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中,关于修身 励志 为人处事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开的人。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只有披荆斩棘才能路路通顺。
生活中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自私,少一些贪婪,少一些怨言。
不付出就想得到回报,就好像把月光变成金子一样渺茫。
修身励志经典对联
修身: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才拙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心头有德前程远,眼底无私后路宽心有尺规行不乱,意存忠厚气堪平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广集众之长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无情未必真豪杰,有度方为大丈夫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不因果报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书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039《修养》乐善不言因果报,养心有取老庄书040《修养》未必百事皆如意,且喜四时常见书041《修养》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042《修养》行舟每喜风高处,养气长参水静时043《修养》创业唯艰守节俭,守成不易戒奢华044《修养》利人时出平情语,修己常存改过心045《修养》金温玉粹瞻人品,秋月春云见性情046《修养》受欺貌誉宁知己,获益讥弹赖雅人047《修养》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即是贤048《修养》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唯思利及人049《修养》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050《修养》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051《修养》莫对青山谈世事,休将文字占时名052《修养》须披胸臆亲诤友,莫让殷勤翳明眸053《修养》效梅傲雪休傲友,学竹虚心莫虚情054《修养》悦心不厌无名画,养性唯收有用书055《修养》高位尚须闻过友,美名不废等身书056《修养》事到盛时须警省,境当逆处且从容057《修养》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058《修养》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059《修养》诚意待人终有得,平心应世自无争060《修养》喜挹清风除浊气,长师翠竹问虚心励志: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立定脚跟竖起看,张开眼界放平心003《励志》读书贵在有文胆,踏浪应无怕水心004《励志》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005《励志》时御天风跨鸾凤,或入碧海制鲸鱼006《励志》直上中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007《励志》纵横世事舒豪气,叱吒风云壮布衣008《励志》思其艰以图其易,言有物而行有恒009《励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010《励志》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011《励志》山高自有人行路,海阔不乏破浪舟012《励志》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013《励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014《励志》励志方显钢骨硬,经霜更知秋水明015《励志》心中常贮千里志,笔底能开倾刻花016《励志》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017《励志》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018《励志》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019《励志》有三尺地身可坐,到五更时心自轻020《励志》穷达尽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情021《励志》坚忍何能易视事,自尊不敢轻薄人022《励志》和乃不流有定节,敏而好学无常师023《励志》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024《励志》欲论古今兴废事,须平自己是非心025《励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026《励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求座右铭及解释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
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都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都是起着励志修身、鞭策警省的作用。
据《南史》记载,南朝时宋的名将吴阶,“善读史,有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
积久,墙牅皆格言也。
”这可能是见诸于正史的有关座右铭的较早出处。
然而,作为铭的一钟,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
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
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
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今天,“座右铭”由最初的欹器、之后的金属镂刻……到今天的文字,其间演变的诸多“式样”颇多耐人寻味、其蕴涵的警示意义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下面就列举一二,供大家欣赏。
·布衾铭:据野史载,司马光一生崇尚朴素、力行节俭。
曾在自己天天盖的被子上书写一铭:“颜乐箪瓢,万事师模;纣居琼室,死为独夫。
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身。
然则斯衾之陋,其可忽诸
”想想此铭,再看看《资志通鉴》,司马光的成就是否能给我们这样一种启迪:一个人要想干成点事,特别是作学问,必须耐得住“清贫”,还真需要那么一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啊。
·柱铭: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曾在书房的柱子上题写一铭:“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遇人而问,少有宁日。
”正是靠这个态度,他撰写了《古文尚书疏证》、《四书释地》、《潜邱札记》等著作,成为有清一代著名的经学家。
·尺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科举屡试不第,愤而弃考,转而著文。
为激励自己,他把前明孝廉胡寄桓的自勉联刻在镇尺上,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正是怀抱如此的志向,他发奋写作,终于创作出不朽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他诗词俚曲等。
·棺铭:我国近代文学家林琴南,自幼就十分刻苦,他曾在居室的墙上画了一口棺材,旁边写道:“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 林琴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著有《番庐文集》、《畏庐诗存》以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尤为一提的是,他靠旁人口述,用古文翻译了欧美等国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可谓著作等身,这些成就的取得,绝对是与他把坚定的读书理想融注于生命里的坚定信念分不开的。
·板铭:近代著名画家李可染,不但在山水画方面为当代树起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在人物、动物方面同样对画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年轻时学画,曾在画板角上刻了一个“王”字;“王”与“亡”同音,暗含着学不成画就去死的志向。
正是靠着这种志向的鼓舞,终于成为风格独具的一代大师。
他的名作像《钟馗送妹图》、《斗牛图》等,是为人效法的传世之作。
其他的还有诸如“砚铭”、“桌铭”、“镜铭”、“墙铭”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但写得多好的座右铭,不落实到行动上,那终归是一句空话
写到这里,不仅想起前几天去理发时的一件事:在理发店的墙上,那个年轻的理发师用毛笔写了两个字:“耐心”。
我问他:“这是啥意思啊
”他说:“我以前办事老毛手毛脚,我用这两个字提醒自己呀
”……我在镜子里一边看着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一边“琢磨”着他的话,不仅由然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关于座右铭的素材呀,我一定要写点什么。
——这就是此帖由来的最初动因。
回答者:Tanworld - 榜眼 十三级 9-3 15:31座右铭的内容大多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是作为行动的准则。
座右铭一词最早见于《文选》中崔瑗《座右铭》一文。
吕延济题注说:“瑷兄璋为人所杀,瑗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戒,尝置座右,故日座右铭也。
” 座右铭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自题;一种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再一种是请别人题。
座右铭一般都贴在屋子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有的则放在桌面上。
处世修身修身养性对联大全
修身养性对联大全 满招损 谦受益抱素怀朴 安性约身秉心真实 矢口贞诚不攻人短 莫矜己长藏器学海 崇德效山澹泊明志 宁静致远读圣贤书 行仁义事笃礼崇义 抱淑守真干国家事 读圣贤书刚毅多略 文雅少俦光明正大 朴诚坚贞好花半开 美酒微醺精神万古 气节千秋苦由欲生 悲从心来宽宏大量 远瞩高瞻宽人三尺 利己一丈宽以济猛 俭能养廉落时自舞 逝后闻香莫笑人短 勿恃己长贫不学吝 默无过言贫贱难移 威武不屈生作人杰 死为鬼雄失意休馁 得势莫狂事理通达 心气平和淑身涉世 谨行慎言俗心可鄙 流言莫畏文为人表 礼是身基胸中正气 雪里芭蕉一言九鼎 只字千钧以身作则 与德为邻英雄无种 良玉须雕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云山风度 松柏精神澡身浴德 矩步规行知足常乐 无欺自安忠信难克 坚贞不移把酒知今是 观书悟昨非鄙帚尝自珍 糟糠多相惜不矜威益重 无私功自高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不随时俯仰 自得古风流不息身方健 无私心自宽长笑对高柳 贞心比古松待人胜待己 推腹更推心淡心复静虑 神怡体自舒道德为原本 知识极诚明读书得真趣 怀古生远思多言即少味 无欲斯有为恩怨挥手断 是非随心平改过如芟草 育才似栽花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间乖逆而心顺 荣辱以自安海量由船荡 宽怀任马驰涵养须用静 进学在致知红梅耐寒霜 明珠不染尘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己过勿惮改 未然当先思经伦涵万物 磊落冠群英静耕心上田 谨行脚底船静里思三益 闲居守四箴静思天下事 多读古人书恪勤在朝夕 言行寡悔尤礼貌风流美 文明大雅存立品同白玉 读书到青云立身宜得地 歇足易求安砺勤以养志 持简而修身名利淡如水 事业重如山明耻志始立 知怒身方进攀山将磨志 瞰海能忘忧片言寄心语 一纸报平安让人非我弱 得志莫离群人无信不立 天有日方明忍中乾坤大 笑里学问多如意事常少 敢言人所难三思方举步 百折不回头升高必自下 谨始惟其终失意休气馁 得势莫猖狂事业由凡始 道德在躬行守道以立名 修身以俟时守分身无辱 知机心自闲守身为人节 寡欲是全功殊姿各独立 素志庶可求文品清时贵 功名晚节难我心本自然 此身是他物无过方自慰 有理始心安无言先立意 未啸已生风无欲而名立 理得则心安笑则喜颜回 忍而宽子路心淡神如水 恩重义是天心净得真趣 意闲识安乐心净知雪白 意淡识松青心静笔墨老 人闲字句工心平欲不侵 气和意自安心在水晶域 直如朱丝绳行修而名立 得理则心安修身立宦海 持德鉴青天修身如执玉 种德胜遗金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抑人是自抑 扬人其自扬有容德乃大 无私心自安语杂多是非 心静少烦恼欲中失心性 酒后无道德知命真君子 安贫古达人知足苦亦乐 无欲凡已仙直如朱丝绳 清似玉壶冰只须份中取 不可缘外求至人无异趣 静者得长生终身争一息 每事必三思竹因虚受益 松以静延年常耻躬之不逮 欲寡过而未能大著肚皮容物 立定脚跟做人端正心态干事 挺直腰板做人放怀于天地外 得气在山水间俯仰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骄傲来自浅薄 狂妄出于无知节比真金铄石 心如秋月春云戒骄风清日朗 除躁海阔天空静坐自然有得 虚怀初若无能平平淡淡生活 从从容容作人谦者众善之甚 傲者众恶之魁人生当知自足 静修可与贤齐若能坦坦荡荡 何心战战兢兢卧下野莫忧怨 居高位不骄矜小酌令人兴奋 狂饮使人发疯行止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养心莫若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以不变应万变 见一物知百物饮量岂止于醉 雅怀乃游乎仙造物所忌者巧 与人相见以诚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知者乐仁者寿 居之安资之深终生为善不足 一日为恶有余自然无我境界 随时忘归天地饱时莫忘饥时苦 有衣须记无衣寒不悲镜里容颜瘦 且喜心头疆域宽不见古人真恨晚 力当时事莫辞难不可娇奢溺子女 须以忠孝传儿孙不因财色毁心志 应须清寒磨悟根才短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菜根浓淡宜慢嚼 人生苦乐须细品菜根滋味知君惯 潭水交情爱我深沧桑人生从容对 坎坷世事恬淡为常觉胸中春意满 须知世上好人多常容心里存公理 莫用世间造孽钱常闻贪钱丢性命 但能守廉得民心持身勿使白璧玷 立志直与青云齐除净私欲终世乐 洗尽俗念满身轻此地有高山峻岭 何处无明月清风大器量天空海阔 真聪明岳峙渊停淡饭粗茶有真味 明窗净几是安居当如曾子日三省 更为张公加半思当慎世事与自事 莫将人间比梦间得失一笑任之乎 成败静观随其然德高言语多滋味 品端举止溢馨香涤烦除俗寻真乐 临水登山得至情洞悉世事胸襟阔 阅尽人情眼界宽读能明达耕能富 成自谦虚败自骄妒我安知非弱小 欺人绝不是英雄度是春风常长物 心如清水不沾尘断送一生唯有酒 寻思百计不如闲多查自身得和失 休管他人是与非多读书知礼明义 少饮酒多是无非凡事皆须苦后得 一心从来恒而成凡事忍让即为福 一心无求便是乐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未尽非放开他人得自我 抛去执迷是真心富贵定要安本分 贫穷切莫枉思量根深不怕风摇动 干正何惧月影斜古人所重在大节 君子于学无常师观人不可以貌取 处事岂能随心为广交三教九流人 遍读四书五经书汗迹频落听有声 心性暗磨修无痕豪放不解行若奢 淡泊无欲情似冷宦海须持隐逸志 禅林不忘济世心忌我安知非赏识 欺人到底不英雄缄口不语是非事 冷眼静观名利人节用爱人能道国 正心诚意乃修身借酒浇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长流借酒浇愁愁难蟹 以酒助兴兴更浓经多实践思方壮 看破浮名意自平经商标准唯诚信 做人法则要平心经商标准唯诚信 从政要点尚清廉井淘三遍出好水 人从三师武艺高酒常知节狂言少 心不能清乱梦多酒欲醉人人不醉 花香袭我我自清居心中正明如镜 接物宽和蔼若春君子善饮贵斟酌 酒徒贪杯贱名节开怀一笑天下事 闭口不论世上人坎坷人生作笑骂 鬼狐文章写春秋苦海有浪随欲起 清心无痕共岸生旷心将江海齐远 宏量与宇宙同宽利刀割体痕易合 恶语伤人恨难消利人时出平常语 修己常存改过心了去烦恼即正果 忘却生死是菩提煤须烈火识清白 人必风浪辩忠逆每逢大事有静气 不信身旁无高才每省自我成动力 常越本心是进步莫道浮云终蔽日 应信绿叶乐扶花莫言前路无知己 但恐此心难对天墨香益智须常磨 忠言逆耳宜多听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能知足者常知乐 到不求时便不忧宁守寒窗独寂寞 勿滥交游乱心性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为神平时不说无情话 每日常观有用书岂有文章惊海内 但留清白在人间气清更觉山川近 心远愈知宇宙宽谦到十分防有诈 让人一步不为愚勤能补拙才偏敏 廉不沽名品益高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不忧学盗忧清廉人品洁如玉 脱俗文章淡若仙清心方觉景中趣 恬淡自结尘外缘情超哀乐三杯足 心有阴晴万象殊情于牵挂点滴事 爱具包容过失心人到无求多自由 官居无品得清闲人各有能我何与 身所未得心难安人品若山极崇峻 情怀与水同清幽人情阅尽浮云厚 世事经过蜀道平人心若路直行好 世事如棋宽着高人心似水宜疏导 世势如棋须左右人遇误解休怨恨 事逢得意莫轻狂忍一言风平浪静 退半步海阔天空日食三餐须三省 身经一事求一得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身外浮云何足论 松间明月长如此省吃俭用长流水 挥霍浪费瓦上霜诗可养神须时嚼 墨能修心宜常品时将山水洗心灵 常把风物换肠胃士必遇真人而礼 计当与国士为谋世本无先觉之验 人贵有自知之明世事暗察蕴七彩 人生细品多五味世事洞明莫玩世 人情练达应助人事到盛时须警省 境当逆处要从容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事事留心即学问 人人忘我皆兄弟事有利弊多权衡 物持正反勿偏激适时而行即用功 相机以动是处世守正行权真事业 平矜节欲大功夫书到心融真有味 事非身历且休言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水惟善下能成海 山不争高自极天素甘淡泊心常泰 曾履忧危体愈坚素琴有韵随心调 短笛无腔信口吹所贵立身无苟且 岂容应事太分明陶情不出琴书外 遣兴多在山水间特立独行有如此 进德修业须及时天有慧眼惜勤苦 世存公道在人心万古在怀日有得 一生知足天与游万事尽从忙里错 一心须向静中安望远能知风浪小 凌空始觉海波平为官须从做人起 处世先自修身始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为人应怀渡人志 处世当持济世心为吟雪月诗句冷 因画风花笔墨香文章似玉清无玷 气节如松直有心文章最忌随人后 道德无多祗本心闻过知非须改过 见贤思齐贵超贤无能事乃能无事 不善言而善不言无情未必真豪杰 有度方为大丈夫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祛病方无事在怀为极乐 有长可取不虚生无瑕人品清于玉 不俗文章淡似仙无易事则无难事 有虚心方有实心五味清淡精神爽 处事从容日月长勿凭刀剑断恩怨 须持仁义折仇心物我两忘真了悟 心神俱无大自在物我两忘知恒古 天人归一识大同物无规矩难方圆 人明法度知分寸习勤不止能祛欲 闻过则喜自得师贤者所怀虚若谷 圣人之气静于兰效梅傲霜休傲友 学竹虚心莫虚情心不定则诗无语 志不坚而事难成心怀天地心渐宽 意在山水意自闲心井不学时欲枯 昭华不惜日渐老心静如水清见底 意闲似风淡无痕心静自觉眼中景 意空方悟法外天心明机巧形若累 意黯精明语如拙心期过望无奈多 人怀淡泊失意少心如山石牢守拙 意似海天勤抱朴心收镜里求真乐 眼放长宽得大观心无所累行必果 事多牵挂飞难高心性常磨持中正 行止时戒秉操守心悬一镜正言行 意存二簿记得失行不得反求诸己 躬自厚薄责于人行端何惧身外言 德馨自有林下蹊行事莫将天理错 立身当与古人争胸阔千愁似粟粒 心轻万事如鸿毛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唯思利及人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虚竹幽兰生静气 和风朗月喻天怀学不自满可言博 修而无我能达道学当自发不为名 善应心甘非图报学浅自知能事少 礼疏常觉慢人多学问多自虚心得 风物长宜放眼量言以思忠归浑厚 气因善养得和平言语中尽可积德 妻子间也是修身眼界高时无碍物 心源开处有清波眼于局外看自我 人在心中求真如一人知己亦已足 毕生自修无尽期以诚换得天下怨 用心感知世上音意淡名利喜风雨 心怀山川忘红尘意闲闲意意自在 心静静心心自观淫逸能废卧龙才 娇奢可夺帝王心英雄不与剑上论 丈夫只在智中取鹦鹉前头休多语 小人身边须慎行鹰隼入云睐所向 骅骝得路慎于平用权且须留三分 与人最宜宽一丈用心计较般般易 退步思量事事难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有守有为识进退 无物无我生妙相渔樵以外清景少 松竹之间风骨多与世不言人所短 临文期集古之长