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月的诗句
一、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二、女冠子·四月十七唐代: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译文:今天是四月十七,去年这个日子,正是与你离别的时候。
忍住泪水假装着低下脸,含羞皱着眉头。
自别后我魂销肠断,如今只能在梦里与你相见。
我的相思之情,除了天边的月亮,又有谁知道呢
三、四月先秦: 佚名四月维夏,六月徂署。
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我日构祸,曷云能谷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译文:人间四月开始初夏好时节,进入六月酷暑炎天就到来。
可恨我的先祖不是善良人,怎么竟然忍心让我受祸灾
这晚秋的风啊凄凄又冷冷,花草树木纷纷萎谢或凋零。
身遭如此大难心内深忧痛,我到哪里存身啊方得安宁
冬天是如此凛冽如此无情,呼啸着吹来这狂暴的寒风。
天下的人儿个个都有好命,为什么惟独我遭受这不幸
高高的山上生着名贵花卉,既有栗子树也有那斗寒梅。
如今遭难枝残叶落花枯萎,我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罪。
君看那汩汩流淌的山泉水,有时清澈见底有时变混浊。
孤独的我天天遭受这灾祸,谁知道何时我能够得善果
滔滔奔流不息的长江汉水,把个丰美的南国紧紧包络。
我鞠躬尽瘁做好本职工作,当政者为什么不能善待我
我本不是苍雕也不是鸷鸟,不能象它们一样直飞高天。
我本不是鳣鱼也不是鲔鱼,不能象它们一样潜逃深渊。
高高的山上生长蕨菜薇菜,低洼的湿地生长枸杞赤楝。
不知何以自处的我写此诗,渲泄我心中的悲苦与哀怜。
四、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五、客中初夏宋代: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译文: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琵琶行》中四句跟月亮有关的诗句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写出四句与月亮有关诗句吧
古代写月亮的诗歌集锦 月明如水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夜坐明月。
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
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
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
世上无知音。
杂曲二首 王筠 鸟还夜已逼, 虫飞晓尚赊。
桂月徒留影, 兰灯空结花。
月明如水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夜坐明月。
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
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
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
世上无知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 ——(《宿江边阁》)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杜甫《月夜》)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月夜忆舍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 ——《旅夜抒怀》)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中 秋 月 李 峤 圆 魂 上 寒 空, 皆 言 四 海 同, 安 知 千 里 外, . 不 有 雨 兼 风
峨 眉 山 月 歌 李 白 峨 眉 山 月 半 轮 秋, 影 入 平 羌 江 水 流。
夜 发 清 溪 向 三 峡, 思 君 不 见 下 渝 州。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春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还可以吧
多给点分
和月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4、淡云来往月疏疏。
——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5、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有关四月的优美古诗有哪些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四句,快点
明月松松间照举头望明月月上柳稍头月中霜女斗婵娟
有关月亮的四句古诗
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唐朝。
诗名:《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解释:小时侯,年少无知,误将月亮当作又圆又亮的白玉作的盘子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宋 诗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解释: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诗名:静夜思 解释:映照在井栏上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ps. 床是井栏的意思,不是卧室的床 4,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孟浩然 唐 诗名: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解释: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5,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诗名:枫桥夜泊 解释:这首诗的题目就很精练。
“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时间。
四个字,该介绍的都介绍了,“吝啬”到了极点。
然后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
“月落乌啼”,有声有色有情。
在古诗词中,凡用“月”“乌”者不外乎“凄愁悲苦”四字,太阴西坠,乌鹊哀鸣,张继的哀怨之气与郁闷之气贯注其中,不解人意的霜气偏偏充盈天地,为这浓秋之夜和张继心中洒下丝丝凉意。
视觉、听觉、触觉三管齐下,恰如其分地现出了他的心境。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觉。
同样是秋夜对月独处孤舟,李白苏轼二人定是要“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了。
但换了失意的人,不过是“独步漫长宵,风过花零,遥望月空鸣”而已。
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
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渔火点点,再加上秋风的低吟,一片片枯败枫叶划过张继心头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前途的迷茫,他的心中仅剩下一种感情--愁。
秋风送寒,独卧小舟,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对愁眠”甚至有几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伶仃了。
一个落第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姜江水流: 李白 诗名: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解释: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所作,表现了对故乡山水与友人的依恋之情。
首二句写月,以“峨眉山”修饰“月”,则月成为峨眉山独占之月,可见爱月缘于乡情,而将高悬于秋夜天穹之月同时引入平羌江水之流,则江、天、山、月互映,诗境顿生。
平羌江,即今青衣江。
后二句承江水写舟行,由清溪向三峡,明月相随,而思君不见,怀人之情顿生,未点月而月恒在,写怀人而月为媒。
通篇写月,实亦写人,峨眉山月,亦即峨眉山人。
此外,四句中嵌入五地名,却流畅自如,略无斧凿牵强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