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油画家陈丹青观后感汇合66句

油画家陈丹青观后感汇合66句

时间:2021-03-30 15:03

参观画展观后感1

“爱艺术并不表示懂艺术,懂艺术并不表示会艺术,艺术不是模仿,而是超脱、创造。”前几天,我去看了学校橱窗栏的画展,各式各样的话都有。有幻想、素描、人物画。而其中,最让我感到奇特的是人物画了。简单的勾线笔、铅画纸、蜡笔就能画出任务不同神态,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样子。

在这些画中,有一幅画讲妈妈在厨房打扫卫生。那幅画是4开打画上的颜色各异。画上的妈妈弯着腰,拿着拖把,在拖地上的灰尘,那个画这幅画的人把妈妈拿着拖把的样子画的十分仔细,可以看到妈妈那被累的汗珠,也可以看妈妈那湿湿的衣服,这是一幅简单的话,可这幅画体现出不辞辛苦的干家务。各种画有不同的感觉。如:优化使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的过程中的布、带、木板等材料上塑造了艺术形象的绘画。他也在欧洲起源发展,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话种。他的前生是15世纪以前欧洲的蛋彩画。达芬奇曾画过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百看不厌,尤其是他那恬静的笑容中蕴藏的永恒之美,更使人无限陶醉与向往。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的含着哀伤有时让人你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这次画画展,让我获取了许多新知识,也让我十分大饱眼福。

参观画展观后感2

10月1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到盐城会展中心参观中国水墨画展。来到会展中心,我透过玻璃门,远远看到展厅里陈列着许多画,我恨不得插上双翅立刻飞到画前。

进了展厅,一幅幅水墨画陈列在我眼前。其中我最喜欢“八仙图”。你看,那八位神仙个个栩栩如生,他们正坐在树荫下休息,互相谈论着自己过海的经过呢!瞧,何仙姑正手举莲叶望着地上奇形怪状的石头,其他的神仙都在悠闲地吃着水果。

我还非常喜欢“锦绣天堂”这幅画。这幅画以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远看,连绵起伏的山峰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青翠;近看,一户户人家在青山的掩映下,时隐时现。正如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说得一样。我想,能生活在这种地方,一定很幸福吧。

一幅梅花图引入我的眼帘,图上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争奇斗艳。梅花能在寒冬开放,不愧为“岁寒三友”之一啊!我想,也许作者正是佩服梅花这种不怕苦的精神,才画梅花的吧!

妈妈正聚精会神地欣赏一幅画。我想,究竟是什么画夺走妈妈的眼球?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仕女骑马图”。图上的仕女都坐在马背上,丝毫不害怕,显得雄姿英发。

在参观的过程中,水墨画专家们还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画的各种画法。有中外结合法、古代画法等,我们都第一次听说。

画展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展馆回家了,这次活动真难忘!

参观画展观后感3

这天下午两节课后,我们全班来到B3幢一楼参观黄原奶奶的书画展。

老师带领我们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四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字画,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悠悠的古运河水,盛开的牡丹,挺拔的墨竹……中间还镶嵌着几幅书画作品,动静皆宜,相得益彰。黄奶奶的笔法苍翠有力,又行云流水,让人不禁感叹她高超的技艺。我课外也在练习书法,觉得个性枯燥,有时都不想写,看了黄奶奶的作品,我想我必须会坚持下去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画就就是牡丹争艳图,形态各异的牡丹竞相争艳,黄的、红的、白的……瞧,上方还停留着两只黄黑色的画眉鸟,时而清脆的鸣叫,时而扑打着翅膀,让人赏心悦目。寓意着我们青少年在老师的教导下用心向上,勇于进取,像花儿一样美。

画展中还展出了一些照片,灵山大佛、江南林园、太湖美景……让人感觉黄原奶奶就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活到老,学到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想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就应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去感受美丽的世界。

参观画展观后感4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用心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资料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情绪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就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就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与他们相比我实在就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参观画展观后感5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画展,轮到我们班参观了,我们都兴奋不已,走进画展室,琳琅满目画,手工作品,以及字贴都映入我们眼帘,我快迅地观赏着,希望能把所有东西都牢牢记住,但是东西太多了,队伍走得也快,所以还是漏掉了许多东西,不过,使我记忆最深刻莫过于纸板飞机模型了,看见了这些飞机模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很久以前,我也有一个飞机模型,也是自制,但材料极其特殊,许多吸铁石,许多小铁块,还有一些小零件组成。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想用这些材料做一个飞机模型,但自己组装成总是有些地方歪七扭八,什么不好看,我只好请来一援军——爸爸帮我修理一下,爸爸取掉些东西,又装上别零件,不一会儿,一架威风凛凛战机模型就组装好了,我爱不释手,但是爸爸却说:“这十分容易变形,最好不要动,”听了爸爸话,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了。虽然我很小心地保护它,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天,我正在吃饭,妈妈吃过饭后在午休,我一时兴奋,不小心把那把放着战机模型椅子碰倒了,我大吃一惊,赶紧回头看战机模型,担心发生事情还是发生了,战机模型散架了,倒处都是零件,我把零件一一找到,从但是却无法复原了。后来让爸爸拼装,但爸爸说他也忘记怎么拼了,我十分后悔,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之后,我把零件包裹在一个布袋里,放在桌子最高处,至今还在那里放着,我至今也不会忘记这些零件发生一点一滴事情。

画展勾起了我美好回忆,美好一幕幕忽隐忽现在我脑海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参观画展观后感6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画展,这个画展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梦想。我怀揣着这样心情,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荷花优雅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花瓣将柠檬黄花蕊轻柔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墨色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蜻蜓停在盛放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作者想告诉我们和杨万里一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美丽,还知道了做人道理。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参观画展观后感7

作为美术欣赏课活动的一部分,上周四我随着我们系的师生一同来到江西艺术中心参观陈丹青画展。在几个小时里,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地欣赏了自己喜欢的画作,也收获了许多。

舍斯托夫说:“人就是向现实转变而尚未完成转变的可能性”。时间、友谊、艺术,是本次展览的主题,由三位画家相识四十年来的故事与作品,作为主线,叙述青年时代的理想,油画实践的轨迹,围绕艺术的友谊。四十年来,三位上海老朋友的故事充满戏剧性的起伏与变化:林旭东由油画转向版画,继而转向电影,又回到油画;陈丹青的绘画与书写生涯,已为公众熟知;韩辛从上海、美国、北京的艺术游历,则是一个少年成长为自由画家的典型。在四十年故事中,陈逸飞、刘小东、贾樟柯,是这三位画家长期友谊的见证人。而三位老友的各自陈述,使我们有机会进入时光隧道,目击时期自学一代如何成才,为今天的艺术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明的对比与反思。

展厅入口的大幅黑白照片,是20年三位老友骑着自行车穿越上海的弄堂,笑得非常开心,一如他们的年轻时代。那是动乱的年代,岁月荒荒,他们躲在角落偷听苏联录制的欧洲古典音乐,自学绘画,彼此玩笑,九十年代,三个人各走各的路,到了新世纪,又凑到一起画画,聆听当年的曲目,依然彼此玩笑??在展厅中,四十年的光阴转化为物质与文字,在展馆的墙上交错并置,灯光下显得很静很亮。

门首两侧的墙上是三位老友的三篇自述,作品由左右两端展墙挂开,按年代顺序,依次分段,向展厅深处延伸:启始于70年代三个自学少年的自画像,以及欧洲各名作的临摹,终结于各自的写作和创作,每一展室印在墙上的解说文字,关于画,关于人。陈丹青与韩辛各写了十余段,林旭东寡言字仅写了三段。此外,半数以上的.画配有图说,韩辛与陈丹青各占一半,这是两个话多的人,一个爱听表扬,一个乐于夸奖。

林旭东写道:一天上街,在淮海路上迎头就遇见了病后的丹青和他爸爸。以后就开始你来我往地时常见面。有时他会和爸爸或者弟弟一起来。他爸爸和弟弟的形象俊朗,常常成为丹青习作的对象,后来丹青画的康巴汉子,骨相结构中也有他们的影子?他这几年的画中,我比较有感于他的印刷品写生,形式上是他在美后期图像并置的延续,但已不只游戏概念,娓娓道来的是他的衷肠,岁月苍桑,世事难料,画家能守住的也只有这几本旧画册,在无人喝彩中自有一种从容与淡定,波澜不惊中题材已被超越:在一笔一划的把玩中,他营造着安放性命的处所?韩辛画得很多,水粉画,画的多是风景和静物。

在画展中找他们的“进步”与“退步”,或者比照谁画得更好,都是无趣的,都是观看与认知的障碍,因展览所能呈示的意涵,是三个独立的人如何与境遇周旋,如何与自己的爱与才能纠葛,如何在不同的时代“画什么”,“怎么画”而他们顽强信守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虽然这份爱遭遇了不断改头换面的时代。提醒是必要的,即:此展本身是一件完整的,难以分割的作品,单独看一件作品,一个人的作品,一个年代的作品,便没有看见这个展览。

绘画,是画家的终身自我教育,眼界,是基本的条件,而眼界,通常指向别人的作品。其实,自己的作品也在教育自己,并赋予对绘画的认知,这是一个使作者成为观众的画展。

参观画展观后感8

在一个寒冬的季节里,我和爷爷还有奶奶,及爷爷的战友,游览了山东济南的大明湖。

在园中,我们观赏了大明湖和其它较古老的建筑。虽然那些景色光彩夺目,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园中不起眼的书画展览馆。

走过一座木桥,就问到了风吹过柳条的香气中,带着浓墨的墨香味,向我们吹来。走进展馆中,最显眼的就是画展区,那里面主要画虎。我们走去,一幅幅画挂在墙上,画中的每一只虎的眼里发出令人恐惧的光,炯炯有神,你盯着那虎,好像真有一只威震四方的雄虎正准备向你扑来,我不时感到有些害怕。

除了虎,还有雄鸡和金丝猴。画家画的活灵活现。一只雄鸡在岩石上用一只脚站着,我想那就是金鸡独立。还有一只猴子,作者的毛笔似乎把看画的人们都带到了林间。一只调皮的小金丝猴在林中跳来跳去,它们上树的本领是那样高。

就在这小小的展厅里,我们都陈醉在这些画里,就这样,呆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被老板的话语把我们的心灵唤了回来,最后,我恳求爷爷,把那幅“虎”买下来。上面有五只虎,五福临门,听着挺吉祥,就买了下来

多美啊!画家们用笔创造了一个“动物世界”,不仅供人们欣赏,丰富了文化生活,而且给我们信心和力量;我也要学画,继承中华优秀文化,攀登文化艺术殿堂!

湖北省美术馆观后感1

20xx年12月30号上午,第三届湖北省现代陶艺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如期举行。这是继20xx年第二届现代陶艺展后,又一次省级规模的现代陶艺展。我有幸随同老师前辈们一起观看了此次展览。感想颇多,收获颇丰。

我院院长徐勇民,湖北省艺术馆馆长傅中望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首先对过去几年来陶瓷艺术家们的努力做出了肯定,又殷切希望年轻的陶瓷艺术家能够积极进取,对湖北省陶瓷艺术的发展给予更高的希望。作为一个陶艺专业的学生我既感到激情澎湃又觉得负担沉重,心里暗暗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点成绩来。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这是古人用来形容景德镇青白瓷的特色形容词,但是用它作为现代陶艺欣赏标准里它却很难让你得到直观的感受,现代陶艺跟传统陶艺不同,陶瓷作为一种生活用品,正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地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作为一种表现手段的现代艺术品却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它跟现代设计,现代雕塑,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现代陶艺已经脱离了传统陶艺的束缚,进而成为一种具有当代性的独立性艺术表现语言。从日用瓷转向艺术瓷,现代陶艺就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欣赏陶艺能够洗礼人的心灵,让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之中放慢下来,轻松下来,发现情趣,发觉内心之中感性的美。

我十分喜爱李正文教授的 《四不》系列,他的作品贴近生活,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都是他灵感的来源,那一个个形体轻松,惟妙惟肖的形象让我感受到了仿佛童稚时的单纯美;黄鉴老师的《春夏秋冬》系列则从器型上进行推敲,四个壶造型各异各有千秋;张晓莉老师的《重叠的印记》系列形如一张张重叠着的宣纸,仿佛纸上的墨迹还未干,重复的累积给人以历史的昭示,欲言又止。李纯的《城市系列》把人和车,楼房结合在一起,让人深思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状态。

这次陶艺展观赏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在对陶艺感性和理性上的认识提升了不少,作为一个陶瓷艺术专业的学生我感受很深,对于我来说学习陶艺的道路还很长,但我会以这些前辈为榜样,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湖北省美术馆观后感2

当真正接触了油画色彩之后才发现自己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次很兴奋地跟着学校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这次美术展。

看到的许多作品,既有前辈艺术家的经典之作,也有油画界中坚力量的实力作品,许多新一代艺术家的画作也为展览增添了几分青春的气息。这次展览充分反映了二十世纪以来,湖北油画艺术创作的总体面貌,在题材、风格、样式上反映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油画的世界有多浩大!

例如范迪宽的《大江滔滔》和唐一禾的《七七的号角》等就让我感觉很有历史背景,单从用色和画面感觉来说就让我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受,好像带着时间的`印记,不愧为老一辈大师的经典佳作;还有郭润文的《地平线》和冷军的《五角星》,因为也见过这两位大师的现场作画,大致了解过他们两个人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去欣赏他们二人的作品,的确各有千秋,风格迥异。此外,还看到了许多年轻的画作,比如我们任课的油画老师陈丹青的作品就在其中,巨幅画作顶至展厅的天地,真的是让画展青春靓丽不少。

经过对这次展览的观赏,我又对油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只是一次短暂的学习,我会继续努力,继续钻研油画世界的秘密。

信仰

一群中国的游客,组团去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尼泊尔,在那里有祭祀女神的神庙,这群好奇的人们,听闻只允许印度教的信徒才能拜见女神的时候,死活央求着导游想办法让自己一睹女神的庐山真面目。可是,那个油头粉面的男主角,居然询问是否能够拿食物喂女神的时候,深深刺激了当地的导游,二个人大打出手,导游跪在神庙前,向女神叩首,叩首时候没有任何虚假,声声震耳发聩,鲜血溢出,导游问中国人“你们真的什么都不信吗?”

这个桥段令在电影院的我,顿时一阵咋舌,是的,中国人为什么不幸福?女主人公是去尼泊尔寻找幸福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们距离幸福到底有多远?尼泊尔的人民真的就幸福吗?

我不知道真实的尼泊尔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但是我知道,但凡是有宗教信仰的国度,那些人们都比中国人幸福。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我们自称是汉人,也正是在汉代,儒、道、释三家都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体系,中国人自古就不缺乏信仰,所以哪怕古时候我们的条件有多差,我们的祖先都能活得幸福!而当下,信仰的缺失之下,中国人还有幸福感可言吗?古人做了坏事,还惧怕冤魂缠绕,总是要去做些好事来平衡自己的心灵,而现在呢?我们连鬼魂索命都不再惧怕了,为了人民币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我们还有什么可惧怕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到一个外国导游如此叩拜自己国家的宗教女神的时候,是觉得不可思议呢?是觉得这个国家的人民还未开化呢?去看看吧,西方国家,那么发达的经济条件,依然有信仰,依然去祈

《等风来》很好的诠释着到底什么才是幸福,女主人公也是在苦苦追寻着幸福,电影宣传的时候也说,自己没有办法给出答案,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能够

枷锁

幸福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记得最近的社交网络上流行一个故事,不要去打搅别人的幸福,当你觉得自己给幸福的时候,也许在别人眼中,你就是最悲惨的,请你在觉得被人悲惨的时候,不要去点破,因为在对方眼中现在就是最幸福的!

其实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何必去在乎别人的眼光呢?自己管自己去幸福不就好了吗?可是,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去解开束缚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女主人公一出场,就对西式大餐挑三拣四,一口纯正的伦敦腔,一派大洋彼岸回来的高端人士的模样,可最后,车子也是租来的,在时间到了之后,只能再加五分钟的路程,自己坐地铁回家。到了尼泊尔,还在团友面前大肆吹嘘,自己那子虚乌有的意大利之旅,典型的自欺欺人!

她的顶头上司,外表光鲜亮丽的白领人士,穿梭在高端派对之上,却也乘着空挡的时候,躲在门口吃着外卖送来的烧烤,甚至在吃完之后,喷着口喷,继续周旋在灯红酒绿之下,何其虚伪?女主人公明明在中秋之夜,也只能啃着面包,却要强的告诉妈妈自己现在很好,在妈妈絮絮叨叨的说着家里如何过节的话语中终于留下了自己的泪水!

诸如此类,电影真实的还原了在大都市打拼的都市小白领的艰难岁月,虽然现在流行“人艰不拆”,可当我看到这样的桥段的时候,总是唏嘘不已,这就是活脱脱的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啊!我们怀揣着一份热血,一份追逐着的梦想,在一个我们认为遍地是黄金的地方打拼。我们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压力,各种莫名其妙的状况,我们却必须要活得有尊严,而这种尊严大多都是依托外在的表象去展示出来的。我们穿名牌,我们用名牌,我们明明只是个接线员,却偏偏要说自己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我们明明收入低下,却偏偏买上一辆车子,只是为了回家的时候有份面子。老家的堂哥曾经跟我说,每到春节期间,在外面打工的人回家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好做生意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总是充大款!可事实上,他们在大都市里过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吧?

这些就是牢牢束缚着我们的枷锁,我们就是太在意旁人的目光,将自己困在了自己给自己设的樊笼中挣脱不出去,你觉得这样你还会有幸福吗?小时候,我们穷,但是却能够整天没心没肺的肆无忌惮的笑着,乐着,父母也永远都是笑呵呵的模样,乡邻们也都和蔼可亲,现在呢?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我们戴着虚伪的面具,尔虞我诈,这样的生活我们真的想要吗?为什么尼泊尔的`人们物质条件不如我们,却比我们更有幸福感呢?因为他们没有如此多的枷锁束缚着!

电影中那美丽的女主人公,倘若是回到自己江苏的老家,难道她不能活得更轻松、更惬意?可她不愿意,宁愿在大上海蜗居,也不愿意在自己老家安享太平,也许你会觉得这才是拼搏的精神,这就是当下鼓吹的创业精神!省省吧,如果人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那么比尔盖茨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羡慕的呢?

程天爽只所以改名字为羽蒙,是因为羽蒙这种《山海经》里面的怪胎,长有短小的翅膀,总想飞出大山,却怎么也飞不出去,以羽蒙这种怪胎来比喻自己。可是你想过吗?羽蒙为什么就非得要飞出去呢?踏踏实实在自己的羽民国生活下去难道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羽蒙每天都能有很多快乐的事情可以去做,为什么非得要飞出去呢?飞出去之后的世界,真的是自己适应和能把握的吗?其实这就是一层深刻的寓意,寓意着幸福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脚下,关键是自己如何打开枷锁,把握住自己的幸福,能看懂这个,你才算真的看明白了这部电影。

等风

王灿在寺庙里面吐露自己的心声,最后询问得道大师,自己该怎么办。大师说,要等风来吹散!电影的最后,少根筋的王灿领着程天爽去滑翔,实现她羽蒙能飞的愿望,风起的时候,远处的雪山美得令人窒息,那瞬间,程天爽克服了恐高的心理,开始涤荡内心,真正享受了一次美美的幸福!你能知道他们在等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风吗?

让我们结合另外一个充满寓意的桥段来透析这个所谓的“风”。尼泊尔乡间的牛群,每头牛都会挂一个铃铛,当主人摇起铃铛的时候,牛们便会回家来了。当一头牛迷路的时候,那铃铛的声音也能指引它的主任找到它。影片结局是,纨绔的王灿送了一个同样是挂在牛脖子上的铃铛送给了程天爽,铃铛被风吹起,想起清脆的响声,你知道那风是什么了吗?

我们在等的风,一如在能够使得牛儿身上的铃铛想起来的风,那阵风儿吹来,我们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我们才能不至于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那风,是程天爽爸爸的那句“实在不行就回家吧,家里至少有口饭吃!”那风,是我们看淡一切之后的那份笃定和从容。

电影中的尼泊尔农民为了获取更多的工作机会,在抗议,甚至爆发冲突,他们的口号就是坚持理想,理想到底是什么呢?王灿说,自己的理想就是战死沙场;李热血呢,那份理想就是做个真实的自己!不要去笑话这个有点神经质的热血姑娘,她告诉你的才是幸福的真谛,什么理想,什么坚持,都不是最重要的,踏踏实实做你自己,比什么都幸福!

做回自己,不再虚伪,不再掩饰,那需要一阵强有力的风来给你助力!年纪转眼到了而立之年的自己,愈发能够放下现在的一切,渴望着能够回归小时候的耕读生活,却被很多友人耻笑,甚至有人说我是心底的自卑心理作祟,才会逃避现实的压力,我实话实话,我也需要一阵有力的风,能够促成我去放下一切,我也希望有一阵风,能够吹响我脖子上那个铃铛,那我找寻到来时的路,能够回到我温暖的家!

我们都在等那阵风,那阵能够让我们快乐起来的风,可是,风儿,你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我已经等待了十余载,不知道再有十年,你是否就能扑面而来呢?幸福啊,你在哪里?你什么时候才能被那阵风儿吹到我的眼前,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着你的存在?

《等风来》或许会如同去年的《泰囧》一样,票房大卖,并带动尼泊尔在中国的旅游热,可是,亲爱的朋友们,当你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扪心自问,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幸福了吗?你真的能找寻到幸福吗?你真的知道为什么尼泊尔会那么幸福吗?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