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无腿也要登珠峰!下面是关于夏伯渝登山
关于夏伯渝登山作文1
夏伯渝,原中国登山协会工作人员,他在1975年登珠峰时冻伤失去双小腿。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
1975年,身为足球运动员的夏伯渝入选了国家登山队,并凭借出色的体能被分在了突击队,这是最有希望登顶珠峰的队伍。同年,他作为国家登山队员攀登珠峰。在登至8600米处,他们遇到强劲的高空风,全体队员无奈下撤。途中,一名藏族队友因体力透支丢了睡袋,夏伯渝仗着身体好,慷慨地让出了自己的睡袋,在零下35度的严寒中就地捱过一夜。第二天晚上,他没有办法脱鞋,医生说脚可能冻伤了。此时,他脚的颜色已经慢慢改变,从正常肤色变成粉红色,紫色,最后变成黑色。队友带着夏伯渝立刻赶回北京治疗。到达北京后,夏伯渝才得知,父亲在1975年5月4日去世,而当时的他正在冲击顶峰。因双脚严重冻伤,夏伯渝被迫双脚截肢。
三年后,穿上假肢的夏伯渝被分配到了国家体委工作,并且在残疾人运动项目上取得了不少好成绩。
由于长年高强度运动,最初用的假肢也比较粗陋,夏伯渝的伤口经常被磨得流血不止,最终导致伤口发生病变。1993年,他不得不再次截肢,失去近1/3小腿。三年后,因冻伤部位血液循环问题伤口长期不愈合,发生淋巴癌,还是中晚期。
在癌症放疗期间,他没有选择住院,而是每天做完治疗后骑车回家、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参加了残疾人运动会,并多次获得奖牌。
2011年7月,在意大利举行的攀岩世锦赛上首次设立了残疾人组,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33名残疾人选手角逐8枚金牌。60岁的夏伯渝老当益壮,是中国登协派出的带有探索性的唯一一名残疾人选手。他凭着过去攀登的基础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他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训练了两个月,就夺得了双腿截肢项目男子组难度赛和速度赛的两项世界冠军。
2012年1月15日,安踏2011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在国家体育馆举行,在年度残疾人体育精神奖评选中,首届残疾人攀岩世锦赛冠军、勇于攀登的“斗士”夏伯渝最终获奖。
2014年,夏伯渝从尼泊尔一侧攀登珠峰。到达大本营后,恰逢尼泊尔登山史上最大的山难,16名夏尔巴向导在恐怖冰川遭遇雪崩遇难,尼泊尔政府取消了年度攀登珠峰活动,令夏伯渝十分遗憾。
2015年,66岁的夏伯渝再次出发。登完海拔6189米的岛峰时,夏伯渝的状态比去年更好,然而,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大地震。大地震让攀登珠峰活动再次被迫叫停。夏伯渝的珠峰梦想再次破灭。
2016年,67岁的夏伯渝又一次从北京出发。这一次也许真的是最后一次了。因为尼泊尔政府已经宣布,今后不准残疾人和老年人以及未成年人攀登珠峰。而夏伯渝既是残疾人,又是老年人。2016年5月13日,在爬到8750米处,离珠峰峰顶只剩94米时,夏伯渝团队突然遇到暴风雪,一米以外什么都看不见。此外,在夏伯渝登山的那几天,先后有四名其他队伍的登山者因各种原因将生命永远留在了珠峰。上还是不上,5个年轻力壮的向导需要夏伯渝做出决定。为了向导们的安全,夏伯渝最终做出了下撤的决定。返回北京后,夏伯渝的腿部因为血栓引起肿胀,必须住院进行治疗。夏伯渝最终还是与珠峰擦肩而过。
关于夏伯渝登山作文2
2015年8月2日,央视1套晚8点黄金档首播原创大型
夏伯渝,曾是一名足球运动员,40年前首次攀登珠峰却止步于8600米的高度。由于将睡袋让给队友被冻伤,这次登山令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一双小腿。安上假肢的夏伯渝再次开始了自己的登山事业,并且多次获得国际大奖。2015年夏伯渝准备从尼泊尔再登珠峰,却遇到了尼泊尔地震,已经抵达珠峰大本营的他不得不终止行程。虽已年逾六旬,但他从未想过放弃,用自己的全部追求着站在珠峰顶端的那一刻。BTV青年频道《北京客》为您讲述无腿勇士夏伯渝的人生传奇。
40年前,24岁的夏伯渝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从此开启了对登山的热爱,也从此承受着残疾的痛苦,“我以前是踢足球的,那时候中国登山队到我们那儿去选拔运动员,可以免费检查身体,我长到20多岁从来没有检查过身体,就想看看体检是怎么回事,而且他们说登山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要跟飞行员一样,所以检查得特别仔细。检查完就把我选上了,我挺高兴的。我登的第一座山就是珠穆朗玛峰,那时候的高度还是8882米,对我来说就是一串数字,没什么概念。等我到了珠峰底下要登珠峰的时候,觉得它是这么雄伟,特别是山顶上飘着旗云,我第一次见到旗云,觉得真壮观,就产生了一种欲望,一定要去登它。登山的时候我没有高原反应,因为我毕竟在青海高原那儿长大,所以我很适合登山。我们一直登到海拔8600米,突然遇到了强劲的高空风,再想登的话必须迎着这个高空风上,本来那个高度就缺氧,你的血液循环就很差,再加上风大,很容易把你身上的热量全部带走,很容易冻伤。为了保存体力,我们就没有强行往上登,等了两天三夜,风不但没有小,反而越来越大,我们带的吃的喝的和燃料都没有了,最后被迫下撤。从海拔8600米下撤到海拔7600米的时候,有一个藏族队友的睡袋丢了,海拔7600米的高度没有睡袋,后果可想而知。他在帐篷里哆哆嗦嗦的,我实在不太忍心,当时我在登山队有一个外号叫火神爷,不怕冷,而且体力也挺好的,就没有多想,把我的睡袋给他了。冻伤有个过程,先是冻得疼冻得发麻,然后冻得失去知觉,最后才能冻伤,可是我没有这个过程,那天晚上我还睡着了,早上起来还把我的睡袋拿回来,背着我的背包自己走到山根底下,腿没有感觉到冻了。走到海拔6500米,我们有一个营地,里面有工作人员,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脱高山靴,脱不下来了,人家说你冻了吧,我还挺自信,说我不会冻,我是火神爷。后来医生来了,把高山靴剪开以后脱下来,我的脚还是正常的皮肤,就是摸起来没有温度,冰凉,而且动不了。医生说休息一晚上,看能不能缓过来。第二天还是动不了,我才知道可能冻伤了,觉得我的腿不行了。当时我特别伤心,我才20几岁,这一辈子就要在轮椅上度过了。”
身体的残疾让夏伯渝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情绪非常低落,直到有一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碰见了一个德国假肢专家,他看了我的情况以后跟我说,你安上假肢,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还可以再登山。当时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我就想我还能干什么呢?没有脚,踢足球肯定是不行的,通过那次登山我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我想再登山,就这样再登珠峰成了我的一个梦想,成了我奋斗的目标。”
因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差,伤口长期不愈合,而发生癌变,夏伯渝做了多次手术和放疗。在和癌魔抗争的时候,他从未放弃登山梦,一直在坚持锻炼身体。“我得了淋巴癌的时候,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情绪非常低落。我的爱人给我鼓励,她说你看你克服了这么多困难,走过这么多坎坷的道路,我相信你一定也能够战胜这个疾病,为了你的梦想继续奋斗。每次到我最需要鼓舞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是来给我力量。我刚做完手术还在放化疗的时候就开始了训练,那时候本来我在住院,一个病房里住6个癌症病人,他们的情绪特别低落,一天到晚哼哼哈哈的,我不愿意被他们的情绪影响,就不住院了。我早上到医院去治疗,治疗完中午晚上就骑车回家,还可以锻炼一下。那时候放化疗让我全身无力,不想吃也不想喝,但是我还在坚持锻炼。”
为了再登珠峰,夏伯渝一直刻苦锻炼,从运动中得到了快乐,收获了成果,克服了困难,战胜了病魔。2011年7月,在意大利举行的攀岩世锦赛上首次设立了残疾人组,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33名残疾人选手角逐8枚金牌。60岁的夏伯渝老当益壮,是中国登山协会派出的带有探索性的唯一一名残疾人选手。他凭着过去攀登的基础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仅训练了两个月,就夺得了双腿截肢项目男子组难度赛和速度赛的两项世界冠军。在2011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中,勇于攀登的“斗士”夏伯渝荣获年度残疾人体育精神奖。
2012 年7月,夏伯渝攀登了位于新疆境内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2013年攀登了四川的巴郎山,2014年去尼泊尔准备登山,却遇到了雪崩,2015年又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却遇上了地震,不得不终止了登山计划。回忆起地震来临时的.经历,夏伯渝说:“我是4月1日抵达的珠峰大本营,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 8.1级地震,那时候我正和一个队友在帐篷里准备吃饭,觉得地震了,我们两个赶紧跑出帐篷,就听见冰崩雪崩的那种声音,跟打雷似的,到处响,冰崩雪崩下来的冲击波像原子弹爆炸的巨浪似的滚滚而来。我拿着手机正准备拍,冲击波一下就到跟前了,吓得我们俩赶快钻进帐篷里头。刚钻进去,冲击波就过来了,把帐篷一下子吹歪了,使劲摇晃,那些雪粒夹着小石头块打在帐篷上噼里啪啦的。当时我就想完了,没办法逃跑,等着雪崩过来把帐篷压倒,把我们埋在里头。我都绝望了,什么都不想了,就闭着眼睛抓着帐篷杆等死。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一分多钟,当时就觉得时间特别长,过一会儿声音没了,特别安静,后来我出帐篷一看,全是白茫茫的一片,也分不清是雾还是云,我的营地前面还有几个帐篷,再往前就没有了。原来有好多帐篷,红的绿的,特别美,现在前面什么都没了。有的帐篷被冲击波冲到天上,人都在帐篷里头,也连着一块冲上了天,掉下来就摔死了。有些人是帐篷倒了以后被冲击波冲上来的雪粒石粒砸伤。大本营当时什么都不通,直升飞机根本就不可能来救你,这时候只有自救,没有受伤的人去救那些受伤的人。我的队友有一个卫星电话,但信号很微弱,时断时续的,我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打了10分钟才打通,就说了两句话:地震了,我挺好的。家人还不知道地震了,后来才知道,说你要不给我打电话,我们都要急死了。”
这么多年登山生涯,对夏伯渝来说最难的就是假肢登山,“假肢不像正常人有脚踝关节,可以调整上山下山,可以掌握平衡,假肢是固定的,所以假肢登山对我来说最困难。我的假肢是专门为我攀登冰雪用的,登珠峰我一般得带两副假肢,换着用,一副是攀冰用的,一副是走岩石用的。再就是带一些管,还有螺丝钉,万一哪儿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换一下。”
夏伯渝已经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要克服老年人登山的很多困难,内脏、体力是最大的难点。本来今年这次攀登珠峰对夏老来说是最后一次,但是如今他还想坚持下去。“我除了登山就是锻炼身体,每周一三五专门到一个残疾人活动中心打乒乓球,二四六就登香山,每天排出一个计划,就按照我的计划来执行。今年登山之前老伴已经给我下了最后通牒,说是最后一次,再不能登了,我说行。但是这次没登上,准备2016年再试试。珠穆朗玛峰是我奋斗的一个目标,尽管它给我制造了很多困难,差点把我的命都夺走,但是我又喜欢它,在登山过程中那种刺激性、冒险性也很适合我的性格。如果有一天我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我的理想就实现了,我这一生就这么一个愿望。”
《攀登者》观后感400字精选6篇1
“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山,我们要自己登上去”。电影《攀登者》根据中国登山队队员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历史事实改编,讲述中国登山队完成世界首次北坡登顶并实地勘测出属于中国自己测量珠峰的“中国高度”,向真正的登山英雄致敬。电影筹备期,吴京就曾在电视上看到过1975年登山队成员夏伯渝的故事,对他后来用假肢一步步登上珠峰之巅的故事印象非常深刻,这个情节也在片中以彩蛋的形式出现。
塑造攀登者的形象无疑是具有时代象征的意义,但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部有担当有情怀的视效大作,是最大的难题。影片从20xx年1月5日正式开机,定档9月30日上映,题材是对外景要求极高的登山故事,拍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春季之后,天气不适合雪山实景拍摄,大量的绿幕合成场景意味着巨大的特效制作量。监制徐克认为,这部电影可以拍,但至少需要三年。
高强的难度让许多导演望而却步,最终导演李仁港接下了重任,李仁港在拍摄中一直强调:“我们不想拍一个硬邦邦的所谓英雄奉献的故事,而是希望让观众感受到最大的真诚。”
《攀登者》观后感400字精选6篇2
今天好高兴!今天好高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昨天爸爸休息,今天爸爸休息,明天爸爸还休息,所以今天才会好高兴,爸爸说今天要带我去看电影,我非常激动,我说看的是什么电影啊?爸爸说看的是《攀登者》一定非常好看,我说,我等了又等等了,又等又等又等,才等到了看电影的时候,开头是有很多人爬上了珠穆朗玛峰,他们还在珠穆朗玛峰的顶端买上了东西,作为证据,可是他们为了救队友的命,把摄像机给换了自己队友的命,就因为没有拍摄照片,而很多人不相信中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时候我的心情很想打人,明明登上去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没有登上去,他们登完那里的时候他们就解散了,只有三个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他们都分散了,但是有一次中国还要举行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又把他们三个重新召集了起来,这真是说散就散,说回就回呀,他们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拍摄了下来,还在珠穆朗玛峰的最顶端插上了中国的国旗,这使我非常感动。
我的感受是没有任何事是做不到的,只希望你的努力努力再努力,我看完了,心情是非常舒服的,有非常感动,在心里面说了一句话,那句话就是中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攀登者》观后感400字精选6篇3
十月四号晚上,我和爸爸去1908电影院看《攀登者》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让人回味无穷。
1960年,国家登山队去攀登珠峰,在路途中,老队长牺牲了,方五洲为队长带着两名队员登上珠峰,由于救队友而把摄影机丢掉,他们没法拍照,把五星红旗塞进手电筒入放入挖好的坑里,拿走了一块化石。由于他们没有拍照,国际不承认中国登上珠峰。由于一些原因,登山队解散了,方五洲也下放去烧锅炉。
经过漫长十年的等待,国家登山队重新组建,方五洲和他的另外两个队友都回归,方五洲和新队友开始训练,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开始要登山了。第一次登山,方五洲由于救队友而受伤,第一次登山失败。第二次登山有一名新队员为队长开始登山,在路途中,他们遇到雪崩,新队长为了保护照相机和队员的生命,用小割断绳子自己坠入悬崖中,第二次登山又失败了。第三次登山还是方五洲带队,他们到达第二台阶,避开风暴后,成功搭成金属梯,登上珠峰,方五洲挖开坑,拿出手电筒中的红旗,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珠峰上面。他们拍照留念,测量珠峰的高度,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登上珠峰。
我明白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坚持,只有坚持才会胜利!
《攀登者》观后感400字精选6篇4
我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攀登者》,他的主演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吴京。从《战狼》1到《战狼》2,再到《攀登者》,影片无不充满了爱国的激情,让人热血沸腾。
《攀登者》这部影片讲的是在我国建国初期最困难的时候,我国的登山健儿勇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伟大壮举。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三人成功登上珠峰峰顶。可惜由于没能留下影像资料而遭到西方国家的质疑和嘲笑。为了向世界证明,时隔十五年之后国家决定再次组织队伍再次向珠峰发起挑战。
登顶的过程一波三折,为了保护好摄影机留下证据,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面对血崩、十级大风和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他们没有屈服过,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困难,终于在1975年5月27日那天,中国八名登山队和一名女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我们创造我们自己的——中国的高度。
“那座山,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可就是为何登不上呢?”不,我们向全世界证明了我们可以,我们中国人可以登上!
看过《攀登者》这部电影后心灵被深深的感动了:敬英雄,不畏生死;敬英雄,国之荣。
《攀登者》观后感400字精选6篇5
电影《攀登者》是由吴京主演,是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
《攀登者》讲的是中国登山队1960年在当时国家非常困难的时候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登顶成功,其中还有一名队员由于冻伤严重被截肢,但由于救队友而丢失了摄像机,没能留下影视资料而受到世人的误解,他们心中留有遗憾但不心甘,发誓还要再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1970年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目的是为了精确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他们三人重新相聚,为新组建的登山队培训更多的登山队员。这时候国家的实力大增,登山队由登山组、气象组和后勤组组成,为登山队提供了更多的物资和良好的条件,尽管如此,恶劣的天气让登山队多次陷入困境无功而返,但经过多次尝试,在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终于登顶成功,立起了旗标,测绘队精确测量珠穆朗玛峰高度为1848米,为祖国争了光。
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多次被登山队员的顽强精神感动而流泪,那些登山运动员为了祖国的'荣誉,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被冻伤截肢,甚至丢掉了性命也在所不惜,他们是伟大的,也是坚强的,为他们点赞,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向上的精神,长大后为祖国荣誉而战。
《攀登者》观后感400字精选6篇6
国庆节放假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奥斯卡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攀登者》。
电影讲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当时,他们遇到了雪崩,队长方五洲为了救自己的队员,把照相机弄丢了。最后他们虽然登上了封顶,并且在山顶留下一个手电筒,里面放了一面国旗,但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不相信,甚至周围的人也不相信登山队的人,因为他们没有登山后的照片。
过了许多年,国家又组建了登山队,方五洲非常兴奋,终于可以证明中国人可以登上过珠穆朗玛峰顶了。可是在后来的很长时间内,登山队还是没有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眼看一年的窗口期又要过去了,大家都非常难过。窗口期就是一年中比较适合登山的时间。没有想到的是,气象组说,经过长期观察,今年又多了一次窗口期,登山队利用了这次机会,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并测量了它的高度8848.13米。这一次全世界都承认了这个事实。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其中赤脚登人梯的那一段,最让我感动,爸爸和妈妈也都看哭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中国登山队不怕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攀登者》观后感700字精选3篇1
假期,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完成了世界首次被迫登顶这一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看完电影《攀登者》让我想起来,今年的九月一日《开学第一课》夏伯渝老人的英雄事迹。
26岁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被冻伤而做了截肢手术,但是,失去双腿的他没有放弃梦想,先后五次再向珠峰发起挑战,终于在2018年5月,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珠峰,站在珠峰峰顶挥舞着五星红旗。
然而,令他自豪的不仅仅是站在了世界最高峰,更是因为他参与了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北坡8600米高度,号称第二台阶的`一个九十度的绝壁上架设了“中国梯”这一壮举。虽然那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梯子,但是在架设的过程中也是十分的艰难,因为海拔高,本来就缺少氧气,再加上天气极寒,他们每做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最终用了一天时间,才将“中国梯”牢牢地架设在了第二台阶上。此后,相继有1300多名登山队员,踩着夏老他们架设的“中国梯”,从珠峰北端登顶。
经历几十年的历程,夏老那颗希望五星红旗在珠峰飘扬的初心,始终激励着他即使失去双腿也一定要站在峰顶如今的中国已毅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后,中国将继续展现大国姿态,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系列超级工程建成,让每一名中国人都为五星红旗永远高高迎风飘扬而骄傲、自豪,但是,永远也不能忘记那部挂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梯”。
《攀登者》观后感700字精选3篇2
《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
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
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
《攀登者》观后感700字精选3篇3
喜欢吴京,喜欢他的电影。从《狼牙》到《战狼1》《战狼2》这些军旅题材的电影,让人热血沸腾,激起我们爱国的热情。我们一直爱着我的祖国。只是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嘴上不说,把国放在心里,从心底里热爱着。
这次《攀登者》,让人动容。登上那座世界最高的峰,那座在中国领土上的最高峰,那座我们的峰。我真的不想剧透,但是又不得不说。因为真的很感人,拍的真好。演员的演技特别棒,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他们哭,我也想哭。观众很安静,生怕出一点声音破坏气氛。这部电影更像一部纪录片。记录了我国登山队员的大义,记录了不屈。
《攀登者》是我们中国在最艰难的时候,勇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壮举。这其中的艰辛真的是不为人知。太难了,可以说是一步错万劫不复。我们应该知道。幸运的是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成功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创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可惜、可叹由于没有留下音像资料,西方国家不相信我们中国可以攀登上那座峰。怀疑、质疑、猜测、嘲笑声传来。我们的攀登队员用生命换来的荣誉不应被怀疑。我们要向世界证明我们登上了顶峰,就需要证据。
佩服我们中国人。我们总是不抛弃、不放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登山队员在等待“窗口期”,一个适合登顶的日子。队长等了15年,而中国也等了好久好久。幸哉,中国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8名男队员和1名女队员潘多成功登顶珠峰。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骄傲,我们创作了——中国的高度。
我们中国人登上了自己的山,自己的峰顶,创造了中国高度。这其中的艰难险阻,我们要知道。为了保护好录像机,留下登顶的证据,我们付出的是生命。那是生命啊!都说这世间生死之外无大事。可是在中国的登山队员看来,祖国的荣誉是第一位的,自己的生命是在后的。我们只是在这世间渺小的人类,渺小到不能抵抗海啸、地震、泥石流、洪水、雪崩……。在自然界中,我们是那么的无力。但是我们不屈服。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屈服过。这世间存在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我们中国的文明不曾中断。无论多难,多混乱,我们华夏不曾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