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的游览心得5篇1
岳麓山位于长沙湘江西岸,是湖南著名景点。去岳麓山的路上,我妈跟我说:“岳麓山下有很多大学,比如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等。”
在岳麓山下,我进了大门。我们把车停在湖南大学图书馆旁边,一路走到岳麓山。让我们先向右走,我们可以看到不远的停车场。停车场旁边有一个池塘,在那里我们已经可以远远地看到爱万亭。
艾万亭的名字来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夜泊坐恋林峰,霜叶红于二月”。那一年,经常有仁人志士在这里“指国家,激文字”。我们沿着路走到爱万亭。到处都是古树。乍一看,山上有许多又高又直的枫树。
父亲指着山脚下的一座古建筑说:“那就是岳麓书院,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素有‘千年书院’之称。岳麓山上还有许多陵寝,如黄兴墓、陈天华墓、蔡锷墓。如果你有时间,你可以去拜访他们!
岳麓山承载着众多历史名人的故事,绣着一股灵气,真是风水宝地!
岳麓山的游览心得5篇2
这次,我看到了岳麓山。那里的天空比其他地方更可爱,空气如此清新,天空如此清澈,这让我想唱一首歌,这意味着我充满了幸福。太阳底下,千里之外,非无边。绿色的风景,就像中国画一样,只是用绿色渲染,而不是用粉笔线素描,轻轻地流入云中。这个境界既惊艳又舒服;我想站着四处张望很久,我想低语一句美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鸟和孔雀都是站着不动的,仿佛在岳麓山上享受着无穷的乐趣。
岳麓山的小径四通八达,仿佛在绿色的中国画上镶嵌了黄色的图案,在翡翠宝石山上镶嵌了黄色的条纹,给这座巨大的绿色山峰带来了无限的美。
印象最深的是岳麓山一级景区——鸟语林。鸟语森林中有近百种鸟类,如被称为“彩虹鸟”的孔雀,被称为“鸟后龙”的鸵鸟,被称为“鸟中人”的金刚鹦鹉。有一个供鸟儿表演杂技的杂技场。什么“鸟车”、“麻雀骑自行车”、“鹦鹉拔河”,应有尽有。还有专门为小鸟打造的游乐场,可以让小鸟自由玩耍,尽情玩耍。它简直是鸟类的天堂。
岳麓山,长沙第一山;岳麓山,省内名山;岳麓山,风景优美!
岳麓山的游览心得5篇3
春天来了,在这个风景宜人、鲜花盛开的季节,春游的脚步也到了。
春游那天,一大早,我跑到教室。
岳麓山,多么吸引人的地方,多少人想去那里看看!没想到,我有机会和父母一起去看望。多刺激啊!哇!多美的风景啊!岳麓山上的森林都被染色了。一切都像仙境一样陶醉在每个人的心中。我们沿着安静的小路走着,背诵着罗王写的《春晚从李长史游岳麓道林》,很是惬意。路边,鲜艳的花朵像彩虹,各种各样,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路边,青葱参天的参天大树仿佛在对我们说:“岳麓山欢迎您!”
首先,我们来到了著名的“爱情夜亭”。爱万亭位于岳麓山山腰岳麓书院后面,一座叫青峰山的小山上。我看见一棵绿色的大树直直地伸向天空。前方不远处,我还没有看到隐藏在林峰深处的爱湾阁。
爱情夜亭四周树木无数,让人难以发现。走进爱万亭,我看到四根红色的柱子,上面有一些美丽的图案。还有一首诗《沁园春。长沙》在爱万亭顶上。我还记得几个字,“寒秋独立,北上湘江,橘子洲。中流击水,浪阻飞舟”,这首诗是毛主席写的。
然后,我们来到了白鹤潭。在这里,另一位工程师专门在“白鹤潭”的鹤字上写了“鸟”字,这是让人类保护环境。
然后,我们来到了蔡锷的墓前,我肃然起敬。
最后,我们到达了山顶。我们很累,但很开心。我们跳上了山顶,但很开心。我们表演节目,吃饭,打游戏,很忙很开心。
岳麓山的游览心得5篇4
今年清明节,我们一家人来岳麓山郊游。
站在岳麓山下,仰望巍峨的山峰,那么高!我忍不住害怕。父亲看到我的想法,给我鼓劲说:“别怕,勇敢点!”我自信地点点头。
我们开始攀登,沿着蜿蜒的小路一步一步往上爬。山上长满了高大美丽的枫树,绿树成荫,像翠屏。妈妈说:“春天到了,树叶绿了。深秋的时候,树叶红得像火一样。”听妈妈这么一说,真希望是深秋。走了一会儿,来到飞檐画楼的爱湾阁,毛主席小时候在那里读书。我走进去,看见十条龙在上面的云里飞,边上有毛主席的题词。
我们经过蟒蛇洞,听到了鸟叫。我们好奇的看了一眼。哦,所以我们在鸟语森林。我首先看到的是那里的长川瀑布,像一条银带一样从天而降,发出“奔腾”的声音,急流奔腾,气势磅礴。真的是“飞下三千尺,疑似银河陨落九天。”不仅瀑布美,鸟更美。你看,色彩斑斓的孔雀,有着英雄气质的雄鹰。让我着迷。爸爸转身对我们说:“有鹦鹉表演。”我们马上跑去看:第一个节目是鹦鹉背诗。教官一说出诗名,鹦鹉就流利地背诵了,我们赶紧鼓掌。第二个节目是鹦鹉滑冰。一只叫“霸王”的鹦鹉踩着小滑冰鞋在平台上自由滑行,像个溜冰高手,反正比我强。每个程序都很精彩,但我最喜欢鹦鹉算术。我给了8—2=?我觉得是鹦鹉,不是人,怎么算。想了想,他轻蔑地看了一眼。鹦鹉不服气。他信心满满地走到一堆牌前,找出了6的牌,又往回走,好像是要请大家鼓掌。我们不得不佩服它,掌声响起!这只鹦鹉有如此精彩的表演。感谢导师没有他们的指导,鹦鹉怎么会有这么精彩的表演?
出了鸟林,我们一路爬到山顶,啊!真的很爽。美丽的长沙城尽收眼底:雄伟的.火车站,宽阔的汽车广场,平坦笔直的武夷大道,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飞龙似的湘江大桥,玉带似的湘江……多么壮丽的景色,真的让人难以忘怀。让我们赶紧合影留念,留下这美丽的风景和美好的回忆。
这次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但是岳麓山的美景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岳麓山的游览心得5篇5
今年秋天,父母带我去爬岳麓山。
那一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我们一家人欢天喜地来到岳麓山。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岳麓山大门,它就像岳麓山的一扇窗户,露出了整座山的晶绿。走进大门,我们沿着安静的石路慢慢走着。突然,我们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我们抬头一看,原来是小路两旁的桂花树。黄花丛生,枝繁叶茂,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我们很快就到了爱万亭。绿树掩映的爱万亭非常美丽,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毛主席还在这里写了一首诗!沿着小路,我又走上了山路。这时,我似乎已经筋疲力尽了。我妈跟我说:“怎么,这是爬山,我怎么能不累呢?”听了妈妈的话,我神清气爽,昂着头开始爬山。爬了很久,我们来到了鸟语森林。鸟语森林里的动物都很可爱,五颜六色的鹦鹉会和人说话。白鹭在笼子里走来走去,泰然自若;大鹰展开它有力的翅膀,从高处俯冲下来。
离开爱万亭后,我们继续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山路变得越来越陡,越来越危险,旁边的风景也越来越美。每次走到角落都会很开心,因为360度旋转就像在迷宫里寻宝,感觉很好奇,很新鲜。微风从右边的树上吹来,让人神清气爽。抬头望去,古树参天,蓝天白云在树梢欢快地飞翔。不知不觉我们爬到了山顶,然后我就觉得有点累了。
当太阳西沉,人们幸福地离开时,我们也走在轻松幸福地回家的路上。快乐的时光短暂,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岳麓山。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感:洪秀全故居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伴着微风清爽的吹拂,我们花都工学结合基地300多名同学在学生部领导和辅导员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来到了伟大革命家洪秀全的故居所在地,进行参观和学习。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曲折而辉煌的历史,伟大的历史创造者以及革命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中国大学生,学习我国的历史以及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这成为了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洪秀全是近代中国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对中国封建统治和西方资本侵略者的农民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故居洪秀全曾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革命文献,号召人们为实现“天下一家,分享太平”的理想而斗争,为指导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洪秀全故居的所在地,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大抪村,占地面积25000平方来。官禄抪过去是一条穷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官禄抪,官禄抪,食粥送薯芋;乌蝇咬饭粒,追到新街渡。”这首民谣,正是当地农民贫苦生活的写照。洪秀全的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此出生。故居在清军“诛九族”时被烧毁,1959年经考古挖掘,在原墙基上复原,1998年曾维修过。
一踏进洪秀全故居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洪秀全铜像。该像是由著名雕塑家梁明诚设计、制作,于2005年12月12日落成的。像高3米,以青铜浇铸;基高1.5米,用红砂岩制作。洪秀全铜像昂首朝东,手按剑柄,英姿飒爽,表现了洪秀全反清起义的决心。
故居大门的左边是“书房阁”——官禄抪的.村塾,清军“诛九族”时已被焚毁,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根据文物考古资料复原的,1998年曾维修过。洪秀全7岁在此读书,勤奋好学,“五、六年间,即能诵读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其他更自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均能一目了然,读书未几即得其业师及家庭之称许。”后因家贫失学,随父兄耕种,到18岁时又被聘为该村塾师,任教于“书房阁”。
站在书房阁的门前一眼望去,是一口大池塘,这口半月形的鱼塘非常奇妙,不仅能把官禄抪村貌整个倒映出来,还可以看到远离村子10里外的丫髻山的倒影。
洪秀全故居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立在池塘边的那棵奇妙的龙眼树。这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是洪秀全青少年时期亲手种植的,距今已有170多年了。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那年,它被雷电从中间劈成两半,奄奄欲绝。当时清军曾借此残枝示众,并扬言“谁敢再造反就像这棵树一样遭雷劈死。”,可是这棵树非但没有死,反而奇迹般活了下来,并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了一棵青龙体态的大树。革命前辈谢觉哉与1959年9月到洪秀全故居参观时曾提诗一首咏赞此树:“天王理想今全现,扫尽不平才太平;留得千载龙眼树,年年展眼按分明。”
最能全面和深入了解洪秀全及太平天国历史的景点,就数“洪氏宗祠”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袖们,为组织、发动、领导这场运动,曾呕心沥血,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和诗篇。这些太平天国文书、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以及一些伟人对太平天国的崇高评价文书精选就展示在此祠中,通过这些文书精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上天国”的基本思想和美好理想。官禄抪洪姓祠堂,为青砙木瓦结构,三间两进,厅堂列有祖宗牌位,上书
坐落在洪氏宗祠旁边的是洪仁玕故居遗址。洪仁玕,洪秀全的族弟。他参加了“拜上帝会”的创立,早期在清远谷岭村设塾教书,传播新教;金田起义时,后辗转到达天京,被洪秀全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太平天国朝政,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支柱。天京失陷后,保护幼主逃到江西被捕遇难。
洪秀全故居中还展示了客家民俗民居。俗语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花都拥有300多年的建县历史,民间习俗丰富多彩,不少风俗延续至今。通过洪秀全故居中民俗展览馆和民居陈列,再现天王故乡当年社会生活状况,使人们了解这位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成长初期的历史环境,并以次领略花都客家人的民俗风情。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感想:井冈山
井冈山山高林密,地势险峻。1927年秋,毛主席、朱德等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而井冈山被称为“革命摇篮”。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溅洒过无数革命的鲜血,是中国的圣地。
一山一精神,一水一文化。井冈山红色文化,就在这山水之间。高耸的黄洋界纪念碑,大气的井冈山雕塑园,庄严的纪念堂,丰富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旧居旧址,历史遗迹,比比皆是,每到一处,都流传着当年老红军的英雄事迹,听着导游生动的描述和讲解,仿佛把我带入了那段艰难的革命岁月,车上响起了激昂有力的革命歌曲,车外是五百里井冈,高山迭影,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时时可见深山处有白雾升腾,恍如仙境。
井冈山—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被提名为天下第一山。“四面重峦叠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如今的井冈山,依旧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但更是一个绿色的宝库。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气息,摸一摸黄洋界的迫击炮,似乎闻到了当年的硝烟;坐一坐大井的读书石,感悟一下伟人的博大胸怀;尝一尝红米饭,咀嚼不朽岁月的艰辛;走一走红军小路, 才知胜利来之不易。而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灵魂----井冈山精神,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悄悄潜入了我们的心灵。
环顾四周,我看清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移步向前,我并没怎么留意左边买纪念品的柜台,就左转去寻觅“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馆。
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半的展厅——比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芒——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造像上的华丽色彩、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
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他们对神的敬仰,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灵活现的通过石像、青铜传达的淋漓尽致!(造像代表人民对佛的信仰,对来生的祈祷;鼎,是中国先民对祖先的祭祀礼器;造像中每个神的安详神情,都是人民内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稳定,是政权巩固,国富民强的象征。)
我站在这青铜鼎和造像之间时,我突然感受到课本中“中华五千年”的具体意义:一个宋代,一个商代,都放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里!文化,跨越了时间、空间,毫无保留的向每一个愿意去了解和赞叹她的人散发着她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带着对石造像和青铜器那种质朴的感怀,我进入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馆不大,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汉代到清朝,每个时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颜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纹饰带着西洋味儿的外销瓷,有世界闻名的法门寺秘色瓷;从起初颜色灰暗、厚重的汉代瓷壶,到近百年之内官窑制作的晶莹、精致的杯盘……
一个八零后爸爸抱着他三五岁的儿子,正谆谆教导着:“这是龙泉窑…….;这是釉里红……;这是耀州窑的……”孩子的小手轻轻指点着玻璃柜里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复着那些词汇——这一幕令我深受触动,仿佛看见文化化身成真实的血脉,代代相传。
离开三楼,沿阶而下,到二楼往左一转就是一张四米高的油画招贴:德国画家希克的作品《海因里希.丹内克》,画中年轻妇人单纯的眼神和红白蓝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这个馆是德国柏林、德累斯顿及慕尼黑三家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合作的产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续活动之一。整个展厅转下来,除了十八、十九世纪的油画风景、人物还算见过,其它的东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摇的长颈鹿模型、19世纪的欧洲妇女服饰(工艺及其复杂!)、18世纪的钢笔插画等等,感觉展品种类丰富、独特,好像每转过一个拐角都有一个惊喜!
说实在的,转了这么久之后,说身体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见所闻调动起来了,身体的疲惫都暂时被忘掉。带着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我回到一层,又辗转上了一个隐秘的半层高的台阶,寻觅到了“李可染、黄胄和潘天寿艺术大展”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