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权攫取司法的生命,资本腐蚀司法的灵魂。如果为强权铺垫,为资本背书,司法终将走向不归路。当公众的合理诉求不被尊重,当公众的法治信仰被彻底击溃,当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被摧毁,别再问谁是唐慧。
《守望正义》观后感
记得,孟德斯鸠曾经说过“正义乃是两件事物之间的一种恰当关系”,罗尔斯曾在他的《正义论》当中也开宗明义:“正如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正义乃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所以说,正义是法治精神集中的体现,是法律精神的灵魂。作为一名法院工作人员,应当守望正义,守望心中的良知,不但是对自我道德的一种自律的完善,更是对法院干警这一神圣职业的一种高度概括的定性。
正义是力量。公正司法,捍卫正义,是法官的天职。但在现实环境下,要顶住各种舆论压力,排除各种是非干扰,协调各种复杂关系,常常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排除万难。那些甘于奉献、舍身护法、坚守正义的法官们的事迹常常感动每一个法院人,所以自己心中时刻铭记着法律权威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我们始终坚信“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正是正义的力量和威严,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越来越完善,司法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繁荣和谐,人人共享法治成果。
正义是大爱。初进法院时,知晓院史后,心中敬意油然而生,院训“厚德尚法、秉公励业、清廉为民”更是时刻激励着我一直奋斗,更加坚定了我始终为民的正义追求。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唯有青春、热血、辛勤和汗水。我会用一颗年轻而又富有朝气的心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精力充沛地面对每一个困难与挑战,努力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法院人,让生命伴随法律成长,让和风吹拂正气,让春雨滋润民心,让行动感召正义和良知。在这个没有绚丽七彩的岁月里,守候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守望灵魂中“正义”这两个字所包含的简单而又复杂的人生启示。让我们一起以大爱的名义,驾驭正义之风,吹响“人民法官为人民”的集结号,大胆的向前迈进。
正义是良知。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的精神代代相传,正义的力量历久而弥新,一位又一位的人民好法官,凭着自己对法律的忠诚、对审判事业的热爱,手持天平,拨云见日,头顶国徽,纵横驰骋,勇敢担当维护正义、评判是非的神圣职责。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念一想,事关我们法院未来的大局,我们的一分一秒、一昼一夜在公正地记录着我们的功德和罪孽,何去何从,完全由我们自己选择决定。为了使法院的每一个裁决都经得起法律与人民,良知与历史的考验,除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及坚守“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精神信念不动摇之外,我们别无他途!因为,我们是人民的法官,来源于人民,必须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是人民大众中的一分子,永远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正义是灵魂。雷锋同志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服务中去”,对于法院人而言,正义乃是其生命中的灵魂,失去灵魂,便失去了民心,何谓“人民法院是人民的”。贺拉斯说过“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因为俗语说得好,到处在等于无处在,四处为家的人无处为家”。我相信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脚步不会停止,人民法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脚步不会停止,人民法官走上守望正义的阳光司法道路的脚步也绝不会停止!
守望正义,只为了血脉中最恒久的涌动,作为一名法官,我们的上帝只有一个,那就是神圣的法律;我们的良心只服从一条,那就是公平与正义;我们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
《守望正义》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正如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正义乃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那么什么是正义?又怎么会成为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如何才能实现正义?这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制度不同,环境差异,人们对正义的理解也大相径庭,“正义乃是两件事物之间的一种恰当关系” ,“正义乃是我们在平衡中所做出的价值判断”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正义的理解。正如博登海默说的那样“正义具有着那么一张变幻不定的面孔,他就像古希腊神话当中的人物一样,总是变幻不定,我们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我们还必须得努力的阐释它。”
正义是人类社会崇尚的美德,是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正义本身不能自我实现,就国家和社会层面来讲,正义必须有以国家权威为后盾的体制、机制、机关和人员作保障,必须有正式的、权威的表达和实现通道。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监督是社会正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根本任务。基于法律监督的宪法职能定位,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对正义的理解和守望,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具有认识论上的意义。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它不存在于自然的苦乐原则之中,不存在于抽象的理性观念之中,正义存在于人类社会制度之中。守望正义是一份庄严而厚重的责任,是检察机关、检察人员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是检察机关切实履行宪法职责、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政治责任。
正义的力量能够唤醒沉睡的良知,驱走一切邪念和不公正。任何挑战正义的行为在庄严的法律面前都是苍白无力、注定要失败的。然而,守望正义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正义的实现必然要悖逆一些人的愿望,冲击现有的社会分配格局,损害某些群体和个人的非法既得利益,肯定会受到形形色色的阻碍、干扰和反抗。“徒法不足以自行”,守望正义不仅仅是法治理念、也不仅仅是价值追求,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检察人员要有守望正义的勇气、力量、能力和水平。
守望正义,始终坚持检察工作的政治方向。“政治的合法性是国家治理的第一要务”,而“司法决定的权威性是因为它们出自一个获得了政治认可的渊源”。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正确处理执法办案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无限忠诚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理念和信条。
守望正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司法依赖于民众的信赖而生存”,国家一切权力都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满意是检察工作的最高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工作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安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守望正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关乎事业成败”。检察人员要锤炼品德意志、锤炼真本领,自觉防止盲目乐观、不思进取的不良情绪,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勇于迎难而进,勇于开拓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勇于争创一流,提升工作标杆,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法律监督的光荣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守望正义,始终确保权力的正当行使。检察权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人民。“权力应依法行使,而不得高于正义”。检察人员要树立忠诚、公正、清廉、为民的核心价值观,遵法、重效、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观,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安全相统一的业绩观。对法律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谨慎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司法谦抑原则,不以管人者自居,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权力观,坚持职权法定,坚决防止权力滥用。
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指出:“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无需推测,守望正义就是检察人员心中最高的道德法则,是检察人员的'神圣使命。
《守望正义》观后感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对公民自由的剥夺只能由法律为之,一切法律事务均应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这些基本的原则早已被现代法治理念与实践所认同。劳教制度以行政条例规定,以行政手段行使,未经司法审查未提供司法救济,既无宪法之依据,又违背权力之制衡。劳教制度已经不是打个补丁堵个漏洞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高层已经抓紧制定改革的方案,未来值得期待。
缺乏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绝不意味着司法无所作为。在个案中,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可以通过对利益、权利、价值的平衡,对观念、论点的评判,对民意、民情的回应,传递出法治的精神、法治的理念。本案的审理,如果永州能够摆脱各方面的干扰,唯事实、证据、法律定案,不会发展至此;如果永州能够经由个案审查,论证劳教制度的各项弊端,呈报最高法院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立法建议,也可能在法治史上留下重笔。
没有赋予人民法院审查抽象行政行为的权力,地方化的司法权设置,行政化的司法运作机制,注定了唐慧案必将异常艰难。
司法不可承载之重又何止唐慧案?考察一些地区的司法现状,外部,按行政区划设置各级法院,司法管辖区域从属于行政管辖区域,组织、人事、经费、装备均由地方负责,法院缺乏独立的空间。内部,行政权与审判权不分,审判执行、行政、后勤人员编制、待遇、考核、升迁不分,等级分立的职级结构框架下,功能交错,审判行政化,按职务高低分配案件决断权,法官为了行政级别沿着科层阶梯艰难攀爬。外部干预、诱惑,内部束缚、管理,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电视剧《老农民》正在热播。我想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看后都会有自己的感想、感悟、感慨吧!其实,伴随岁月前行,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世情的变化,都会使历史留痕,刻在人们的记忆里。从历史留痕与人们的记忆中,我们会找到对人类社会历史最好的诠释。是真理还是谬论,是正道还是邪途,只有经过岁月的洗刷才会让人们看得更清楚。
电视剧《老农民》
《老农民》将视角对准了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用波澜壮阔的大手笔书写了一场土地改革所引发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农村变迁史,这可谓是由泪水与苦难所铸就的史诗,这也是一部为农民代言同时又高度还原中国农村的作品,它做到了真正的接地气,只因它所刻画的人物对我们这片生活过的土地爱得深沉。
关于《老农民》最让人
剧中刻画了多个鲜明的形象,而这并不是单一维度的呈现,而是以颇为立体化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农民形象。不同于当下荧屏农民多以被曲解或是被调侃的面貌出现,《老农民》显然用了一种饱含深情的方式来呈现这群可亲可敬甚至偶尔也有些“可憎”的群体,在这个大的群像里,我们既可以看到牛大胆这种勤恳忠厚的农民形象,也可以看到精于算计,见风使舵的乔月,也可以看到心有不甘但又认命的马仁礼,甚至我们可以看到灯儿颇具童话气息的一生守护……总之,《老农民》为观众最真实的呈现出了中国世世代代农民的整体面貌。
剧中聚焦了颇多具有年代意义的节点,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三年自然灾害,乃至到后来的新农村建设,剧中都有着清晰的脉络呈现,同时导演将这些大时代的变革集中反映到了个体中去,从大变迁深入到农民的基础生活中,也让观众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中国农民心理的成长与转变,可以说,在一个个的故事高潮中,农民也随着时代一同成长,农民不再是昔日那种愚昧的面貌,而是富有了独立思想的一代人。
在荧屏上,中国的8亿农民(9.4亿农业人口)这个庞大的群体一直是被社会所忽略一个群体,《老农民》做到了为他们发声,可以说,本剧在某种层面也是8亿农民树碑立传。它很大程度展现出了农村勃勃生机的一面以及农民可爱的一面,对于当下观众来讲,这是一次重新审视农民的机会,而关于世世代代农民的奋斗故事,同样对于当下年轻一代的观众有着激励作用。
作为金牌编剧高满堂“工农商”三部曲的.收尾大作,《老农民》做到了剧本质量的精益求精,同样好马配好鞍,剧中一众演员的出色表现同样值得称道:多以知识分子出现的陈宝国,扮演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丝毫没有违和感,而他的那股天然的接地气更是让人折服,而牛莉、蒋欣这两个女星,也塑造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荧屏形象,她俩一静一动,在这部剧中也无时不刻不注入着新鲜的活力。
《老农民》用一出出农民的悲欢离合让观众看到了几代人沉默与坚守的力量,同时用苦难与挫折铸造了这不可磨灭的史诗。
观电视剧《老农民》有感
最近,经人推荐,断断续续看了几集电视剧《老农民》,引发了对“三农”问题的一些思考。电视剧讲的是山东黄河岸边一个小山村的一群农民几十年间的创业史、致富史,故事鲜活、生动、真实,感人至深,引人沉思。给人最大的启示,是广大农民对过上好日子的热切期盼,是人民群众中蕴含的无限创造力。
“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庆既是直辖市,但又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城乡差异大这“四大加一大”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必须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必须首先解决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问题,真正做到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
不能回避农民的利益问题。三农工作要坚持一条主线:“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三农”工作肩负一系列重大任务,包括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其中,尤为关键的一条,就是促进农民不断增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三农”工作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否则,像《老农民》所演的那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民家里连个猪也不能养,或者只能养公猪不能养母猪,把农民的手脚完全捆住了,何谈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建设农村!因此,“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
一定要放开农民的手脚。做好“三农”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比如说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问题。怎么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就是要坚持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开经营权。农村土地的流转,农业生产组织和生产方式的变动,规模经营、合作、联合等,都是在经营权这个环节去完成的。这里,要坚持一个原则: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不是政府,流转的前提是依法、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下指标、定任务、超进度。土地流转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间可长可短,但要坚守“底线”,就是“三个不得”:不得改变集体土地的性质;不得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守住了“底线”,就可以大胆试、放开干。
“三农”工作要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比如说,城镇化问题,必须更多地从“三农”的视野、从农民的角度去考虑,才不会走偏。这就是,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民进城不但要进得来,更要留得住。再比如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考虑城乡资源和要素的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的流向不能是单向的,不能什么资源、什么要素都进城了,如果把农村彻底掏空了,如何建设新农村?
农村要发展,带头人很重要。正像电视剧中反映的一样,一个有头脑的好村支书,一个配合意识强、扎实肯干的村委会主任,一台戏就唱起来了,全村致富发展也就有奔头了。必须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