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社会关切的名言

社会关切的名言

时间:2019-06-22 20:42

关于学物理的名言警句

1.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子 2.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

——普朗克3.交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

自然科学证实了......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

——恩格斯4.自然和自然的法则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去吧

于是一切都被照亮。

——蒲柏5.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试验。

——丁肇中6.力学是关于运动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以完备而又简单的方式描述自然界中发生的运动。

——基尔霍夫7.(牛顿的)《原理》将成为一座永垂不朽的深邃智慧的纪念碑,它向我们展示了最伟大的宇宙定律,是高于(当时)人类一切其他思想产物之上的杰作,这个简单而普遍定律的发现,以它囊括对象之巨大和多样性,给于人类智慧以光荣。

——拉普拉斯8.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

因为这样的规律的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劳厄9.科学是可以解答的艺术。

科学的前沿是介于可解与难解、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全新疆域。

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竭尽全力将可解的边界朝难解方向推进,尽其所能揭示未知领域。

——皮特.梅内瓦10.电学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且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工程应用领域。

——埃米里奥.赛格瑞11.电和磁的实验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处于彼此距离相当远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把这些现象化为科学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物体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麦克斯韦12.“法拉第先生,它(电磁感应)到底有什么用呢

”“啊,阁下,也许要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对它收税了。

”——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与法拉第的对话13.把高压电流在能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电线输送到迄今连想也不敢想的远距离,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应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恩格斯14.没有今天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

——李政道15.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如何被了解的,不了解的还有什么,对于了解的,现在了解到了什么程度......——费恩曼16.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在田野里掀起的麦浪。

我们看到,麦浪滚滚地向田野里奔去,但是麦子却仍停留在原来的地方。

——达芬奇17.固执于光的旧有理论的人们,最好是从它自身的原理出发,提出实验的说明。

并且,如果他的这种努力失败的话,他应该承认这些事实。

——托马斯.杨18.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

——爱因斯坦19.上下四方曰宇,古今往来曰宙。

——尸佼20.想象远比知识重要,知识有涯,而想象能环保整个世界。

——爱因斯坦21.科学的历史不仅是一连串的事实、规则和随之而来的数学描述,它也是一部概念的历史。

当我们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时,常常需要新的概念。

——普朗克22.科学考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一是实验。

有时一条腿走在前面,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

只有使用两条腿,才能前进。

——密立根23.万有引力、电的相互作用和磁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但也许存在另一些相互作用力,他们的距离如此之小,以至无法观察。

——牛顿24.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爱因斯坦25.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马克思

关于‘仁’的语录和名言

仁 rén 中国古代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又“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

”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 1.同情友爱:仁心,仁义至尽 2.果核的最近部分:杏仁儿. 不仁:(1)不仁慈,无仁德如不仁不义 (2)手足痿痹,为能运动:麻木不仁,四体不仁. 3.人、仁 “最初只有人字,后以二人相爱,人旁加二为仁,故仁由人而来。

仁固可作‘仁义’解,也可作人解。

我认为‘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字,宜作‘人’解。

以孔子之话作本论,《论语》中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观过斯知仁矣’、‘井有仁焉’,这些仁字,都应作“人”解。

而一般学者以其字之为仁,多曲为之解,求其说,而不得要领。

故上例我以‘仁’字应作“人”解。

否则,‘井有仁焉’,作仁义之‘仁’解,难以解通。

又以其他著作为旁证,可知人、仁同义。

例如《礼记表记》说,人也谓施以人以忠恩也。

人与仁同义……《论语》所谓‘人者仁也’、‘仁者爱人’,即本此义。

皆由于人、仁同出于一源,且关系密切。

把仁字均解为‘仁义’,难以自圆其说、令人信服”(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4-46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4. 仁,就是二个人字,从这个字的形我们看到了这个意思。

那为什么这样写这个字呢,古人的意思是什么呢

我认为这是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害人人,人人必将害我。

”的简写。

这句话中两次使用二人组合。

所以就是仁的意思了。

仁是道的一种。

[编辑本段]儒家学派核心——“仁”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

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

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 人的表现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如以仁为本体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 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 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 对人则有爱心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

”仁指好的道德。

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

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

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说,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

孟子提出一些切于实际的主张,重点在改善民生,加强教化。

其首要之点是“制民之产”,要求实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把仁政说与王道政治联系起来。

认为人皆有仁爱之同情心,即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行仁政,天下可得到治理;不行仁政,则天下难以治理。

孟子认为,即使是百里小国,只要行仁政,天下百姓也会归之而王。

他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行仁政须落实到“省刑罚,薄税敛”,发展农业生产等要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修德行教,使仁爱之心推而广之,即使是坚甲利兵也能战而胜之。

强调以仁政统一天下,进而治理天下,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批评暴力,反对战争。

这是儒家仁政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与仁政学说及重视人权,满足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理论相联系,从政治治理的实践和人的生存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儒家重视民生,主张满足人们求生存的基本物质欲求,并倡富民思想,强调先富后教,使民从善,然后政权得以稳固。

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乃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儒家认为,民生是治国之本,民以食为天,衣食足,有恒产才有恒心,满足了百姓的衣食需求,国家才能稳固而得到治理。

儒家从重视民生出发,倡富民思想。

儒家经典《周礼》提出“保息养民”的六项措施,即“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富而安之,体现了儒家早期的富民思想。

孔子提出富而教之的思想,“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使众多的人民生活得到满足而富裕,然后施之以教,使人民有道德。

把富民作为施教的前提和基础,可见对富民的重视。

孔子还把富民与利民、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利益联系起来。

他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强调利民、富民、保民、爱民,体察和顺应民心的向背,这是儒家富民思想的特征。

孟子还设想,物质财富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满足,百姓还有不仁的吗

他说:“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满足了百姓的生活需求,使之富足,就会使民众达到仁的境界而国安。

而民穷则争,争则起暴乱,国难以治。

可见民富才能国安,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民富而国富,是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点。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 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但孔子说的不是一 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 地管理国家,这决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做到;连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能做到, 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

孔子与“仁”的学说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

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一、对待“仁”的态度。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

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

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

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

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

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

“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

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仁”的表现方式。

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

”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

“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

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

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四、“仁”的实践价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

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

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著名爱国诗人的名言警句及事迹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一、好,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ruí]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李白有三个老婆,第一个是许宰相的孙女,姓许。

第二个,不详其姓。

第三个宗宰相的孙女,姓宗。

此外还有一个姓刘的。

他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许氏生的。

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阳 ;另一子名:天然,小名“颇黎”。

李白之所以为子女取名如此,是与他家曾居碎叶有关。

西亚、中亚当时盛行拜火教和明教,祀天地日月水火。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

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

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

  第一个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

李白带着这个女人曾经到安徽买了一套房子,但不久两人就分开了。

  第二个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

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

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寂寞的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当下便领了结婚证。

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

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个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到的走了。

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

正好梁园的保洁员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

但是人家保洁员,不擦掉是会被扣工钱的。

无奈,宗氏实在是被这首才华横溢的诗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

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

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唉,羡慕啊。

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

好了,现在的这个妻子应该和李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学道德情操,应该算有记载的李白的第一次爱情,注意是爱情。

但是,也可能是信仰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有时候甚至会超过爱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邝山学道去了。

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复再娶,男人要是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便视天下女人如无物了。

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多次施救。

得一此女为妻,足矣。

  二、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马承祯。

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她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

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

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

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

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

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

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

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

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

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

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

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

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

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四、赐金放还的详情: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

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

“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

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

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

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

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

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

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

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

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

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

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

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

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

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

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

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

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

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

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应该比较可信。

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不能偏信。

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可信可不信。

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

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纵观李白的三种死法,笔者比较相信《旧唐书》之说。

)(抄的)

关于珍惜爱情的英语名言警句

1. 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在你面前我可以是谁。

2.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没有男人或女人值得你为他(她)流眼泪的,值得的那一位,舍不得让你哭。

3.Just because someone doesn‘t love you the way you want them to, doesn’t mean they don‘t love you with all they have.一个人不是你所想般爱你,并不代表那人不是全心全意地爱你。

5. Don‘t waste your time on a man\\\/woman, who isn’t willing to waste their time on you.不要花时间在一个不愿花时间在你身上的人。

6. Never frown, even when you are sad,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o is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r smile.就算你不快乐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7. Maybe God wants us to meet a few wrong people before meeting the right one, so that when we finally meet the person, we will know how to be grateful.可能神要我们在遇到对的人之前先遇上一些错的人,这样当我们遇到生命中真正的人的时候就会更懂得珍惜和感激。

8.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对于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个人来说,你可能就是全世界。

Absence to love is what wind is to fire. It extinguishes the small; it inflames the great. (Roger de Bussy-Rabutin, French writer)离别之于爱情好比风之于火,它能将小火熄灭,使大火熊熊燃烧。

(法国作家 比西-拉比旦.R.)Every man is a poet when he is in love. (Plato ancient Creek philosopher)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

(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First love is only a little foolishness and a lot of curiosity. (George Bernard Shaw)初恋就是一点点笨拙外加许许多多好奇。

(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G)Friendship is like earthenware: once broken, it can be mended; love is like a mirror: once broken, that ends it. (Josh Billings. American humorist)友谊就像陶器,破了可以修补;爱情好比镜子,一旦打破就难重圆。

(美国幽默作家 比林斯 .J.)

关于父母之爱的名言,多一点。

男人应该眺望比一个女人的爱情更远的地方。

用剑不能完成的,我要用笔来完成。

我在粉碎一切障碍。

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的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

所谓爱,其实就是人对赐予他快乐的人表示的热烈的感激。

苦难,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一个女人为了所爱的人受苦才是乐事

拐弯抹角的路决无伟大的成就。

野心不是个个人有的。

你去问问娘儿们,她们追求的是怎么样的男人,还不是野心家

野心家比旁的男子腰粗臂胖,血中铣质更多,心也更热;女人强壮的时候真快乐,真好看,所以在男人中专挑有力气的爱,便是给他压坏也甘心。

忠于德行,就是做一个伟大的殉道者

个个人相信德行,可是谁是有德行的

民众崇拜自由,可是自由的人民在哪儿

我的青春还象明净无云的蓝天,可是巴望富贵,不就是决定扯谎,屈膝,在地下爬,逢迎欧拍,处处作假吗

不就是甘心情愿听那般扯过谎,屈过膝,在地下爬过的人使唤吗

要加入他们的帮口,先得侍候他们。

跟你情形相仿的四五万青年,此刻都有一个问题要解决:赶快挣一笔财产。

你是其中的一个。

你想:你们耍怎样的拼命,怎样的斗争;势必你吞我,我吞你,象一个瓶里的许多蜘蛛,因为根本没有四五万个好缺份。

你知道的人怎么打天下的

不是靠天才的光芒,就是靠腐蚀的本领。

在这个人堆里,不象炮弹一般轰进去,就得象瘟疫一般钻进去。

清白老实一无用处。

在天才的威力之下,大家会屈服;先是恨他,毁谤他,因为他一日独吞,不肯分肥;可是他要坚持的话,大家便屈服了;总而言之,没法把你埋在土里的时候,就向你磕头。

雄才大略是少有的,遍地风行的是腐化堕落。

社会上多的是饭桶,而腐蚀便是饭桶的武器,你到处觉得有它的刀尖。

有些男人,全部家私不过六千薪水,老婆的衣著花到一万以上。

收入只有一千二的小职员也会买田买地。

你可以看到一些女人出卖身体,为的要跟贵族院议员的公子,坐了车到跑马场的中央大道上去奔驰。

女儿有了五万进款,可怜的脓包还不得不替女儿还债,那是你亲眼目睹的。

你试着瞧吧,在走两三步路要不碰到这一类的鬼玩艺才怪。

我敢把脑袋跟这一堆打赌,你要碰到什么你中意的女人,不管是谁,不管怎样有钱,美丽,年轻,你马上掉在黄蜂窠里。

她们受着法律束缚,什么事都得跟丈夫明争暗斗。

为了情人,衣著,孩子,家里的开销,虚荣,所玩的手段,简直说不完,反正不是为了高尚的动机。

所以正人君子是大众的公敌。

你知道什么叫做正人君子吗

在,正人君子是不声不响,不愿分赃的人。

至于那批可怜的公共奴隶,到处做苦工而没有报酬的,还没有包括在内;我管他们叫做相信上帝的傻瓜。

当然这是德行的最高峰,愚不可及的好榜样,同时也是苦海。

倘若上帝开个玩笑,在最后审判时缺席一下,那些好人包你都要愁眉苦脸

因此,你要想快快发财,必须现在已经有钱,或者装做有钱。

耍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的干,要不就完事大吉。

三百六十行中,倘使有十几个人成功得快,大家便管他们叫做贼。

你自己去找结论吧。

人生就是这么回事。

跟厨房一样腥臭。

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道德,不过是这一点。

我这样议论社会是有权利的,因为我认识社会。

你以为我责备社会吗

绝对不是。

世界一向是这样的。

道德家永远改变不了它。

人是不完全的,不过他的作假有时多有时少,一般傻子便跟着说风俗淳朴了,或是浇薄了。

我并不帮平民骂富翁,上中下三等的人都是一样的人。

这些高等野兽,每一百万中间总有十来个狠家伙,高高的坐在一切之上,甚至坐在法律之上,我便是其中之一。

你要有种,你就扬着脸一直线望前冲。

可是你得跟妒忌,毁谤,庸俗斗争,跟所有的人斗争。

你得以牙还牙对付这个社会。

你想成功吗?我帮你。

你可以测量出来,女人堕落到什么田地,男人虚荣到什么田地。

虽然人生这部书我已经读得烂熟,可是还有一些篇章不曾寓目。

现在我全明白了。

你越没有心肝,越高升得快。

你得不留情的打击人家,哪人家怕你。

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它们骑得精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不是吗,你要没有一个女人关切,你在这儿便一文不值。

这女人还得年轻,有钱,漂亮。

倘使你有什么真情,必须象宝贝一样藏起,永远别给人家猜到,要不就完啦,你不但做不成刽子手,反过来要给人家开刀了。

有朝一日你动了爱情,千万要守秘密!没有弄清楚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

你现在还没有得到爱情;可是为保住将来的爱情,先得学会提防人家。

有人要收买你的主张,不妨出卖。

一个自命为从不改变主张的人,是一个永远走直线的人,相信自己永远正确的大傻瓜。

世界上没有原则,只有事故;没有法律,只有时势;高明的人同事故跟时势打成一片,任意支配。

倘若真有什么固定购原则跟法律,大家也不能随时更换,象咱们换衬衫一样容易了。

一个人用不着比整个民族更智慧。

替法国出力最少的倒是受人膜拜的偶像。

青年人做亏心事的时候,不敢对良心的镜子照一照;成年人却不怕正视;人生两个阶段的不同完全在于这一点。

将来倘有什么大胆的哲学家,想肯定我们的感情对物质世界的影响,一定能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中找到不少确实的例子,证明感情并不是抽象的。

譬如说,看相的人推测一个人的性格,决不能一望面知,象狗知道一个陌生人对它的爱憎那么侠。

有些无聊的人想淘汰古老的字眼,可是物以类聚这句成语始终挂在每个人的嘴边。

受到人家的爱,我们是感觉到的。

感情在无论什么东西上面都能留下痕迹,并且能穿越空间。

一封信代表一颗灵魂,等于口语的忠实的回声,所以敏感纳人把信当做爱情的至宝。

孤独就是空虚,精神和肉体对此感受到同样的恐惧。

天才用精神世界的产物思想来填补孤独的空虚,注视着上帝善行的人可以在孤独中得到上帝的光明,听到上帝的气息,只是这两种人才能忍受孤独的生活。

除了这两种离天堂近在咫尺的人之外,孤独对精神的折磨如刑罚对肉体折磨一样。

孤独和刑罚之间的区别,犹如精神病和外科病之间的区别。

这是增加到无限性的痛苦。

肉体通过神经系统达到无限,好似精神通过思想达到无限。

人们看着别人做坏事,听之任之,习以为常;开始时默许别人干,到最后自己也干了起来。

久而久之,灵魂不断被可耻的勾当所沾污,变得越来越渺小,高尚思想的弹簧渐渐生锈,而平庸这根绞链却越磨越松,不推自转了。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

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

你杀死一个人,人家要将你送上断头台。

可是只要你带着任何一种政府的信念去杀死五百人,人家却尊敬这种政治犯罪。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