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一】
寒假即将开始了,但是在曙光前的黎明时最黑暗的,期末
在课内文言文阅读中,我将诗所描写的意境写错了,只写了一个似像非像的答案。我在以后的文言文阅读中就一定要注意这种题目,要全篇通读再下结论。
课内现代文阅读考了第一单元的内容,我没有复习到,但在考试时也没仔细读课文,而是凭记忆做题,死记硬背的结果是扣了三分。我仔细分析了这几道错题,其实只要我把文章多读几遍就可以找出答案。这也暴露出了我学习语文吃力的结症所在——死记硬背。这使我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下降,再做其他题就总出错。
所以以后我在上课时要仔细听老师怎样分析课文,并学习阅读答题格式。将讲学稿理解透彻,并保证预习质量高。这样才能巩固学习。
课外现代文阅读中,我扣了四分,都是应为没将题意和文章理解透彻。所以要更加注意对文章的理解。
说到
纵览我的试卷,还是有有待提高的地方,所以我会尽力做到以上要求,以求语文成绩的提高。
【例文二】
一、试卷分析
本学期八年语文期末试卷分为三个部分:一、基础(20分);二、阅读(40分);三、作文(40分),满分为100分。试卷难度适中,考查目标明确,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也重视语文材料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和对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从评卷情况来看,总体成绩比较理想,及格率比较高,优良率有所提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的思维与审题不够严密,影响了优良率的提高,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对知识积累不够重视。例如:一、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本题是纯粹记忆性题目,得分率虽然较高,但把“沉鳞竞跃”中的“竞”写成“竟”的大有人在,这道题满分率只有78%。一、3.给下面的拼音写上汉字。第3题的答案,很多人把“愧
2、阅读理解部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例如:二、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很多同学回答时只是原封不动地写上导语的第一句话,而没有结合整篇材料进行概括。二、17、请写出两个反映物候现象的成语。有些同学根本答不上来,可见其学了理论不会联系实际。二、21、从倒数第三段的画线句子中,你能看到“儿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列出两点,并分别做简要分析。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出儿子的性格特点,但要他作简要的分析,就无从答起了。
3、写作部分,绝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审题,围绕“最好的礼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但作文取材面窄,有些材料雷同,陈旧,整体习作中,材料缺乏新意与时代感,反映出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小,思维习惯单一。还有在写作中,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的不规范运用、书写马虎的现象不乏其人,因此高质量的作文较少,大多数作文得分在70—78%之间,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二、整改措施
1、潜心钻研《课标》与《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重视从《课标》理论探究到操作策略的`转变。
2、抓实抓好双基,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彰显语文的工具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书写,保持卷面整洁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走进文本阅读的习惯等。
4、夯实文言基础,以课本文言文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正确理解文言句子意思的能力。
5、实现习作教学生活化。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之路,在作文内容上下大力气,从而做到习作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鼓励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意见建议
本套试卷命题难易适中,题量适宜,能紧扣本阶段所学内容。如果试题题型能与广东省中考语文题型相接轨会更好,这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更有启发性。
分享试卷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各位,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哦!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评价
今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符合课程标准理念和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试卷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卷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熏陶;
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与去年相比,贯彻了稳定中求变化、继承中求发展的命题思路,既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又有一定的变化,难度有所提高。
二、定量分析
各题平均分及难度统计(样本容量=100)
从上表可看出:
1、整份试卷的得分率为75.98,得分率最高的是“卷面”,说明学生书写认真,整体水平在提高。
2、得分率在90以上的是1、3、8、10小题,说明七年级的学生的默写、文言文翻译掌握得的不错。
3、得分率较低的是4小题,说明七年级的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还不够。
三、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
第一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尤其体现在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古诗词默写这两个小题上。
第二是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尤其是一些文学常识及课文写法模棱两可,致使学生失分率很高。
第二大题
(一)
第6题典型错误:
《塞翁失马》体裁是什么,学生不知道,节选自哪里,学生记得不牢,是瞎填的。
原因分析:
对课本文学体裁模糊,不求甚解。老师在讲解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第9题典型错误:
对“父”和“亡”这两个字细微的品位不到位。
分析:
脱离语言环境,孤立地就字论字。
第10题得分率较高。
(二)
第10题典型错误:
整体把握不够,回答不全面。很多学生只答到其中的某点。
原因分析:
对文章阅读不到位,有些学生先看题,马上去找内容。
第11题品析不到位。
第12题得分较好,大多数学生能看出秋天特有的景物。
第13题典型错误:
对《春》背的不熟,很多同学不写,可能是忘了,或者是根本不会背。
(三)
第15题考查分段。有的学生段落分不清,原因是理不清事件,其次是概括内容时太啰嗦,不简洁。
第16题得分率很高。
第17题重读的词找不准,语感不强,自然分析不到位。
第18题“苏醒”学生不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不到位。
第三大题
本次作文是命题作文,学生能根据题目选取材料进行写作,事例贴近生活经历,语言、情感的表达都比较真实、朴素。有一部分学生选材新颖,情景交融,技巧高超,有良好的写作水平。
从随机抽样成绩统计来分析,作文中最低为2分,只是写了题目,还有个别的写了2行,还有的字数未达到要求,但能扣住主题,有具体的事例,但未能详写,最高分为39分,平均达到33.88分,对于七年级学生,他们能写出如此较高水平的作文并非出自偶然。原因与背景:
①所出作文题让学生有内容可写,链接了他们的生活经历,便于写出其内心的`真实感受。
②语文教师在平时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作文阅读教学,并进行了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创新。
这份试卷上仍摆脱不了作文的几点困惑:
1、中心不突出。题目中“相亲相爱”在文中没起作用,大多数同学就只介绍家里的人,而没有体现“相亲相爱”这一主题,家里的成员孤立行动,没有融合在一起,体现一家相亲相爱的情景,不够生动感人。
2、选材陈旧。半夜,妈妈送“我”到医院;
爸爸怎么教育“我”,类似这样的选材占大部分。
3、有明显套作文现象。把自己以前写过的文章或别处看的文章套进去,不管合适的程度。
4、写事只管自己叙述,不让文章中的主人公“说话”,故事情节不集中,缺少感染力。
5、标点符号不能正确运用。有个别学生一逗到底,有的一点到底,甚至还有的学生连标点符号都没有。
当然,这些现象并不是仅此一届学生,这也应是目前小学、初中阶段学生考试写作中出现的共同问题。
四、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1、试卷的难度尽量与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吻合。
2、灵活运用资料,力争试卷所出问题原创。
这次期末考试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我校七年级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掌握的程度,从各班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可以得知,学生对于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及法律常识等知识板块的识记,背诵较扎实,而对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一、试卷评价
本次测试满分为100分,共6道大题,其中客观题50分,主观题50分,试题突出了七年级学生品德训练的重点,它侧重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分析
1、试题Ⅰ卷客观题包括选择题与判断题,这两道题是学生本学科得分的重点题,20个选择题中,文明礼仪有关内容占25%,自尊占25%,诚信占25%,法律常识占25%,其中学生失误较多的地方一般在第3、7、9、17题,而判断题中学生失误最多的是第23小题,在本题中学生整体水平较高有46%的同学得满分,同时失误2道题以上学生占12%。从以上两道题考查得分的结果来看,考试题目设置范围包罗了本册教材的`所有内容,只是在自主选择与诚信等章节有所设置的问题有所侧重。
2、试卷Ⅱ卷主观共设置了包括礼仪礼貌、自主选择、诚信为本及守法护法共计四道材料分析题,内容颇广泛均匀,考查学生各有侧重点。
此题设置难易程度基本适中,其中第四、五题材料以学生所熟知的歌词为内容,既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又解决了学生身边遇到的问题。
其中第五题2小题设计两条宣传标语,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没有多大意义,且考试作bi毕竟是个别现象,学校不必写此类宣传标语,可以从签诚信责任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等方面入手。另外,第六题第2小题第一问设置不太科学,“刘某8人最终结局怎样?”学生答案五花八门,有答死刑、执行枪决,也有答无期的,不便于老师评卷。
三、考后反思
通过本次测试可知学生对部分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欠牢,教师还应加强相应的训练,同时,从本次考试来分析,学生学习光靠死记硬背远远不够,还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具体情境分析,现场组织小活动,用生动、鲜明的教学手法教给学生知识,这样学生所学才能更全面,知识也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