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周杰伦鲁豫有约观后感汇聚56句

周杰伦鲁豫有约观后感汇聚56句

时间:2020-05-29 12:12

昨晚作为形势教育课程的一环内容,我们集体到院楼观看了《鲁豫有约之游本昌访谈》。没有了看时的兴奋愉悦,也没有了刚散场时的激动澎湃的心境,只是在想着那人、那些事。

他出场时,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他的多年的崇拜者——搀扶着,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年轻人怎么能让老人扶呢?后来才知道游本昌那时其实已经77岁了,现在78岁了的。调养的真好,或许就是因为他常笑——故有云“笑一笑,十年少”嘛——当时是这么想的。

在台上他跟鲁豫有着谈笑风生的那种豪爽,偶尔让人觉得他该收敛一下、注意形象,没点传统老一辈的稳重。不过这跟他初上台时说的东西很符合,“不要哭,要笑。”或许他就是一只都自己实践着。

如他所说,他是一名性格演员。在鲁豫的几次现场考验下,他真的做的活灵活现、像模像样的,有点小孩子般嬉皮扮鬼脸样好动。他说过他曾在飞机上演了个小品,自夸是世界上时间最短,同时水平最高的。当时心里一惊:这老顽童好自恋啊。而后明白那是在海拔两万米上的哪能水平不高呢。唉,这就是大师的幽默,自愧不如,脑瓜转不过来啊。

演示迎见男朋友时,有点看不明白,不知道他表演的重点是手。但在他表演接见女朋友时,全场轰动了。或许我们都是给真实感染了。一个老年人演示热恋中青年的东西真的很少见,这也很逗人……依然觉得好笑~~~

当然如果据此断定游本昌就是个生活恬适、事业上平步青云的话就不对了。在他前大半生,做的都是些小打小闹的小角色。《济公》是他接的第一部大制作,但是当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在拍摄中他倒是顺风顺水的了,上天也让他们顺心顺意的拍了好几个可遇不可求场景。

作为主角,游本昌的出演费对现在的人来说有点匪夷所思了:一集100块,一共八集,只是到最后大结局了加薪50。游本昌自嘲是导演觉得他演的好100元太少了。或许是吧,万人空巷的收视率,连偷窃犯罪都减少了。如是说游本昌演的'深入人心啊,不愧是经典版《济公》而后续拍的貌似真的没有超越它。

话锋一转,当鲁豫谈到他妻子谈到他们共同抗争癌症时。游本昌不禁老泪纵横,台下的妻子也欲哭又止。那年是1991年妻子杨慧华被诊断为癌症二期晚,这在常人看来不一隅直接判了死刑,但是他们没放弃。一起努力一起抗争,16年走来(相对《鲁豫有约》拍摄时间2009年4月)杨惠华依然活着,而且感觉比过去还好。这除了因为他们乐观积极的抗争外,他们的养生之道也值得推崇。

谈起养生之道,游本昌认为就是一个字——动。因此天天运动是游本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游氏健身术”也就在他长期的运动和不断的摸索中诞生了。他建议中年特别是老龄人每天起床前都应该先活动活动筋骨,不要马上起来。他相信老中医观点,“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同年十月,在鲁豫节目里还说剪光头是好玩的游本昌终于看破红尘到绥芬河市大光明寺剃道出家了。或许他跟济公已经合二为一了。在他奋斗人生里我深深记着那句“一息尚存,坚持不懈。”在过去的生活中,我缺少的就是这种奋斗的意志。胜时骄,败即妥。曾认为自己对生命思考得够深入,但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一直都是一无所知。应该说游本昌是我的救赎。

叶永烈 鲁豫有约——

说来有些惭愧,在老师还没放该节目给我们看之前,我一直不知道有位名人名叫叶永烈。看来以后得加强人文方面的素养啦。通过观看这部片子,我学到很多,同时也做了不少的思考。

叶永烈爷爷小时有过

叶永烈爷爷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他是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他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带来的巨大的影响,还有《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等等一系列的作品都受到好评。这一切,都是从1951年4月28号那天开始的,那是他11岁,小学五年级,从一首出版在《浙南日报》(即现在的《温州日报》)上的《短歌》开始,叶永烈爷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后来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并不影响他对文学的热情。其实这得益于他的好奇心,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敢于为止付出行动和对文学的热爱,试想一下要是当年他对那个“投稿箱”仅仅只有好奇并没有为之写《短歌》,或者在大学期间转向研究化学,结果会怎样。所以说,我要向叶永烈爷爷学习有想法了就敢做的品质,特别是当今社会,现实是残酷的,当你有自己的想法并理性地判断它的可行性时,我要立刻行动起来,并坚持着那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他是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更是一个以写作为乐的人;他是一位勤于科学幻想的作家,也是一位擅长传记文学的作家。

当叶永烈爷爷科在科普小说方面干得正红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感到科普写作已不能反映他的所思所想。他的视角,更多地放在国家、时代的命运和人民的呼声上,所以他选择了纪实文学。这是一个多么坚定、伟大的抉择啊,他的心不仅仅放在个人的事业上,同时还牵挂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前几天看过一篇题为“我们不一定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文章,其中讲述了一个道理:起跑线虽然不同,但同时通向成功顶峰的路也是不尽相同的,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路线才能决定你是否是最先达到顶峰的人。叶永烈爷爷的成功就很好地为这个道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此时此刻,我在为那份属于我的梦想而奋斗。

看完视频,老师问我们,设想自己跟尼克一样的失去四肢,我们会怎么样?这时候,原本

在演讲中,尼克经常讲到:“有人问我,你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我要说是的。我对人生的三个真谛——价值、目标、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所以我很快乐。无论怎样,满足于你所拥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鸡腿’,不要放弃,爱别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标。”人最怕的是没有想法,整天没有目标和方向地过生活,但只有想法,没有方法,就如同一群老鼠知道该给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但却没有老鼠去执行一样,只能是空谈。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老师说了,梦想要趁早。不过归根到底就是努力要趁早。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命运跟着改变。尼克说,态度决定高度。没错,我们的态度决定着我们的行动,而我们的行动将决定我们的未来。所以生活中,有了想法就赶紧找方法吧,不要想法一大堆,方法却没一个。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