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康美援朝记录片观后感总汇100条

康美援朝记录片观后感总汇100条

时间:2019-05-06 08:08

【第一篇】专题记录片筑梦中国

在支部组织下,观看了《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历史文献纪律片,整部纪录片分为七集,分别是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和梦圆有时,生动诠释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甲午战争一年后,曾留学英国的严复发表《救亡决论》,提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为中国人敲响了变法图存的警钟。

此时的世界,一个群雄逐鹿的帝国主义时代已经来临。甲午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中国的贫弱无助,助长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觊觎之心。中国,面临着随时被帝国主义列强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机。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就要改变祖宗成法,学习西方的各种制度。按照这样的逻辑,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维新运动开始了。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宣布变法。改革行政机构,编制国家预算,发展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等……但是仅仅一百零三天后,这些新政就因为触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利益而被断然制止。1898年那个烦闷的夏天,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人们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幻想。

二十世纪的帷幕拉开了,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却是无尽的黑暗。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仁人志士开始救亡图存的新的努力。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历史悲剧有力地证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是不可能推翻封建制度的;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成果的被窃取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同样是不能挽救中国的。

当时间的车轮来到九十四年前的七月一日时,历史就此转折。纵使彼时的国家内忧外患、动荡不安,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亿万华夏儿女就此开始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筑梦征程。

作为一名服务基层的国家公职人员,一名预备党员,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零距离

【第二篇】专题记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有梦想的人才能走的更远,而有梦想的民族才能实现伟大的超越。毛主席带领我们的祖辈浴血奋战赶走了列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推翻了殖民统治为我们创造了国内和平的环境;在十三届三中全会上敢于冒险划时代意义的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带领我们的父辈不断赶超,不但解决了十三亿同胞的温饱问题,还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一百多年的发展之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深知,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而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手上,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跨过超越发达国家的鸿沟。让我们怀揣中国梦,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十三亿同胞一起像世界呐喊我们的时代到来了——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国家博物馆,在新一任领导人第一次集体亮相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中国梦使我们有了奋斗的方向和动力,中国梦正在唤醒我们这个沉睡了多年的民族,这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国家定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中华民族走过曲折的历史是繁荣一世的辉煌,也有屈辱没落的沉沦。现在的中华民族再慢慢变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为之骄傲。然而,逐渐强大起来的经济却悄悄地腐蚀了一部分人的内心。他们开始变得膨胀,所追求的慢慢都是物质金钱权利犹如行尸走肉一般,没钱的渴望金钱,有钱有势的内心空虚有的甚至拿吸毒来排遣寂寞空虚。面对这样的文化衰退、意识淡薄、梦想模糊的一群人,是因为缺少了梦想的驱动力,导致他们丧失了前进的方向。好在新一任的领导人却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的内心有了追求有了动力那就是实现中国梦,在中国梦的基础上追逐自己的梦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基层工作者的我来说,实现中国梦的重担就落到了我们这一代身上。我们应该以中国梦为自己的梦,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我想,既然选择了前方,就要义无反顾、风雨兼程,逐梦的路途必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丰富宝藏。

的讲话将中国梦赋予了具体的含义不再是开空头支票,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由中央的指挥棒带领下,全体各族人民积极响应。梦没有大小贫富贵贱之分,我认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能用我们十三亿同胞的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历史记录片《西安事变》观后感一:

京剧《西安事变》以传统戏曲直接表现现代题材“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曾多次在电影、电视、话剧等艺术形式中再现,登上京剧舞台尚属首次。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主创者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周恩来成为剧中重点,与张学良、杨虎城,以及蒋介石建起三方力量,共同推动剧情向前发展。在艺术呈现上,《西安事变》突破流派和行当限制,充分发挥剧种优势,进而塑造出血肉丰满、情感细腻的人物群像。

周恩来、张学良虽同由须生演绎,但流派不同,前者为马派须生朱强,后者为杨派须生于魁智。剧中杨虎城、蒋介石则归由花脸行当,前者是偏重做工的架子花脸胡斌,后者是偏重唱功的铜锤花脸王越。梅派青衣李胜素的挎刀配演也为此剧增加了不少光彩。全剧既挖掘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又给予不同行当、流派的唱腔与表演以充分发挥的平台,从而让全剧可观可听。

历经“戏曲改革”和“样板戏”的探索,观众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标准要求颇高,戏曲自身在表现今人生活时也有颇多掣肘之处。在此背景下,《西安事变》不仅勇于继续戏曲现代戏的探索,而且直接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其创作精神值得肯定。当然,作为一出新戏,还需要在演出实践中继续打磨。

历史记录片《西安事变》观后感二:

西安事变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一声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原来是日本侵略有预谋制造的,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侵略东北,他们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而这件事变的真相在战后才被揭开。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杀掉共产党。只是出于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平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但是当时中国还有局部的抗战力量。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沦陷以后,日本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仪,在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从此在日寇的铁蹄下,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又出现了西安事变。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

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亲临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局面而内战一齐,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趁,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记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发奋。蒋介石被迫理解“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记录片观后感1

前几天,出于对考古的特殊爱好,我一口气看完了《探索发现·洋海古墓》系列的记录片,但遗憾的是只看了六集便匆匆打住,开始重新回到我的学习正轨,但终归是有些收获,这里便与各位可算是“奇文共赏”吧。

关于符号。记得在翻开历史文化册时,当讲到文字时。 虽然与文字相差甚远,但如今回看这些符号与文字的区别,其实符号所蕴含的涵义要比文字多的多。比如一个何字其甲骨文为,所代表的含义便是士兵荷戈而行(因而何和荷也属于古今字),盘问过往行人,而例如一个三角形符号蕴含的含义却可能是生殖的象征,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丰产就意味着一个部落能够存活下来,而生殖的优劣便意味着劳动力,而劳动力则关乎着生产力,因此远古先民便形成了原始的生殖崇拜,一个三角形符号便汇聚了这一切能量,从欧洲到亚洲,先民盼望着丰产,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于符号的第二点便是原始的神崇拜的形成。如今再看那张大汶口的陶器符号,能看出其中由三部分组成,而这三部分最下面像山,中间则有点像缺月,最上面则像日,如果连接起来,其实便可能是天地的代表,因而那个陶器符号的含义很可能便是一种原始的天地崇拜。古代的生产力落后,因而对于一些现象便无法解释而形成神的思想,从而形成宗教(但一直到希腊,由于殖民活动大规模开始,一些现象是既成的神系统所无法解释的,于是便逐渐延伸出自然哲学),其中便包括类似于萨满教这样的原始宗教,而萨满巫师便是其中的核心人物。洋海古墓出图的一具骨骸,一具干尸皆后来被断定为巫师,而其墓中中则含有麻等独有的随葬品,可见巫师的地位之高。

关于文化。观看洋海古墓的第二个震惊之处便是其形成及其久远的东西文化交融。大家皆知直到张骞出使西域才拉开了中西方经济文化往来,而早在其1000多年前,洋海人在人种上首先便体现出欧洲人的类型,其次在装饰上体现出亚述以及欧洲文化痕迹,而在陶器上则体现出典型仰韶文化的特色,可谓中西方文化的神秘交融。

记录片观后感2

前几日看了一部记录片《黑猩猩》,影片记录了生活在南非热带雨林中的黑猩猩的生活,看后感慨万分,没有想到黑猩猩的感情生活和思维与我们人类是那样的相近,我想大概我们的祖先就是猩猩吧。因为在现有动物中思维和动作最像人类的就是猩猩了。

影片讲述了两个黑猩猩部落的故事。一个是弗雷迪领导的部落,一个是刀疤脸领导的部落。两个人都是部落的首领。刀疤脸部落人口多,每天需要的食物量也大,他们所占有领地的食物远远满足不了大家对食物的需求,所以他们盯上了和他们为邻的拥有丰富坚果的弗雷迪部落,蓄谋占有弗雷迪部落的领地。

弗雷迪部落有一对母子,母亲伊莎,儿子奥斯卡。奥斯卡生的聪明伶俐,一双大大的眼睛滴溜溜的像是会说话一样,黑黑的毛发被母亲梳理的油光铮亮,在部落里很受大家的宠爱,同年龄的小伙伴也喜欢和他一起玩耍。小奥斯卡每天不是趴在妈妈怀里吃奶就是骑在妈妈背上漫步,更多的时候是看妈妈用各种工具取食,这也是小猩猩必须要学习的本领,否则长大后无法在自然界里生存。有一个镜头让人很难忘,小奥斯卡找到几个坚果,他把坚果放到一个小石头窝里,然后找到一个木棒用力的击打,无论怎样用劲就是打不开坚果,因为木棒质地软,打不开坚硬的坚果,他看妈妈和同伴用石头敲打坚果,就捡了一块石头敲打坚果,果然几下就砸开了坚果,奥斯卡很兴奋,换一个新的坚果放到石窝里,高高举起石头用力敲打,结果脚丫子挨着石窝太近了一下子砸在脚上,疼的他嗷嗷直叫。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蓄谋已久的刀疤脸部落开始进攻弗雷迪部落,由于刀疤脸部落成熟的雄性黑猩猩多,力量强大,又是突然袭击,弗雷迪部落的成员措手不及,落荒而逃,而奥斯卡的妈妈伊萨却在打斗中受伤,落在了队伍的后面,她呼叫儿子的声音被隐藏在密林中的花豹听到,饥饿的花豹扑向受伤的伊莎……

和妈妈走散与同伴一起逃向密林深处的奥斯卡见不到妈妈十分焦急,他不知道妈妈已经死了,每天对着密林大声呼叫妈妈,一天,两天,终于奥斯卡明白妈妈不会回来了,他无精打采地躺在树枝上无心取食,也不会取食,他一天天地消瘦下来,脸色由原来的红润变得灰白,明亮的眼神也变得茫然而无助,看了让人心疼。

一天小奥斯卡明白应该给自己找个新妈妈了,否则自己很难活下去,他摇晃着身子走向一对母子,那对母子正在阳光下享受日光浴,母亲很温柔的给她的孩子梳理毛发,小奥斯卡很小心的走过去,用手拽那个母亲的胳膊,母猩猩看到脏兮兮的奥斯卡突然大怒,吼叫着赶走了已经是瘦弱不堪的奥斯卡。沮丧的小奥斯卡只好去找小伙伴去玩,结果小伙伴们追打着他不和他玩,因为他太脏,也太难看了。

走投无路的小奥斯卡只好去找头领弗雷迪,平时他很害怕威严的弗雷迪,从不敢靠近他,现在失去妈妈的幼小的奥斯卡已是无路可走了,他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靠近正在砸坚果的弗雷迪,弗雷迪抬头看到可怜兮兮的奥斯卡就把刚砸开的坚果递给他吃,小奥斯卡喜出望外,再以后奥斯卡寸步不离弗雷迪,跟着弗雷迪学会了很多求生技能。而一向高傲严肃的弗雷迪对奥斯卡却是十分的温柔,允许他骑在自己的背上,带着他游玩,无心管理部落的事情。

刀疤脸部落很快把占领区的食物吃光了,他们伺机再一次对弗雷迪部落发起进攻,而他们部落的雄性猩猩为争夺王位在擦拳磨掌。聪明的弗雷迪觉到危险的存在,他远离了奥斯卡,开始亲近部落的其他成员,希望部落成员能和他一起同仇敌忾,打败刀疤脸。这让奥斯卡很不理解,不知道为什么弗雷迪突然间不再爱他了。每天当他看到弗雷迪和部落成员互相梳理毛发,很亲切的样子,就一个人很孤独地躲在一边,一副很伤心的模样。

又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刀疤脸部落再一次对弗雷迪部落发起进攻,只是这一次弗雷迪部落有了准备,加上刀疤脸他们内部不团结,被打的落荒而逃。

保住了领地,弗雷迪他们的族群又回到了欢快祥和的日子,弗雷迪知道短期内不会有战争了,他担当起养父的责任,重新把爱心投放到奥斯卡的身上。因为是弗雷迪的义子,部落的人对奥斯卡也刮目相看,小伙伴们也愿意和奥斯卡一起玩耍了,失去妈妈的小奥斯卡重新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他的未来想必会非常美好!

我想九泉之下的伊萨一定能够合上眼睛了!

记录片观后感3

这个暑假我看完了一部相当有历史和现实意义,能够给现代人无数古为今用的启发的史诗纪录片巨作---《大国崛起》。这部优秀的记录篇共分成12集,从15、16世纪到20世纪,讲述了横跨400多年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中9个世界大国陆续崛起的故事。这些大国依靠各自不同的各种优势先后屹立于世界所有国家与民族的顶峰,有的由于各种原因走向了衰落,有的长盛不衰时至今日仍然在世界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从这段壮怀激烈伴随着凯歌与悲鸣的历史里,我读到了这些国家的崛起、衰落、更替与长存,并对其原因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下面我将就这四点发生的原因和力量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九个国家中,在最初的大航海时代最先崛起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的民族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开拓者,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先后到达了印度,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最后在公元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些光辉的壮举背后是千千万万航海家与船队一次次尝试和牺牲,也正是这两个海洋文明的民族的勇敢开拓精神点燃了人类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导火索。而这些勇敢开拓的精神的力量源泉是一方面是航海家对外部世界的无限好奇与向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更现实也更重要的推动力是对海外世界巨大丰富资源的掠夺与占有的欲望。由此开始,世界上开始出现了海外殖民地,殖民者开始对殖民地以及被殖民者大肆进行血腥残酷的掠夺与剥削。这也掀起了后来更加疯狂的像英国等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展,原始资本开始积累,集中在开拓者与掠夺者手中,为他们日后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也导致了世界贫富差距开始走向极端化。可是这样的原始掠夺与积累却只是野蛮简单地占有,获得暴利的开拓者们成为这两个国家最大的地主,他们建立起高高的围墙把大众与他们隔绝开来。他们只愿意享受自己掠夺来的资产,不愿意建立起自己强大集中的政权和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经济制度与市场,这也是这两个国家最大的软肋。最终,后起之秀“海上马车夫”荷兰和“日不落帝国”英国简单地在贸易和军事方面将其取而代之。

接下来登上历史舞台的是“海上马车夫”荷兰。荷兰这个国家当时可以说是单纯的商人的世界,荷兰人只想着怎样占得更多的海上贸易的份额,赚更多的钱。和西、葡二国不同的是,荷兰人懂得利用高超的技术优势赢得市场。他们利用高超的`造船技术将自己的货船改造成运货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大货船,这为其赢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贸易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海上马车夫”。但是荷兰这个国家也存在许多致命的弱点。当时的荷兰人只顾着自己的生意,完全没有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他们甚至好几次把自己的国土拱手让人,让其他国家的君主来对其进行管辖与控制,这样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最后也在难逃走向衰落的命运。“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崛起可以说比前面崛起的国家的故事更加风云激荡,英国自崛起以来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过程,这是英国的发展史,也是世界的血泪史、挨打史和改革史。英国之所以与前面崛起的国家有如此巨大的不同而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这么多年是因为它真正有了一个国家崛起与发展所需的许多因素。强大的军事、早期权利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制和后来较民主的君主立宪制、疯狂的海外殖民扩展扩张掠夺、全国上下对商业的推崇鼓励、科学技术空前高度发展带动劳动力的飞速发展最终带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这背后是诸如伊丽莎白女王之类的英明君主与牛顿之类的伟大科学家还有千千万万优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共同的努力。英国的井喷式的发展崛起壮大在世界历史上绝对堪称一段传奇,一个奇迹!

后来的法国、德国、俄国都有通过革命或者改革建立起先进政权,通过一系列适合本国对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促进和鼓励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最终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发展还从人的根源出发,通过对教育的严格高质量把关创造出了一批又一批为国家发展风险巨大力量的伟大人才。日本的崛起得益于它对西方强国的虚心学习与努力追赶再加上其国民武士道精神所带来的坚韧、奋进与团结的民族优势,这使得日本迅速崛起且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并能从失败中迅速爬起来再创辉煌。

美国的崛起集以上各国之所长,因为它是一个移民国家,各种文化与思想、科技在其中交融碰撞。他是一个大熔炉,总会有新的东西从这些混杂的东西中间产生出来,这些创新是美国这架世界超级航母在世界之海上乘风破浪长盛不衰的核心能源!所以人是最大的价值,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存于世的不竭动力!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