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的一天,阳光灿烂,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瞿秋白纪念馆。
先来到故居,便发现了里面全是关于瞿秋白先生的画,往里面走一点,便看到了他的笔、墨、纸、砚,还有他写的书。往前面走,看到了先生曾经使用过的床、板凳,还有他和鲁迅先生谈事的`画,仿佛看见他年轻时学习和工作的样子。
参观了这些,再往右走,便看到了瞿秋白纪念馆,正对面有一块很长很宽的黑板,上面记载了瞿秋白先生一生的故事。一进大门边看见了“我是江南第一燕”七个大字。大字后面有一座瞿秋白先生的铜像,看起来他非常雄伟、高大。经过两旁的资料,我知道了他是一位文学家,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华人民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36岁和敌人作斗争时,慷慨就义。他的作品有:“《江南第一燕》、《咏菊》......他带过的帽子、包和衣服上面都有一个五角星,代表他是一位共产党员,他非常伟大,担任过两次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参观完瞿秋白纪念馆后,我被瞿秋白先生的革命精神感动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们身边了,但我们还会永远记住他的。
清明节前夕,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到了武进纪念馆,缅怀先烈。瞿秋白的名字深深叩响了我的心门。
从纪念馆的文物和介绍中,我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担负过中国革命实际工作的领导重任。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他竟然也是武进人,我为自己家乡有这么杰出的人感到自豪。
他出生在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五四”运动爆发时,他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后经张太雷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他还会见过列宁呢。从此他成了一名伟大的共产党战士。。1935年2月24日拂晓,在福建长汀县濯田区水口乡小径村不幸被俘,关押在长汀敌36师师部。被叛徒指认,无法辩解,坦然承认。敌人使尽各种手段,丝毫不能摇撼他坚贞的革命意志。敌人以死相威胁,他傲岸地说:“为革命而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革命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年6月18日,秋白被带出监房,神态自若,缓步走向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盘膝坐下,点头微笑,对刽子手们说:“此地很好。”在“英特纳雄耐尔”的歌声中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他的故事震撼着我。
暑假,我强烈建议爸爸带我去故居,寻访伟人的遗风。
来到故居前,青瓦白墙,在林立的高楼中显得格外醒目,古典的常州建筑,古朴沉着。我深深吸了口气,抑制不住内心地激动。想着就要走进七十多年前,瞿秋白曾经生活、学习的地方,想到这里曾是养育瞿秋白的老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眼前古朴的老屋,没有一点奢华,我仿佛看到年轻的瞿秋白也是那样踏实地忠于革命事业,至死不渝。走过瞿秋白家,过道也兼书房,两边镂花的窗,阳光进来,很明亮。投射在中间一张方正古朴的写字桌上,小时候的'瞿秋白就是在这里积淀文化知识的吧。再往里走,是一个厅堂,墙上挂着中堂画和
这天综合科,我们在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
我们去了瞿秋白住的地方。虽然只有一层,但是很大。
屋子整体是由黑、白、棕3种颜色构成,很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院子很整洁,开着一些说不出名的小花,很清新。看样子,是有人打理过的。向前走,是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路边,有一个很大的水井,看样子就是瞿秋白曾经打水喝的井了。井口不大,但是仔细瞧瞧,可深哪,一眼都望不到底。
右拐,再直走,我们就到了瞿秋白的房间。也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处地方了。
环视了一下房间,和现在在的房间差不多大,靠墙有一张深棕色的床。
离床不远,又有一个门槛,不是什么特别的屋子,而是瞿秋白当年写作读书的书房了。
书房倒不大,只容得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书柜的空间,瞿秋白就是在这张书桌上写出了许多文章、书籍的。对面的窗户微开,可以听到鸟儿“叽叽喳喳”的歌唱声,不论是谁,在这么美、充满书香气息的情景中,想必也一定能够写出许多美好的文章吧!书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书的侧面,有着瞿秋白读书时间的记录,因为是繁体字,所以不太难看懂。但是,那清秀的字迹是可以看出的。那一本本书籍,虽时过多年,但还是很新,要不是书的包装可以看出,不然还真以为是新的呢!可见瞿秋白是多么的爱书!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这,是瞿秋白毕生奋斗的座右铭。他的一生,是孜孜不倦为寻求中国光明之路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正如毛主席所说: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瞿秋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更是我们常州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