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古诗有哪些
【颍州初别子由二首】 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
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
我生三度别,此别尤 酸冷。
念子似先君,木讷刚且静。
寡词真吉人,介石乃机警。
至今天下士,去莫 如子猛。
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
有如醉且坠,幸未伤辄醒。
从今得闲暇,默 坐消日永。
作诗解子忧,持用日三省。
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
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
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
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
秋风亦已过,别恨 终无穷。
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
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
悟此长太息,我 生如飞蓬。
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 万岁不老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蒙。
含风偃蹇得真态,刻 画始信天有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
神机巧思无所发, 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
愿公作诗慰不遇,无 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海棠 》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雨中看牡丹三首 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
时于花上见,的皪走明珠。
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
黄昏更萧瑟,头重欲相扶。
明日雨当止,晨光在松枝。
清寒入花骨,肃肃初自持。
午景发穠丽,一笑当及时。
依然暮还敛,亦自惜幽姿。
幽姿不可惜,后日东风起。
酒醒何所见,金粉抱青子。
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
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冬景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菊绿时.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华影,炯如流水涵清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描写苏东坡的诗句有哪些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石钟山记》《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踏青》 《花影》 《(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作)《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
苏东坡与苏小妹对诗有些古诗词的知识是什么?
一天,苏东坡看到从闺房出来,无意发现是个门楼头,即前额突出;眼,即眼眶深陷。
便拿妹妹凸额凹眼的长相来开玩笑,即时吟诗一首: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额头凸出一些,眼睛稍微窝进了一些,就被哥哥抓出来调侃一番,当然不太高兴。
但是,当她看到哥哥那副邋遢模样,当时反而嘻嘻一笑,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首诗讥笑的是那不加修理的、乱蓬蓬的络腮胡须。
可是,转而一想,这样说他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于是,仔细端详起来,她终于发现哥哥的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一副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体结构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又喜孜孜地再吟诗一首: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东坡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苏家兄妹戏谑起来,可以说是百无禁忌,信口开河,语带双关,任你想像。
有一年冬天,,苏东坡披着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
风吹过,裘毛拂动。
苏小妹从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裘裘毛乱动。
”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东坡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有点挑战的情趣。
说完,她站在墙角下,背后的墙壁上正好结了些冰雪,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正顺着墙壁直往下淌。
苏东坡一看,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水直流。
”苏小妹虽然年小,但已发育成人,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于是狠狠地瞪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了。
她为什么要跑呢
因为她一想,这也可以作为另一番解读,她毕竟是未婚的少女啊,不怕羞么
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地回来,骑马经过这里,一见苏小妹这个姿势,调侃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
”苏小妹知道是在取笑她,犹豫了一下,本不想回答,但一想,怕被哥哥说她弱智,于是,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地对哥哥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 这兄妹二人以彼此的长相互相为诗戏谑之后的“荤对”,真可谓语出惊人,对仗整齐,形象贴切,功力匪浅。
这种拿对方的隐私部位和隐私来开的玩笑,虽然有点隐晦,有点诗情画意,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还是听得懂,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拿现在的话来说,还有点“黄”,有点“淫”。
然而,作为兄妹之间开这样的玩笑,出现这两组调笑的色情对联,细细一想,实属不雅,有失伦理,甚至有伤风化。
据说这两个小故事,当今居然载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中的中,课文的标题叫。
有读者阅后评论道:“兄妹调情伤风化,秽语淫联戕心灵”。
妙龄的高中生读这样的课文,是否会举一反三,突发奇想或受其“黄毒”之害呢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
但从以上这几个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苏小妹是个的好胜逞强、、性格开放的女子。
又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
苏小妹为了显示她的才华,抢先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请哥哥在这两句各自的中间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即前句加了一个“摇”、后句加了一个“映”。
苏小妹不屑地说:“还尚好。
不过,只能算为下品,这个‘腰’不够美。
”那么,怎样的“腰”才算美呢
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即分别加了“舞”与“隐”这两个“腰”。
苏小妹笑道:“好是好,但仍不属上品。
”坐在一旁的也认为加这样的“腰”很好,心想,是不是苏小妹在故弄玄虚
于是忍不住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
”苏小妹便得意地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吟诵着,品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因为“扶”字与的“摇”和“舞”比起来,“扶”不但能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而且拟人化了,与细柳的搭配别出心裁。
而“失”与“映”和“隐”相比,又好在何处呢
因为“失”字表现了在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总之,这对相处甚好的兄妹俩斗起口来,虽然谁也不会让谁,却能在善意的嘲讽中显示才华,寻找乐趣
苏东坡的古诗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求古诗名句 苏东坡写的表现自己豪迈情怀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