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的归隐诗有哪些
1、「行路难三首」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烂草, 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2、「长相思」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3、「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5、「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6、「采莲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 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7、 南阳送客 斗酒勿为薄。
寸心贵不忘。
坐惜故人去。
偏令游子伤。
离颜怨芳草。
春思结垂杨。
挥手再三别。
临歧空断肠。
8、峨眉山月歌 峨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附: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摧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
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请暂且放下一些琐事,让我们同天上谪仙人——李白,共醉一场绝美不似人间的酒宴。
2.生平梗概: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叶(唐朝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今哈萨克境内),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卒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岁。
大约五岁那年,李白随父迁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览群书,很快学会了写诗作文。
那时,苏 为益州长史,对李白的才华相当讶异,他说:「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学,可比相如」。
大约二十五岁,李白开始漫游蜀中的名胜古迹,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别四川,沿长江而下,漫游各地,他说自己年轻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又曾在今湖北安陆住过相当长的时间,所谓「酒隐安陆」,在此期间,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处游览饮宴,更「学剑来山东」,寓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等会徂徕山,酣饮纵酒,号竹溪六逸。
可见其生活的一斑。
李白的这段漫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他的许多诗都已充份显示他的艺术才华。
天宝初年,他应召八京,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玄宗对他很重视,让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诏诰。
后来李白被高力士所谗,玄宗赐金让其还山,浮游四方,与杜甫成为莫逆之交。
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队伍,想协助他平乱,从来,肃宗忌之,杀李璘,李白因「从逆」被补,理当杀头,由于得到朝中大将郭子仪的营救,才免除死罪,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
遇赦而还,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漫游。
这次漫游历时三年多,地点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
相传他醉欲捞水中之月,因溺死。
3.代表著作: 春夜宴桃李园序:本文选自李太白集,虽名为序,但与序跋不同,应属杂记类古文。
李白的散文虽然不多,但往往独辟蹊径,颇具特色。
春夜宴桃李园序写的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宴酒咏诗的寻常场景,但李白却下笔不凡,于诗情画意中别见一番豪迈之气。
文章开篇,既不写春,也不点宴,而是宕开一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两句整饰工丽的骈文,抒写天地之博大,光阴之永恒。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如梦之人生,面对着永恒的时空,不禁感叹起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两句,将人们从悠悠的玄思拉入桃李芳园纵情欢娱的场景,召「群季」,集「俊秀」,把酒揽月,赏花咏诗,高谈畅饮之际,更当如惠连、康乐一般述志写情,一泄胸中奇才壮采。
全文明快欢畅之音转为泪扬奔放。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作,何伸雅怀
」诗人们任兴所趋,尽情地诉说自己生命的美丽、信心和渴望。
充满了对自我豪迈的肯定。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措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长相思: 『长相思』,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题意取自古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
李白这首诗描写思妇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深沉含蓄,韵律参差错落,艺术上很有创造性。
同时,又采用典型景物的烘托、渲染,很好地表达了思妇的离别之苦。
【关山月】为乐府鼓角横吹十五曲之一,多写离别的感伤,李白此诗沿用乐府古题,反映战士们戍守边疆、思念家乡的心情。
气象雄浑,令人赞赏。
赠孟浩然;孟浩然(六八九——七四O),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是盛唐著名诗人。
隐居当地鹿门山,在四十岁时才出游京师,很受当时上层人物的赞誉,但终未出仕。
这首诗赞扬孟浩然不愿仕宦、醉酒隐居、风流儒雅的个性和生活。
从中二联看,本诗当是在孟浩浩然离开长安归襄阳后所作。
《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旧题。
齐梁以来,诗人多以此题描写蜀道的艰险。
李白此诗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远远超出了以往的同类作品。
它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路线,抓住沿途各处的景色特点来展示蜀道之难和山势的高危;用泼墨山水式的笔力,酣畅淋漓地描绘出山川的壮丽;以丰富的想象,将神话、传说与现实融为一体。
诗人还设想,万一有人据除险守关,便会为非作歹,从中寄寓了他对时局的关切。
全诗句式长短错落,音节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堪为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代表作。
《清平调》是唐代大曲名。
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花,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命写了这三首诗。
诗的内容是歌咏名花与美人。
第一首赞颂贵妃美如仙女。
第二首写贵妃胜过巫山神女和赵飞燕。
第三首说名花与美人为君王带来了愉悦。
全诗构思精巧,写得清丽自然,咏花咏人,难分难辨,表现出诗人极高的描绘能力。
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均写于天宝三载(七四四)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天宝元年(七四二),李白满怀豪情来到长安。
唐玄宗叫他供奉翰林,诗人得到的不过是御用文人的待遇,宏大的理想和热切的期望都化为泡影。
诗人又受才言离间,被迫离开长安。
独坐敬亭山: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
风景幽美秀丽,山上旧有敬亭,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吟咏处。
此诗写得平淡如水,若秋云行空,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态度。
早发白帝城:干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流夜郎,行至 州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回到江陵。
本诗就是途中所作。
诗中抒写了他遇赦后欣喜的心情。
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东。
4.轶事: 皇帝「御床赐宴」 李白初到长安时,是十分荣耀的。
据说,他面见皇帝那天,玄宗降辇步行迎接他的到来。
一见面,玄宗就说:「你没有官职,而我竟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见你一定是个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在交谈中,玄宗见李白对答如流,写的诗篇绚丽多彩,人又长得仪表非凡,甚为高兴。
他让李白坐在七宝御床上,设宴款待他,这叫做「御床赐宴」。
由于有一碗汤太烫了,玄宗还亲自拿起汤匙,为他调凉点,这叫做「御手调羹」。
宠奴才脱靴 李自不仅看不惯宫中的生活,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只顾谋求个人私利的权贵,甚至连皇帝及其身边受宠的「红人」都不放在眼里。
时间一长,有些人便制造谣言,在皇上面前大讲李白的坏话。
其中说李白坏话最多的两个人,是高力士和杨贵妃。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
朝中的许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马屁才爬上来的。
然而,李白却十分鄙视他。
有一天,皇上想让李白写些东西,正赶上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内侍们急忙把他弄醒,扶入宫中。
李白坐下来,伸出脚,对高力士说:「脱靴
」由于玄宗在场,高力士只好耐着性子给他脱了。
这件事可把高力士气坏了。
因此,他伺机要对李白进行报复。
有一天,他见杨贵妃正在兴冲冲地吟唱李白写的《清平调词》,她唱到「可怜飞燕倚新装」这句时,高力士乘机在一旁煽动说:「这李白真是胆大包天,他竟敢在词中将你比作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那赵飞燕虽然才貌出众,但后来由于作风放荡,被皇帝废黜了。
李白的这种比喻,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这样一来,杨贵妃也恨起李白了。
从此以后,他们串通起来,经常在玄宗面前说李白如何如何不好。
玄宗也慢慢对李白冷淡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深知,长安已不是他所能待的地方了。
他上书皇帝,请求离去。
玄宗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送了他一些钱,就把他打发了。
李白也不在乎,「高歌大笑」着走出了长安。
5.评价: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抒发个人的种种感受,歌颂中国的壮美河山等等。
正如一位诗歌史专家所说: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没有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像李白那样广阔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
在艺术上,他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从而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白的诗歌成就对唐代及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是中国人民最熟悉最热爱的诗人,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诗人。
他的诗歌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
李白在少年时期在什么地方隐居过
并且在这个地方写过哪些诗
李白大约在18岁时,他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李白思想中纵横家的某些印记。
在大匡山的几年,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
20岁游成都,谒见益州长史苏颋,受到赏识。
他后来说的“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可能也指此事。
蜀中又是一个有着任侠风气的地方,侠士风概对李白也有影响。
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说他“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
魏颢《李翰林集序》甚至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
他自己也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他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中度过的。
李白有开字开头的诗句吗?举例几个,加诗名。
。
。
。
。
。
。
。
。
。
李白【诗人小传】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将进酒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咏苎萝山 塞下曲六首 静夜思 望天门山 夜宿山寺 登金陵凤凰台 长相思二首 把酒问月 独坐敬亭山 客中行 菩萨蛮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入蜀 渡荆门送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干行 赠孟浩然 春思 军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蜀道难 长门怨 送友人 白头吟 草书歌行 关山月 白马篇 侠客行 秋浦歌十七首 行路难 春夜洛城闻笛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行路难 其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古朗月行 古风其二十四 月下独酌其一 古风 其十九 江上吟 登高丘而望远 秋风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连理枝 金陵酒肆留别 北风行 忆秦娥 峨眉山月歌 清平乐 塞上曲 白鸠辞 怨情 日出入行 独漉篇 山中问答 江南春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望鹦鹉洲怀祢衡 劳劳亭 子夜四时歌:春歌 夜坐吟 子夜四时歌:秋歌 金门答苏秀才 学古思边 玉阶怨 妾薄命 结客少年场行 子夜四时歌:冬歌 采莲曲 飞龙引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乌夜啼 久别离 送别 远别离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有所思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二 古风其三 襄阳歌 上云乐 菩萨蛮 冬日归旧山 哭宣城善酿纪叟 于阗采花 乌栖曲 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上李邕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斌下 赠从孙义兴宰铭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太华观 独坐敬亭山 清平乐 战城南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古风其十五 天马歌 扶风豪士歌 玉壶吟 梁园吟 鸣皋歌送岑徵君 时梁园三尺雪. 长歌行 清平调词三首 阳春歌 箜篌谣 胡无人 广陵赠别 阙题 上清宝鼎诗 临路歌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月下独酌其二 过汪氏别业其一 南奔书怀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夜泊牛渚怀古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白纻辞 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梁甫吟 行行游且猎篇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十八 古风其三十四 横江词其一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去妇词 ( 一作顾况诗 ) 少年行其一 结袜子 沐浴子 上清宝鼎诗 句 句 句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僧崖公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赠张相镐其一 时逃难在宿松山作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登黄山凌□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越女词其三 感兴其一 天台晓望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雪谗诗赠友人 赠清漳明府侄聿 邺中赠王大 (一作邺中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句 别匡山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句 阙题 栖贤寺 炼丹井 宿无相寺 荆州歌 杨叛儿 野田黄雀行 少年行其二 听蜀僧浚弹琴 渌水曲 门有车马客行 丁都护歌 ( 都一作督 ) 上留田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七 秦女休行 ( 魏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 今拟 东海有勇妇 代关中有贤女 横江词其五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古风其一 钓滩 洛阳陌 桂殿秋 咏方广诗 题楼山石笋 句 秀华亭 赠韦秘书子春 古意 酬张司马赠墨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送别 越女词其四 宣城见杜鹃花 九日登山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登瓦官阁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下独酌其三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感遇其一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江夏送友人 酬崔五郎中 留别金陵诸公 江夏行 悲歌行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赠崔司户文昆季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题宝圌山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赠江油尉 桃源 普照寺 兴唐寺 相逢行 寻雍尊师隐居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白毫子歌 王昭君其一 王昭君其二 雉朝飞 古风其四 君马黄 从军行 君子有所思行 独不见 北上行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双燕离 殷十一赠栗冈砚 乌牙寺 桃源 阳春曲 惧谗 赠裴十四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一作秋夜崔八丈水亭送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春日独酌其一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望庐山瀑布其一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金陵凤凰台置酒 金陵其一 望黄鹤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奔亡道中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月下独酌其四 早望海霞边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友人会宿 越中秋怀 流夜郎闻酺不预 从军行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越女词其一 越女词其二 五松山送殷淑 送梁四归东平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 寄崔侍御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东山吟 怀仙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淮海对雪赠傅霭 ( 一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横江词其四 赠参寥子 赠崔郎中宗之 时谪官金陵 赠从弟冽 赠张相镐其二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赠别从甥高五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小桃源 日出东南隅行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 中山孺子妾歌 送别 发白马 东武吟 ( 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 ) 紫骝马 古风其三十五 飞龙引其二 古风其四十六 古风其五十九 禅房怀友人岑伦 相逢行二首 长门怨二首 登高丘而望远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金陵歌,送别范宣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蔡氏五弄·渌水曲 古风其五十六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春日行 司马将军歌 代陇上健儿陈安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四 折杨柳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送贺宾客归越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月夜金陵怀古 寒女吟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观鱼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赠闾丘宿松 赠僧行融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 一作春归桃 陈情赠友人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崔侍郎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笑歌行 ( 以下二首 苏轼云是伪作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别中都明府兄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泾川送族弟□ 【金享】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 果一作杲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君一作翁)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对酒 放后遇恩不沾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避地司空原言怀 感遇其二 酬崔侍御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江上望皖公山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金陵其二 宿巫山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下途归石门旧居 上三峡 苏台览古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宿虾湖 【虾换鱼旁】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纪南陵题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时赠别 金陵其三 过四皓墓 岘山怀古 苏武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九日 九月十日即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登太白峰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焦山望松寥山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江上答崔宣城 感兴其二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咏山樽二首 ( 此首一题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 观放白鹰其一 拟古其三 拟古其六 独酌 夏日山中 对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观猎 咏槿 白田马上闻莺 自代内赠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一 越女词其五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江夏送张丞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 饯校书叔云 送二季之江东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 寄淮南友人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江上寄元六林宗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杨少府赴选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华州王司士 赠饶阳张司户燧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嵩山焦炼师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 赠友人其二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江夏赠韦南陵冰 赠柳圆 流夜郎赠辛判官 赠常侍御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邹衍谷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劳劳亭歌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 古送别之所 横江词其六 少年行其三 ( 此诗严粲云是伪作 )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卒妇 短歌行 千里思 树中草 枯鱼过河泣 上之回 怨歌行 长安见内人出嫁. 友人令余代为之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五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山人劝酒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其五十四 湖边采莲妇 凤凰曲 秋夕旅怀 代别情人 怨情 捣衣篇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 襄阳曲 夜坐吟 咏桂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寓言三首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落日忆山中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其五十七 鞠歌行 君道曲 梁之雅歌有五章 今作一章 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其四十三 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古风其六 古风其八 古风其九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一 古风其十二 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三 鸣雁行 陌上桑 出自蓟北门行 秦女卷衣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入朝曲 ( 一作鼓吹入朝曲 ) 秋思 对酒行 估客行 ( 行一作乐 )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三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 南都行 戏赠杜甫 送友生游峡中 春感 鞠歌行 会别离 初月 对雨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赠武十七谔 宿清溪主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一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二 狱中上崔相涣 赠王汉阳 赠历阳褚司马 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赠宣城赵太守悦 巴陵赠贾舍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赠友人其三 赠闾丘处士 赠僧朝美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一作王宗城 )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寄弄月溪吴山人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赠郭季鹰 赠范金卿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僧伽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东鲁见狄博通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送杨山人归天台 送友人游梅湖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留别广陵诸公 (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寄上吴王其一 别鲁颂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题情深树寄象公 寄当涂赵少府炎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早春寄王汉阳 寄王汉阳 送王孝廉觐省 送鞠十少府 送储邕之武昌 酬谈少府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送杨燕之东鲁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四 巴女词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代美人愁镜其一 代美人愁镜其二 寄远其十一 长信宫 嘲鲁儒 寄远其三 白胡桃 巫山枕障 流夜郎题葵叶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白鹭鸶 洗脚亭 醉题王汉阳厅 山中与幽人对酌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待酒不至 拟古其四 拟古其五 效古其一 忆东山二首 紫藤树 拟古其八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三 江上秋怀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 酬崔十五见招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宴郑参卿山池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一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治楼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慈姥竹 丹阳湖 奔亡道中其二 太原早秋 过崔八丈水亭 上元夫人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鹦鹉洲 金陵望汉江 姑孰溪 庐江主人妇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牛渚矶 灵墟山 寻山僧不遇作 过汪氏别业其二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九日龙山歌 大庭库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东鲁门泛舟其二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 【此水旁】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秋夕书怀 感兴其五 感兴其三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观放白鹰其二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田园言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南轩松 望月有怀 重忆一首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七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拟古其二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清溪半夜闻笛 庐山东林寺夜怀 观胡人吹笛 ( 观一作听 ) 题宛溪馆 题东溪公幽居 题元丹丘山居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寄远其四 寄远其五 寄远其六 寄远其七 寄远其八 嵩山采菖蒲者 春怨 代赠远 陌上赠美人 闺情 代秋情 代寄情楚词体 寄远其一 秋浦寄内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二 在浔阳非所寄内 送张秀才从军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 灞陵行送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送殷淑三首 送侯十一 答友人赠乌纱帽 送舍弟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送郗昂谪巴中 书情寄从弟□州长史昭 【都者换分】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夜别张五 寄上吴王其二 寄上吴王其三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 江夏别宋之悌 南阳送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留别龚处士 别储邕之剡中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别山僧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一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其二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薛校书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徐安宜 赠任城卢主簿 山鹧鸪词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别 赠瑕丘王少府 赠临□县令皓弟 时被讼停官 【名水旁】 赠新平少年 赠崔侍郎 (郎一作御) 戏赠郑溧阳 赠张公洲革处士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赠友人其一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赠易秀才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 江上赠窦长史 赠崔秋浦其二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三 宣城哭蒋徵君华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 战城南 送袁明府任长沙 送客归吴 望夫石 暖酒 元丹丘歌 秋思 高句骊 宫中行乐词其七 宫中行乐词其二 来日大难 大堤曲 黄葛篇 凤吹笙曲 ( 一作凤笙篇 送别 ) 白纻辞 其二 白纻辞 其三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雉子斑 ( 一作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 幽涧泉 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其五十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夜下征虏亭 春日醉起言志 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 白鼻騧 少年子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此诗杨慎 游南阳清泠泉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山鹧鸪者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阳,和州也)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走笔赠独孤驸马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 句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 姑孰十咏·望夫山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古风其五十一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二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五 空城雀 拟古 凤台曲 豫章行 胡无人行 题许宜平庵壁 题峰顶寺 晓晴 庭前晚开花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溪中双舞鹤诗以言志 醉后赠从甥高镇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一 赠裴司马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赠卢司户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赠崔咨议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口号赠徵君鸿 此公时被征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赠卢徵君昆弟 赠郭将军 玉真仙人词 清溪行 ( 一作宣州清溪 ) 赠范金卿其一 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族弟凝至晏□ 单父三十里 【土固】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赠别郑判官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留别王司马嵩 游敬亭寄崔侍御 (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奉寄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 江上寄巴东故人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一作送族弟【金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 送纪秀才游越 送蔡山人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羽林陶将军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送崔度还吴 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一(一作同王昌龄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南流夜郎寄内 思边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其三 赠内 寄远其二 平虏将军妻 杂诗 寄远其九 寄远其十 题江夏修静寺 春日独酌其二 自遣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 效古其二 拟古其一 鲁东门观刈蒲 览镜书怀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感兴其四 拟古其十二 拟古其十 感兴其六 感遇其四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 东鲁门泛舟其一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 游谢氏山亭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杜陵绝句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游水西简郑明府 铜官山醉后绝句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天门山 望夫山 谢公宅 凌歊台 桓公井 商山四皓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镜缅怀谢康乐题诗书游览之 望木瓜山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秋登巴陵望洞庭 奔亡道中其三 奔亡道中其四 奔亡道中其五 郢门秋怀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荆门浮舟望蜀江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王右军 姑孰十咏·天门山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对酒忆贺监二首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征三首 雨后望月 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舍利弗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登庐山五老峰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摩多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