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逆光飞翔观后感200总汇60条

逆光飞翔观后感200总汇60条

时间:2020-06-21 18:06

电影《逆光飞翔》

“如果我能看得见,

就能轻易的分辨白天黑夜,

就能准确的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

裕翔三岁就失去了光明,上帝给裕翔的眼睛关上一扇窗,但是却给了他敏锐的听觉音乐天赋。他独特的音乐天赋使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开明的家庭环境也让裕翔享受到不一样的童年。妈妈送裕翔去台北念大学时一路上两人没有说话,裕翔耳边一直充斥着城市的钢筋水泥,裕翔知道他就要离开妈妈了。裕翔的独立让他想要自己从宿舍走到琴房。妈妈抓着他的手一个一个台阶、一根一根柱子教他触摸,然后终于能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完成。这也暗示着妈妈能放心裕翔一个人上大学了。

“我能看得见,

就能驾车带你到处遨游,

就能惊喜的从背后,给你一个拥抱。”

小洁是个普通的女孩,虽然时常臭脸,但是一旦跳起舞来就仿佛坠入天堂。小洁虽然热爱舞蹈,但是家里不让她念书,于是她搁置了舞蹈的梦想。裕翔和小洁的第一次相遇是裕翔大学报到那天,小洁在学校发传单,那时小洁没看到裕翔,而裕翔没有听到小洁的声音。第二次相遇是在社团招新上,阿清问裕翔他喜欢什么样的女生,裕翔就听见小洁的声音了,而小洁还是没看到他。第三次相遇裕翔在车水马龙的路边,热心的小洁停下车来帮助裕翔,这一次小洁看见了裕翔,并且在慧心小学里看到裕翔的琴技,他们成为了朋友。裕翔和小洁说如果不去试试,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哪,正是这句话鼓励,让小洁日后能重拾舞蹈。裕翔和小洁回家乡那段中,在花房里成片的文心兰,象征着舞者,这令小洁深受感动,裕翔虽然看不见,但也一定能感受到文心兰的美丽。

小洁带裕翔去海边,平软的沙子让裕翔卸下了对未知的恐惧,更是因为小洁的引导,他才敢放心去触碰无边的大海。我强烈要求这边要放《很靠近海》啊!

“如果我能看得见,

生命也许完全不同,

可能我想要的我喜欢的我爱的,

都不一样。”

裕翔和小洁都在为各自的梦想而努力着。在一帮“损友”的帮助下,裕翔最终沾上了青年钢琴比赛的舞台上,他也战胜了一直萦绕在耳边的恶魔。当整个世界都暗下来,裕翔仍然流利地弹过黑白琴键,一束光照下来,裕翔成为了焦点。自此,裕翔成名了。

小洁去参加了国际舞团的甄选,她没有录伴奏带。但是平行时空下里裕翔的琴声给了她力量,让她犹如天鹅般,慢慢体验舞蹈的魅力。小洁失败了。但是可喜的是她重返校园了,并加入了芭蕾舞社,至少她离梦想又进了一步。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

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

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

因为你是我的眼,

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影片平实之中又带着

“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即使眼睛看不见,心还是能感受到梦想的远近。

电影《逆光飞翔》观后感2

《逆风飞翔》是一部宝岛影片。它讲述了盲人钢琴家黄裕翔和爱跳舞的小洁互相鼓励,追寻梦想的故事。电影的主角就是黄裕翔自已,电影的配乐也都出自黄裕翔这位真实的盲人钢琴家之手,透过电影,不懂音乐的我也被这位盲人钢琴家弹奏的清新悦耳的琴声所吸引,也从琴声中听出了他的欢乐与悲伤。

有人说《逆光飞翔》就像一朵纯洁的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人说它像一碗甘甜无暇的泉水,滋润着人内心中最深处的心房,谱写着一曲对梦与追求的赞歌!

这个影片因此得了很多奖,有金马奖费比西奖、网友满意奖、台北票房奖,还代表宝岛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观众们喜欢这部影片传达给人们的纯真善良,更被盲人钢琴家黄裕翔乐观向上,不轻易放弃,执着追寻梦想所感动。我想,他逆光飞翔的力量来自哪里呢?

这个力量首先应该来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妈妈说他做别的事情都做不好,唯独弹钢琴让他很享受,很快乐,也唯独这件事他做得比别人好。可是,也因此受到小伙伴的嘲笑:说他得奖是因为他眼睛看不见,别人同情他。他也因此消沉沮丧,不愿参加比赛。最后,还是那颗执着的追寻梦想的心,让他坚持了下去。让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去台北上大学不认识宿舍和教室的路,他就跟随妈妈一步一步地数,一个柱子一个柱子地摸,白天没记住,晚上接着练,总算熟悉了学校的环境。他对妈妈说,我不想总依靠别人,我要自己试试。

逆光飞翔的力量,还来自于妈妈的爱,老师的爱。生了个盲孩子,妈妈一开始也很难受,甚至想放弃他,可后来看到孩子灿烂的笑容,就不愿放弃了。对于这个孩子,妈妈付出了更多的爱,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自不必说,妈妈还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发现孩子在听力方面有特别的天赋,就训练孩子弹钢琴,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妈妈微笑着倾听儿子弹琴,她说,这个孩子是上帝赐予的最好礼物。

一般学校是不接收的盲孩子。可是,这个大学的老师破例收下了他,给予他特别的关照,让值日生护送他,上课时,他可以不用手记录,只要记到脑子里,再弹出来就OK了。音乐大赛,他因为路上堵车迟到了,老师请求评委再给这个孩子几分钟,听听孩子的演奏。最后,孩子的演奏征服了评委。我想,父母和老师的关心、爱心、耐心给黄裕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飞翔的动力还来自于善良小伙伴的鼓励。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他一人行走,靠的是盲道,盲手杖和敏锐的听觉。这样的情形让小洁看见了,善良的小洁扶着他过马路。他们交谈的过程中,黄裕翔得知小洁爱跳舞,就鼓励她,也鼓励自己"如果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见你的存在。"在他们相互的鼓励下,小洁参加了梦寐以求的舞蹈大赛;黄裕翔也刻苦练习,参加了乐器大赛,向大家展示了他高超的演奏水平,让我们透过琴声看到了他纯真美好的内心。

他宿舍的室友看起来五大三粗,是个体育班的学生,却有一副热心肠。室友帮忙照顾他的起居,跟他一起搞乐团的演出。这样的小伙伴让黄裕翔的大学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他们乐团的演出也赢得了评委的掌声。在这些热心的小伙伴帮助下,黄裕翔不断逆光飞翔,追寻梦想!

是啊,追寻梦想的路上需要纯真善良的小伙伴热情地鼓励,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呵护,更需要一颗永不言弃的追寻梦想的心。

看到黄裕翔,想想我们曾经的梦想,似乎随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已经慢慢消失。不能不说,逆光是一种勇气,飞翔是一种动力,如果心中还有梦,请给自已的心一次追梦的勇气,不要让梦想永远只成为一个梦!

电影《逆光飞翔》观后感3

“逆光飞翔”是一部非常励志而感人的电影。为什幺这幺说呢?请听我慢慢细说。

黄裕翔是本片的男主角,他本身是一个盲人,小时候非常热爱钢琴,也拿了许多奖杯和奖状,但在一次的比赛后,使他不再参加任何的钢琴比赛。那场比赛中,他是第一名,但其他的参赛者却认为评审是因为他看不见而同情他。这些话被他听到后,使他伤心欲绝,从此不再参加任何的比赛。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个女孩—小洁。小洁很爱跳舞,却因为她的妈妈而放弃了这个梦想,裕翔让小洁感受到:既然热爱,就该一直坚持下去,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放弃了。老师也藉由学校的社团比赛,让裕翔重新在台上表现自己,而小洁也在一次的征选活动中,完成了她想跳舞的梦想。

“逆光飞翔”这部电影让我

我想当一个可以为别人伸张正义的律师,有时我也觉得这个梦想太遥远而想放弃,但当我看完”逆光飞翔”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只要想,只要坚持,只要遇到挫折时再站起来,就一定可以成功完成自己的梦想,希望大家只要有梦就努力的去实现,不要让自己的梦想变成空想的白日梦。

《逆光飞翔》,却像一道暖暖的光,不矫情、不牵强,就那么自然而然地,通过每一个镜头,每一段音乐,一些最简单的情节,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一切都那样美好,不管是音乐、舞蹈、风景和人。

《逆光飞翔》

看完这个电影,突然有要写些什么的冲动。

很久不写什么,只是慢慢感受,但是对于我这样健忘的人,一些感受,如果不记下来,真的就会被遗忘了。

让我特别有想写些什么冲动的电影,叫《逆光飞翔》。

最初从某人嘴里听到这个莫衷一是的名字的时候,粗粗查了一下,看到似乎是个盲人执著坚持音乐神马的故事,脑子里立刻想到《和你在一起》里那个小琴童的样子……一个有关执著追求音乐、艺术的电影,还能拍成神马样子?

预约了两次都没看成,昨天从怀柔转了一大圈赶回来,带着各种不看好,看了17:50的电影。

看了,之后就被感动了。

用最滥俗的形容词评价这部电影,大概,它应该可以被称为“正能量”影片了吧……

影片从黄裕翔离家去台北上学开始,讲述了他作为一个盲人从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地方(音乐学院)的种种不适和他自己的努力。

相对于一个正常人,他是残缺的、需要被人处处照顾的(虽然他不希望这样),但坐在钢琴前的他是那样淡定而从容,当美妙的音符从他的指尖第一次流淌出来的时候,泪水顿时盈满了眼眶——他绝对像一个发光体!

好的音乐大概是世界上最通俗的语言,能够听懂的人,都会接收到发自它的强烈讯号。

不需要什么赤裸裸地煽情,也没有什么人因此死去,但这种感动,在接下来的影片里,却一次又一次。

小洁是个热爱舞蹈的女孩,但因为家庭原因却不得不放弃。

在与黄裕翔的接触中,她感染到他身上的这种能量。

黄裕翔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她,一个怀有梦想的人,如果不去努力尝试的话,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究竟可以做到多少?

很喜欢片中小洁的舞蹈老师,后来得知是台湾舞蹈大师许芳宜,这部影片也是她的电影处女作。

她在舞蹈的时候,整个身体、每一个关节都仿佛会讲话;

即使她不说话的时候,只是静静地立着,也是完全与众不同的。

她告诉小洁,要发现自己,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她让小洁意识到,她一直在朝着别人的方向飞,而某一天,她应该用自己的方式飞翔一次。

同样出彩的,还有故事中的母亲李烈,她演出了对儿子满满、浓浓的爱意。儿子的一丁点成绩,她比儿子更加开心。

台湾电影,总会有些小情怀在里面。它不像大陆一些电影,总想方设法把一些“他们”认为正确的观念、“他们”的想法,强硬、霸道地灌输进你的头脑,而不去管你是否能接受。看完之后头总是昏昏的,没办法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一切都简单、粗暴而直接。

而《逆光飞翔》,却像一道暖暖的光,不矫情、不牵强,就那么自然而然地,通过每一个镜头,每一段音乐,一些最简单的情节,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一切都那样美好,不管是音乐、舞蹈、风景和人。

上天也许不那么公平,生活也许万般不如意,黄裕翔、小洁、李烈以及黄的SM乐队的成员,他们这些人都不是活在闪耀阳光之下的孩子,但,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在背对阳光的地方,翩翩地飞翔……

《逆光飞翔》观后感二:

追溯电影史上最早跟盲人角色有关的著名表演,那可能是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流浪汉和卖花女的故事。结尾处,隔了玻璃橱窗,两人重逢。卖花女治好了眼睛,却认不出流浪汉。流浪汉的眼神百感交集,从兴奋喜悦转为失落无奈,手上的花,一瓣瓣落下。显然,在多数电影里,盲人角色要么成为故事情节的道具,像重获光明的桥段;要么就是成为出色的配戏对象,反映主人公不离不弃的爱。

《逆光飞翔》有一个短片前身:《天黑》,同是张荣吉执导,里面也是张榕容和黄裕翔主演,故事风格基本一致。主打曲略有变动,乡谣般的《天黑黑》换成了古典音乐巴赫等等。两个片子都是手持摄影,大光圈浅景深,画面干净通透,外带逆光过曝小清新的必备桥段以及传统标签。相当于导演经过短片的练手试验,终于完成了真正的长片。

如果从包装技巧来看,在技术上,《逆光飞翔》比《宝米恰恰》和《女朋友男朋友》要来得有卖相。《逆光飞翔》和《天黑》的创作方式比较特别,导演得知现实生活中有黄裕翔这么一个人,了解他学音乐和爱音乐的人生经历,然后用调查纪录的'方式去探寻他想要的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处理,从黄裕翔的世界,创造出另一个对照的人物。也就是说,电影的故事是建立在既有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空编造而来(如果只拍盲人那就是个纪录片)。

评价《逆光飞翔》,不可绕过的一个环节就是演员表演。因为有黄裕翔自己主演,据此可知,张榕容在搭戏和对戏时,确实生出不少困难。通过镜头可以看出,黄裕翔既看不见自己的表演,也控制不住表情(尤其是失明的双眼)。你可以说,他是在演自己,一种出于想象和本能,对电影表演的个人诠释。然而,一个几乎很难融进电影形式的非职业演员,他势必会给对面的演员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若要肯定张榕容的表演,必然要指出这点。

《阳阳》时代,导演已经找到了张榕容的完美角度,有点像《二次曝光》的范冰冰,被导演和摄影一通狂拍,近乎瘾症。几年过去,张榕容不见了青涩,多出了成熟。即便跳舞几场戏,乳白柔光、少女翩翩起舞,很多人还是会想到岩井俊二作品。或许,演员有努力尝试内心深化的表演,但在过多表象信息的干扰下,观众反而会被“画面好美”之类的浅白所吸引,这也是张榕容的遗憾所在。好在电影有各种特写,依然加分不少,又有形体表现,算是全方面的表现。

再回到黄裕翔一线,导演显然知道,感官听觉对一个盲人很重要,所以,他有特地去做一些特殊的声音设计,像主人公回忆里的走道长廊。然而,在一些关键的听声辨人段落,《逆光飞翔》没能给人予身临其境的感受。至少,无法真正进入盲人的精神空间,没了神秘也少了趣味。更致命的,这些段落依然是白得发亮的画面,然后响起了温柔美妙的配乐,喧宾夺主,试图打动观众的打击太过明显。类似情况,影片出现了多次,实在处理得过于草率(当然也可能是技术掣肘)。

整体上,《逆光飞翔》是一部很顺的作品。校园题材、

显然,这是个很好懂的故事,但同时也缺少眼前一亮的东西。从青春片的潮流来看,《逆光飞翔》没有《鱼缸》那种张扬和不妥协,基本上还是好学生、好孩子,延续了台湾小清新电影的潮流。可以受伤,但不可倒下;命运可以有不公,但他们不会屈服。也不是说,这样有人情味的校园就不好,这样的青春就不值得鼓掌,只是,一味赞美这个世界的美好,表现有爱的相遇、相逢,总会让观众变成选择性失明。准确来说,这与《逆光飞翔》无关,而是在它之前,同类题材已经被翻箱倒柜,掘地三尺,掏挖殆尽。

如果我能看的见,感谢那些我的眼;如果我能看的见,全因分不清黑夜白天;如果我能看的见,是为梦想在疯狂的执着;如果我能看的见,就让我一次看够那抹天空的蓝。

一部《逆光飞翔》,对于一个新晋导演来说,不敢妄自夸奖节奏火候拿捏的是有多么到位,却在平淡自如中让人浮想联翩,忍不住都要心生涟漪,泪水打转;对于一个真实的主人公来说,也不敢将演技形容为炉火纯青,只是那种本色演出,早就已淋漓尽致;对于不曾叫出名字的每一个演员,也不能用多么出彩去歌颂,只是他们都是这部电影的眼。

电影《逆光飞翔》中黄裕翔说他如果能看得见,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笔者觉得电影中的黄裕翔一直看的见,因为他身边一直都有着一群引路的眼。妹妹的天真可爱,只需要几句平常的话,就可以让黄裕翔笑逐颜开,倾听那不同的车声,享受那听觉中的视觉;妈妈的朴实与母爱,更是给了黄裕翔一种无形的动力,为了儿子的点点滴滴,有时痛下狠心有时时刻牵挂有时泪水滑落,只因她是母亲。

还有那憨厚的室友,那超级音乐社团的团友,那照顾有加的老师,那个小时候言语中伤过黄裕翔的钢琴赛对手,那个为了跳舞执着的女主角,以及那一些充满生命的黑白色钢琴键……这些都是黄裕翔生活中的眼,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黄裕翔有了梦想、有了追求、有了生活、有了空间、有了自己的玩伴、有了那一个个盲杖,有了比一双眼睛明亮太多的灯塔,所以黄裕翔在生活中是看的见的,“如果我能看的见,感谢那些我的眼”。

整部片子中,逆光飞翔的名字被很好的展现出来,视觉效果上做到了极致,此时就联想到了出品人王家卫这3个子。想起了《阿飞正传》中梁朝伟那最后的一场独角戏,内心独白正如《逆光飞翔》中黄裕翔将自己置身在一个光芒万丈的世界当中,世界都在它的畅想之内;也想起了《2046》那开往未来的时光火车,不知道每一个乘客与自己的关联,却开始了同一个旅行,黄裕翔也不知道他身边的每一个角色,甚至他不知道黑夜与白天,但是他就是因此把自己的中心放在了感受之上,而却收获颇丰。

白天不懂夜的黑,盲人更是不懂白天与黑夜的不同,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光芒这两个字。而导演却恰巧将名字定义为《逆光飞翔》,顾名思义,没有光也有去寻找光,然而恰恰就是这一种逆反的心理成就了黄裕翔的梦想,成就了黄裕翔心中的那个光明世界,正如“如果我能看的见,全因分不清黑夜白天”。

《逆光飞翔》是一部标准的小清新电影,感动之外,情感有余,

“梦想”这两个字电影中几乎比比皆是,那些稀奇古怪的社团,不也是成员的梦想吗?哪怕那个劈腿的跳街舞的男人也有梦想……人生难得常常如意,梦想又有几人能够实现,只不过是生活中前行的一个导航灯,为了梦想而执着,直到马到成功,或者粉身碎骨。还好《逆光飞翔》的结局是美妙的,那些梦想或多或少都已经得到了实现,但是现实又是残酷的,太多的不如意让你叫苦连天,然后回首望去,还记得当初那份美好的梦想吗?那就是你前方永不灰暗的一双眸子,“如果我能看的见,是为梦想在疯狂的执着!”

星爷在《喜剧之王》中说过“死跑龙套的也是演员”,这是真理,于是乎当周星星一跃成为星爷,半自传式的《喜剧之王》顺其自然的诞生,此时星爷深知自己是个演员,索性演个痛快,把自己那段历程呈现出来,一股让世人看尽浮华的超然状态。《逆光飞翔》中也恰恰做到了这一点,电影收尾阶段,那幕社团表演的环节堪称天衣无缝,将电影带向了一个真正的高潮,更将主人公人生的轨迹趋向了一种完美。

钢琴比赛的舞台是黄裕翔热爱的舞台,也是他曾经惧怕的舞台,但是他最终还是战胜了这个舞台,直到整个灵魂到陶醉在舞台中央,灯光也因为他暗淡了下去,此时一切其它都是浮云飘渺,那么渺小,完全只是他音乐中一个个符号。这就是一种超然的释放,我重新站到了这个舞台之上,就要让舞台完全属于我,这是我的舞台,这里只有我是主角,是的——“如果我看的见,就让我一次看够那抹天空的蓝”。

最后。很喜欢这样一部舒服的电影,春风沁入的是骨子里,领悟却是到了心扉。如果从单纯的电影把握上去解读,只能说电影的某些小线路上略有瑕疵,不过这绝对是一部上乘之作,只因我看到了那些生活中的眼,我知道我能看的见。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