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对徐小平同志有所耳闻,这次公司组织我们观看他的先进事迹,我的心情无比激动观看了他的演讲。徐小平同志是发动机二厂的一名维修工,作为一名维修工,他并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设备坏了就去修好,而是尽可能想办法让设备不再出问题,他的探索创新的精神,让他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激光技术普遍应用在现代制造业加工工艺中,由于激光设备经常发生焦点走失的情况,“焦点捕捉”成为快节奏流水线生产的主要技术瓶颈。徐小平大胆提出“用可见光代替激光,实现可视对焦”的假设,可德国专家否定了这一想法:“这是不可能的!”
徐小平不服输,经过4个多月的钻研、探索和实验,研制成功“激光可视对焦仪”,不仅填补了一项国际激光技术的空白,也在上海大众生产实践中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400多万元。
徐小平对工作的热情使我特别钦佩,他日复一日的围着厂里的机器转,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厌烦过,但是他说:“工作对我而言就像是在做家务活。你想,你为家人做家务,怎么会感到厌倦呢?现在,厂和家在我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体了,这种状态使我在很大的压力下仍能保持精神饱满,心情愉快。”他将维修工作视为自己的`事业,倍加热爱。他刻苦钻研业务技能,敢于向专业领域的高端水平挑战,在他管辖的进口数控机床的维修保养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业绩。近十年来,他为企业攻克了三十多项的技术难关,进行了大胆的工作创新,减少了维修工件,降低维修成本高达4000多万元,为企业在中国制造出一流的轿车发动机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从事维修工作时,只有高中文化。面对进口的数控机加工设备,他博采众长,注重自身的能力培养,将学习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工作了29年顽强地自学了26年,使自己成为了既掌握高超专业技能,又有良好外语能力的学习型技术工人。他的这段话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应该也要抱有同样的热情,不仅是一板一眼的工作,更加要予以创新。不断学习和创新。
徐小平同志一次又一次获得劳模称号,工作中的兢兢业业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当他觉得和德国人交流有障碍时,为了能够没有误解的获得德国技术,他选择自己学习德语,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对于只有高中文化的他。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小平同志成为了德语讲的最好的维修工人,这也是他能够解决各种维修难题的垫脚石。同时让我看到学习是多么重要,,只有不断学习,给自己注入新鲜知识,才能使自己在时代的潮流中不被淘汰。
2020开学第一课直播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自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自己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2020开学第一课直播观后感2
今天,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2014直播:新春第一课》,讲的是爱,是爱给了他们力量——高振宁一家为远安捐款,刘发英为大家创造读书机会,袁裕孝把上个世纪的东西带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高振宁一家,高振宁原是三个人的名字,是一家三口的总和。
袁振兴家境贫穷,以一个小卖部为生,每天都把20元钱放入爱心汇款箱,给远安特别小学。我深受感动,老人一家自己的钱都不够用,却还给不认识的人捐款。而现在,就是亿万富翁也不会给孩子们捐一份钱,还埋怨着“凭什么要交?”而这老人无声无息,默默地帮助!如果我们是小树,那他就是蚯蚓,没有人注意他,甚至骂它肮脏、恶心,但他总是默默付出。
也许中国每个孩子都能收到这样的礼物,但后面也许是一位老人卖牛奶,捡破烂的黑色背影……
科学大众读后感1
这几天我读了《科学大众》这本书,书中分为13个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德少年榜中的《科幻电影激励他成为环保小卫士》。文中讲的是1994年7月出生的张畅煊,他看了美国电影《后天》后他下定决心要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他的家人在他的要求和督促下,纷纷加入了环保志愿者的队伍。
又一次他看到外婆家的卫生间的污化管是后池塘,他便告诉外婆,让外婆建化粪池,几经周折外婆答应了。他想到许多和河流是现状,就去了好几个村庄,小河的水污染也有所不同,他后来将调查结果写成小论文《清澈的池塘,美丽的家》。几天后他把文章发送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引起了关注。
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知道了保护坏境的重要性,并决定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去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大众读后感2
我们的童年是书是世界,我们的童年是科学的世界,我们的童年是想象的世界……我也不例外。
这个暑假,我便看了《科学大众》。科学大众有很多内容:沙漠大冒险,介绍了沙漠、科技情报站,交给我们更多知识、我是小科学家,让我们看到更多同学的发明……在这些板块中,我最喜欢酷酷新品和科学动漫接力。
在酷酷新品中有飞行汽车、奇特的u盘和奇特的手机套,让我一一为大家介绍吧!飞行汽车就是空路两用汽车,这款汽车有苗条的身材轻轻的体重。它能借助旋翼在天空中飞行。他需要150多米长的跑道。这款飞行汽车可厉害了,时速可达180千米!奇特的u盘像牙刷它被放在U盘大小的盒子里使用时把刷头取下,翻转后接上盒子就能使用。出远门时,把刷头塞进盒子就好了。奇特的手机套像半个马克杯。它不但外形新颖还很使用,马克杯的`手把是一个支架,可以让手机45度、70度横放或竖着放。这样,看视频就轻松多了。
科学动漫接力告诉了我们夜行动物的秘密。周末,小璐、小诺来到了动物园。他们知道了小兽展览馆里有夜行动物。夜行动物在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早上9点就要关灯。他们要活动了!在黑暗的地方怎么活动?大家十分奇怪,其实是因为它们的眼睛能反射。
说道夜行动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一次,我准备去上学,发现家门口有一只小猫在睡觉。我就学着猫喵喵叫了起来。小猫立刻走了。我又去叫他,这次它不理我了,我走了。如果我知道它是夜行动物就不叫醒它了。
读书可以知道这么多有趣的事,以后我们要多读书,知道更多的事。
科学大众读后感3
我最喜欢的书就是《科学大众》。这是一本关于科学、益智类的杂志。
《科学大众》上面有许多生活小常识,比如:哪个指甲长得比较快、为什么脸上汗毛看不到、为什么白糖放久了会变色、水果为什么有香味、人为什么会有饿和饱的感觉……也有一些很有趣的板块:酷酷新品show,上面有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比如有一颗红色的灯泡,上面有水泡,其实他是一瓶饮料。还有《小璐填字》、《智力大挑战》、《眼力大比拼》、《科学为什么——奇妙的世界》、《科学为什么——问题对对碰》。
地球最小的青蛙身长9毫米,体型不及巧克力豆:尽管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但还是有一些新的物种陆续被发现。科学家在巴布亚新几内发现2种新种青蛙,新种青蛙的体型还没有一粒巧克力豆大呢,身长大约在8。5——9。0毫米之间。新发现的这2种不仅是地球上已知最小的青蛙种群,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小的四足动物或者四足脊椎动物。怎样,这一段很有趣吧,这就是《科学大众》的1个小小小小的部分哦。如果你有兴趣,就去看吧
《科学大众》还有一些益智类的游戏,比如迷宫啊,填字啊,眼力啊……这可以休闲一下,让大家非常放松。书后面还有一些漫画,这可以让你边学习科学知识,也可以让你没有压力的看书。
如果你有压力的话,或者你有什么烦恼,我相信《科学大众》是1个很好的选择,他可以让你遨游在宇宙的欢乐中,沉浸在未来的世界里,然而提高你的科学知识。
科学大众读后感4
恐龙生于什么代?它们为什么拥有这么庞大的身体?菊石是什么样子的?那就让我们翻开书,一起寻找答案吧!
恐龙大多数生活在中生代,分为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食草恐龙体形十分庞大,那是因为中生代时,地球的整体气温相当高,植物也长得特别茂盛,食草恐龙有了充足的食物,所以它们的身体就越来越庞大,而且这庞大的身体还能一直保持下去,真是厉害极了。
还有一种叫菊石的海洋生物,在很久以前就灭绝了,但它们十分有趣,壳可以变成任何形状,身体象潜艇一样,想浮起来就冲入空气,想要沉下去就加入水,很方便的。
这期的主要内容还有《未来生物狂想》,现在葡萄牙有一种珊瑚虫,根据科学预测,到以后就可能进化成“幽灵水母”,它可以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自己喷出水流游走,还可以使用电铃攻击,更厉害的是它们还能给自己充入气体,让自己漂在水上。
我从这期的《科学大众》中认识了许多灭绝的动物和科学预测的未来动物,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们没有见过恐龙,但人们靠化石可以把恐龙的形状还原出来,看着这些还原图,好像就在看真正的恐龙照片一样哦!科学真是了不起!
科学大众读后感5
我本来不喜欢看科学之类的书,可是有一次爸爸帮我定了一本《科学大众》,可拿到书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好看的就把书放到了书桌里不去看它,不去管它。可是,到了阅读课老师让我们看自己的书,不去图书馆看书,因为下雨所以不去图书馆了,我硬着头皮的拿去书看了起来。日记
我在书上看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我国的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的中央,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时还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全世界陆地面积为百分之1。62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点三,而沙漠面积以占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四十三的土地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沙漠虽然美丽、神秘,但全球的沙漠化却令人越来越担忧了。要是我们不保护地球的话,迟早有一天,地球会变成沙漠的海洋,这样会名不聊生的。
仙人掌具有在干旱休眠的特性,雨季来临时,他们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长。百岁兰其一生只长二片叶子,但每一片叶子都可以活在百年甚至千年时间。红柳在我国干旱的地区,红柳是骆驼的主要饲料。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动物世界,我给大家介绍二种动物,他们分别是双峰骆驼、蒙古原羚,首先我给大家介绍双峰骆陀,双峰骆陀在驼峰里储存脂肪。应为我们人类不保护环境而导致在世界上野生的双峰骆驼仅有剩下几百头了。最后我给大家介绍蒙古原羚,蒙古原羚主要生活在半旱地区,为寻找水源会性地迁数百千米。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生活处处皆科学。我们应该多看书,多读书,这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量。长大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最后,我要让大家多种树,少砍树,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不会变成沙漠。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更美好。
科学大众读后感6
星期天,我做完作业,接着看从同学那里借来的——《科学大众》。
忽然,“白糖烧焦了会变黑变苦”这几个字跳入了我的眼帘。“咦?白糖烧焦了,真的会变黑变苦吗?”我好奇地问妈妈。“你自己做一做不就知道了。”妈妈也不知是不否,抛给我一句话。
问人不如问己,我自个儿来张罗。不过一会,我就把材料准备齐全——白糖、锅,铲子、盘子。实验开始了!打开煤气灶,我先瞒着奶奶,偷偷放了一大勺(盛粥的勺子)白糖在锅里,学着妈妈炒菜的样子,用铲子不停地翻炒,过了30秒、50秒、1分钟……白糖开始发生了变化,先是黄色,接着是深橘色,最后变成了黑色。我把烧焦的白糖放进碗中,舔了一小口。呸,我立马把那烧焦的白糖吐了出来,因为它太苦了。“为什么白糖烧焦了,会变黑变苦呢?”我带着这个问题问了一下“无声老师”——还是那本科技书。上面写着:白糖烧焦后变苦,是因为它在受热时,白糖里的“羟基”与氢原子结合变成了水,水受热蒸发掉了,剩下了黑糊糊的碳。这样,颜色由白变黑,味道也有甜变苦。
做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问题——白糖烧焦了会变黑变苦了,那有没有毒呢?我立马查了一下电脑,上面说——不管是白糖还是红糖,烧焦后就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变化过程就是起了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糖色(shai),从理论上说有害,但随着食物吃一些是不会对人产生多大危害的。看到这,我悬着的心就落地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生活处处有科学,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收获!
科学大众读后感7
今天班主任宋老师刚把新到的《科学大众》杂志发下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过来读了起来。这是20xx年第六期刊,上面的内容可丰富了,有讲沙漠知识的,有讲太空知识的,有讲植物生长秘密的……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沙漠大冒险》,这一块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里面讲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沙漠成因有多样,各种类型的沙漠,沙漠中的植物,沙漠中的动物等等。让我最震惊的是《令人担忧的沙漠化》这个小短文,旁边还配有一幅图片,里面说:沙漠化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环境的变化过程。地球上受到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占整个陆地面积的41%。如果这些地区的沙漠化进一步加剧,食物供给和石油等能源供给将变得不稳定,会引起严重的世界问题。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这学期刚学过的一篇课文——《云雀的心愿》,文中讲到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导致土地沙漠化,使黄沙漫天飞舞,使河流泛滥成灾……好可怕呀!
所以,我希望人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不但不能随便砍伐树木,还要植树造林。可喜的是许多人已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不但在干旱地区种植花草树木,甚至还把沙漠地区变成了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