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之星的标准有哪些?
肯定是被采访者的一些自身经历
高中校园自强自立之星主要事迹500字
一本与否对学生就业和升学都没任何区别,一本只是个空名头而已,就业和升学只有是否211\\\/985这么个区别,别的一概看能力,没有人会在乎你是不是一本
只有就读实力强、师资优、培养经验好、升学就业质量高的专业,才对自己最实惠
文科二本中的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都是相当不错的;就业和升学一般都是全国性的,所以学校的位置和声誉放到全国和同行中看看就知道分量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校发展好一点,哪怕专科生都会觉得他们自己学校好,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聊城大学之类的没有国家重点学科、没有博士点,学科实力没有突出的,教师专业水平较次,办学和人才培养层次低
不管就读什么学校,自强不息,学有所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不错的,好好学习一定能学有所成
所谓的院校“名气”是针对学校总体实力的排名,对选择具体专业或方向的考生而言意义不大,除非你指想炫耀自己毕业学校的知名度更高
这些排名极易对考生产生误导,一般是对教育不大知情者才热衷于此,这是很多教育专家极力反对的
因为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某些院校的综合排名虽然低点,但单个学科上的实力、师资和地位可能非常拔尖,在业内领域具有很高认可度(211院校的排名一般低于985,但211高校中某些学科的实力是一些985院校无法企及的,所以要淡化学校的规模化,突出办学定位和特色,集中优势师资和资源培育各专业的优秀人才,这才是可取之道
),比如合肥工业大学是211高校(综合排名65左右),排名绝对在成都理工大学(综合排名140左右)之前,但后者在地质方面有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培养的地质类人才质量和数量比合肥工业大学的地质毕业生普遍好,业内认可度也绝对更高; 上外、北外并非985高校,但有谁敢否认上外、北外的语言类毕业生总体上不如浙大、哈工大,上海交通大学的外语毕业生呢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中国很多高校为求大求全疯狂盲目扩招专业,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师资配置差、培养经验无、就业和培养质量劣的垃圾专业,这让无数懵懂学子成为学校弱势专业的试验品和小白鼠,这是高等教育的误区,是对社会和学生及家长十分不负责的麻省理工学院等不少国外知名大学都能严格控制所设专业数目和招生数,虽然专业较少、学生不多,但是做出的贡献、培养的人才质量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
只有学有所成,对社会贡献更大,回报更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渠道和待遇,对社会和个人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无法实现教育应有的社会推进价值和对受教育者的价值,什么都白谈
那教育就是在浪费他人青春、就是在耗费民脂民膏、就是在杀人
校园自强之星准备哪些材料,需要附带一个模版。
来源于《》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地势坤,君子德载物”(坤卦)。
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古今中外自尊自强的名人故事各一例
【古】秦末英雄项羽抱着不达目的罢休的意志,终获胜利;越王勾践在失败面前自励,奋发图强成霸业;宋朝大文豪苏轼,几次受贬后自强不息,写出了许多千古绝唱。
【今】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占辉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外】美国《生活》周刊不久前评出的过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中,爱迪生名列第一。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强,自立获得巨大成功。
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他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
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