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中曹操运用丰富的想象,抒发叱咤风云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表现曹操豪情壮志的诗句有哪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有关曹操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有哪些
全文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词 目 老骥伏枥 释 义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 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示 例 用飞龙在天,对~。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词 目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释 义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
已:停止,衰减。
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出 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
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
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
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
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
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
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
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
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
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
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
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
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 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口吟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返回军营之后,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他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
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
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
想着想着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两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国的豪情壮志。
关于古代诗人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 明确标出处,以及诗句背景,急需 谢谢
1、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2、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3、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4、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5、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6、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7、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8、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9、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11、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12、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13、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14、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15、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16、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17、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18、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19、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20、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21、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22、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23、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24、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25、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26、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27、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28、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29、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0、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曹操在《龟虽寿》中抒发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豪情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观沧海。
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和诗词大意
《观沧海》全诗描写河朔一带的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1、诗词大意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出自大海里。
(互文)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2、原文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
有集三十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曹操的《观沧海》抒发气吞山河的博大胸襟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记得点好评哈
曹操的观沧海中诗中能抒发作者情怀的诗句是诗句体现诗人
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最能体现大海的宏伟气魄和诗人的博大胸怀,翻译为: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