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栖梧桐,梧桐根却无,可怜梧桐待凤凰,凤凰泣泣何处去。
”的意思是什么
无论是家门口门面前,都可以种杨梅树。
俗话说,东种桃柳,西种榆;南种梅枣杏梨。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宅后有榆,白鬼迁移。
这些句子,均是民间总结出来的,它昭示人们,哪种树宜种在宅前屋后,哪些不宜种在屋左房右。
孕妇嗅到柏树之气味易呕吐。
葡萄架下不宜睡卧,都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对风水比较讲究的话,以下为房子周围还可以种的树和详细说明,供参考:一,不可以种在门前的树:1,桑:多实,与丧谐音,故不能栽于门前。
有开门纳丧,含丧之忌。
2,梅:天下尤物,独占天下者。
花有五瓣,象征五福: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或福、禄、寿、喜、康),有“梅开五福,竹报三多”之寿联,但是宜栽倒屋后,不易在屋前种植。
3,松:百木之长,寿比南山不老松,松是吉祥之树种。
可以种在屋后。
4,槐:民间有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的谚语。
吉祥树种。
民间认为是灵星之精,对人有益。
可以种在屋后5,柏:不同流合污,坚贞有节。
柏谐音“伯”。
在“公侯伯子男”五爵中,位在第三。
阴宅陵墓多栽柏树,立石虎。
民间喜柏木“避邪”,可以种在屋后。
提醒:以上这些树,千万不可自己自己种在大门前,如果屋前别家种了这些不好的树如槐树、桑树等对着自己家门口,就是阴煞之树,容易招灾,可以在自己家放久遇五帝钱之类的风水摆件进行挡煞化解,以免造成家里有风水之灾。
二,以下为可以种在屋前的吉祥树:1,发财树:尤其适合种在屋前和门店前,有“发财”之意,放盆栽在屋前都可以。
2,桂:民间视桂树为祥瑞,如科举高中称为“月中折桂”。
古人有用花作茶饮药饵的习惯。
3,梧桐:被视为灵树,是制作名琴的好木料。
传说能引来凤凰,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句。
4,竹:文人将竹视为贤人君子。
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
有预报天灾的功能。
5,枣:枣谐音“早”。
婚礼中,枣、花生、桂圆、瓜子组合成为必备的喜宴物品。
谐音“早生贵子”也。
6,栗:栗子与“立子”谐音,是求子的吉祥物,与石榴、花生、瓜子、枣组合,属新婚桌上的礼品,也是民间求吉利的习俗文化。
7,桃:在中国文化中,均有其历史文脉。
与女人有关的事常带桃字,如桃花运,桃花溪、桃花汤,桃花浴,桃花妆等。
桃有灵气,桃在三月不开花,则预报有火灾。
桃树提前开花,则预报有地震之类的灾害。
鬼畏桃,故古人用桃木制成桃印、桃剑、桃符以避鬼。
8,石榴:在中国文化习俗中,石榴多子,是多子多福的吉祥物。
9,榕树:根系发达,避阴效果好,但多虫易穿坏地坪,故有榕树不容人的民谚。
10,桔:有灵性,传说可应验事物。
认为是天上北斗的天旋星变化而来。
与吉谐音。
金桔可兆财。
11,莲花:有深邃的文化渊数。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莲花,故佛教常以莲花自喻。
如“莲座”、“莲衣”、“莲经”等。
民间把莲花视为花中之君子。
12,芙蓉:指木本芙蓉,谐音“富荣”,在木雕门扇中常与牡丹组合,意蕴“荣华富贵”。
13,牡丹:世谓花王。
与芍药合植。
民间誉为富贵花。
木雕中与寿石组合,意蕴“长命富贵”。
14,月季:民俗视为祥瑞,有“四季平安”的意思。
又有花皇后的美誉。
15,葫芦:吉祥而避邪,画家喜画之。
16,樟树:驱虫、蚊,造形美观,文人雅士喜植于庭院中。
17,万年青:叶肥果红,民间视为吉祥之物。
画家常配以其他植物入画。
用桶栽,寓意一统万年。
民间在宅旁种树有很多谚语,均与风水有关。
如“屋在大树下,灾病常到家”。
大树压门,家无后人。
树与人、房舍共兴衰,最好按照方位,“东桃杨、西栀榆,南梅枣、北杏李”,才是最好的。
尚需提醒诸君的,不宜把树干正对门、窗之前栽植。
门前种桑,谓之望门丧,民间视为丧门神。
总之,植物与人是存在生克关系的。
为何梧桐代表悲伤?
梧桐”为何常跟悲伤相伴
感情基调大多是悲伤的梧桐不止是凄苦的象征哦,主要是古诗词里用多之后,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典故:)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以下几种意像及寓意。
1、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
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
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
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
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
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
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 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生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人心
3、 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
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
亡国之恨何时了
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
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
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
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4、 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
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
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
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
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
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丈夫去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
此时,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凄凉,孤独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
这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堪称写愁之绝唱。
我国古代诗词中,以梧桐树为主要景物的作品真是不少。
例如: 凤凰鸣兮,于彼高冈。
梧桐生兮,于彼朝阳。
(节选自《诗经·大雅·卷阿》)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节选自汉诗《孔雀东南飞》)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学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花落黄昏空掩门。
(刘媛《长门怨》)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或作[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晏殊[撼庭秋])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这当中,不少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
尤其是梧桐、夜雨两种事物一起出现的时候,不是表现生离的感情,便是表现死别的感情,无不哀婉动人。
中国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用梧桐树去表现生离死别的悲伤情感呢
多年前,我曾经半开玩笑地用这个问题考问韩国一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位教授坦承自己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是她猜测说,可能跟“梧桐”的读音有关——梧桐谐音“吾同”,意思是“跟我一样”。
她的这个猜测相当有趣,但是,没有任何依据。
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古代人们喜欢种植梧桐树。
有必要说明一点: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树,跟今天的法国梧桐不是一种东西。
前者科属为“梧桐”,拉丁文学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Linn. f.) Marsili,后者科属为“悬铃木”,拉丁文学名为Platanus acerifolia;前者树皮呈青绿色,后者树皮呈灰褐色或灰白色;前者果实可炒而食之,味道香甜,后者苦涩,不堪入口。
唐宋时期,南北各地人们都喜欢种植梧桐。
因为梧桐树比较干净,而且枝繁叶茂,夏天可以在下边乘荫凉,因此,庭院里、水井边,常有梧桐树。
有诗为证,“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李白《扶风豪士歌》),“蟋蟀鸣洞房,梧桐落金井”(张祜《墙头花二首》)。
不像今天,政府官员为了速成“政绩”,到处种植古人喜欢在墓地种植的白杨——只是因为白杨生长速度快。
其次是,古代有“梧”是雄树、“桐”是雌树的说法。
因此,梧桐可用于比喻男女情爱。
例如,孟郊《列女操》诗有“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的句子。
汉枚乘《七发》有“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的说法,后代又有拿梧桐半死比喻丧偶的。
例如,白居易《为薛台悼亡》诗有“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的句子。
再次是,跟梧桐树的一些特点有关。
梧桐树是一种阔叶植物,雨点打在叶片上,声音容易被人听见。
姚合《杭州官舍即事》:“苔藓疏尘色,梧桐出雨声。
”这有点像荷叶,李商隐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
梧桐树是落叶植物,秋天一来,叶片纷纷坠落,容易给人萧瑟、凄凉之感。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梧桐树干是制作琴瑟的上佳材料,雨声、琴声可以相通,如泣如诉,有助于表现伤感之情。
晏殊《梧桐》:“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梧桐树是乔木,且有味道香甜的果实,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品质高洁的树木,是传说中凤凰的栖止之所、食物来源(梧桐子)。
《庄子》中,已经有“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秋水篇》)的说法。
唐诗中,凤凰栖止于梧桐树的诗句,有很多。
例如:“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高适《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令狐楚《远别离二首》)。
古代诗词中最早使用“梧桐”的诗句及作者朝代和诗名
牛丛 【题朝阳岩】 蹑石攀萝路不迷,晓天风好浪花低。
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
薛能 【秋题】 独坐东南见晓星,白云微透泬寥清。
磷磷甃石堪僧坐,一叶梧桐落半庭。
邵谒 【汉宫井】 辘轳声绝离宫静,班姬几度照金井。
梧桐老去残花开,犹似当时美人影。
陆龟蒙 【野井】 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梧桐下美人过。
寒泉未必能如此,奈有银瓶素绠何。
罗隐 【听琵琶】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处闻。
大底曲中皆有恨,满楼人自不知君。
和凝 【宫词百首】 天籁吟风社燕归,渚莲香老碧苔肥。
夜来霜坠梧桐叶,诸殿平明进御衣。
李中 【春闺辞二首】 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
玉塞梦归残烛在,晓莺窗外啭梧桐。
滕潜 【凤归云二首】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枝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杨柳阴中引御沟,碧梧桐树拥朱楼。
金陵城共滕王阁,画向丹青也合羞。
姚月华 【楚妃怨】 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
美人初起天未明,手拂银瓶秋水冷。
刘媛 【长门怨】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赵虚舟 【戏赠】 砌下梧桐叶正齐,花繁雨后压枝低。
报道不须鸦鸟乱,他家自有凤凰栖。
张窈窕 【春思二首】 井上梧桐是妾移,夜来花发最高枝。
若教不向深闺种,春过门前争得知。
薛涛 【别李郎中】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尚颜 【秋夜吟】 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藓色侵。
枉道一生无系着,湘南山水别人寻。
修睦 【松】 细韵飕飕入骨凉,影兼巢鹤过高墙。
盘根一种依平地,自是梧桐不久长。
李峤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
韩愈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 定谥芳声远,移封大国新。
巽宫尊长女,台室属良人。
河汉重泉夜,梧桐半树春。
龙輀非厌翟,还辗禁城尘。
孟郊 【琴曲歌辞·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孟郊 【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薛奇童 【相和歌辞·怨诗二首】 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
月悬三雀观,霜度万秋门。
艳舞矜新宠,愁容泣旧恩。
不堪深殿里,帘外欲黄昏。
常建 【江上琴兴】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崔曙 【山下晚晴】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蒙。
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
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
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
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李白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 【代秋情】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薛奇童 【楚宫词二首】 日晚梧桐落,微寒入禁垣。
月悬三雀观,霜度万秋门。
艳舞矜新宠,愁容泣旧恩。
不堪深殿里,帘外欲黄昏。
杜甫 【送贾阁老出汝州】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
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
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杨巨源 【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 清明千万家,处处是年华。
榆柳芳辰火,梧桐今日花。
祭祠结云绮,游陌拥香车。
惆怅田郎去,原回烟树斜。
孟郊 【送从舅端适楚地】 归情似泛空,飘荡楚波中。
羽扇扫轻汗,布帆筛细风。
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
元舅唱离别,贱生愁不穷。
孟浩然 【句】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朱放 【句】 风吹芭蕉拆,鸟啄梧桐落。
(并《诗式》)。
令狐楚 【杂曲歌辞·远别离二首】 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
春来消息断,早晚是归时。
*** 【杂曲歌辞·墙头花】 蟋蟀鸣洞房,梧桐落金井。
为君裁舞衣,天寒剪刀冷。
令狐楚 【远别离二首】 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
春来消息断,早晚是归期。
张祜 【墙头花二首】 蟋蟀鸣洞房,梧桐落金井。
为君裁舞衣,天寒剪刀冷。
曹邺 【早起】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吕岩 【梧桐影】 落日斜,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志定 【句】 梧桐叶老蝉声死,一夜洞庭波上风。
(见张为《主客图》) 宋若华 【嘲陆畅】 十二层楼倚翠空,凤鸾相对立梧桐。
双成走报监门卫,莫使吴歈入汉宫。
张籍 【相和歌辞·楚妃怨】 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
美人初起天未明,手拂银瓶秋水冷。
刘氏媛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王昌龄 【相和歌辞·长信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金炉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张祜 【琴曲歌辞·司马相如琴歌】 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
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滕潜 【杂曲歌辞·凤归云】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贾至 【答严大夫】 今夕秦天一雁来,梧桐坠叶捣衣催。
思君独步华亭月,旧馆秋阴生绿苔。
顾况 【海鸥咏】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
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刘商 【送女子】 青娥宛宛聚为裳,乌鹊桥成别恨长。
惆怅梧桐非旧影,不悲鸿雁暂随阳。
杨巨源 【赠崔驸马】 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
平阳不惜黄金埒,细雨花骢踏作泥。
张籍 【楚妃怨】 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
美人初起天未明,手拂银瓶秋水冷。
白居易 【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 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
夜深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馆秋。
白居易 【晚秋闲居】 地僻门深少送迎,披衣闲坐养幽情。
秋庭不扫携藤杖,闲蹋梧桐黄叶行。
白居易 【为薛台悼亡】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白居易 【空闺怨】 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张祜 【司马相如琴歌】 凤兮凤兮非无皇,山重水阔不可量。
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裴夷直 【遣意】 梧桐坠露悲先朽,松桂凌霜倚后枯。
不是世间长在物,暂分贞脆竟何殊。
魏扶 【贡院题】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
李商隐 【西亭】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李商隐 【丹丘】 青女丁宁结夜霜,羲和辛苦送朝阳。
丹丘万里无消息,几对梧桐忆凤凰。
古代诗词中“梧桐”为何常跟悲伤相伴
丁启阵 我国古代诗词中,以梧桐树为主要景物的作品真是不少。
例如: 凤凰鸣兮,于彼高冈。
梧桐生兮,于彼朝阳。
(节选自《诗经·大雅·卷阿》)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节选自汉诗《孔雀东南飞》)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学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花落黄昏空掩门。
(刘媛《长门怨》)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或作[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晏殊[撼庭秋])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 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踏莎行])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这当中,不少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
尤其是梧桐、夜雨两种事物一起出现的时候,不是表现生离的感情,便是表现死别的感情,无不哀婉动人。
中国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用梧桐树去表现生离死别的悲伤情感呢
多年前,我曾经半开玩笑地用这个问题考问韩国一位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位教授坦承自己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但是她猜测说,可能跟“梧桐”的读音有关——梧桐谐音“吾同”,意思是“跟我一样”。
她的这个猜测相当有趣,但是,没有任何依据。
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古代人们喜欢种植梧桐树。
有必要说明一点: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树,跟今天的法国梧桐不是一种东西。
前者科属为“梧桐”,拉丁文学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Linn. f.) Marsili,后者科属为“悬铃木”,拉丁文学名为Platanus acerifolia;前者树皮呈青绿色,后者树皮呈灰褐色或灰白色;前者果实可炒而食之,味道香甜,后者苦涩,不堪入口。
唐宋时期,南北各地人们都喜欢种植梧桐。
因为梧桐树比较干净,而且枝繁叶茂,夏天可以在下边乘荫凉,因此,庭院里、水井边,常有梧桐树。
有诗为证,“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李白《扶风豪士歌》),“蟋蟀鸣洞房,梧桐落金井”(张祜《墙头花二首》)。
不像今天,政府官员为了速成“政绩”,到处种植古人喜欢在墓地种植的白杨——只是因为白杨生长速度快。
其次是,古代有“梧”是雄树、“桐”是雌树的说法。
因此,梧桐可用于比喻男女情爱。
例如,孟郊《列女操》诗有“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的句子。
汉枚乘《七发》有“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的说法,后代又有拿梧桐半死比喻丧偶的。
例如,白居易《为薛台悼亡》诗有“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的句子。
再次是,跟梧桐树的一些特点有关。
梧桐树是一种阔叶植物,雨点打在叶片上,声音容易被人听见。
姚合《杭州官舍即事》:“苔藓疏尘色,梧桐出雨声。
”这有点像荷叶,李商隐有“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
梧桐树是落叶植物,秋天一来,叶片纷纷坠落,容易给人萧瑟、凄凉之感。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梧桐树干是制作琴瑟的上佳材料,雨声、琴声可以相通,如泣如诉,有助于表现伤感之情。
晏殊《梧桐》:“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梧桐树是乔木,且有味道香甜的果实,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品质高洁的树木,是传说中凤凰的栖止之所、食物来源(梧桐子)。
《庄子》中,已经有“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秋水篇》)的说法。
唐诗中,凤凰栖止于梧桐树的诗句,有很多。
例如:“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高适《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令狐楚《远别离二首》)。
我童年时代,老家村口有一株海碗口粗细的梧桐树,夏天我经常爬到上边玩耍。
果实七八成熟的时候,采摘回家,让母亲在大铁锅里炒了,脆嫩香甜,记忆里的味道格外美好。
可惜,后来就很少看见这种树了。
在北京,我只注意到大观园公园和紧挨林业大学的半导体研究所两个地方有梧桐树,数量不多。
因此,写作此文,多少有些追忆旧梦的意思。
2010-4-28
为何古文中“梧桐”常与“悲秋”相伴
大神们帮帮忙
在诗歌的意象里,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夜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诗歌的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啬冷寂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