小米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米啦是漂亮的小女孩,头上扎着好几根小辫子,喜欢穿裙子和红色的鞋子。她喜欢吃饼干,可爸爸希望她不要把饼干削掉在地板上。妈妈希望她在吃东西之前要主动洗手。林宝出去的时候不想和她拉手走,因为她太不讲卫生。走路时故意踩进水洼把鞋子袜子全弄湿了。路过花园故意踏进花园里把花压倒一片,身上沾满了泥土。她还把砖头放进书包里把书本都弄脏了。
看着小米啦的做法我也想我自己,我有时候也不注意卫生,吃饭的时候也忘记了洗手,衣服穿了一天就弄脏了,有时候书桌也忘了整理。我要和小米啦来一个比赛,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加油!小米啦》读后感5
暑假之前,我拥有了自己上学路上的第一本订阅图书,它的名字叫《加油!小米啦》。在暑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也同时记住了书里那个善良、友爱又有点调皮的'小米啦。
这是一本由小米啦的许多个故事组成的书,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小米啦在电影院》这个故事。故事里的小米啦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她一会说话,一会“咔!咔咔!”地嚼薯片,一会出去外面买棒棒糖,一会又要出去上厕所……妈妈终于陪着她都弄完了,刚刚安静地坐下准备看电影了,结果,灯光亮了,电影演完了。电影演了什么呢?啊哈哈,妈妈和小米啦都不知道。
刚开始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觉得好好玩,于是就总是笑个不停,为这个调皮捣蛋的小米啦,为这个去看电影却什么也没有看到的故事结尾。可是,后来,妈妈问我的一个问题让我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明明是专门去看电影的,小米啦为什么最后却连电影演了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妈妈的问题。我又想起了那个又是说话,又是吃东西,又是出去买糖,又是去厕所的小米啦,她的心根本就不在看电影上啊,她只是任性地做着自己想去做的事,却完全忘记了自己去电影院的主要任务。
不由地,我想起了自己平常做作业的情形,打开作业本,还没做几个题目呢,我就一会要喝水,一会去吃东西,一会上厕所。于是,过了好长时间作业都还没有完成,妈妈也总会批评我。原来,我和小米啦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做事情时根本不把心思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妈妈说这就叫不专注。
有时,我还是会再翻看《小米啦在电影院》这个故事,我相信,小米啦下次去电影院一定会专心地看电影,而我,也会专心地做所有事情。因为妈妈告诉过我,一颗专注的心,才能浇灌出生活这朵美丽的花朵。
《加油!小米啦》读后感6
我很喜欢《加油小米啦》这本书,我觉得书里的人和故事就像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这本书中“给外婆的便当”那一个故事我很喜欢,写的是妈妈给住院的外婆送饭,每天都做不一样的饭菜很辛苦,小米啦用橡皮泥做出了一个特殊的便当给外婆,这些便当都是我喜欢吃的东西,书中关于便当的描写都快把我的口水引出来了。这些天我爷爷也生病住院了,妈妈每天也和小米啦的妈妈一样,每天要做好多好吃的拿到医院,还要和姑姑一起照顾生病的爷爷,晚上回家还要检查我的功课。我觉得妈妈太辛苦了,我就每天都把功课很认真的写完,然后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让妈妈可以少累一点。妈妈夸我长大了!
小米啦写的留言条好好玩,有很多“OO”的符号。我和妈妈猜了好半天也没有猜到“OO”是什么意思,只好往下看,呵呵,最后我明白,原来“OO”都是小米啦不会写的字,她的想法好有趣,我笑了好久,妈妈说和我小时候是一样的天真。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些我小时候有趣的事:姥姥家的小猫咪看到我就跑,因为我会拿线把它缠起来,还把他的尾巴和腿给绑到一起;我还好奇地问妈妈我长到妈妈那么大的时候妈妈会变成什么样,妈妈告诉我那时候她就会和姥姥一样,我想了一会儿,忽然就哇哇大哭起来,妈妈哄了我好一会儿才不哭了,你猜我为什么哭?呵呵,原因就是:我以为到那时妈妈就变成姥姥,我就有两个姥姥,我不知道到哪里能再找一个妈妈出来,于是就愁得哭了起来!
我也和文中的小米啦一样,会哭,会笑,会吃,会睡,还会玩,我也会把大人逗笑,还会闯祸惹他们生气,将来有一天我也会长大,长大后也会很忙吗?
你也看看《加油!小米啦》吧!真的很好看!!
《加油!小米啦》读后感7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些学校推荐的书籍,当妈妈打开时我就被其中一本《加油小米啦》的封面给吸引了。封面上画的是洗衣机里放着个布娃娃,,洗衣旁有一个扎着满头小辫的女生,而这个女生就是小米啦。
《加油小米啦》写的是小米啦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小米啦是一个天、可爱、爱闯祸又爱发脾气,还想知道全世界的小人儿。小米啦爱穿裙子,一年四季都如此也不厌烦。她还超爱吃饼干,爱吃到在她生气时,只要把饼干放进她的嘴巴里,她竟然可以忘了生气这回事。
小米啦还是一个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丰富的女生,本书中有个故事是讲小米啦想把臭臭变成香的。她首先想到的是把臭臭上都涂上护手霜,可她有想还得用手去涂就放弃了。然后她又想到了用百合花,可也没能做到。最后她拿了妈妈的香水,对准臭臭喷了下去。这回就连卫生间也闻不到臭味了,全是香香的。妈妈为此不但没感到高兴,反而是板着脸说了一大堆的问题。
这件事情上小米啦虽然闯了祸,但是她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还得到了快乐。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这样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