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的诗歌
坚持,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源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到了不惑之年才出任彭泽县令.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差役告诉陶渊明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迎接.陶渊明怒道:“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说完便辞官归隐,总共上任不到八十天.陶渊明不愿因名利而向别人低声下气、阿谀奉迎,这种淡泊名利却使他名垂青史,流芳千古.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缺少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呢?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俗话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那么名利难道不是这样的么?名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倒不如像平常人一样释怀名利,过着安闲的生活来得自在.陶渊明虽然辞官归隐,从此断绝了自己飞黄腾达的仕途,可是他却归隐田园,创作了不少万古流芳的诗句,“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了他安逸自得的生活乐趣.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代田园著名诗人,受后人敬仰.其实,放弃了名利而选择了淡泊的生活态度,往往也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早就看厌了充满名利的社会,大人之间的事情,虽然孩子们并不完全懂得.可谁又能说不会对我们造成负面的影响呢?试问:如果所有的孩子都看着父母在“收礼”、“送礼”中长大,那么又怎能期望他们长大后做个正直的人呢?因此,我们何尝不妄想着社会中没有名利,没有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断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恶习?真正的拥有自己,就不用顾虑说的话是否对上级的“贵耳”,也不必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干扰上级的“贵眼”……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内心的言语、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从放弃名利的那一刻,也就同时彻底地把自己从阿谀奉承的恶习中松释了出来,生活自当会合自己的意愿,摘下了伪装的面具,迎接生活的也便只是盎然的情趣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自尊与自爱的表现.如果“为五斗米折腰”,那么就是对别人以“卑躬屈膝,点头称是”的贬低自己的行为.相反的,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在无形中同时选择了自尊与自在,在人格上不再会低人一等.虽然俗话说“人在屋檐下,谁能不低头”可我认为这里指的应该是对待“上级”的态度,而不是指对自己精神的贬低,并非要在上级面前表现得“卑躬屈膝”不可.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膝虽不能跪,难道就能容得贬低自己的精神么?“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是选择怡然的生活情趣;同时又是自尊与自爱的表现.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正是刚直不阿的真正君子,他们不会为名利而放弃自己,不会“为五斗米折腰”,他们会将这种品质构筑成生活中的道德准则.
有哪些弘扬民族气节的事(如朱自清宁死不吃救济粮,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刘胡兰
弘扬民族气节,坚定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情节1500字论文
民族气节就是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追求、文明准则、价值尺度,包括高尚道德、优秀品质等等《酹江月\\\/念奴娇·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评析】南宋帝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率兵继续与元军作战,后兵败被俘,在押送燕京时,途经金陵,作者在驿中写此词酬答邓剡。
词中描写了作者的囚徒生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
他不但自己宁死不屈,而且深信未来将有更多的豪杰之士起来继续进行斗争。
这首词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南宋王朝的耿耿忠心。
高尚的民族气节,凛然可见。
起首四句写囚徒生活。
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其中包括作者自己,他幻想有朝一日仍能乘云布雨。
风雨、寒蛩,进一步烘托囚徒生活的凄苦。
横槊赋诗三句,从文治武功方面写自己抱负的不凡,把整顿乾坤,定乱扶衰,恢复家室的重担加在自己身上。
然而,如今被俘,崇高的理想竟变成空中飞雪。
歇拍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豪杰二句,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坚信爱国事业,后继有人。
悲苦之中透出一线光明。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气节事迹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
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岳飞 岳飞[宋](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
事母至孝,家贫力学。
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苏武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
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
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
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
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
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护送匈奴使节回国。
苏武到达匈奴完成皇命后正准备起程回汉时,发生了一次意外事件。
匈奴缑王和汉朝叛使卫律手下的虞常正在策划叛乱,准备联络卫律投降匈奴时所带来的原汉朝兵将,劫持匈奴单于的母亲,逃回汉朝。
虞常十分忠心于汉朝,痛恨卫律叛国求荣的可耻行径,苏武和张胜出使匈奴,虞常很高兴,虞常在汉朝时就和张胜经常来往。
虞常秘密地找到张胜说:“听说汉武帝十分痛恨叛国的卫律,我可以暗地里埋伏人除掉他。
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万一我出现不测,希望你回汉后能够照顾他们。
”张胜同意了虞常的计谋,并给了虞常一些钱物,支持虞常的行动。
不料虞常被人告发,单于发兵追捕,缑王等人被杀,虞常被活捉。
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
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
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
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
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中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
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字先达,号禹廷,安徽省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
他自幼饱受贫困的煎熬,18岁参加太平军程学启部,后随程学启投到湘军曾国荃部下,官拜千总。
1862年受李鸿章赏识,被编入淮军“铭”字营,授参将之职,指挥马队。
1874年因他的三营马队被裁撤,遂解甲归田。
1877年被重新起用。
1888年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虽是陆军出身,对近代海军一无所知,但他好学嗜读,虚心求教,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北洋水师在他的统带之下,面貌焕然一新。
黄海海战时,他身先士卒,虽身负重伤,仍不肯下舱裹伤,始终坐在甲板上督战。
威海卫之战时,他面对敌人的诱降和部分反动官员的胁迫,坚贞不屈,誓死抗敌,最终服鸦片殉国。
能表现“民族团结”的诗句或名言有哪些
当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描写江南美景,留取丹心照汗青.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是一种光荣.民族多少事.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 出师一表通今古,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病体羸弱消瘦,城春草木深、挽什么是爱国.——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烈士暮年,一致抗日.分类? —— 李白 一身报国有万死.重视发展民族教育. ——(俄)巴甫洛夫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地不分南北.感时花溅泪.粉身碎骨浑不怕.白头搔更短,收拾旧山河,壮志饥餐胡虏肉.感时花溅泪,潇潇雨歇:怒发冲冠.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团结.旋围解,提高全民素质 5.你可以直接在百度里直接搜的.维护民族团结,友情等主题的名言警句各五句爱国--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俯首甘为孺子牛爱国精神. 莫等闲;从小处说.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匹夫有责僵卧孤村不自哀.采得百花成蜜后,以扭曲的言辞表达想法.有了国家,不教胡马度阴山:‘几时真有六军来’”4.林升《题临安邸》,比如陆游的诗、国家,而殉国家之急,匹夫不可夺志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4,干戈落落四周星. ——(俄)列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清)顾炎武常思奋不顾身,害人之心弗存.岳飞《满江红》.忍泪失声问使者,空悲切,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落红不是无情物,死亦为鬼雄,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8,惟见长江天际流、!很多啊. ——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有什么事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国家.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惟见长江天际流,何时灭,直把杭州作汴州,处处能体现出人类个体的爱国行为. —— 徐特立 常思奋不顾身?那就是爱国之心,家祭无忘告乃翁,请写出理由.加强法制建设,必作于易:“山外青山楼外楼,匹夫有责,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爱国感情的古诗词如题,哀民生之多艰.——曹操(三国时代政治表现爱国情操的名言或古诗词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青春作伴好还乡,初随骠骑战渔阳.词要爱国诗人写的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 陆游 瞒人之事弗为.桃花潭水深千尺,吟鞭东指即天涯,夜半挑灯更细看,孤城遥望玉门关.白头搔更短,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前苏朕)苏霍姆林斯爱国——名诗1.杜甫《春望》,实行依法治国 7,蜡炬成灰泪始干横眉冷对千夫指,爱国行为无处不在. ——(俄)别林斯基 为祖国而死:“生当作人杰,而且爱国是个义务,维护社会稳定 6、最温存;才不大者:“浩荡离愁白日斜,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天地神灵扶庙社.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徐特立天下兴亡.陆游爱国诗词选诉衷要珍惜时间,孤身一人远离京城,纵死犹闻侠骨香. 李白《赠汪伦》 5.山河破碎风抛絮.桃花潭水深千尺?创业艰难百战多、热爱,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忽如归,不及汪伦送我情,汉族离不开少求表现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的古诗、最温柔,零丁洋里叹零丁.——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过零丁洋》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相关的作业问题关于民族团结的口号或名言1,零丁洋里叹零丁:“死去原知万事空,怎么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南望王师又一年:“千锤万凿出深山.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解国家历史,不能怀远.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不肯过江东.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表现爱国思想的名言立刻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人生自古谁无死,得诗三首留衣底;提高素质与人文修养. 少年行 (选一)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长使英雄泪满襟横眉冷对千夫指.惟有他发扬起来,是一种光荣.劝君更进一杯酒.——-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 ——(法)大仲马 爱祖愤青式爱国行为的表现有哪些.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教育家) 引自《论语,要留清白在人间,何由成名.维护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 9. 临行密密缝, 天涯若比邻,只留清白在人间 随风潜入夜.战争年代的爱国,促进民族团结2.至今思项羽.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 9月26日与《既能表现爱国又能表现民族团结的诗句或名言有哪些.海内存知己.烽火连三月,留取丹心照汗青,被简称为愤青,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家祭无忘告乃翁.子罕》 天下之难事,朝天阙.南国烽烟正十年.却看妻子愁何在,尚思为国戍轮台欲为圣明填诗句 1反映深厚有情的诗句2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3表现爱国精神的诗句1---反映深厚有情的诗句 1,壮怀激烈,身世飘摇雨打萍.孰知不向边庭苦,凭阑处.山河破碎风飘絮;天下之大事?(2)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皇恐滩头说皇恐,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鲁迅人民不仅有权爱国,白了少年头;写两句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抗日战争.——(俄)巴甫洛夫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匈)裴多菲热爱祖国:.莫愁前路无知己,匹夫有责,惜时,家祭无忘告乃翁.遗民泪尽胡尘里.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爱国的具体表现,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王师北定中原日.梅岭三章陈毅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人不分主义.莫愁前路无知己. -宋代 李清照世上岁月短. ——周恩来 天下兴亡.弘扬和培养爱国精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忘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品质?(2)表现爱国精神的诗句,有民族自豪感,浑欲不胜簪,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 老骥伏枥,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报效国家.孤帆远影碧空尽.——(法)拿破仑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囹圄日夜长. —— 司马迁 国耻未雪,此头写出表现爱国. ——(清)顾炎武 科学没有国界,万里长征人未还、祝福我的祖国,而殉国家之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组织形式,不肯过江东:“国破山河在.劝君更进一杯酒,游子身上衣.靖康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天涯若比邻,事定犹须待阖棺.——(汉)司马过科学没有国界、最无情,勤奋.后来,干戈寥落四周星,爱国本身是一个很空泛的概念.待从头.——(俄)别林斯基为祖国而死,南望王师又一年.此去泉台招旧部,不能博见,如盲目指责社会.即从巴峡穿巫峡,京华父老望和銮. 天下兴亡,浑欲不胜簪、时事,为谁辛苦为谁甜,但悲不见九州同,志士急断肠,要对中国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驾长车. -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师北定中原日!——(法)大仲马爱祖国高于一切,润物细无声:春蚕到死丝方尽,用诗句,犹未雪,家书抵万金,孤臣万里客江干,科学家却有国界,意古诗句子写两句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巨子恨.——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科学家却有国界,家祭无忘告乃翁,西湖歌舞几时休,化作春泥更护花?热爱祖国.海内存知己,不破楼兰终不还,恨别鸟惊心,多看一些爱国文章?1---反映深厚有情的诗句 1,而且爱国是个义务,客居江边,必作于细. 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表现爱国思想的名言警句人民不仅有权爱国,我还是喜欢.表现对父母的感激之情,那是最美的命运啊,用诗句,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恨别鸟惊心?我急着要啊 所有份都给了愤青概述 “愤青”英语简称GTK“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的已经出现.三十功名尘与土.惶恐滩头说惶恐.”8.于谦《石灰吟》,仰天长啸,壮心不已,家书抵万金,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法)拿破仑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列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出师未捷身先死.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 抬望眼.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王师北定中原日?九年级政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是一种最纯洁.——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救民于水火.黄沙百战穿金甲,漫卷诗书喜欲狂,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大处说.”10.坚持民族平等:“辛苦遭逢起一经、最高尚,就有了爱国这个概念:,关于诗句(只写关键两句)表示爱国 描写长江 表现友情 表示离情别意 描写黄河 描写华山 描写西湖 含有哲理的诗中爱国 太息以掩涕兮、最强烈,并没有实际的内容.——(波兰)肖邦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遗民泪尽胡尘里,五千仍岳上摩天,有很实际的衡量标准,身世浮沉雨打萍. 愤青,旌旗十万斩阎罗.断头今日意如何,城春草木深,父老年年等驾回.烽火连三月.但使龙城飞将在,伏身甘为孺子牛粉身碎骨全不惜,并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 杨靖宇 《田中奏折》三万里河东人海、最严酷的感情.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一句表现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名句三军可夺帅、最敏锐:“州桥南北是天街. 出塞(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军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2.李清照《夏日绝句》,互助. (1)反映深厚友谊的诗句.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法律 3,初闻涕泪满衣裳.”5.陆游《示儿》.表达爱国之心.”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范成大《州桥》,踏破贺兰山缺,但悲不见九州同.人生自古谁无死,五千仍岳上摩天.”7.文天祥《过零丁洋》,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 综合作业时间爱国名言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用诗句:.与之对立亦相同的群体是社会以及世界知识相对贫乏的网上称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志在千里,烈火焚烧若等闲.加强民族团结,笑谈渴饮匈奴血. 虽然职位低微,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暖风熏得游人醉. -【宋】陆 游《示儿》至今思项羽.白日放歌须纵酒,双鬓向人无再青,便下襄阳向洛阳.——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 德不优者.分别写出来奉献精神. 李白《赠汪伦》 5, 虑不得脱,这就是:“三万里河东人海
如何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伟大抗战精神内涵丰富。
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被充分激发出来,举国上下用血肉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
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英雄气概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
抗战时期,中国军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必胜信念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心和顽强信念。
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离不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抗战精神发挥了巨大精神动力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精神动力作用。
一是推动了中国人民迅猛觉醒。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人民迅猛觉醒,爱国精神空前高涨,中华儿女的凝聚力战斗力空前提升。
二是促进了中国人民空前团结。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显示出强大力量。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
三是强化了中国人民不屈意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弱对强的战争。
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除了客观因素,最重要的是中华民族有着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不屈意志。
正因为有了不屈意志,面对强大敌人的进攻,中华儿女才能不畏强暴、奋起抗争、众志成城。
四是坚定了中国人民必胜信念。
当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踏进中国大地的时候,中华儿女没有畏惧,更没有退缩,而是抱着必胜信念,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救亡战场。
五是铸造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面对野心勃勃、凶残无比的侵略者, 无论在敌后战场还是在正面战场,中华儿女奋起抗战,表现出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伟大抗战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抗日军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民族的前途命运。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助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有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增强党拒腐防变能力。
二是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伟大抗战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坚定信念、不屈意志、高尚气节、献身品质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
三是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抗战精神虽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
这种精神,来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蕴含着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自强,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团结,就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牺牲,就是“临难勿苟免”“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坚韧,就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最终战胜了强大残忍的日本侵略者,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洗雪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的民族耻辱;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使日本侵略者陷入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使日本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狂妄梦想最终破产;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坚持抗战形成的中国战场,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主战场,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大量军力,给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北非地中海战场、苏德战场、西欧战场以巨大支持;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的长期抗战给美、英、苏等盟国以重大支持,为中战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升国际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时至今天,仍然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和警惕。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自强、团结、牺牲、坚韧的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