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写水的诗句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____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____《沁园春·长沙》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____杜甫《绝句二首》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杜甫《登高》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____王维《使至塞上》10、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____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11、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1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1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15、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____白居易《暮江吟》17、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____柳宗元《江雪》1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____杜甫《旅夜书怀》2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____王之涣《凉州词二
花、茶、书都描写到的诗句
琴 茶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返。
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故情周币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白云岩茶黎阳王闻道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蜀 茗 诗越碗初盛蜀茗新, 薄烟轻处搅来匀。
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周况先辈子朝贤乞茶诗盂 郊道意忽乏味,心绪病无惊。
蒙茗玉花尽,越瓯空。
锦水有鲜色,绕方?。
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
曾向贵人得,最好诗叟同。
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
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如傍芳丛摘鹰咀。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澈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辨煎,相君有录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自煎俄顷馀。
木兰醉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步风尘。
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歧石人。
茶元 稹茶。
,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咏 茶》宋·苏轼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茶》[宋] 林逋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描写女性喝茶的诗句有哪些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南都石黛扫晴山。
衣薄耐朝寒。
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
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平安信来刚半纸,几对鸳鸯字。
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
东风草堂飞燕子。
晓色重帘卷,春声叠鼓催。
长垣连草树,远水照楼台。
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
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
有关古代喝茶器具的古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是诗人元稹所创作。
作品原文茶,赵玄荒院士刻石拓片《一字至七字诗·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作品注释⑴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⑵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⑶铫:煎茶器具。
⑷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作品鉴赏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
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
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
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
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
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
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
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