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形容襄阳的诗句

形容襄阳的诗句

时间:2020-07-20 15:52

10句描写襄阳的古诗词。

这是总结过的几句。

1.李白在《襄阳曲》:“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2.襄阳歌 (唐)李白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3.登襄阳城(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4.襄阳乐(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5.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太尉从广赴襄阳(宋)欧阳修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甍清汉滨。

嗟尔乐哉襄阳人,道扶白发抱幼孙。

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6.樊 城(清)顾文炜 水镇荆襄分古郡,烟开秦楚拥春山。

7.隆中山(宋)苏轼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8.隆中山(宋)曾巩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9.汉江临眺(唐)王维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0.回棹诗(唐)杜甫 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11.岘山怀古(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12大堤曲(唐)李白 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

13檀 溪(唐)胡曾 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跳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然绕大堤。

关于赞美襄阳的诗句

唐代诗写襄阳景物的诗襄樊市一座文化名城,我们宣传襄樊,要像山西祁县晋商,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突出襄樊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化名人笔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风光,最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阳”、“樊城”之合称,而古时建制以“襄阳”为行政区域名。

“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以古典的城廓、美丽的山水而成为文人墨客描述赞美的对象。

仅在唐代诗歌中,就有几位诗歌大家吟咏过襄阳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

如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

、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

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

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

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

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

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

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

《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10句描写襄阳的古诗词

这是总结过的几句。

1.李白在《襄阳曲》:“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2.襄阳歌 (唐)李白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3.登襄阳城(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4.襄阳乐(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5.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太尉从广赴襄阳(宋)欧阳修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甍清汉滨。

嗟尔乐哉襄阳人,道扶白发抱幼孙。

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6.樊 城(清)顾文炜 水镇荆襄分古郡,烟开秦楚拥春山。

7.隆中山(宋)苏轼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8.隆中山(宋)曾巩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

9.汉江临眺(唐)王维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0.回棹诗(唐)杜甫 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11.岘山怀古(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12大堤曲(唐)李白 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

13檀 溪(唐)胡曾 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跳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然绕大堤。

襄阳的名人诗句 格言 一定要是襄阳的呀

登襄阳城  作者:杜审言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这首五言律诗是杜审言被流放峰州途经襄阳时所作。

  这首《登襄阳城》诗,虽作于逆境之中,而诗人纪行述怀却并无凄楚悲怆之情。

襄阳的山,襄阳的水,在诗人笔下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令人神往。

首联记述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

他纵目四望,心胸豁然开朗,仿佛这壮美的山川景物扫尽了游子心头的愁云。

颔联紧接着具体描绘诗人眼前的山川美景,“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楚地山川横亘,绵延不断。

汉水浩荡势如接天,这确是站在城楼上所望到的襄阳山水的独特景象。

那城郊的万山、千山、岘山等,在城楼上方扫视过去,错落连绵,如同横地而卧。

汉水宽广浩淼萦山绕廓,曲折流向东南,仿佛连天纡回。

“出”字,“回”字,都是再平常不过动词,但与“横地”,“接天”分别组合起来,就产生了奇异的传神写照效果,表现出山川的动态美。

那高山流水,巍巍然、汤汤乎于天地之间,一气直下,不可撼动,不可遏止。

胡应麟评这联诗说:  “闳逸浑雄,少陵家法婉然。

”山川的壮观永恒,使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联想到人生的瞬息即逝,于是颈联转入了怀古抒情:“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 这里是虚写,冠盖里原在岘山南去宜城的路上,章华台遗址就更远,不管是在潜江或沙市抑或监利,诗人站在襄阳城楼上都是望不见的,所谓“非新里”“即旧台”,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色。

“非新”对应“即旧”,并不觉得重复,反显出轻巧,句意流转回环,加强了慨叹的沉重。

想当年那修筑章华台的楚灵王,云集冠盖里的汉代达官贵人,如今也不过只留下这古迹罢了。

荣华富贵岂能久长

诗人胸中的不平之气,化为了这“身外即浮云”的一声长叹。

尾联以写景作结。

襄阳是个风物荟萃的地方,而诗人却独独点出“习池风景异”,习家池不仅山青水秀,亭台楼宇华丽,而且是晋人山简醉酒的地方,文章家习凿齿的故居,习凿齿为人耿直,著有《汉晋春秋》。

据史书记载,“桓温辟为从事,甚器重之,累迁别驾。

温觊觎非望,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

”诗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缅怀前贤,而只写出习池的风景奇异,因此瞻仰游玩的人众多。

但又没有直说游人众多,而是通过描写“归路”上尘雾弥漫,衬托出车水马龙的盛况。

  “归路满尘埃”句中的“归”字,用得甚

诗人展开遐想的诗句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和()心情。

诗人展开遐想的诗句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喜悦)和(急切)心情。

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归心似箭的思乡游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成为“平生第一快诗 ”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