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乘风破浪大观后感汇集96句

乘风破浪大观后感汇集96句

时间:2018-10-23 20:08

2017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一:

《乘风破浪》是韩寒的第二部导演作品,也是彭于晏与作家兼导演韩寒的首次合作。问起这次合作的缘起,彭于晏道出了一个非常“韩式幽默”的真相——“之前我看过导演的文章关注了他的微博,他找我是通过微博私信:‘我是谁谁谁,这是我的电话,你方便给我你的电话吗?’”彭于晏看到的时候觉得疑窦丛生,怀疑是黑客黑了韩寒的账户再要联络方式,就回短信问对方是韩寒本人吗?由于彭于晏短信署的是英文名Eddie,韩寒看到这样的陌生短信也疑窦丛生。最后还是彭于晏看他久久没有回复,就打了个电话问,原来韩寒不知道Eddie是谁。

彭于晏合作过很多

2017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二:

在《乘风破浪》中,邓超与彭于晏意外相遇,并加入了“正太帮”,一起街头热血惩善扬恶,又与赵丽颖产生了理不清的关系纠葛,飙车、冒险、玫瑰、婚礼等诸多元素充斥其中,燃情之余,爆笑不断,有笑有泪的“寒式幽默”已深深根植其中。

邓超彭于晏“兄弟档”潇洒街头 男女三角关系错综复杂

邓超在亭林镇街头遇见“乡村蝙蝠侠”造型的彭于晏,碎花口罩、黑色披风、背挎两刀,头顶摩托头盔、眼神凌厉,场面诙谐搞笑,“我的梦想,歌舞厅里只唱歌,桑拿馆里就洗澡。” 彭于晏一身硬朗正气,与董子健等兄弟组成的地下组织“正太帮”,惩恶扬善、一起制霸亭林镇。随后,邓超也加入了“正太帮”,与彭于晏一起饮酒高歌、并肩作战。

上周,韩寒在微博上发文:“邓超就是演彭于晏他儿子,赵丽颖就是演彭于晏他女人,至于赵丽颖是不是邓超他妈,我不剧透。”此前《乘风破浪》曝出的众多物料,都让人猜不透邓超、彭于晏、赵丽颖之间的谜之“三角关系”。而此次发布的预告片里,彭于晏和赵丽颖举办婚礼,邓超是司仪,并为两位新人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哪料“三角关系”再度陡转,赵丽颖主动“勾搭”邓超,邓超则看起来“欲拒还迎”,观众不禁为这一幕捏一把汗。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燃情喜剧即将引爆 “寒式幽默”笑点密集

此次曝光的终极预告埋伏众多笑料,密集地刺激观众神经。邓超、彭于晏因为一声“爸”,裤子双双掉到地上,让人忍不住羞涩捂眼。而亭林镇一霸李荣浩,似电影《教父》里的老大,烟雾吞吐之间,大佬派头十足,哪料邓超挑衅,“喂,敢不敢睁开眼睛。”被戳中命门的李荣浩立刻“崩坏”,“我特么已经睁到最大了!”网友看后表示边笑到挠墙边心疼李荣浩:“人艰不拆啊,好想送李荣浩去韩国开开眼界。”

作为《乘风破浪》发布的第二支预告片,终极预告彻底暴露“燃情喜剧”的本质,邓超、彭于晏“父子兵”带头勇敢对抗电影中的反派组织,“笑”果十分显著,再回观早前发布的定档预告,让人泪目的兄弟义气,热血、燃情!韩寒的.幽默基因根植于《乘风破浪》,彭于晏那句:“男人至死是少年。”更是一语道破韩寒电影中的两位男主角的角色精神,相信《乘风破浪》是一部有笑有泪、绝不流俗的燃情电影。

2017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三:

近日,片方再出“超浪”物料,一首定制版《乘风破浪歌》已经正式在本站发布。这首《乘风破浪歌》由邓超倾情献唱,韩寒、董子健、高华阳上阵和音。温柔浪漫旋律中,开头歌词大意是男人喝醉了向未婚妻吐真言:“饭要做的很香甜/打扮起来要大方/还有婆婆和小姑/都要和睦的相处……而我不沾花惹草/我想大概我不会/也许可能我不会/可能也许我不会……”如此“大男子主义”的歌词,唱得抒情,但也让人一句都不能忍。

歌曲很快就出现了极具戏剧性的转折,瞬间温情满满——随着音调渐起,转至高昂,歌词大意陡转:“明天起床后/我努力工作/没有尊严也没什么/就算风和浪/总是迎面过/也要与你迎/岁月蹉跎/你不要迷茫/你不要迷茫/因为我/比你更迷茫……”随后曲调又转至温柔,与妻子相约“在我临终时/请你握着我的手……”执子之手,共度人生迷茫,为爱奔走迎接风浪洗礼,晚年仍然紧握双手,最真挚的心声让人忍不住想哭。前后对比如此“魔性”,从不能忍的“大男人宣言”,到打动人心的“真感情”,歌曲演绎出的那份不同俗流的感情,让人动容。

【导语】如果说韩寒在处女作中碎片化的剪辑和网络金句堆砌,那么在《乘风破浪》中韩寒一改那些花哨的手法,回归到好好讲一个故事的立意上。 下面关于乘风破浪的

【篇一】乘风破浪的观后感

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像经常与他一并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样,韩寒从踏入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他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多加质疑。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调侃与段子,俘获了大批人心——至少从票房来看,韩寒作为一个处女作导演,相当的不赖。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对于韩寒而言,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源于他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进行影像化想象的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并未针锋相对,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其一笑置之。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恰可作为自己改进补长的契机。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韩寒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习惯这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论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喜欢,韩寒都已经再度扬帆远行。在争议的风头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风破浪,最终只能用作品说话。

【篇二】乘风破浪的观后感

先说结论,这是我喜欢的电影,里面有着太多上个世纪90年代的符号和标签。譬如,录相带、周润发、BB机,还有那些梳着中分的主流和非主流小镇青年。曾经,我也梳过这样的中分,他们离我们很近,又很远,很熟悉,又很陌生,恍若路人。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居住过多年的东北县城,每到周末,全班绝大多数男生不约同集体逃课去附近的录相厅看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影片中的六一,甚至让我想起某些喜欢打打杀杀的同学。如今,他们绝大多数都已人到中年,而且混得挺不错。

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就是一个很有梦想的“帮派青年”,他平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歌舞厅永远只唱歌,桑拿室永远桑拿”,最初我们很不理解徐正太的远大志向,到后来才始以知道这是他对爱情的坚守,难能可贵。

而之于片中的小弟六一,有点像港片中的“大傻”成奎安,有着太多悲情的成份。当警察顺嘴说“五一的儿子叫六一”时,太多忍俊不禁。六一其人最大的特点除了忠实外,就是有点儿笨。所以,为了证明自己脑子并不笨,至少自己对“正太帮”和帮主还有用,他选择在徐正太婚礼那天,背着双刀飞身而下去砍房产商,结果很悲壮地挂掉了。六一倒地的场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英雄本色》中张国荣喋血的'镜头,尤为感伤。出师未捷身先死,六一的行为很难用词汇去评价,但为老大复仇的行为不难理解。毕竟在那个年代,我们受了太多香港片的蛊惑,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英雄本色”,每个人内心住着一个悲壮的“小马哥”,叼着牙签,穿着布满弹孔的风衣潇洒走过。

当年,“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一语还未流行,董子健饰演的小镇青年马化腾,身上有着太多的无奈和不甘。身为“正太帮”中最小最没资本的小弟,苦逼程序员小马与“帮派文化”和他人格格不入。当他信心满怀地说自己正在做一种叫OICQ的沟通软件时,立马遭到别人无情的奚落。所以,当所有人都以为囤BB机能发大财时,马化腾只能选择出走。马化腾戴着空荡荡大眼镜孤独地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一脸的茫然,表情更多纠结,更多决绝,似乎这个瘦瘦名叫马化腾的孩子骨子里始终无法和这个小镇和小镇上的文化和解。对现实世界来说,出走也是一种抗争,蕴含着太多的无力和不甘,而之于未来,有着多种可能性和太多的不确定。

随着剧情的推进,徐正太入狱前,为老婆和未出生的儿子“囤BB机”也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梗,尽管这个段子放在今天司空见惯俗不可耐。相比之下,床上那堆散乱堆放囤起来的BB机更多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可是谁能知道未来世界会怎样?谁又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有时候我们的节拍明显跟不上这个世界行走的节奏。但不管这个世界的秩序如何变幻,青年人对梦想的热爱何其相似。

在《乘风破浪》中,父子之间的和解,韩寒更多地移交给了徐正太的儿子徐太浪其人。事实上,从古到今,父子之间的误解一直没有消失过。因为青年的叛逆,绝大多数儿子都不想变成父亲那样的角色。可事情发展到最后,你更大的可能就是变成你所否定的父亲那样的角色。而且,历经一系列际遇之后,时光却总是用一种不经意的语气告诉你,什么是理解和包容,什么是快乐地苟活。所以,徐太浪车祸后的神奇穿越,不仅是了解自己的父亲和面目模糊妈妈的一切,不仅仅是父与子之间的和解,更多的,是要对自己内心有个交待。

综上所述,如果说《后会无期》是一部纯文艺片的话,《乘风破浪》则是一部很有商业气质的文艺电影。剧情、配曲和节奏很有怀旧感,影片中各种金句、段子和幽默频现,恰到好处,也不恶俗,让人看过之后会心一笑。

【篇三】乘风破浪的观后感

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是小人物,但小人物的世界同样精彩...

三年前,《后会无期》在炙热的夏天上映了,已经有了很多身份的韩寒又多了一个“导演”的标签。在那个虚构出来的中国最东方,我们看到的不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而是三个混不吝的年轻人的在路上。那时候,网络上一时间充斥着电影里的台词,如今再提起浩汉、江河、胡生,他们的梦想就如同这些台词一样消失在茫茫的网络海洋中。

时隔两年,韩寒带着《乘风破浪》来了,突袭春节档,让很多定档的电影措手不及仓皇逃串。韩寒的第一部电影就拿下6亿多的票房,余威还在。而这个档期的对手有周星驰,徐克,成龙等中国电影殿堂级人物。初生牛犊浑身是胆,而在做完试映之后,朋友圈的口碑明显是轰炸的好评。这种口碑一般不可靠,都是请的亲戚朋友三姑六婆沾亲带故,忽悠不到我,但是我问了几个口风比较紧,平时看片很叼的人,纷纷给出好评,我才落了一下石头,果真是好。我也心生羡慕嫉妒之情。

百闻不如自己一看。

在看完《乘风破浪》之后我突然意识到,韩寒用这部电影证明了自己的导演之路正式开始,也证明了自己导演功底的成熟与进步。他再次身兼导演和编剧,电影中所描绘的还是那些小镇青年,只不过这次他多了份怀旧与伴随80后成长固有的年代记忆。

如果说韩寒在处女作中碎片化的剪辑和网络金句堆砌,那么在《乘风破浪》中韩寒一改那些花哨的手法,回归到好好讲一个故事的立意上。

无论何时,你总能在韩寒的文字中看出一点玩世不恭的,他的电影也是如此。《后会无期》中的年轻人是疯狂且迷茫的,他们有的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架势,这是韩寒的一次自我表达。但在《乘风破浪》里,这些边缘的小人物虽然喝酒打架,但他们身上多了一份安定,或许是因为小镇单调的生活总能一眼望到头,他们到最后总会回归生活。他们与浩汉、江河这几个已经走出围城的人不同,他们始终守候着自己的家乡和心爱的姑娘

乘风破浪》

今天连着两刷,看完就一个字,爽!整部电影笑点密集,真的非常佩服韩寒的喜剧创意,还有飙车、打架的燃情镜头,看着让人揪心又热血沸腾。

一刷完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感触,所以第二遍在看的时候,代入了更多的思考。虽然定位是燃情喜剧,但就像邓超说的那样,这更是一部关于家庭和爱的电影,确实适合一家人一起看。

阿浪回到过去和父亲阿正一起出生入死的这一段经历,分不清到底是穿越还是梦境,亦真亦幻,我更愿意把它当成是一次穿越,虽然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是拥有这么一段奇幻的经历,和阿正一起惩恶扬善,亲手操办阿正和小花的婚礼,亲眼见证他们的感情,只有亲身体验过父亲的生活才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当年父亲在自己出生前被关进监狱坐了六年牢,阿浪是幸运的,能够拥有这样一段难忘的记忆,就像他在戏中说“今天将会是我这一生之内最难忘的记忆,也是我这一生之外,最难忘的回忆”。而阿正是上世纪末中国式父亲的一个缩影,不善表达,带着一点点大男子主义,总是按着自己的想法为孩子铺好未来的路。然而,他们实际上都是自卑而努力的男人,他们肩负着家庭的重担,承受着更大的社会压力。所以这部电影,更像是阿浪带领着所有观众一起经历父辈们的生活,也由此带给我这么多感触,我很幸运有一个理解我支持我的父亲,可惜没有跟他一起去看。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点让我非常难忘,就是六一这个人物。他从影片一开始就带着悲情色彩,被正太嫌弃、被喜欢的女孩拒绝,而最后,他满心为正太复仇却被一下刺死。他确实像个儿童,在正太帮里,他像是个负担,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所以正太愿为他报仇甚至不惜坐牢。六一的悲惨人生让我看到了小人物的一腔热血,但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而罗力,他的境遇比六一好一些,一个嘿社会小弟,经受了牢狱之灾后终于认清了现实,所以他才会在关键时刻帮了阿正和阿浪,也因此说出了“都是小人物,就别说大话了”这样的话来。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小镇青年的缩影。

最后说一下电影整体,笑点特别多,而且是不经意间就会让你哈哈大笑,至少我看的两场观众们气氛都特别好。还有配乐也给的恰到好处,中间有两段情节直接通过音乐配上画面一带而过。邓超老师演技一如既往的好,为了力求真实,提前半年进行赛车训练,影片当中触目惊心的空车自救,包括后来黄志强拿着酒瓶打伤阿浪的手都是真打实干;情感流露的也很到位,他的眼神当中满满都是戏,婚礼上的讲话、两次抱着麻麻哭的场景算是全片最大泪点。彭sir和丽颖演得也很不错,丽颖在影片当中的造型让我眼前一亮,跟邓超搭档母子也很配。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从作家、赛车手再到如今的导演,“跨界”成了外界牢牢贴在韩寒身上的标签。像经常与他一并被人提及的郭敬明一样,韩寒从踏入这一行的那天起,就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他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多加质疑。

但是韩寒还是用他极为敏锐的嗅觉(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还有待商榷),迅速地完成了这次身份转换,犹如在他钟情的赛道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甩尾漂移。在《后会无期》上映之前,无数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但他仍然用自己最擅长的调侃与段子,俘获了大批人心——至少从票房来看,韩寒作为一个处女作导演,相当的不赖。但即便如此,针对《后会无期》的各种质疑仍然如影随形——“故事性弱”、“结构松散”是不少人对这部用金句堆成的影片的指摘。但对于韩寒而言,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看待世界的方式,源于他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进行影像化想象的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韩寒并未针锋相对,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其一笑置之。想必韩寒自己也再清楚不过,作为一部跨界过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是一部合格的作品,但也远不及无可挑剔的程度。外界的批评与质疑,恰可作为自己改进补长的契机。少年得志、早早成名的他,做任何事都注定要被公众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和评论,有多少赞美与喝彩,就会有同等量级的怀疑与批评。韩寒或许早已习惯了这一点,要想继续前行,他也不得不习惯这一点。

如今,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即将问世,从卡司曝光的第一刻起,争议声再度纷至沓来。有人表示这“只是又一部《后会无期》”,也有人早早抛出“韩寒早已江郎才尽”的论调。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把陈柏霖饰演的主人公设定为一名作家,如今,《乘风破浪》的主人公将是一名赛车手——两者正是韩寒自己最为人熟知的身份。因此,也不难想见,《乘风破浪》也会像《后会无期》一样,投射大量韩寒自己的思考与价值观,在其中的人物身上,你或多或少会见到韩寒的影子。

《后会无期》看似是一篇无关明确题旨的散文,其实骨子里仍然是夹杂了诸多韩寒自己世界观的议论文,那些迷茫失落的人物和透着几许睿智几许无奈的对白,正是他眼中的世界。从《乘风破浪》这个片名来看,这部新作无疑会比《后会无期》走得更远,与后者的忧伤落寞相比,前者似乎更具备某种暗暗较劲的雄心。

在《乘风破浪》里,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韩寒曾经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那一面,看见他以影像化的语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它很可能还会和《后会无期》一样,充满大量韩寒式段子或曰金句,至于金句是将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则取决于能够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和更流畅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喜欢,韩寒都已经再度扬帆远行。在争议的风头浪尖,他是否真能乘风破浪,最终只能用作品说话。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一个人,过了三十岁还能保住少年心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能还是看脸,同样是青春无悔,冯唐的小说拍出来就是肿胀肥腻的一块红烧肉让人吃不下,而韩寒的电影总有着一股清新凛冽的露水气,像一颗春天里刚摘的毛桃子。

《乘风破浪》的预告片出来,听着韩寒在开头轻轻哼着《在雨中》,让我有一秒的恍惚,这是18岁的.韩寒。

“有相聚,也有分离,人生本就是一场戏。”

据说《乘风破浪》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赛车手徐浪,2018年是徐浪去世10周年。他是韩寒在赛车圈内最好的朋友,走的时候才32岁,妻子刚刚怀孕。葬礼上,平时总是嘻嘻哈哈的韩寒,嚎啕大哭。

后来韩寒写过一篇文章叫《致徐浪:生活就像是跳楼一样往下延续》:

“我们的生活依然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他是最先接触到地面的人。

我和你看到的人都在最好的时光里,我们都很开心,而你又在最好的时光里离开了,这也是最好的事情。

好风光似幻似虚,多一分钟又如何,你丫把它留住了,但我不会输给你的。”

好风光似幻似虚,这是我看完《乘风破浪》2分钟预告片最真的感受。一群少年浪荡在晦暗斑驳的小镇,眼前是白墙灰瓦,心里却是波澜壮阔。

邓超饰演的主角就叫徐太浪,“该片讲述了不被父亲理解的赛车手阿浪意外经历一场奇妙冒险的故事。”我总觉得,这个徐太浪,就像韩寒的影子。

1982年,韩寒出生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名字美得不合实际,现实是低矮的平房高耸的烟囱,尘土飞扬的小路,水泥桥下流淌着红色的河水,来来去去的三轮车,与别的工业小镇没什么分别。

后来他为家乡写了一首亭林镇镇歌,“我们生是亭林镇的老百姓 / 死是亭林镇的小精灵。”

不少青年作家都是从小镇出来的,比如韩寒,也比如郭敬明。也许成长环境的逼仄与破败,很容易让一个早熟少年,催生出逃离的渴望与幻想,总觉得自己是这片昏暗低垂天空里唯一闪烁的星辰,时刻都准备奔赴一个未知的远大前程。

韩寒初中就遇上了初恋,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为了跟Z考上同一所重点高中,韩寒拼命学习,这情节就跟《三重门》里一模一样。

一次数学

后来,韩寒凭着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进了上海市的重点中学,松江二中。但那时的他,已经极度厌恶数学,连带理科全线崩溃。

他对自己的文笔一直很自信,平时一个很羞涩的人说到文学就变得特别张扬,“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钟书是第一,我是第三。”同学不解,钱钟书是谁?

韩寒写到《三重门》的尾声,主人公林雨翔面临被女朋友误会被家长追查,一切不知道该放不该放。听到远方的汽笛,他萌生了出走的想法,又无处可去,只能写“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

他在高二的时候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辍学。人生最后一个晚自习,他给挚友写了一封告别信:“一个人只有一辈子,一辈子只有一次青春,趁我还年少,我要万水千山走遍。”

辍学后,父母跟韩寒的关系一度很紧张,于是他索性搬回了亭林镇,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与徐太浪搂着一帮兄弟在小镇招摇而过不同,韩寒在小镇没有朋友。

“每天他骑着一辆摩托车在小镇上开过每一条马路,从音像店里租了碟,回家看完第二天又还回去。

夜里他四处寻找灯光球场,跟一群成年人们蹭球踢。他依然每天期待周末来临,因为他所有的朋友们都还在学校里面。”(via南方周末记者陈鸣《世界差点把他忘了》)

后来,韩寒回想起这段时光,用了两个字形容,孤独,“深深的孤独”。

18岁的时候,韩寒决定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那是一列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傍晚发车。没过多久天黑了,窗外亮起昏暗的灯光,很多辆自行车从眼前闪过。

他想起小时候特别喜欢骑自行车,绰号叫“亭林镇最速男。”但那时有一件事情又让他很自卑,因为他骑着一辆女式自行车。在北京的头几年,韩寒依旧孤独,还有些困顿。只是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找到了热爱的东西,赛车。一开始,就停不下来。

最初学赛车的时候,他每天都在卡丁车场练车练到半夜,一个人孤独地在灯下兜着圈子。赛车拼的是资本,最艰难的时候,艰难到一个轮胎也买不起了,韩寒靠着一辆国产车开了两年多整整十二万公里。

“那时候看着那些大车队的车手从我眼前开过的时候,脚一踩油门就是噼噼啪啪的那种排气管的声音特别的响,那我一踩油门,跟他们一样,也是噼噼啪啪的声音,但那是排气管掉在地上。”

即便如此,开着赛车的韩寒,总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他也因此认识了一生的好朋友徐浪。

韩寒与徐浪有着相似的生长轨迹。徐浪也是在浙江武义县城里长大,初中有了一辆摩托,从此越骑越远。

得知徐浪去世的消息,韩寒开着车,一边开车,一边哭,好几次都开错路了。徐浪头也不回的走了,如韩寒所说,他在最好的时光里离开了。

(“我常想起死去的那些朋友们。我能做的就是躺下睡觉,闭眼,再睁眼,把车的反光镜涂成黑色,绑上安全带,戴上头盔,停到发车位,继续。”——韩寒 《东望洋》)

今年过了三十四岁生日的韩寒,早已被大家称作岳父。他不再写博客,也很少更微博。除了宣传电影跟书,偶尔的小玩笑,更多的时候,是沉默。

他在成人礼演讲的时候,对着台下一群少男少女说,“青春就是一场远行,一场离自己的童年,离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一场远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跟你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你甚至会觉得很孤独。”

《乘风破浪》听起来很有些意气风发的少年况味,梁青有首歌叫《远方》这么唱,“欲乘风,愿破浪,望脱缰,闯一闯。”

每个小镇青年都是这样走过。义无反顾的离别故乡,怀着满腔热情奔赴远方。等到生活的豪情壮志都被磨平,

韩寒时不时还会回亭林镇去,小说里到处都是亭林镇的影子,《后会无期》的台球厅也是在亭林镇拍的。

有人猜,《乘风破浪》讲的也许是赛车手徐太浪回到过去,认识了年轻时候的父母,所以才有了合照里赵丽颖所说的老公与儿子。

预告最后的镜头,夜幕四合,邓超揽着彭于晏向前走,又一起回头,其实再无岁月可回头。乘风破浪,浪是徐浪,风也许是像少年啦一样飞驰的韩寒。电影纪念的是走远了的徐浪,也许还有同样走远了的少年韩寒。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

阳光灿烂的日子都过得飞快,随之而来的是更长久的沉默。经历越多的人越沉默,沉默着失去,沉默着怀念。物是人皆非,所幸我们花了一大把力气,终于跟过去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乘风破浪》电影观后感

好像在大家的印象中韩寒一直是话题中心的人,不管是书、微博、电影还是他喜欢的赛车甚至他的狗,韩寒一做出来点什么动静,大家都能火速围观。比如前年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从拍摄到杀青到上映,几乎天天都能在热搜榜上看到韩寒。

但是相比《后会无期》,韩寒的新电影《乘风破浪》却安静了不少,直到最近才陆陆续续放出宣传海报,虽然量不大,这三张海报照样火速刷遍朋友圈。

三张海报中,邓超、彭于晏等人的兄弟照又热血又温暖,邓超和彭于晏的男神组合也赚足眼球。而李荣浩的大变身更让人意想不到,我瞪着照片看了好久,才敢相信的确是歌手李荣浩。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当看到第三张海报时才真的让我吃惊,虽然一眼就看出了海报上的女子是赵丽颖,但却是如此不一样的赵丽颖,没了固有的清新、阳光、可爱,而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女同学”。

熟悉赵丽颖的人可能都知道,《新还珠格格》的乖巧聪慧晴儿,《陆贞传奇》步步涅的陆贞,《杉杉来了》善良清纯的杉杉,男女老少都追的《花千骨》里呆萌懵懂的小骨……不管是在现代剧里自我奋斗成长,还是在古代剧里层层打通关,赵丽颖给观众的印象自始至终都是清新、呆萌、阳光,一看到她仰起脸笑,就觉得阳光灿烂世间太平,永远是个小女孩。

但在《乘风破浪》近期发布的这张海报里,作为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赵丽颖一改以往形象,在韩寒的“塑造”下成为了另一个人。海报上的赵丽颖完全超脱了过去,那个观众心中固有的“阳光清纯小女孩”变身为沉静温婉却有力量的巷口姑娘。

海报中,赵丽颖站在暖色路灯下,半高领毛衣配以浅色针织外衫,顺直的长发配以素妆淡抹,造型简单素雅却十分亮眼。安宁柔和的眼神传达着一种静谧的文艺气质,让人十分好奇她究竟有着什么故事。我想,如果有这样一个女人站在某个巷子口回望,一定可以停住行人的脚步,让他们被深深吸引。

这可能就是导演韩寒塑造角色的能力,帮助演员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从原有的自我深度中发掘出更多潜在的自我。

一个演员的生命力可能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女演员,花期过了戏路也很容易走到尽头,但与此同时演员的生命力也是没有限度的,它需要外在的际遇也需要自己内在探索与成长。当然,机遇需要遇到好的本子、导演。特别是优秀的导演能让演员生命长度无限拓展,TA能洞察和挖掘一个演员身上不同的个性,让演员释放出最适合角色的自己。

其实不光是赵丽颖,韩寒在《后会无期》里塑造的其他女明星变化也大为让人惊艳,王珞丹在出演完《后会无期》之后,米苏站在隧道中手指夹烟转身回看的形象,将留在观众心中多年的米莱清扫得干干净净。此外,袁泉一头短发素颜出镜,对,是素颜,我坐在观影幕前能把袁泉眼角的皱纹看得清清楚楚,但这皱纹却使袁泉蜕去以往的精致变得更美了,是那种散发自然率真的美,特别是她穿着深蓝色方格衫黄色牛津裤,打得一手让男生都惊叹的台球时,更让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袁泉这个人,而不仅仅是角色刘莺莺。而且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说的那句话,“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后来这句话还被可口可乐印在瓶身上,以至于每次喝可乐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袁泉干净帅气的样子。

相比短暂出镜让人眼前一亮的袁泉,陈乔恩的戏份更短了,这仅有的五分钟戏份里韩寒却把陈乔恩以往荧屏“公主”形象彻底颠覆,在剧中饰演替身演员的陈乔恩,一会儿是穿旗袍身材妖娆的女子,一会儿是民国女学生,最后还竟然被枪决了,一边佩服陈乔恩的演力,一边纳闷这就结束了吗?五分钟就后会无期了吗?好意犹未尽啊。

去年八月份我去帕劳的时候,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读完了韩寒的《我所理解的生活》,一直觉得韩寒是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理解的人,正是因为这种反复的思考与探索,视角独特的作家当了导演之后,都会让角色有更多的突破,他对每个艺人的塑造也肯定会与众不同,相信看完《乘风破浪》,观众也会忘掉是陆贞、是杉杉、是小骨的赵丽颖。

但她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赵丽颖呢?

这就看韩寒的演绎了,最起码,海报上的赵丽颖已经完全超脱了她自己,但除此之外,一切未知,也正因为这个未知,才让我更期盼电影赶快上映。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