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疟疾宣传讲座观后感汇编76句

疟疾宣传讲座观后感汇编76句

时间:2019-02-08 23:11

一、 概述:

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以间日疟原虫为常见。

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二、疟疾的临床表现:

间日疟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

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红.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过程。一般发作5~10次,因体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4~6小时。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

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难自愈。

①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②体温高,热型不规则。初起进常呈间歇发热,或不规则,后期持续高热,长达20余小时,甚至一次刚结束,接着另一次又发作,不能完全退热;③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④脾大、贫血严重;⑤可致凶险发作;⑥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

三、 疟疾的治疗:

(一 )、基础治疗 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③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二)、病原治疗 病原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四、如何预防疟疾:

要控制和预防疟疾,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针对疟疾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管理传染源:

及时发现疟疾病人,并进行登记,管理和追踪观察。对现症者要尽快控制,并予根治。

(二)、切断传播途径:

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三)、保护易感者:

以服药预防为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在自治区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QQ县疟疾防治知识培训班”终于顺利地开班了。在此,我谨代表QQ县卫生局向不辞辛劳来为我们培训指导的SSS副主任、WWW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寄生虫病。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政府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决定2010年起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并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为此,卫生部于2010年印发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随后,自治区、南宁市也相应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1-2020)》和《南宁市消除疟疾实施计划(2012-2020)》,明确了到2015年我区(市)消除疟疾的目标。

历史上QQ县是疟疾流行高发区,50年代全县疟疾发病率157.58/万,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现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1993年我县通过自治区考核,达到基本消除疟疾部颁标准。由于多年无疟疾疫情,医疗卫生单位对疟疾防控工作有所松懈,没有认真开展培训及发热病人血检工作,临床医生对疟疾的防治意识不强,致使对输入性病例及继发性病例出现误诊和漏诊。今天,我们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临床医生,目的就是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和对疟疾的'警惕性。疟疾只有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地防控疫情传播和防止出现死亡病例。

本次培训我们有幸请到自治区疾控中心的领导和专家来给我们讲课,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我县疟疾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县的疟疾防治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志们,“消除疟疾”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卫生政策,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希望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认认真真地听课,掌握基础知识,切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我县、我区如期消除疟疾目标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愿这次培训班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今天,我观看了“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屠呦呦。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翻开屠呦呦的履历,里面的“中国精神”如一缕缕春风扑面而来。在屠呦呦教授出版和发表的众多著作和论文中,早在1986年她就在《中西医结合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为国争光”一文。从文章的题目就可看出,屠呦呦在本职工作中所体现的爱国之情直抒胸臆。正像其他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一样,如果没有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舍我其谁的情怀,没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就没有科学创新的动力。在这一点上,屠呦呦不但默默无闻地做着研究,更是把自己的爱国之情毫无掩饰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科学家更值得赞美。

屠呦呦身上凸显的“中国精神”也体现在她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上。从表面上看,青蒿素的发现是中药学的成就,但从本质上说,这更体现在传统的中医药学与现代实验医学巧妙而有机的结合。这种大胆的改革创新,接受了现代科学的考验,事后证明这种结合十分成功,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规律,也是当代医学界的精髓之一。因此,屠呦呦的这种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仅令中国精神生辉,更让这种精神闪耀全世界。

这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最让我感受深刻的就是她了!

屠呦呦获奖记录

2016-02-14201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奖)

2016-01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6](获奖)

2016-012015中国科学年度特别新闻人物[27](获奖)

2016-012015年度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28](获奖)

2015-12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候选人(提名)

2015-10诺贝尔医学奖(获奖)

2015-06沃伦阿尔珀特奖(获奖)

2012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奖)

2011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

2009第三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获奖)

2004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获奖)

2003第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获奖)

2002首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获奖)

1995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奖)

1994中央国家机关十杰妇女(获奖)

1987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获奖)

1979发明奖章(获奖)

1979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奖)

1958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获奖)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