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夕阳的诗句
一、怀人思怅惘 阳”意象最早可至《诗经》中的《于役》:“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太阳下山,鸡、牛、羊纷纷归巢,最亲的人何时才能回来
妻子对丈夫深深的思念溢于言表,在现实面前,温柔的她把无奈的思念化作对丈夫的深情祝愿,愿戍守边疆的丈夫不要受饥挨渴。
此诗奠定了“夕阳”寓相思怀人这一主题。
温庭筠的《梦江南》就继承了这一传统:“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诗歌把女子从希望到失望以至“肠断”的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细腻而又深厚绵长。
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既刻画出落日徐徐下山的美景,又把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巧妙地寓之于景。
夕阳寓相思,除了怀人之外,更有思乡之意。
唐朝诗人崔灏登上黄鹤楼,只见暮色苍茫烟波浩淼,诗人极目远眺不见家乡,惆怅失落顿涌心头,便有了“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叹。
宋代诗人李觏《乡思》中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由见落日而触发思乡之情,把落日可见,故乡难觅的怅然之情表达得婉曲有致。
王禹偁的“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皆为此中佳品。
二、闲适隐逸的恬淡 古代文人往往由于社会黑暗,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无法实现便回归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家园。
他们对夕阳下飞禽走兽归巢有种亲切感,因此常描写日暮时飞鸟归巢的景象来表现归隐生活的独得之乐。
在这些作品中,“夕阳”往往成为作者情感的一种寄托,把充溢于诗人心中的宁静恬淡推向极致。
最著名的当属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在黄昏的美好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洒脱,诗人自身也成了夕阳景色的一部分。
诗人以平静的归隐心态,表达了天人合一、复归自然的情感,在这里闲适心境与自然美景获得了和谐统一。
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也有这样的描写:“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源。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人将“寒山”“秋水”“柴门”“渡头”“墟里”“五柳”等都放在落日余晖这一背景下,将山林之美、隐逸之趣表达得别有情韵。
王维的《渭川田家》亦是此中佳作:“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这些初夏景色本是寻常,但把它们置于夕阳西下的背景中,落日的余晖将天地都染得金黄,面对这样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归隐之情油然而生。
隐逸诗重于意境营造,追求人与自然的神形相契。
刘长卿“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的洒脱超尘,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之恬静闲雅,林和靖的“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的幽深清寂,都巧借“夕阳”意象,营造出静谧安闲远离尘俗的深远意境。
三、壮丽辉煌的苍凉 苍凉壮丽的边塞诗中也常有“夕阳”意象,大诗人王维就有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金黄的落日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漠和滔滔的黄河,这是大自然中最辉煌壮丽的奇观,色彩绚丽的雄浑美景,表达出盛唐人旺盛的生命力。
杜甫的《后出塞五首》(其二)中“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描绘了一幅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的暮野行军图。
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表现出一种苍凉庄严的行军场面,作者在无边的苍凉中是否还暗含着对国运的隐忧呢
王昌龄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将诗人登临纵目的胸襟和眼光描写得如此高远宽阔,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出“白日”的奇景。
黄河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
四、人世沧桑的感伤 春光易逝,夕阳难留,怀才不遇的诗人常怀空度光阴的苦痛。
这种有感于黄昏日暮美景不长,人生短暂的忧患意识长久地盘滞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生命悲剧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
“夕阳”便常被易感的文人拿来,寄寓时光易逝、人生无奈、仕途失意、人世沧桑等深沉悲凉的忧患意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的《浣溪沙》充满着实现个人价值的渴望。
在追求人生理想的漫漫征途上,夕阳代表的时间意识与诗人个体的生命意识始终矛盾地纠结在一起,夕阳的陨落让诗人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奈。
李商隐也对无力挽留美好事物而发出深长的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也正是他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对自己坎坷的一生,对所处的时代所发出的浩然长叹。
世事变迁,自然永恒,“夕阳”也常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者,在怀古诗中一再重现。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他们在永恒的自然面前,都发出了“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的感喟。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借一抹夕阳的余辉,感叹历史的滚滚洪流中那些无法直面的沧桑巨变。
五、国运衰微的慨叹 “夕阳”与初出之朝阳截然不同,它含着苍凉悲观,正如李商隐的诗中所发出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
特别是晚唐、南宋等末世诗人常借“夕阳”意象表达国运衰微的痛苦和无奈。
南宋词人朱敦儒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此诗的背景非常开阔,依山的夕阳映照着万里辽阔的大地,一泻千里的长江滚滚向东流去。
行文虽然豪壮,笔底却含悲情。
一个“垂”字,生动地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日暮之景,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国势衰落、江河日下的南宋现状。
辛弃疾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夕阳景色的古诗或者描写夕阳的古诗有哪些
夕阳落日的诗句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斜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渔家傲》(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白居易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高亭》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李白 《登新平楼》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杜甫 《落日》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日出东方金遍地,日落西山血连天。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宋·张 耒《和周邦彦》)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宋·舜民《村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宋·孔平仲《禾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宋·秦 观《满庭芳》) 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宋·刘子翚《胡厚仙山居》) 小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清·查慎行《池河驿》) 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清·端木国瑚《沙湾放船》) 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清·林则徐《即目》)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杨慎《临江仙》)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宋·王禹偁《村行》) 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宋·晁补之《鹧鸪天》) 一片晕红才着雨,几丝柔柳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斜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请分别说出带有“青山”、“古道”、“夕阳”、“烟霭”的诗句各两句(共八句)
青山——1.两岸青山相对出 2.咬定青山不放松古道——1.古道西风瘦马 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夕阳——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烟霭——1.楼台烟霭幕愁边 2.回首往事烟霭多,一树梨花半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