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特会”指引中美关系未来“一带一路”合作可期
适用话题:一带一路、社会时事、安全关系、中美关系、人文关系
“习特会”有何重大意义
此次“习特会”是美国新政府就任以来的首次中美元首会晤,中美关系也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两国元首的良性互动,不仅可以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方向、找准定位,而且能够向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
与特朗普此前曾两次通话,就中美各自核心关切达成重要共识。同时,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半个月前访华期间,也明确表示美方愿与中国建立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积极关系……系列互动使得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再次得到了确认,也为此次“习特会”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在此基础上,双方领导人保持密切接触,通过坦率的对话和沟通,对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管控分歧有莫大好处。有学者指出,两国元首的会晤对中美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表示,此次会晤最大的意义在于,与特朗普对新时期两国关系大方向和战略原则进行“顶层设计”,为两个大国在国家利益方面找到融汇之处,为双边关系确立明确航线。
此外,此次中美元首会晤在特朗普的私人庄园举行,双方领导人可以在更加放松的状态中深入了解彼此,有助于解决复杂的外交问题。美国白宫发言人肖恩·斯派塞也表示,这次会晤将为特朗普与建立私人关系提供一个机会。
“习特会”将谈哪些话题
除了此次会谈的重要意义,外界更加关心“海湖庄园会”会触及哪些话题,谈出什么样的成果,并对国际局势产生何种实际影响。
可以预见,作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经贸关系将是“习特会”的重点话题之一。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高级顾问肯尼思·加斯特曾表示,特朗普对于“贸易不平衡问题”十分关切,他会与以“坦率”而“有效”的方式进行对话,探讨处理公平竞争、贸易壁垒、市场准入等问题。
实践证明,中美经贸关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市场选择已让两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3月31日表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能够妥善处理好经贸摩擦,不断做大中美经贸合作的蛋糕。”这一表态已清晰表达了中方对维护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立场和决心。
中美曾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框架下密切协调,中国为斡旋朝美接触、推进六方会谈倾注过全力,也为制定并执行安理会决议做出了贡献。而随着朝核问题形势的变化,中美需要重新界定彼此角色。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中方愿做一名“扳道工”,把半岛核问题扳回到谈判解决的轨道。
此外,中美关系的内容还包括安全关系、人文交流等。在国际和地区事务方面,两国在反恐、气候变化等领域也有十分广阔的合作空间。有学者指出,双方在这些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合作对地区乃至全球都有重要意义。
总之,作为元首级别的会谈对于创造对话机会、建立合作框架十分重要,具有其他层面的交往不能取代的地位。而对于具体的问题,将会由两国相关职能部门、既有渠道和机制发挥各自的作用。
“一带一路”,中美合作可期
“一带一路”是当前世界热议的话题,很大的可能性将会被此次会谈提及。“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且并不局限于沿线国家。版权属于中国,收益为各国共享。毫无疑问,美国企业也可参与到“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中,并从中受益。
不可否认,美国政府对“一带一路”仍然抱有疑虑,担心中国这一倡议提出的背后会有更多的目的。但实际上,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惠及多国,而且是包容性的多边合作,已经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支持,美国也应该正视这一事实。
特朗普在上台后的百日施政计划中提出美国能源与基建法案,利用税收减免来鼓励公私合营与吸引私有资金的投资,并在未来十年内对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一万亿美元资金,项目预期将达到收支平衡。在这方面,中国显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预计,美国对“一带一路”持开放态度。特朗普不一定会对“一带一路”表态,但可能会换一种方式参与“一带一路”。
在国际社会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美两国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克时艰。
正如曾说过的,太平洋够大,足以容下中美两国。
今日观看了傅红星导演拍摄的讲述先生在1979年访问美国的纪录片。看完后心情感觉很复杂同时也很激动,先生开启了中美建交的九日破冰之旅,在这九天里一位以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为了祖国未来的发展,人民未来的希望与出路不辞辛劳的奔走着忙碌着。
但在当时的纪录片里根本看不出来他有任何疲倦的感觉,不管是他与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友好会谈,还是与美国国会的议员们舌战群儒班的会务,表现得都是那么机智幽默且谦逊有礼,就算碰到了敌对份子的抗议甚至是刺杀他都可以随机应变坦然面对旋风九日
虽然我是90后并没有赶上中国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但我对由先生主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所创造的业绩感触良多。
我所知道的中国在距今五十多年前是一个经济落后、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的农业国家,在通过中国人民不懈努力改革发展现如今的中国已经是拥有了“世界工厂”、“亚洲金融经济中心”、“从中国制造逐步改革成为中国创造”等等这样响亮的名头,这些名头加在了这个曾经不被看好饱受战争摧残满身伤痕的国家。正是有小平先生九日访美的.契机与后来全国人民的积极参的改革创新共同求发展的行动才使得中国为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位古稀老人在短短的九天时间里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做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伟大创举旋风九日观后感
《喜宴》讲述了年轻的同性恋美籍华人伟同在父母的催促和男朋友的建议下假结婚,随后弄假成真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喜宴电影
看完电影《喜宴》,感触颇多。这是一部拿来研究的电影,这是一部拿来反思的电影,它通过讲述了年轻的同性恋美籍华人伟同在父母的催促和男朋友的建议下假结婚,随后弄假成真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中美文化的差异。虽然看片子的过程中不乏笑声,但这绝对不是欢乐造成的结果,因此不能称之为欢笑。整部片子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故事通过男主人公伟同的父母要给他相亲直到后来远赴美国来为儿子举办所谓的婚礼,调子一直都比较平缓,直到好友闹新房,伟同的男朋友赛门知道假结婚弄假成真爆发,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影片的结尾也很出乎意料,原来男主角的父亲懂英语,他接受了自己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虽然是无奈的接受的,但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伟同的父亲来说,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故事的结尾伟同“左拥右抱”看似大团圆,伟同的父母能如愿抱上孙子,伟同父母也表示了自己很高兴,但这绝对没有表示中西文化的差异就此消失了或者是互相包容了,在我看来,其实也只是表现为一种妥协的无奈。
影片处处表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也很多。技术层面我也太会谈,总体上讲这部电影从视觉上给我们呈现的其实是朴素平视的'风格,如此就可以看出整部电影的定位应该是生活化、纪实化的。那么我就谈谈我对其中有些细节的理解吧。当儿子知道父母要从美国回来时,于是立刻将家里的摆设换了,撤掉了所有伟同与赛门的合照,还摆了中国字画,并且在摆中国字画的时候,是用了几个画面叠加且渐渐变慢,字画的内容也是表现了中国节俭的传统美德。这里的情节就表现了伟同人物的矛盾性,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从伟同的个人的主体意识来看,他是一个介绍了美国价值生活的人,并且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同时又由于他也是父母的儿子这一身份,由于父母对他的角色期待,所以使他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情。这个收拾家里换成中国特色的装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事实上故事就是因为他的双重角色而展开的,因此在这部戏的大部分地方,只要有父母与赛门同时在场,我们就可以看到伟同那一张充满压力、无奈又矛盾的脸。贯穿整个故事的是父母俩对儿子延续香火的期望与高伟同的同性性取向,一个是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而另一个则是在违背传统道德的性取向,在美国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出现了。
电影中像字画这样中国传统符号很多,这些符号与美国社会的现实文化的对比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比如影片中有两场送礼的戏,伟同母亲送礼给威威跟赛门送礼给伟同的父母。伟同母亲送礼给威威的时候讲究的是礼物的内在的含义,而没有讲究实用性。比如说旗袍了,威威就根本很少有机会用上,而他们觉得好的就想当然的送给威威。赛门送给伟同父母的礼物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很实用。中国人送礼感觉就是自己觉得好的送给别人,不然的话就怕别人说自己小气或者什么,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诚意。而赛门送礼就是实用,体现的美国的现实文化。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伟同与威威的两场不同的婚礼。西方文化开放自由,因此西式婚礼简单而严肃,它更注重的是婚姻双方的承诺而非外在的形式。而东方文化拘束含蓄而重视礼节,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热闹疯狂的喜宴,喜宴中的种种场景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非常真实和熟悉,因为它就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是现在看这场婚礼是换了一个角度,换了一个场景,所以有点怪怪的。印象很深的就是威威穿着婚纱给伟同父母磕头那里的一段,两个人就像木偶一样在众人的摆弄下完成,伟同的父亲说了一段说教式的话语,他们也没有认真听。只是在伟同父亲说道让伟同帮助威威完成理想的时候,威威哭了。(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脑海里就冒出了几个字,穿着婚纱拜堂,这个场景强烈的冲击了我的视觉跟心灵,于是决定它就是题目了)然后两个人拍照到婚礼上面的众人起哄,都印证了伟同母亲之前说的那句“不跟人家交代,你结什么婚哪?”中国人对家是非常看重的,因此中国人对婚姻的理解更看重的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而非两个人的结合。在婚礼举行完,他们终于可以给亲戚所谓的交代了,我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可能是对这场闹剧终于收场的时候紧张神经暂时放松,可能潜意识里面,我也站在了伟同父母这一边。
最后的结局同性恋人终于还是走到了一起,但是他们中间却多了一位女性要同他们一起生活;老两口最后还是圆了抱孙子的愿望,但是却是在接受儿子畸形婚姻的前提下。双方都做出了妥协,才使这两种观念——同性恋爱情观和传统家庭观的矛盾暂时缓和了下来。这是爱与包容的结果,但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妥协。所以充满了悲剧色彩。也许一开始的出发点源于爱,但幸福却不一定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