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一日观后感1
看了一部《浮生一日》,讲述了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根据192国的4500小时视频剪辑而成。这个纪录片按照时间顺序从凌晨三点开始到深夜结束,同时也按照新生到没落展开。
早上的生活无非是早起赶集,祷告,洗漱,早饭,上班。
而在早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家里,有位单身父亲正在照顾着自己的儿子,看得出,他带孩子还是很辛苦,很吃力,也不是很会做家务,但是特别让人动容的是,他会拉着孩子在自己的亡妻相前烧香,这种爱意让人很是难忘。当然,也有一位父亲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自己十五岁的孩子第一次刮胡子的场景,在父亲的指导下,虽然儿子还是刮破了点皮,但是还是顺利完成了。一种父爱油然而生,突然觉得,中国的父亲大抵不会如此吧。中国的父亲们大多深沉内敛,不愿意融入儿女们的生活,更不会指导孩子刮胡子这种小事。。。
期间有太多让人动容的片段,有一个做了大型心脏手术的病人在床上很认真的感谢大家对他的照顾,让他能够重获新生,也许只有这种经历了生死的人才知道生命多么的可贵。提到新生,母亲肯定是最激动的人,也是最辛苦的人,但是妈妈们都不辞辛劳的照顾着小生命,即使这孩子很淘气,但是妈妈都会充满爱意的注视着自己的宝宝,并且自豪的对别人说,你看这孩子,多像我,简直就是另一个我。
生命的意义从诞生之日开始得以延展,一位环游世界的韩国人告诉我们他的
贯穿始终的有一个患癌症的母亲,她平静的面对生活,她的儿子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她还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最难得是她的爱人,用一颗平常心爱着自己的妻子,用最单纯的爱去给她温暖,让她尽可能的快乐和幸福。
这部片子中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现在口袋里有什么?第二个,最喜欢什么?第三个,最害怕什么?大部分人都说自己喜欢生活,而有些人说自己害怕失去物质,害怕某种精神,或者害怕失去某种地位。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大家点燃了孔明灯,看得出每个人都向往着光明和美好,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慢慢升上去的光亮,也都悄悄地许下愿望,守候梦想。其实,大家都是向好的,只不过行走的道路和方式不同罢了。。。
片子的结尾,有个姑娘对着镜头说她本以为今天会发生什么令人期待的惊喜或者激动人心的感动,但是,一天过去了,她不仅没有收获到这些,反倒是刚刚加完班回家,带着一身的疲惫,说着说着她就哭了,她说原来自己也就是平常人,每天过的也没太多的意思,这和她所期待的人生大相径庭,对此,她很失望,所以,她哭的也很绝望。就这样,片子结束,留给人各种遐想。。。
不得不提的是《浮生一日》这部片子的背景音乐《A Day at a Time》很好听,歌词也很有意思。
因为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事,火车站暴 ,飞机失联,周围有人不幸得病,好像一下子,世界都不太平了,很多突发事件让人措手不及。。。刚好和朋友聊天,也和他推荐了这部电影,他告诉我,这部片子对他的触动不大,反倒是飞机失联的事情对他触动很大,因为他有个表姐,就经常乘坐这架航班,而且这段时间就恰逢她们回国,他当时得到这个消息时,立马就慌了,赶紧打给他姐姐,还好,他姐姐还没有出发,他第一次感觉生命是那么脆弱,生命是那么未知。。。他描述了一个场景,久久的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想象一下,一个在国外的亲人,好几年没有回来了,就乘坐着某个航班,大家兴高采烈的去接机,然后发现一直晚点,慢慢开始着急,知道晚点的实在不行了,就直接失去了联系,那么不论是谁,脑海里都是空白吧。。。其实,他说这些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某些暴力恐怖事件中不幸遇难的无辜群众亦或是各种突发情况罹难的人们,想象一下,好好地一个人,不久前还给你打了电话,或者才从你身边离开,然后你就听到了噩耗。。。
所以,一切都比不上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比不上生命安全和局势稳定,至于物质层面,讲句戏谑的话,多少是多,要什么自行车?!就算日进斗金,当灾难和病痛来临的时候,就算砸进去一座金山,恐怕也为时已晚了。。。所以,珍惜,感恩,努力,乐观,好好地活着,用心的生活!
浮生一日观后感2
这是一部纪录片,汇集了世界各地人们的一天。
新生的婴儿,新生的长颈鹿。
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韩国人说,这是我在外面的第9年53天。
女人的身上挂满了血袋,八九岁顽皮的儿子在床上乱蹦,爸爸拿着录像机叫儿子不要调皮,不要打扰妈妈睡觉。卧床的女人睁开眼笑了。
女人问男人,你怕什么。
男人笑了笑,说我什么也不怕了。那时,我害怕你得癌症。但你得了。后来我害怕你的病症会复发,可复发了。所以,我现在没什么好怕的了。
在街头擦皮鞋的小男孩说,我会挣到很多很多的钱。有一次我一天挣了50索呢。小男孩跑回家,拿出简易的学习机说,这是我最爱的东西。里面有历史、科学、艺术,它是一个百科全书。坐在路边的他被问你爱什么时,男孩说我爱我的爸爸,他给我吃的给我穿的,他爱我胜过他的工作。
孤身前往迪拜挣钱养家的男人说,我在迪拜,我是一个园丁,我很幸福。他坐在简陋的屋子里,从塑料袋里倒出黄黄的酱,和米饭和着吃。他说,这里可以挣得多一些,我要把钱寄回,给我的孩子。
从一只羊的头顶打两枪,羊瘫倒在地上。人们掉困在它嘴上的粗绳,一把刀从喉咙划下,鲜血满地。
女孩在森林里,对着镜头说,我喜欢mamihlapinatapai这个词--这种语言已经废弃了。但我觉得它的意思很美,它是指两方都想行动,但两方都不想先行动。可能是两个部落首领,都想和平相处但都不采取行动。或者是聚会上两个人都想接近对方,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最后,一天就要结束。女孩在阴暗的车里说“我工作了一整天,我一整天都在期待会发生些有趣的值得纪念的事,然后把它拍到这个视频里,来告诉世界,普通人的生活里也有意思的事情。但其实今天什么也没发生,我想让人们知道我在这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过着普通的生活。不够有趣。但我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但今天尽管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但今晚,我还是感觉到有一些事情发生了。
生活就是这么杂乱的。而我所在的这个角落,这一刻是多么小的一部分啊。它只属于我,可以幸福可以忧伤,可以风起云涌,也可以恬淡清丽。每一天,每一刻都可以是美的。就像那个女孩说的,尽管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我还是觉得好像发生了什么。
悄然之间,你我就在一日日的洗刷下改变。世界也一样。
浮生一日观后感3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曾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全球范围内纪录片的种类、数量不胜枚举,可并不是每一部都能深入人心、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和洗涤。《浮生一日》就是这样一部平凡却又伟大的作品。
《浮生一日》讲述的是来自不同地域、种族,以及不同的家庭的人们一天之中的生活,看似简单、平淡,像一杯白开水,背后却深藏着导演的良苦用心。这部纪录片节奏自然,似一位坐在火炉边的老人将往事缓缓道来,本片采用这种叙事方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直击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纪录片虽是记录当下正在发生的点滴的真实,经导演剪辑后却成为艺术。《浮生一日》把世界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拼接在一起之后,所呈现出的是导演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和思考,即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个拼凑起来的人生里,我们在幸福中看到悲伤,在残破中看到绽放的希望,在平凡中看到不凡。比如罹患癌症的母亲、比如记录阿富汗真实现状的新闻记者。我们看到泪水,出自无数种情感:思念远方丈夫的妻子、躺在病床上感恩的病人。我们看到人生来不易的艰辛,不同国度里:擦鞋为生的小男孩、在迪拜工作的园丁、生活在船上的一家、在丛林中搭建简易棚子的一家人。
我们看到不同的爱恋:金婚的夫妇、新婚的夫妇、给奶奶电话的年轻同性恋男子、追求女生失败的男生、一起放飞孔明灯的情侣们。我们也看到杀戮、战争、暴力以及躁动的激情与惨痛:被屠杀的白牛、被割喉的羔羊、跳舞的美国大兵、对别人拳脚相加和失控的游行人群。
《浮生一日》记录的虽是短短一天,从社会最小的单位——人这一角度看,却包含人一生必经的完整历程——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以及人的丰富感情;而从宏观来看,反思的是一系列问题——种族冲突、宗教矛盾、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一位一家之主的中年男子,家徒四壁,满脸胡子拉碴,衣衫褴褛,身旁是他身材矮小的孩子们,正用睁得圆圆的无知的大眼睛望着镜头。妻子早已病逝,他一人供养家中十四个孩子,大儿子21岁,智障,患有精神疾病,时不时发作;如果不在其左右看管照顾,他极有可能走失。可即
使面对如此不堪的生活,男人依旧对未来充满希望:“我认为,上帝创造了我们就不会抛下我们,上帝创造了我们自然有他的安排。”他如此虔诚,对耶稣的信仰坚定如磐石。尤忆2014年10月我来到拉萨,看见成群结队面带“高原红”的藏民,在布达拉宫脚下、大昭寺前磕长头,从早到晚,他们是如此坚定!
正如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所写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贫穷不能摧毁打倒一个人,失掉信仰才无药可救。
马克思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出生起,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女儿、妻子、母亲等等。一路上,会迷茫,会遭遇挫折面对压力,有时甚至会感到恐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感受到至亲好友的爱。最平淡的生活,未尝不是最精彩的!就像朴树唱的“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平凡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万万不能懈怠我们的生命,淡然地接受一切生活的馈赠,这才是我心中“平凡”的真谛!
蓝蓝的天空,几朵白云悠悠飘过,一座山巍然屹立在蓝天下,湛蓝的河水在它身旁缓缓流过,在阳光的照耀下,银闪闪的,这——是西藏。
曾经,有这么一对主仆:丹增和普布。
丹增是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普布只是少爷的仆人。他们都生活在庄园里。他们原来相交甚好,普布总是时时刻刻保护主人丹增,为主人丹增受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主仆却成为了仇人——因为主人犯下的错误,普布被迫当主人的替身,为主人赎罪,用主人的名字到寺里修行,每天念经诵佛。而他所念的经文、所修的福报,却皆为少爷所有。
又过了很多年……
解放军大队进发到了西藏,在这里,他们受到了仆人们的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让仆人们获得了应有的尊重。而这一切,佛教的人及主人们们看在眼里,当然,也是恨在心里,报复积攒在心里。
主人(丹增)为了尝试他的替身——普布(仆人)所积的德,所犯的错,是否会真的到他身上,他又犯了一个大错——让他的挑战佛教。但当他犯下这个大错时,期初,他不敢承认,是他指使普布做的,普布在刑场上,昏厥而去,险些被杀。当他获救时,终于,在他的`心里被埋下了一颗种子——怨恨,报复,愤怒。
解放军被赶出后,再次重返西藏。这次,他们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解放了所有人的心,但是,瀑布内心的仇恨终于让他行动了,他拿起了枪,在悬崖边上,将主人打下悬崖,当主人(丹增)却以外还活着,随着佛教远走他乡。
主人(丹增)因放不下心爱的女人及意外出生的女儿,他从异地回来,放下了自身的主人风范,做了一名人民教师,原希望能造福于西藏人民。这一切却不能获得普布和央金(他心爱的女人)的宽耍知道有一次,暴雨来袭,电线杆摇摇欲坠,丹增用身体挡住了电线杆,然而央金为了救他,与电线杆同坠入山坡,被电线杆夺取了生命。
在主人丹增的不断努力中,普布终于放宽了自己的心,终于原谅了内心的仇恨。他们一块去佛堂敬拜时,一位满脸稚气的活泼可爱的小活佛一见面就先说:“现在做活佛太累了,都没有时间玩了!”随后,脸上又有了一种莫测的神情:你的心觉得解除,就是解除。
主仆两人——不再是主仆两人,一起站在了当年的山坡上,穿过四十年的风尘岁月,越过四十年的爱恨情仇,再次坦然面对布达拉宫,而仆人在少年时曾许下的来世愿望早已实现。
他们放下了40年的爱恨情仇……
电影的每一幕场景都令人深发思考:普布为什么这么仇恨主人,是因为他怕,他怕他所修的福都归到了丹增身上;是因为他恨,他恨他所不应该承受的一切。他总是以为他在为主人修行,其实,他只是在修行中迷失了自我,就如汉女杨医生所说的:别人怎么看你是没有关系的,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普布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所以他放不下,他会恨,他不明白,人士为自己活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能够代表谁,也没有谁能够 主宰着谁。
央金是个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勇敢女人,她与他的哥哥(普布,央金一家都是丹增家的奴隶)不一样,她放下了对丹增的憎恨,放下了丹增曾经带给自己的伤害于耻辱。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灵魂,宽恕了丹增,为他顶住电线杆,为他换来了生命。她从灵魂深处释放出了宽容。
小活佛的第一句想必让大家嫣然一笑,但是,最令人引发深思肯定是他后面的一句话:你的心觉得解除,就是解除。没错,心里的爱恨情仇解除了,还有什么不能解除呢。生活中,某些人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有必要吗?放宽自己的心,放眼看这个世界,不是很美好吗?世界的美好是因为仇恨而构筑成为的吗?
蓝蓝的天空,几朵白云悠悠飘过,一座山巍然屹立在蓝天下,湛蓝的河水在它身旁缓缓流过,在阳光的照耀下,银闪闪的,这——是西藏——这是多么美丽令人神往的西藏。
昨天加班加点的看完了《天道》,看完心里特别难受,很想大哭一场,可是终究没有挤出一滴眼泪。
看《天道》,最直接的触动来自于对hl 口口声声那么多年的爱。对于这场他口中的单相思,我一直是排斥态度的,可是当我看完《天道》之后,开始理解,开始理解他对爱情的追求,开始理解为什么知道不现实,却义无反顾的让我终究了他的爱情。给他推荐了《天道》,然后他给我发了长长的
在不是爱情,甚至是受世俗批判,甚至我自己都不接受里,hl告诉了我什么是感情,什么是爱一个人。
看完,另外一方面,突然就很强烈地怀想我这21来遇到的所有人,师哥、大哥、李帅、高中那帮朋友、现在大学的同学以及遇到的所有的人。发现自己开始把有些事情想得很明白,开始真正的精神上的独立与自主。
比如师哥,曾经和师哥许下的诺言,背上行囊,不带任何家眷,就我们俩,去西藏看布达拉宫,看大昭寺,看经幡,去追寻我们的梦想;去新疆,看大漠,看胡杨……自从认识师哥,自从我们有了这个约定,我就从来没质疑过,从来没想过,想的只是以后我们怎么样去实践我们的`诺言。而看完《天道》之后,发现自己原来真的很天真,真的是个不择不扣的大孩子。我可以做到不带任何家眷,只身一人,背上背包前往西藏,但师哥能吗?如果到时他要带家眷,怎么办?违背了我的初衷,估计到时我会拒绝和师哥同行了,抑或是从此不愿再与他联系。更或者是……我不知道,只是想想等机会合适了,就自己先进藏了吧,追寻梦想,本来就是一个人的私事。
提到梦想,就又不得不提到hl。他说我是有慧根的人,只可惜选择了理科,结果凡事都用理科那一套来分析,结果就没了悟性。我想,他是正确的。这么多年了,凡教过我的语文老师,都特别喜欢我这个怪才,尽管我的语文成绩并不优秀。看完《天道》,肯定的给自己做了决定,还是应该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我的心太飘,需要出去才能释放自己的能量。
质疑,除了质疑自己,自从高考之后,我还并带着质疑了所有人的眼光。hl说,你是潜力股,你的愿望终究会实现,他什么都没有,但唯一有双看人的精准眼光。我质疑,质疑所有跟我说过类似话的人。当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趋近于1的时候,在我眼中,他们这些所有人的说法都只是浮云,都只是安慰我的话语而已。但看完《天道》,我开始相信他们所谓的眼光:一个的睿智,是以阅历为基础的。所以,我应该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到适合我的地方,发光发热。
道法自然,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