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坍塌事故观后感_第1篇:
通过项目部组织的清华附中12.29重大安全事故学习会,作为建筑施工第一线的管理人员,深深的感受到“安全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这句话不仅仅是口头说说,也不仅仅是拉拉标语,喊喊口号的事,而是真真切切要把身边点点的安全隐患消灭,落到实处。同时,也让我深深的震撼到生命的脆弱,既然生命如此脆弱,那作为我们建筑施工高危行业第一线的人员,如何能把脆弱的生命凝练得坚韧,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安全管理要杜绝“轰轰烈烈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伪管理模式。拌人的桩不在高,违章的事不在小,一颗螺丝,一个钉子,一根架子管等小的隐患都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所以安全管理不要轰轰烈烈的,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管理,抓小事,管细事,切切实实把每个安全小事落到实处。
2、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每一个工序开工前都必须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交底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全面,不能一个交底管整个工地,缺乏针对性。交底人在交底时不能走过场,签个字就完事,必须言传身教,把交底内容和精髓真正交到作业人员心中。
3、安全工作必须“能开口,会开口”。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开口制止,及时处理,不怕得罪人,把隐患的危害分析给操作工人,采用柔性管理方式,不能生硬管理,使班组人员产生逆反心理。
4、加强专业知识、规范的学习。自身专业素质过硬,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结合理论与实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5、多跑工地,在工地现场多看,多想,多和现场工人沟通,了解他们所想。施工管理不是在办公室管理,必须要深入到现场,在现场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的学习,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若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认真负责,事故就不会发生,安全工作时刻从零开始,时刻都在路上,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我们时刻系上安全带,与安全同行。
清华附中坍塌事故观后感_第2篇:
2014年12月29日发生的震惊全国的清华附中体育馆及宿舍楼工程筏板基础钢筋坍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10人死亡,4人受伤。
事发部位位于基坑3标段,深约13m,宽约42.2m,长约58.3m,底板为平板式筏板基础,上下两层双排双向钢筋网上下层间距1.5m,用马镫筋支撑,马镫筋采用直径为25mm或28mm的带肋钢筋焊制安放间距0.9m至2.1m,马镫筋横梁与基础底板上层钢筋网大多数未固定。上层钢筋网上多处存在堆放钢筋物料严重超负荷,事发时上层钢筋整体向东侧移位并坍塌,坍塌面积2000余平方米。 <一>事故直接原因
(1) 未按照方案堆放物料,马镫筋无斜撑,间距1米实际为0.9m-2.1m,原设
计32减小至28或25mm制作和布置马镫,马镫筋未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致使基础底板钢筋未形成完成的结构体系,致使基础底板钢筋整体坍塌。
(2) 未按照方案要求堆放物料,施工时违反《钢筋施工方案》规定将24捆钢
筋物体直接堆放在上层钢筋上,施工现场堆料过多且局部过于集中,导致马镫立筋失稳产生过大的水平位移,进而引起立筋上下焊接处断裂,致使基础底板钢筋整体坍塌。
<二>事故间接原因
(1) 技术交底缺失,未按照要求对作业人员实施钢筋作业的技术交底工作,致
使作业人员未按照方案作业擅自减小马镫筋直径,随意增大马镫筋间距降低了马镫的承载力;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钢筋工未经安全教育上岗作业,劳务分包管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其为抢走于工期,盲目吊运钢筋材料,集中堆放在上层钢筋网上荷载超负荷。
(2) 备案项目经理长期不在岗、专职安全员配置不足。
(3) 管理混乱,北京建工一建公司存在非本企业员工以内部承包的形式承揽工
程的行为致使不具备项目管理资格和能力的人员成为项目实际负责人。
(4) 监理单位对项目经理长期长期不在岗履职的问题监理不到位,且事故发生
后伪造了针对此问题下发的《监理通知单》;二是对钢筋施工作业现场监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并纠正作业人员未按照钢筋施工方案要求施工作业的违规行为;三是对项目部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监理不到位,致使施工单位使用未经培训的人员实施钢筋作业。
(5) 建设单位对项目经理长期不到岗未予有效处理,合同工期较定额工期压缩
了27.6%,在一定程度对施工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6) 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到位。
<三>事故防范措施及建议
(1)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安全警钟长鸣
要深刻吸取清华附中工程12.29日筏板基础钢筋体系坍塌重大事故的沉痛教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切实贯彻落实政府部门关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有关规定,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性命为代价,严格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鉴定不移抓好各项安全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全面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工作。
(2)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要严格规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落实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责任,严禁利用任何形式实施出借资质、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严禁对施工项目“以包代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名不符实的现象发生;监理单位要严格履行现场
监理职责,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承包企业资质和施工方案,对发现施工单位存在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督促整改并报告建设单位。如施工单位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拒不整改,及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要履行建设单位职责,合理确定工期、造价,协调督促各参建单位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及时向施工单位支付相关安全措施费。监理单位负责监督落实投入。
(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监理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严格规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理企业要严查工程现场事故隐患,总监必须具备相应资格和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中标的总监必须依法到岗履职,确需调整时,必须履行相关程序,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度落实到位。监理企业要严格技术管理,严格执行施组、专项施工方案等审批制度,现场人员不得随意降低技术标准,违章指挥作业。
<四>从监理企业角度分析该事故涉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十四条: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该案例监理人员未发现安全事故隐患,致使重大的事故发生,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工程监理企业因未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更多热门文章分享阅读:1.
2.
3.
4.
5.
6.
7.
8.
9.
10.
作为首部心灵环保微电影,《霾没了》直面社会敏感话题,深挖现代都市强人的内心脆弱,用触人心扉的圣诞故事,呼唤纯真的心。
从物质层面上看,我国尤其是北京这类大城市,已经被环境污染折磨得遍体鳞伤。尤其是近两年最肆虐的雾霾,已经让人们达到了谈之色变的程度。从精神层面上看,许多都市强人们,都像周迅在片中饰演的女高管钱雪漫一样,表面强势内心空虚,由于对身边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所以下意识用自私和冷漠保护着自己。物质的雾霾和精神上的雾霾,让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离场。比如那个本是公益的捐衣物活动,从另一个立场看过去,就是阴险狡诈的骗局。
面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雾霾,大众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在个人面前,霾是如此之强大。把一个个人放在霾中,比之大海中的一滴水都显不足。对抗霾的侵袭,我们就究竟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这种“无从下手”的窘境,消磨了人们的.斗志。绝大部分人在霾中,都处于缴枪投降的心态。“霾没了”,真的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寄望么?抗击雾霾,真的是只有国家那样的“大”才有责任有能力去完成么?
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整个气候的霾化,源于成百上千的工厂烟囱、成千上万的汽车尾气、成万上亿的“不注意”。正是这百千万亿的汇聚,才形成了如今强大无比的霾。那么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点一滴的好,理论上就可以实现物理变化的逆运行。《霾没了》就是希望通过一个小故事,让人们明白这个道理。
周迅饰演的钱雪漫面对如今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雾霾,心态和大众一样,都有着无从下手的感觉。可是“恶境之南”要剥夺她美貌的威胁,是她不得不比其他人先行动一步。由于上文所述的心态阻碍,她的这一步走得极为艰难----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无从下手”。然而,就在她依然为无从下手而苦恼的时候,她之前不经意间付出的一点一滴,在经过了数个人一点一滴的加持后,汇聚成了足以扫除一个人精神层之霾的力量。看到了这个连锁反应,众人在圣诞钟声敲响的时刻,看到了以小个体解决大难题的希望。
当一点一滴的光芒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别说是霾了,连彻夜的黑暗都能照亮啊!
“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有了生命而变得更加精彩。而每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却将人的生命推到悬崖边上或者是深渊。
而每一起事故都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正如“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所说,每一起重伤、死亡或者重大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伤或者故障,而这29起事故障和轻伤的背后则有300起隐患或违章。安全并非不可捉摸,只是我们不够重视,“海因里希”法则就说明了安全事故其重要的原因,一起安全事故的的发生一般有两种原因造成,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可见安全的重点方向和实施对象还是在于人自身。
通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明白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设备状况都不能仓促应对,都需要多方面考虑,如需作业的现场设备运行状况及环境,需要做哪些措施,并根据现场作业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方案,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警醒、互相监督,联保、互保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切实落实好每一条安全措施。如遇突发事故要能举一反三。其次是个人的工作状态和责任心,我们每个人都要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作息时间,以保持每天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而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也有责任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需及时上报,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为无论从事任何作业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