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观后感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底蕴丰富,蕴藏丰富的为人处事的
就拿“五常”中的智来说吧。“仁、义、礼、智、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过无碍。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就像《愚蠢的狼》这篇文章讲述的一样:愚蠢者总会被聪明着战胜。()这就如同聪明者总会骗的了愚蠢。因此,现在就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的更聪明!
经典诵读观后感二: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看着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了《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来吧!
经典诵读观后感三: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经典诵读观后感四:
诵读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在读书的旅途中,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
最近,我看了古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这篇古诗。这首诗充分具体地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自己出门在外的孤独。他思念家人,思念家乡。这首诗的诗文是: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话说着远行人。译文: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晚上,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当我想起家里的人也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 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我读了这首诗,深深地体会到了白居易在邯郸驿站是多么地思念家人。
经典诵读大赛观后感经典诵读
通过聆听了李昌集老师关于“古典诗词吟诵的技巧”的讲座,六十二岁,先生看起来依然那样年轻,富有朝气,对学问的热情那是正当年,颇为敬佩。
李先生讲座的内容可谓深邃至极,我本喜欢朗诵,可先生一开讲,我就感觉贫乏了。我先前朗诵对语音、音色、力度、节奏、字眼、语气、旋律、高潮、情调、意境等也有过讲究,而今看来,那都是不成体统地瞎琢磨。先生从“说”“诵”到“歌”、“唱”、“吟”、“啸”讲解无不显得科学严谨。
先生多年潜心研究与实践所得毕竟让我们难以理解,诸如音步、音节的连贯,延宕的加强技艺,以及揭示吟与诵的区别真有点让人望尘莫及。可先生在讲理性的知识时总是寥寥数语,大量时间用来示范,每次的`诵、吟都赢得热烈掌声。那情感基调犹如洪钟,那急转的旋律时如山崩地裂,时如涓涓细流,那声声轻吟又似远去的山谷回音。
先生的“字正腔圆”是音节的“头”、“腹”、“尾”的清晰与圆融的天成;他的“有板有眼”是板眼的错落有致,极富有戏剧与音乐之美。课间我本想与先生探讨乐音之规律,又恐有染其儒雅,但终究要一联系电话,以便日后与我的歌友向先生求教。
当先生问及我对吟诵的态度时,我直白告诉他喜欢通诵,并讲了种种的理由。但先生那极富音韵的吟久久留于耳际,那极其稳重的声音,那一以贯之的气息,那充满精气神的律动却征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赶走了一切的杂念。
我想,我们抛去一切的功利,去够一够这吟的天堂,有了这种非分,我们才会把通诵做得更富有魅力与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