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春天采摘的诗句

春天采摘的诗句

时间:2019-04-06 01:08

采摘乐趣的诗句有哪些

四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和古诗词第一单元: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出自《使至塞上》一诗。

开元二十五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边地,并任职节度判官。

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

诗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

可以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禛)(这是大诗人王士禛的《将至桐城》中描写夕阳晚霞的名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龙眠如画里,夕阳山外山。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出自《登快阁》一诗。

诗句写出了季节和周围的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

江水也更显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江水犹如一道白练。

这是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江暮景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这句出自《鹧鸪天》一词,词的这两句大概描写的是人在船上看到的情景:水流阔远,和天都连在一块儿了,坐在船上,但见岸边无穷的树木随水流而去,好像是被水流送走了一样,远处的山上,云雾弥漫,整个山都被遮住了一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出自《春江花月夜》。

这两句的意思是: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第二单元:关诚于信的名言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意思是:既然答应人家,就应该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意思是: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第三单元:农业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谚语,是流传很广的民间口头语言的精华。

这里选取的是六句农业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与农时有关的,其余几句是与气象有关的。

农业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能够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性短语,多以简练通俗的歌谣或韵文形式流传于民间,往往具有地区和季节的局限性。

)第四单元:与战争有关的成语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指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多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

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

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声东击西: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

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兵贵神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最为重要。

突然袭击:形容乘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攻击。

神出鬼没:比喻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多指用兵出奇制胜,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所向无敌:指军队等所指向的地方,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

第五单元: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我的一生始终操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第六单元:关于田园乡村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出自陶渊明的《饮酒》,意思是: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悠然自得地欣赏终南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这句出自王维的《鸟鸣涧》,意思是:人迹稀少的山中桂花飘落,寂静无声的夜晚春山空旷。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意思是:竹林外桃花已经开放,春天的江水变暖了,在水上嬉戏的鸭子最先知道。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句出自赵师秀的《约客》,意思是:一个梅雨连绵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这句出自王驾的《社日》,意思是:鹅湖山下庄稼长势肥美,猪在栏,鸡在舍,半关门扉。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句出自白居易的《村夜》,意思是:我走到门前远望野外的田地,月光明亮照耀,荞麦花如白雪。

)第七单元: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雄心壮志: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宏伟的志愿。

形容非凡的抱负。

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放弃。

聚沙成塔:比喻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

比喻积少成多。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知难而进:明知困难,却敢于向前。

迎着困难上。

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知难而退:泛指作战时见到对己不利的形势时,该退就退。

现指当知道问题的难度是自己无法克服的时候,选择退出。

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一曝十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寸进尺退:前进一寸,后退一尺。

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

指做事不做到底。

半途而废: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

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1、褒义: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知难而进无坚不摧2、贬义:知难而退碌碌无为一暴十寒寸进尺退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第八单元:歇后语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水滴能把石头穿透,并不是一天的时间,用来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最先开放的红梅比较突出,用于比喻敢于创新进取的人,或者典型的事件。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砌墙时石头一个一个往上垒,最后垒的在上面。

用在同类事物的对比中,后来的比先前的强,泛指后人超过前人。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关羽失去荆州的原因是他太骄傲了,用于比喻人做事的态度骄傲,往往带来失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相传晋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

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多用于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愿意打,黄盖甘愿忍受,现多用于双方之间,一方想做,一方支援或承担,互相配合。

描写春天的田野的诗句

进入三月,春风一吹雨一润,春阳一照地一下子就活到处都充满着的活力,到处都弥漫着春天的气象。

不知是谁的呼唤,春雷一声呵欠,把一切都叫醒了过来。

春天漫天遍野泼洒,河水由蓝变绿,河水泛涨,是活泼的春的调子。

春风的手抚摸过原野,在阳光的孵化下,地衣一小块一小块生长。

芳草青青,整个画廊里便生机盎然了

三月的春风是彩色的,它带着许多希望。

走在河岸边,花开的那些声音汇成哗啦啦的水响。

鸟雀啼开三月的眼,一眼望过,遍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蜂飞蝶舞,一派繁忙景象。

画廊里这边增色,那边涂彩,三月让春天越来越疯狂,让色彩越来越浓重。

时间推移,春色上演:桃花,梨花,两场春雨,一场繁华,美丽了乡村原野,勃发了农舍人家。

三月的天空是明净的:铺展的是绿色的情怀,敞开的是蓝色的心情。

行走在田野里,燕子在那里飞行畅想。

大雁几行,描写的是春天的诗句,采集的是春潮涌动的浪花。

走在土坎,春天随着地势敞开了,这磅礴的气势轰轰烈烈。

春风一遍又一遍燃烧过土地,画廊里这一大幅画在三月里铺开、伸展。

小坡上,杨柳丝柔软的手,搔痒了小溪的腋窝,几条小溪从农家院落边蜿蜒而来;田野里,白菜花开得热闹,麦苗正在分蘖,蒜苗正在抽苔,盛开着期待人们采摘的情愫;院落旁,梨雪纷飞,李花开得并不明媚,朦朦胧胧的,像疲倦的映雪的白雾,衬托出许多令人遐想的内容。

青草刚刚给大地抹上新绿,桃树就绽开了花朵,石榴树上排满了酱红的芽米,香椿树的枝头便抽出新鲜角叶三月春风入画廊,天地雨意涂色香。

在这一大幅画里,春天的主题应该是宏大的劳动。

暖暖春光里,辛勤的农民也在精心耕种。

田园中散发着浓浓的劳动味道,春播热腾腾的。

看——那荷锄而出的农民伯伯塑造起一种劳动的图腾来

诗经七月全文注音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品注释: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现代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a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 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如同碧玉妆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 咏柳 贺知章—小伴龙唐诗[3]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译文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 )”,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时:时间,这里指季节。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句解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

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

这句诗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万物逢春气象新。

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

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清人王士禛在中赞赏这句诗说:“坡诗……非但风韵之妙,亦如梅圣俞之‘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无一字泛设也。

”正是河豚欲上时宋诗人梅尧臣描写这种景象云:“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作者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

作者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

如果诗的全部四句均是景物白描,则形式上未免有些呆板。

最后一句的处理,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

红豆生南国中的南国是在哪儿呢?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指江阴红豆树,又名顾山红豆树。

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顾山镇,为南朝梁太子萧统手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

诗句的原意为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

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苏州特产方便携带的

苏州特产1、 阳大闸蟹 .........度★★★★★ 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享有“之王”的美称,其外形特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体壮。

青背,蟹背青得发亮,清爽,半透明,烧熟后,显纯红,红得鲜艳。

它不同于其它湖区螃蟹的灰色,色暗,泥土色重,熟后呈淡红,红中带灰。

白肚,蟹肚呈白色,白得有光泽,给人以水亮玉质般美感(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有些水深的地方也养殖阳澄湖大闸蟹,因而有少量其它湖区螃蟹肚灰白或灰色,或白得不清洁。

黄毛,蟹螯上的绒毛、蟹爪上的须毛呈黄色。

雄蟹绒毛密而软,不带泥土屑。

蟹爪上毛须清爽,显黄色。

其它湖区蟹毛带泥土色,不清洁。

金爪,蟹爪尖上呈烟丝般金黄色。

其它湖区的蟹,爪尖上没有明显的金黄色。

体壮,阳澄湖大闸蟹体壮,墩厚,结实,两螯八爪粗壮有力,放在玻璃上能撑起,爬行自如。

与其它湖区蟹相比,同样形体大小的蟹,阳澄湖大闸蟹体重重得多,它没有一壳水的现象。

阳澄湖大闸蟹为“蟹中之王”,其色、香、味妙不胜言,“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那桔红色的蟹黄、白玉似的脂膏、洁白细嫩的蟹肉,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之上,也是其它湖区蟹无法比拟的,难怪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女士诗曰:“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2、太湖三宝 .........推荐度★★★★★ 太湖水产资源丰富,这为地处太湖之滨的苏州提供了丰厚的美食资源,盛产的银鱼、梅鲚和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驰誉中外。

银鱼 银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身长数寸,体长略圆,相传吴王食脍有余弃于水中,化而成鱼,古亦称脍残鱼(银鱼之名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银箭离弦之故)。

可知太湖银鱼被开发为我国珍贵食用鱼种历史之久。

太湖银鱼有大银鱼、雷氏银鱼、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四种,前两者较大,后两者较小。

整鱼除两眼为黑点外,全身洁白、透明、骨软、无鳞。

产期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间是捕捞的旺季。

明朝诗人王叔承所写的“冰尽溪浪缘,银鱼上急湍,鲜浮白玉盘,未须探内穴”诗篇就是对银鱼的赞咏,宋代张先写的“春后银鱼相下鲈”的诗句,则将银鱼和鲈鱼并举,列为鱼中珍品。

银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银鱼含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热量41千卡,以及维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份。

新鲜银鱼经爆晒可制成银鱼干,其形如一尾玉簪,色、香、味经久不变。

苏州荡口产的银鱼干,长不到两寸,体呈扁形,肉肥骨软,色白有光,列为上品。

远销欧美,享有盛誉。

银鱼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骨刺,无腥味,可用来烹制出多种味美可口的菜肴鲜汤。

鱼嫩汤鲜的“银鱼球”和鲜嫩香肥的“银鱼摊黄菜”就是以太湖银鱼为主料,经名厨之手加工、烹制而成的两道传统名菜。

食用银鱼干在烹制前,要用水浸泡,如若与鸡蛋合炒,鲜嫩味美,柔若无骨,是一道江南的应时名菜。

梅鲚 梅鲚,又名湖鲚,俗称毛叶鱼,体形略扁薄,头尖小而口大,两眼着生于头的前上端,腹部稍阔,尾则细狭,鳞细色白,整体呈窄长的毛竹叶状。

据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中记载:传说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积蓄了力量,对吴国发起决战,报仇雪耻。

当时吴王夫差因得西施,终日寻欢作乐,荒淫无度,残害忠良。

吴军不愿为其卖命打仗,越军赢得有利战机,节节胜利,但后由于受阻于太湖水面,无法攻克吴国都城,战争相持不下。

正当越军军粮快要吃尽,欲撤退之际,忽然在越军战船四周,浮游起成群结队的小鱼——即为梅鲚。

越军捕捞食之,从而士气重振,很快地攻进了吴国都城(今苏州),灭了吴国。

传说太湖梅鲚是由吴王夫差吃剩后倒入太湖里的脍鱼残肉、残骨而变,因其比银鱼要长,太湖渔民惯称梅鲚为银鱼的阿哥。

梅鲚每年三、四月间产卵,六月子鱼始见,随后即为捕捞汛期,民间故有“七月七,梅鲚齐”谚语,捕捞期可直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梅鲚,肉质细嫩,味极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钙、铁等无机盐。

特别应提到的是,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钙质,约为银鱼的三倍,是人脑和骨髓的滋补品,尤其适合作为青年保健食品。

太湖渔民通常习惯把刚捕捞起来的梅鲚及时用木炭火缓慢烤干,制出了鲜美而无腥味的梅鲚干,为太湖著名特产,被人们视为席上珍品。

梅鲚鱼(鲜品)及其鱼干,烹调方法多种多样,清蒸或红烧均可,如取梅鲚鱼干辅以咸菜或豆腐等共烧煮,则是江南太湖一带群众的一道美味佳肴。

白虾 白虾,生长在太湖开阔的水域,属淡水虾类。

体色透明,头部有须,胸部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形。

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

” 太湖白虾多为生活在水草丰盛、风平浪静的浅滩处,其食性是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

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

春季早批产卵孵化出的幼虾,经过二、三个月,六、七次蜕皮后,至六月中下旬长成大虾,八月底即可成熟产卵。

无专门的汛期,通常农历六、七月间是吃虾的时令。

太湖白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据科学分析,每100克食用虾中,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以及钙、鳞、铁等无机盐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份。

除食用外,还可入药。

当代药学家叶桔泉在《食物中药与便方》一书中说:“虾性味甘、温,托痘疮,下乳汁,壮阳道,是一种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

以虾为主料制作的菜肴,色、香、味俱全。

“碧螺虾仁”、“炒虾饼”和“三虾豆腐”等名菜均出于技艺高超的厨师之手,食后令人赞不绝口。

3、碧螺春茶 .........推荐度★★★★★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东、西山, 但关于碧螺春却有着许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

一种传说讲:碧螺春兴于唐代、盛于宋朝,明清之际遍及江南。

因色如碧、形似螺,又值春天之际,故而得名。

据说,此茶为王母娘娘派仙鹤传的种,山人朱元正独得其妙,植于山崖下。

初称其为“吓煞人香”,后清康熙南巡到东山,才改名碧螺春。

另一类说法也就是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传说认为碧螺春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当初茶农采茶,因“筐不胜贮,置于怀中,茶得热气,忽发异香”,茶农于是惊呼“吓煞人格香”,“吓煞人香”于是便成为碧螺春的俗名。

后适逢康熙皇帝南巡,江苏巡抚宋荦用此茶进献,甚得嘉许,但圣上以为名称不雅,遂钦赐“碧螺春”之名。

于是,今天就有了人人传颂的碧螺春美称。

4、 昆石 .........推荐度★★★★ “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这是元朝诗人张雨在《得昆山石》诗中对昆石的赞美。

昆石,因产于江苏昆山而得名。

主要出自于城外玉峰山(古称马鞍山)。

它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又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约在几亿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的挤压,昆山地下深处岩浆中富含的二氧化硅热溶液侵入了岩石裂缝,冷却后形成石英矿脉。

在这石英矿脉晶洞中生成的石英结晶晶簇体便是昆石。

由于其晶簇、脉片形象结构的多样化,人们发现它有“鸡骨”、“胡桃”等十多个品种,分产于玉峰山之东山、西山、前山。

鸡骨石由薄如鸡骨的石片纵横交错组成,给人以坚韧刚劲的感觉,它在昆石中最为名贵;胡桃石表皱纹遍布,块状突兀,晶莹可爱。

此外还有“雪花”、“海蜇”、“荔枝”、“荷叶皴”等品种,多以象形命名。

昆石总的看来是以雪白晶莹,窍孔遍体,玲珑剔透为主要特征。

昆石的开采历史很悠久,宋代《云林石谱》中就已作介绍。

它的采制大致要经过选坯、曝晒、冲洗、剔泥、雕琢、浸泡等复杂工艺,方能完成,又因数量一直很少,故颇为名贵。

玉峰山高才82米,方圆不过三华里,经过上千年不断采觅,现在山表已很难看到石坯了。

昆石一般大小仅尺许,大者极少见,据《清秘藏》作者介绍,他在嘉靖年间见到一块昆石,高有丈许,方七八尺,下半部状若胡桃块,上半部乃鸡骨片,色白如玉,玲珑可爱,后被松江一大姓以八十千钱买去了。

现昆山亭林公园有两座一人高的昆石立峰,为明代旧物,一为“春云出峋”,一为“秋水横波”,陈列在顾炎武纪念馆前亭子中。

这二株巨石,窈窕玲珑,窍孔遍布,是硕果仅存的巨峰佳品。

更多的昆石小品则为民间所收藏,成为案几清供之品。

5、万三蹄 .........推荐度★★★ 为周庄首选名菜,以精选的猪后腿为原料,配以佐料,经过煨煮或蒸焖而成。

肉质酥烂脱骨,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相宜,香酥味美,十分可口。

原为周庄过年、宴庆中主菜,意为团圆,后变为招待贵宾的上乘菜肴,传为沈万三家中待客必备的菜肴。

6、万三菜苋 .........推荐度★★★ 万三菜苋采用周庄本地所产的、在春天采摘的嫩菜芯为原料,经过精心腌制,放于小甏,甏口用箬叶和黄泥密封,存放数月而成。

清香扑鼻,既可生食,也可烧汤炒菜。

配料:菜芯、食用盐、白糖等。

7、 芡实 .........推荐度★★★ 芡实是同里土特产的上品,产自同里西北荡的芡实(俗称“鸡头米”)被誉为“水中人参”。

据《本草纲目》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开胃助气、止渴、益肾、治小便失禁等等。

可作药膳之用,以水浸泡半天,用文火煮酥,可配红枣、莲子、桂圆更美味。

8、太湖莼菜 .........推荐度★★★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来野生于长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苏南太湖、杭州西湖出产最多,也最著名。

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可煮可炒,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珍贵蔬菜,而且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

太湖莼菜从明末清初开始人工栽培,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

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

目前,以东册财团湖区和西册消夏湾的莼菜产量最多。

每年夏秋,那里大片地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华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

莼菜除鲜莼菜可食用外,还可以由食品厂加工成瓶装或罐装莼菜保存或出口,太湖莼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荣获外贸优质产品称号远销国外。

用太湖莼菜加辅料烹调而成的“是火莼菜汤”、“芙蓉莼菜”,滑嫩鲜美,清香诱人,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因此国内宾馆、饭店、招待所对太湖莼菜的需求日趋增加。

人们还把太湖莼菜比喻为思乡之物。

据《晋书》记载,历史上有位名张翰的官吏,在北方想起江南的莼羹,便弃官回乡,这便是“莼鲈之思”典故的由来。

9、 煽禽 .........推荐度★★ 沙家浜煽禽有近100年历史,已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名产。

其主要原料为草鸡、草鸭,用沙家浜的传统工艺,配以十余种天然香料,采用现代真空包装和灭菌技术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

该产品开袋即可食,并能保证在储藏过程中不变质及保持原有独特风味,为旅游、家宴之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缂丝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以前被用来生产帝王后妃们的龙袍和霞帔,是一种通经继纬的特殊手工织物。

它以生丝作经线,彩色熟丝作纬线织造,在织品图案与素地结合的地方,微显高低,犹如搂刻而成,因而又称为,“刻丝”缂丝织成的屏风、中堂、和服腰带、日用物品是艺术精品。

苏塌 苏州生产的檀香扇、折扇、绢官扇、纸团扇等制作精巧、外观玲玫,富有艺术特色。

特别是香气四溢的檀香折扇,运用刻花、拉花、烫花三种工艺,并饰以丝缨,显得雍容华贵,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

苏州玉雕玉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古代宫廷都聘请苏州玉工为皇室琢造各种玉器。

“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

” 苏州玉雕 正在继承这一优良传统,重新焕发出青春。

除了上述工艺品之外,其他如民族乐器、金银细工、红木器物、国画颜料、字画装裱,也都是著名的苏州工艺品。

苏式糖果蜜钱 选料讲究,制作精细,有独特的配方和工艺。

糖果的配料以松子、核桃、芝麻、瓜子仁为主,形成苏式糖果的特色。

苏式糕点甜松糯韧、香软肥润、细腻酥脆是苏式糕点的特点。

它的品种繁多,不同式样、不同馅心的达170多种。

碧螺春绿茶是中国绿茶中的十六名茶之一。

因其茶色碧绿鲜嫩、叶形卷曲如螺,又采摘干早春,故名。

它以色、味、形全优的特点,并列为极品绿茶。

茉莉花茶苏州是全国茉莉花茶的重要产地,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苏州的茉莉花茶香气高雅、浓而不腻,深受顾客欢迎。

苏州有什么特产方便带回去给朋友同学吃

苏州特产的话,就是一些糕点和豆腐干

个人觉得豆腐干还比较好吃,那些绿豆糕,各种糕点味道外地人都不怎么喜欢吃,不过可以带点,尝个新鲜,观前街采芝斋和各大超市都能买到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