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观后感合计86句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观后感合计86句

时间:2018-03-01 20:08

1.在概括罗马法的作用时从两个方面突破:

(1)对罗马本身的统治而言,起到了维系国家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用四个字:“维系国家”;

(2)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来说,它是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用“泽被后世”四个字概括比较准确。

“维系国家”、“泽被后世”八个字就记住了罗马法对当时和对后世的.作用和影响。这样,达到了让同学们好记好背的目的。

2.在课堂设计目标达成方面,我是这样考虑的:

(1)知识与能力:

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最初的习惯法,再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以空间为线索:公民法和万民法;最终定型是《民法大全》;但在这里很容易让学生搞混这些概念;于是我要引导学生画龙点睛地指出这是对罗马法的不同分类而已,习惯法和成文法是从形式上分;公民法和万民法是从适用范围来分,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从而训练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故事案例,让学生亲自当法官判案,体会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必要性,从而加强对这些法律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当法官判案,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度,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对罗马法的价值没有切身体会,这时,史料的运用发挥了充分价值。历史课上史料运用是必不可少的,选择史料时要考虑史料的有效性和史料的多样性。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确定教学目标,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对教材分析。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是必修Ⅰ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阐述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制度。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古希腊人以其睿智创造了两个名词“公民”“民主”,影响了直至今天整个西方的历史。而古罗马的法律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其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的原则虽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至今仍然是人类追求的法律目标。同时本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政治史模块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地衔接了西方古代政治与近代政治,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作了铺垫。

3、对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罗马法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根据以上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解和细化,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以及《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通过断案、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和材料展示、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台阶、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去探究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来理解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留给人类的不是这些法律的本身,而是一种追求民主追求法律意识的人文精神和确立民主与法制的一些基本原则;明确法律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基于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情况,把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作为本课重点。

难点: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突破: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台阶等一步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运用网络知识结构图清晰直观地展示罗马法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教学方法上,我采用谈话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主要基于以下认识和考虑,由于学生对于古罗马时期的历史了解不多,所以对本课程的内容可能感觉比较陌生,尤其是对法律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提高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我选用了一些历史图片、资料,制作了整合知识的'图表等,帮助学生对本课内容形成全面清晰的认知结构。采用深入浅出、层层设问等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学法。

依据新课改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采用以案说法、比较方法、问题探究法等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以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为了完成上述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导入新课时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古罗马文化遗存的图片,并以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法的精神》中一段话,然后问罗马法律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呢?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我把本课内容整合为四部分:

1、罗马法的概念。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3、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4、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在第一部分罗马法的概念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虽然教材上没有对罗马法的概念进行解释,但考虑到要学习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应该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罗马法的概念,因此我增加这一内容,以便为下边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内容是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首先,我讲述习惯法的概念和它的局限性:习惯法与习惯没有明确的界限,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法官由贵族担任,实际上人治大于法治。这为成文法的产生埋下伏笔。其次,用多媒体显示案例材料,采用以案说法、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方法,层层设疑,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思考,讨论回答,得出结论: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习惯法发展为《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而成文法的出现使判案有了依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第三,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罗马扩张示意图,简述罗马共和国向外扩张的过程。同时提出问题:版图的扩大带来了哪些新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使学生理解:随着征服地区的扩大,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原有的适用范围限于罗马公民并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公民法已经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这样《万民法》就诞生了。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7页,思考那些人在罗马法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罗马法完善的标志是什么?最后运用网络知识结构图清晰直观地展示罗马法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三部分是本课教学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虽然教材没有单独把它列为一个子目,但罗马法的内容却贯穿本课的始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让学生分析探究问题,进而理解:罗马法是保护奴隶制度,保护私有财产和商品生产者利益的,其核心内容是承认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之后,由教师总结出:罗马法的主要内容:首先,罗马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次,从形式上可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第三,从主体结构上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第四,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第四部分:罗马法的作用,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我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8页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从罗马法对当时罗马帝国的统治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两方面来思考,并结合多媒体显示的材料分析得出:

1、对当时的作用: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

2、对后世的影响:罗马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加深学生对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理解,我选取了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两段材料,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并用网络知识结构图总结了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五、板书设计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罗马法的概念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产生:习惯法到成文法。

2、发展:公民法到万民法。

3、完善:《民法大全》汇编完成。

三、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四、罗马法的影响和作用

六、小结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成为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古代罗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珍贵的遗产。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写一篇“罗马法对我国法治建设之启示”的小论文。

七、备课体会

1、用好教材,用足教材。

2、历史学科的特性,要求在教学中多元化展现素材,运用素材。

3、教师要学会转型,发至内心的讲授才能上出历史感。

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20XX年湖南株洲模拟)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

生活。”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

A.权威 B.理性 C.宗教 D.法律

2.(20XX年黑龙江哈尔滨模拟)第三表:“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

家中拘留,用皮带和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十二铜表法》的这一规定( )

A.满足了平民的要求 B.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C.弥合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D.复活了债务奴隶制

3.(20XX年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在公元116年的一天, 定居小亚细亚( 属罗马帝国) 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

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 无赖们受到严惩。这表明当

时罗马法律 ( )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通行于帝国范围内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就是最高的法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皇帝是法律的唯一代表

C.皇帝高度重视法律 D.法律至高无上

5.(20XX年山东滕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保留大量氏族残余等。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欧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问题:

(1)据材料一说出公元前3世纪叶叶以来罗马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分析其影响深远的原因。

(3)你认为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考题回放】

1.(20XX年福建高考卷,19)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2.(20XX年江苏高考卷,14)“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

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确

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达标训练

【基础达标】

1. 答案:D

2.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答案:B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的法律体系。随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通行于帝国范围内;核心内容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罗马帝国的影响主要是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答案:D

4. 解析:由引文可知:法律是皇帝意志的体现,为皇帝服务,皇帝是至高无上的。

答案:A

5. 解析:解答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获取关键信息。公元前3世纪叶叶以来罗马法的变化可以从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被称为公民法……罗马逐渐形成了万民法”直接提炼。发生变化的背景也可以从材料“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概括。第(2)问要注意材料“欧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的暗示并结合课本知识组织答案。回答原因难度较大,要联系社会发展回答。第(3)问要注意题目要求“人类社会生活”,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1)变化: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原因: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疆域的不断扩大;政治统治的需要与法治传统的确立。

(2)表现: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

原因: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体系科学、完整。

(3)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面人人平等;法是至高无上的。

【考题回放】

1. 解析: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答案:C

2.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罗马法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罗马法是法律诉讼,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答案:A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